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理解例题练习与答案
期初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1、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实际付的钱。
2、“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 - 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
3、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投资收益),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是指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即应收利息(实际利率计算)与实收利息(票面利率计算)差额,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即第二期摊余成本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
4、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
“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5、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
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6、一个万能的公式解决所有跟实际利率有关的内容:摊余成本=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流入)7、实际利率法讲白了就是把当时在贷方的那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那个二级科目,一步步调整到借方,最后归0,当然如果一开始在借方,就调到贷方,那你每一期应该调整多少呢,这个就需要计算,根据实际利率(投资收益)跟票面利率(应收利息)来计算,这个算出来的差额就是你这一期调整理的数额。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文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计算长期资产或负债的成本。
在摊余成本法下,资产或负债的成本将在其使用寿命内被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
而在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更加重要。
摊余成本法的通俗理解:摊余成本法是一种分Spread在资产寿命周期内的计量方法。
它假设资产的收益以平均期望值发生,并将资产成本以平均速度计入收益账户,以便与资产产生的收益匹配。
这种方法更适用于长期投资,特别是对于资产的收益或利息的估计不稳定的情况。
摊余成本法的应用总结:1.稳定性:摊余成本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为它将资产的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
这有助于减少年度收益的波动,使财务报表更可靠。
2.准确度:通过摊余成本法,资产或负债的成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价值。
这种方法考虑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期收益,使得资产价值更加真实和准确。
3.可比性:摊余成本法使不同资产或负债之间的比较更可比。
因为它考虑了资产或负债的使用寿命和预期收益,而不仅仅关注某个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
这使得不同资产或负债的比较更加公平和准确。
4.适用范围:摊余成本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长期资产或负债,包括债券、贷款、房地产等。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实体企业,都能够使用这种方法来估计其长期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实际利率法的通俗理解:实际利率法是一种估计长期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方法,它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溢价因素。
这种方法将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值与市场上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利率相匹配,以确定其当前价值。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1. 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法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概念,即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价值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的价值不同。
通过使用实际利率,资产或负债的预期现金流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时间价值和风险溢价。
2. 估值准确性:实际利率法使估计资产或负债价值更准确。
通过将预期现金流量与市场上相似资产或负债的实际利率相匹配,可以得到更接近实际市场价值的估计值。
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篇一:《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2020南财财务会计第一套试卷》在线考试2020南财财务会计第一套试卷总分100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答题答案D)A、可靠性B、可比性C、重要性D、实质重于形式2、下列说法中,体现了可比性要求的是()。
(答题答案B)A、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意改变,如有变更需在财务报告中说明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B、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D、期末对存C、对有的资产、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3、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乙种原材料5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每吨为1 200元,增值税额为1 020 000元。
2019税务师考试试题《财务与会计》每日一练:摊余成本(12.28)

2019税务师考试试题《财务与会计》每日一练:摊余
成本(12.28)
单选题
2×15年1月1日,A公司以1096.9万元的价格购入了乙公司当
日发行的5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面值1000万元,票面年利
率为8%。
A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每年年末确认投资收益。
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
2×16年12月31日,A公司该债券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1096.90
B、1151.75
C、1160.00
D、1209.34
【准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持有期间的后续计量知
识点。
2×15年12月31日,A公司持有该债券的摊余成本=1096.9+1096.9×5%=1151.75(万元);2×16年12月31日,A公司持有该
债券的摊余成本=1151.75+1151.75×5%=1209.34(万元)。
2x15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利息调整96.9
贷:银行存款1096.9
2x15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8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15投资收益54.85
2x16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8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2.41投资收益57.59。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奇客小屋09CPA《会计》“系列总结”(新考生版)[02-03]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的理解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串了整本教材,在多个章节中都有用到,比如第三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六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第十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十二章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第二十二章承租人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出租人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
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
【例题·计算题】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
