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篇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1-1电子系统与信号0.5§1-2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本章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安排:1本章的具体内容:1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理解PN结的结构与形成;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V-I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四种建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组成、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4.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5. 模拟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模拟信号的运算方法、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理论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

2. 教学进度:每周4课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的6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组成、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4.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5. 模拟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模拟信号的运算方法、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电子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电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便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模拟电子技术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一、教案概述1. 教案主题: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2. 适用对象:高中电子技术课程学生3. 教案目标:- 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4. 教学时间:10节课,每节课45分钟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课:引入模拟电子技术- 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展示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第二节课:基础电子元器件- 介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解释它们的基本特性和符号表示方法3. 第三节课:模拟电路分析方法- 介绍模拟电路中的基本电路理论知识,如电流、电压、功率等 - 讲解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KVL和KCL等4. 第四节课:放大电路设计- 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教授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常见的放大电路拓扑5. 第五节课:滤波电路原理与设计- 介绍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解释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常见的滤波电路拓扑6. 第六节课:振荡器设计与实践- 介绍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讲解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技巧7. 第七节课: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 介绍模拟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指导学生使用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和分析8. 第八节课:模拟电子实验- 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模拟电子实验-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9. 第九节课:模拟电路故障排除与维修- 介绍常见的模拟电路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故障排除的技巧10. 第十节课: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展示模拟电子技术在航天、通信、医疗等领域的最新应用- 探讨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三、教学方法1. 组织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并解释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发展1.2 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与特点1.3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第二章:放大器电路2.1 放大器的作用与分类2.2 放大器的性能指标2.3 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分析2.4 常用放大器电路实例第三章:滤波器电路3.1 滤波器的作用与分类3.2 滤波器的性能指标3.3 滤波器的基本电路分析3.4 常用滤波器电路实例第四章:振荡器电路4.1 振荡器的作用与分类4.2 振荡器的性能指标4.3 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分析4.4 常用振荡器电路实例第五章: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5.1 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5.3 模拟电子技术在视频设备中的应用5.4 模拟电子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六章:模拟集成电路6.1 集成电路概述6.2 模拟集成电路的类型与特点6.3 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6.4 常用模拟集成电路介绍第七章:模拟信号处理7.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7.2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7.3 信号处理电路实例7.4 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模拟电路设计方法与实践8.1 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8.2 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8.3 电路仿真与实验8.4 电路设计实例分析第九章: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9.1 模拟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9.2 模拟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9.3 模拟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第十章:模拟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0.2 当前模拟电子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模拟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我国在模拟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发展: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定义和发展历程,理解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区别。

2. 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掌握放大器的作用、性能指标和基本电路分析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放大器电路及其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元件及其参数。

3.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参数。

3. 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符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介绍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元件及其参数。

3. 演示:通过示例电路图,讲解模拟电子电路的符号表示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模拟电子电路图,加深对电路符号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采用演示法,通过示例电路图让学生了解电路符号的表示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电路图,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简单的电路图绘制任务,检验学生对电路符号的掌握程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二章信号与系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性质和分类。

3. 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系统的性质和分类。

3. 信号与系统的联系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信号和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介绍系统的性质和分类。

3. 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信号与系统的联系和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信号和系统,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采用演示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信号与系统的联系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案一、前言1.1 课程背景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掌握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具备分析模拟电路的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2)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环节。

2.2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1)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2)放大器(放大器原理、放大器类型);(3)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4)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方波振荡器等)。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3.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验课时8课时。

4.2 教学进度安排(1)第1-8课时: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第9-16课时:常用模拟电子器件;(3)第17-24课时:模拟电路分析;(4)第25-32课时:实验环节。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30%;(2)作业完成情况:40%;(3)团队协作:30%。

5.2 考试成绩(1)理论考试:60%;(2)实验报告:40%。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教材,作者:,出版社:电器科技出版社,版本:第五版。

6.2 实验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电子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4)实验板;(5)multimeter(万用表)。