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答案】C【解析】利息调整分摊表(1)2008年1月1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贷:银行存款 41 4862008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 1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1486×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2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2)2008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6.08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3)2009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77.07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4)2009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212.57(倒挤)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87.43(1486-355.42-366.08-377.07)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借:银行存款 4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000这个题目中“支付价款41486万元”这个金额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它实际上就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计算的结果,本题的未来现金流量是每半年收到的利息40000*8%*1/2=1600万元,以及最后一期收到的本金40000万元,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1600/(1+3%)+1600/(1+3%)^2+1600/(1+3%)^3+1600/(1+3%)^4+40000/(1+3%)^4=414 86.84(万元),即支付的价款41486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每半年付息一次,而题目中给出的利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年利率,所以折现的期数为4期,利率为半年的利率3%。
摊余成本

债券的摊余成本=债券的账面价值.就是实际的投资额扣除已分摊“利息调整”额剩余的投资额.例:A公司2007年1月3日购入当年1月1日发行的B债券,面值100万,三年期、票面利率10%每年底付息一次、到期还本.A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实际利率7.69%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利息调整 6贷:银行存款106债券的摊余成本=债券的账面价值=106(1)实际的投资额=106此时利息调整6万还没有分摊=0债券的摊余成本=106-0=106一、2007年12月31日计息:票面利息=100*10%=10投资收益=债券的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106*7.69%=8.15摊销利息调整=10-8.15=1.85借:应收利息1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85投资收益8.15债券的摊余成本=债券的账面价值=106-1.85=104.15(2)实际的投资额=106-此时利息调整6万已分摊1.85=104.15二、2008年12月31日计息:票面利息=100*10%=10投资收益=债券的摊余成本(2)*实际利率=104.15*7.69%=8摊销利息调整=10-8=2借:应收利息1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投资收益8三、2008年12月31日计息:票面利息=100*10%=10最后一年摊销摊销利息调整=总摊销利息调整-前2年已摊销额=6-1.85-2=2.15借:应收利息1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15投资收益7.85从上面利息调整共6万分3年调整1.85、2、2.15与平均数2差别不大,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投资是几千万差别就很大了,特别是发行债券上亿、上百亿差别就更大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但在例题中: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55 839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51 520本息现值合计107 359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2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359贷:银行存款107 359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7 000贷:投资收益6 441.5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受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受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如果购买债券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就是没有收回的本金金额。
金融会计例题

举例说明1【例1】20×5年1月1日,A银行以“折价”方式向B企业发放一笔5年期贷款5000万元(实际发放给B企业的款项为4900万元),合同年利率为10%。
A银行将其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确认该贷款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为10.53%。
20×7年12月31日,有客观证据表明B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困难,A银行据此认定对B企业的贷款发生了减值,并预期20×8年12月31日将收到利息500万元,但20×9年12月31日将仅收到本金2500万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20×7年12月31日A银行对B企业应确认的减值损失按该日确认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20×5年1月1日,发放贷款:借:贷款——本金5000贷:吸收存款4900贷款——利息调整100对B企业贷款的摊余成本=4900(万元)2、20×5年12月31日,计息时:借:应收利息(合同本金×合同利率)500贷款——利息调整(差额)15.97贷: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515.97对B企业贷款的摊余成本=4900+4900×10.53%-500=4915.97(万元)3、20×6年l2月31日,计息时:借:应收利息(合同本金×合同利率)500贷款——利息调整(差额)17.65贷: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517.65对B企业贷款的摊余成本=4915.97×(1+10.53%)-500=4933.62(万元)4、20×7年12月31日,计息时:借:应收利息(合同本金×合同利率)500贷款——利息调整(差额)19.51贷: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519.51对B企业贷款(确认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4933.62×(1+10.53%)-500=4953.13(万元).5、20×7年l2月31日,A银行预计从对B企业贷款将收到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如下:500×(1+10.53%)-1 + 2500×(1+10.53%)-2=2498.7147万元≈2498.71(万元)A银行应确认的贷款减值损失=4953.13-2498.71=2454.42(万元)。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案例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案例那我来给你讲个关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案例哈。
就说小明吧,他可是个理财小能手(自封的那种,哈哈)。
有一天呢,他在银行买了一份债券,花了1050块钱。
这个债券啊,面值是1000块钱,票面利率是5%,期限是5年,按年付息。
这债券呢,在小明的账上就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啦。
咱们先来说说啥叫摊余成本哈。
简单理解呢,就是把小明买这个债券多花的50块钱(1050 1000),在债券持有期间慢慢给分摊掉,最后让这个债券在账上的价值越来越接近它的面值。
第一年呢,按照票面利率,小明能收到的利息是1000×5% = 50块钱。
但是呢,这可不是小明真正的投资收益哦。
因为他买债券的时候多花了钱,这个多花的钱会影响他的实际收益。
咱们来算一下实际利率(这个实际利率就是让这个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他买债券花的1050块钱的利率,先别被这个概念吓着哈)。
假设实际利率是r,根据公式来算呢,1050 = 50×(P/A,r,5)+ 1000×(P/F,r,5)(这里的P/A和P/F 就是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啦,不用太纠结这个公式,就大概知道是这么个计算方法就行)。
经过一番折腾(其实就是用金融计算器或者一些工具算啦),算出来实际利率r大概是3%。
那第一年的投资收益就是1050×3% = 31.5块钱。
这个时候,债券的摊余成本就变成了1050 + 31.5 50 = 1031.5块钱。
为啥这么算呢?1050是原来的摊余成本,加上投资收益31.5块钱,再减去收到的利息50块钱,就得到新的摊余成本啦。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算下去,每一年的投资收益都是用上一年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收到利息就是按照票面利率算,然后再调整摊余成本。
到了第五年的时候,这个债券的摊余成本就差不多接近它的面值1000块钱啦。
你看,小明买的这个债券就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一个小例子,通过这个过程,就把多花的钱慢慢分摊掉,也算出了每个期间真正的投资收益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摊余成本概念的理解及实例一、相关概念(一)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即:某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二)实际利率法的产生的原因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大多数的人都更愿意去购买此债券进行投资。
如果大家都去争相购买,按照价值规律,债券发行商此时就会适当抬高价格(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1010元卖出),只要折算的实际利率仍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购买者有利可图,则债券仍然可以顺利地溢价发行;反之,如果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大家都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或进行其它的投资,导致该项债券无人问津,债券发行商只能折价发行才会有人购买(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950元卖出)。
正是由于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事实的存在,才导致债券发行后存续期内的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之间产生差异。