七、教学活动7.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

2024版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版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04
噪声来源
包括热噪声、散粒噪声、闪烁 噪声和外界干扰等。
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导致信号失真、降低信噪比、 限制通信距离等。
抑制措施
采用低噪声器件、合理设计电 路布局、使用屏蔽和接地技术、
加入滤波器等。
提高信噪比的方法
增加信号幅度、降低噪声幅度、 采用差分放大电路等。
05
功率放大与电源管理技术
功率放大电路类型及特点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 中点,导通角为360°,输出波形
无失真,但效率低、功耗大。
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导通 角小于180°,存在交越失真,但 效率较高。
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静态工作点设置在甲类和乙类之 间,导通角大于180°但小于360°, 兼顾了效率和失真。
LED照明产品采用高效能LED驱动芯片和智能控 制技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
06
实验环节与项目实践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和测量方法,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并撰写 实验报告。
常用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
压电源和功率放大器等。
运算放大器原理及应用
工作原理
01
详细阐述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
级等。
基本应用
02
介绍运算放大器在信号放大、滤波、积分和微分等方面的基本
应用。
电路设计
03
通过实例讲解运算放大器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如电压跟随器、
同相比例放பைடு நூலகம்器和反相比例放大器等。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模拟电子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信号及其分类理解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1.2 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模拟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示例和实例,介绍模拟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讲解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结合现实应用,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领域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模拟信号的波形图,加深对模拟信号特点的认识第二章:模拟电路基本元件2.1 教学目标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性质和功能理解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万用表等测量工具对电路元件进行测量2.2 教学内容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性质和功能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万用表、示波器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电路元件的性质和功能结合实验演示,讲解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训练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对电路元件进行测量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路元件性质和功能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使用和对电路元件测量的掌握情况第三章:模拟电路基本分析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如节点分析、回路分析等学会使用KCL、KVL等基本定律进行电路分析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2 教学内容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及其应用KCL、KVL等基本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通过示例和实例,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结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放大电路原理和特点的理解情况第四章:常用放大电路4.1 教学目标掌握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电压反馈放大电路等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分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理解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电压反馈放大电路等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示例和实例,讲解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结合实验演示,展示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放大电路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的分析能力第五章:模拟电路设计实例5.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模拟电路设计方法,完成实际电路的设计和制作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了解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优化和调试方法5.2 教学内容模拟电路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实际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模拟电路性能优化和调试方法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模拟电路设计的原则和步骤通过实例,讲解实际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结合实验演示,展示模拟电路性能优化和调试方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模拟电路设计原则和步骤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电路设计和制作的能力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对模拟电路性能优化第六章:频率响应与滤波器设计6.1 教学目标理解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掌握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6.2 教学内容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常见滤波器类型及其频率特性滤波器的设计原则和步骤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通过示例,展示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和应用结合实验,让学生实践滤波器的设计和测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频率响应和滤波器设计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滤波器设计和测试的掌握情况第七章:模拟电路的稳定性分析7.1 教学目标理解模拟电路稳定性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波特图分析电路的稳定性掌握改善电路稳定性的方法7.2 教学内容模拟电路稳定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波特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改善电路稳定性的技术和方法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电路稳定性和波特图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际电路的稳定性问题结合实验,演示改善电路稳定性的技术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路稳定性和波特图分析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改善电路稳定性技术的掌握情况第八章:模拟电路的噪声分析8.1 教学目标理解模拟电路中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学会分析电路的噪声特性掌握降低电路噪声的方法8.2 教学内容模拟电路噪声的来源和分类噪声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降低电路噪声的技术和策略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电路噪声的来源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电路噪声的特性和影响结合实验,演示降低电路噪声的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路噪声来源和影响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电路噪声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九章:模拟电路的故障诊断与维修9.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工具掌握模拟电路的维修技巧理解电路故障的原因和预防措施9.2 教学内容故障诊断方法:直观诊断法、信号注入法等维修工具:多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工具的使用通过实例,分析实际电路的故障原因和维修过程结合实验,让学生实践故障诊断和维修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工具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电路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掌握情况第十章: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领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应用中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10.2 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信号处理、测量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性能指标分析及优化方法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分析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过程和注意事项结合实验,展示性能指标分析和优化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应用电路设计和性能分析的掌握情况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应用中的优化方法的运用能力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编写了一门模拟电子技术教案的十个章节,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分析方法、放大电路、设计实例、频率响应与滤波器设计、电路稳定性分析、噪声分析、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计划授课时数: 2 授课教师:赵启学授课时间:课题:半导体二极管教学目的:1、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与类型教学重点:1、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2、二极管结的构成教学难点: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教学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没有哪一门课程像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从1947年,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只晶体管;1958年,集成电路;196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1975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开始集成电路有4只晶体管,1997年,一片集成电路有40亿个晶体管。

不管怎么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门课我们所讲的就是这个“宗”。

(10分钟)讲授新课:一:PN结(30分钟)1、什么是半导体,什么是本证半导体?(10分钟)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本征半导体:纯净(无杂质)的晶体结构(稳定结构)的半导体,所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材料。

常见的四价元素硅和锗。

2、杂质半导体(20分钟)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5价元素,使自由电子浓度增大,成为多数载流子(多子),空穴成为少数载流子(少子)。

如图(a)P型半导体:在本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3价元素,使空穴浓度增大,成为多子,电子成为少子,以空穴导电为主的杂志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如图(b)3、PN结P型与N型半导体之间交界面形成的薄层为PN结。

二:PN结的单项导电性(20分钟)PN结加正向电压时,可以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即呈现低电阻,我们称PN 结导通; PN结加反向电压时,只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呈现高电阻,我们称PN 结截止。

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正偏加正向电压(正偏)——电源正极接P区,负极接N区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反。

外电场削弱内电场→耗尽层变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多子扩散形成正向电流(与外电场方向一致)I F2、反偏加反向电压(反偏)——电源正极接N区,负极接P区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同。

外电场加强内电场→耗尽层变宽→漂移运动>>扩散运动→少子漂移形成反向电流I R三: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与类型(20分钟)1、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并用管壳封装起来,就构成了半导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

2、半导体二极管的类型(1)二极管按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二极管、锗二极管和砷化镓二极管等。

(2)二极管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二极管三类。

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很小,结电容很小,多用于高频检波及脉冲数字电路中的开关元件。

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结电容也小,多用在低频整流电路中。

平面型二极管PN结面积有大有小。

本课小结:1、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P型半导体,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2、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3、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并用管壳封装起来。

作业布置: P22 1、2、3题板书设计:PN结及其单项导电性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P型半导体:空穴为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为少数载流子单项导电性: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作业:P22 1、2、3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教学反思:授课计划授课时数: 2 授课教师:赵启学授课时间:课题:半导体二极管教学目的: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主要参数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使用常识教学重点:1、二极管的符号及主要参数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教学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教学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P型半导体,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2、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3、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并用管壳封装起来。

(10分钟)讲授新课:一: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0分钟)1、PN结的伏安特性方程PN结两端的电压U和和流过PN结的电流I的关系:为PN结的反向饱和电流为温度的电压当量,正偏时U与I为正值,反偏时U与I为负值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1)正向特性外加正向电压较小时,外电场不足以克服内电场对多子扩散的阻力,PN结仍处于截止状态。

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后,正向电流随着正向电压增大迅速上升。

通常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约为0.2V(2)反向特性二极管电压时,反向电流很小(I≈-IS),而且在相当宽的反向电压范围内,反向电流几乎不变,因此,称此电流值为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结论:(1)二极管是非线性原件(2)二极管具有单项导电性(3)反向击穿特性从图1.1.7可见,当反向电压的值增大到UBR时,反向电压外加反向电压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称为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由图1.1.7可见,二极管外加反向值稍有增大,反向电流会急剧增大,称此现象为反向击穿,UBR为反向击穿电压。

利用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可以做成稳压二极管,但一般的二极管不允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3、温度对二极管特性的影响二极管是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器件。

实验表明,随温度升高,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会减小,正向伏安特性左移,即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约为-2mV/℃);温度升高,反向饱和电流会增大,反向伏安特性下移,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约增加一倍二:半导体二极管的使用常识(30分钟)1、二极管的型号国产二极管型号由五部分组成,符号意义见表1.1.1.表1.1.12、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最大整流电流是指二极管长期连续工作时,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电流的平均值。