(三)摊余成本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四)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举例说明: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可以把“摊余成本”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应该按取得债券的面值(既1250元)记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的借方上,把实际支付的1000元记到“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科目的贷方。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取得该债券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支付的1000元)*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元”,“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100元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这得到的75元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25元的差额,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二、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对有关资产(或负债)后续计量的一般步骤(一)金融资产(或负债)1、计算出实际利率,即:某项金融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2、计算各期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本期摊销额,以表格形式列示。
3、根据上述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相应会计处理,详见后述各示例。
(二)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融资租赁业务等其他业务均可参考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处理方法。
三、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计量示例(一)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案例1: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利息为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假如第一年底收入的59万,按照实际利率R折合成现值为P,则:1、计算实际利率R:59×(1+R)-1+ 59×(1+R)-2+ 59×(1+R)-3+59×(1+R)-4+(59+1250)×(1+R)-5=1 000万元,由此得出R=10%*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数案例2:假定在20×2年1月1日,甲公司预计本金的一半(即625万元)将会在该年末收回,而其余的一半本金将于20×4年末付清。
遇到这种情况时,甲公司应当调整20×2年初的摊余成本,计入当期损益注1:(625+59)×(1+10%)-1+29.5×(l +10%)-2+(625+29.5)×(1+10%)-3=1138万元(四舍五入)注2:尾数倒挤得出。
案例3:假定甲公司购买的债券不是分次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
此时,甲公司所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R计算如下:(59+59+59+59+59+1250)×(1+R )-5=1000,由此得出R≈9.05%注1:本例中“本期摊销额”系本期应计票面利息和利息调整数之和。
注2: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2.85万元。
第二部分: 摊余成本练习题一、【单选题】:◎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入A公司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
公允价值为10 560.42万元,债券面值为1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半年票面利率3%,半年实际利率2%.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1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是()万元。
A. 10 471.63B. 10 381.06C. 1 056.04D. 1 047.16二、【单选题】:2012年1月1日,乙公司从债券二级市场按面值购入丙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1 000万元,剩余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3%,每年末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另发生交易费用20万元;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假定乙公司初始确认该债券时计算确定的债券实际利率为2.5%。
乙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为(1)万元。
2013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为(2 )万元。
供选择的答案:(1) A.1 000 , B.1 015.5 , C.1 020 , D.995(2) A.1 000 , B.1 015.5 , C.1 024.5 , D.1010.89三、【单选题】:(2012年考题)20×1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4年期分期付息(于次年年初支付上年度利息)、到期还本债券,面值为1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支付价款为1 050万元,另发生交易费用2万元。
甲公司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每年年末确认投资收益,20×1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35万元。
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的摊余成本为()。
A.1 035万元B.1 037万元C.1 065万元D.1 067万元四、【单选题】:甲公司于2012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该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3年12月3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
购入债券时的实际年利率为4%.甲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5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1593.36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0万元。
假定按年计提利息。
则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1592.49B.1514.49C.1528.36D.1528.30五、【单选题】:2012年1月1日,甲银行发放给B公司4年期贷款4000万,实际支付的款项为3746.37万元,期限为3年,合同年利率为8%。
甲银行初始确认的实际利率为10%。
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项贷款在2013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3426.37B.4121.01C.3801.01D.3861.11六、【单选题】:甲公司于2012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1 5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发行价格为1 541.63万元,甲公司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
该债券2012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1 500B.1 528.30C.1 618.72D.1 603.30第三部分:练习题答案【单选题答案一】(本题为注册会计师《会计》练习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表格计算法:2、公式计算法:(1)2009年6月30日实际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 560.42×2%=211.21(万元)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0 000×3%=3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00-211.21=88.79(万元)(2)2009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费用=(10 560.42-88.79)×2%=209.43(万元)应收利息=10 000×3%=3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00-209.43 =90.57(万元)(3)2010年1月1日摊余成本=10 560.42-88.79-90.57=10 381.06(万元)【单选题答案二】(本题为注册会计师《会计》练习题):(1)【答案】B【答案解析】:1、表格计算法:2、公式计算法:(1)、2012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年实际利率)-票面额*票面年利率=1 020×(1+2.5%)-1 000×3%=1015.5(万元)。
(2)、2013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1+年实际利率)-票面额*票面年利率=1015.5×(1+2.5%)-1 000×3%=1010.8875 (万元)。
【单选题答案三】(本题为注册会计师《会计》练习题):『答案』B『答案解析』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 050+2)-溢价摊销(1 000×5%-35)=1 037(万元)【单选题答案四】(本题为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试题):【答案】B【答案解析】:该证券2012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所以从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这个年度的按年计提利息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