(2)最高反向电压允许加在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的最大值。

(3)反向饱和电流它是指管子没有击穿时的反向电流值。

其值愈小,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愈好。

另外(4)最高工作频率:主要取决于PN结结电容的大小。

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正向导通时为短路特性,正向压降忽略不计;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反向截止时为开路特性,反向漏电流忽略不计。

3、二极管管脚级性及质量的判断(1)二极管的管脚级性将红、黑表笔分别接二极管的两个电极,若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几千欧以下),则黑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的负极;若测得的阻值很大(几百千欧以上),则黑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负极,红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的正极。

(2)质量判断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很大(几百千欧以上),正向电阻很小(几千欧以下),表明二极管性能良好。

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小,表明二极管短路,已损坏。

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大,表明二极管断路,已损坏。

本课小结:(10分钟)1、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通常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约为0.2V2、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最大整流电流最高反向电压最高工作频率反向饱和电流3、半导体二极管的测量(1)反向电阻很大,正向电阻很小,二极管性能良好(2)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小,表明二极管短路,已损坏。

(3)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大,表明二极管断路,已损坏。

(10分钟)作业布置: P22 1、2、3题板书设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使用常识伏安特性:硅管:0.5V,锗管:0.2V主要参数:最大整流电流最高反向电压最高工作频率反向饱和电流作业:教学反思:授课计划授课时数: 2 授课教师:赵启学授课时间:课题: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教学目的: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模型2、掌握单项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3、了解硅整流组合管教学重点:1、二极管的电路模型2、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原理教学难点: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原理教学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二极管的单项导电性,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测量及参数,根据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图,引出二极管的电路模型图(10分钟)讲授新课:一: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模型(30分钟)1、理想模型:相当一个开关2、恒压降模型不随电流而变,硅管取0.7,锗管取0.2。

更接近实际二极管。

3、实际应用[例1.2.1]二极管电路图如图1.2.3所示,试分别用二极管的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计算回路中的电流和输出电压。

设二极管为硅管。

解:首先要判断二极管是出于导通状态还是截止状态,可以通过计算(或观察)二极管未导通时的阳极和阴极间的点位差,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所需要的导通电压,则说明二极管出于正向偏置而导通,如果该电位差小于二极管的导通电压,则该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而截至。

本例题中,由图 1.2.3可知,二极管D未导通时阳极电位,阴极电位,则阴极和阳极的电位差为4V,导通。

1、用理想模型二极管D导通,其管压降为0所以=2mA二:用恒压降模型由于二极管D导通,,故:=1.65mA练习:二极管电路图如图所示,试分别用二极管的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计算回路中的电流和输出电压。

设二极管为锗管。

二:单项桥式整流滤波电路(30分钟)1、单项桥式整流电路(1)简单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然后画出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图(2)讲解整流电路的作用: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

接着讲交流电的特点:电流(或电压)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3)讲交流转变成直流的过程。

为了简化讨论,先不考虑电压的大小,只考虑方向,那么可以将交流电分成正负两个半周:正半周(下正下负)和负半周(下正上负)。

正半周:上正下负,此时会产生一个下图中红色线条所示电流。

负载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方向:上正下负负半周:即下正上负。

此时会产生下图中绿色线条所示的电流。

负载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方向:上正下负设电源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电压负载电流和电压值:例1.3.1有一单项桥式整流电路,要输出40V 的直流电压和2A的直流电流,交流电源电压为220V。

试选择整流二极管解:电压器的二次电压有效值为=反向最高电压:二级挂的平均电流:三:硅整流组合管本课小结:1、理想模型:相当与一个开关恒压降模型:硅0.7,锗0.2 2、单项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电源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电压负载电流和电压值:作业布置: P23 1.15、1.16、1.17题板书设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源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电压:负载电流和电压值:作业: P23 1.15 1.16、1.17题教学反思:授课计划授课时数: 2 授课教师:赵启学授课时间:课题: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教学目的:1、掌握滤波电路工作原理2、掌握电容滤波电路参数计算3、了解硅高压整流堆与限幅电路教学重点: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及参数的计算教学难点: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及参数的计算教学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模型,理想模型相当于开关,恒压模型,硅管0.7V,锗管0.2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