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B卷)

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B卷)
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B卷)

a

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5级

第二次双周练物理试卷(B)

命题人:审题人:

考试时间:2016年10月11日一、选择题(48分)(1-8题单选题,9-12题多选题)

1.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a 、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

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

的大小为( )

A.

3kq

3l2

B.

3kq

l2

C.

3kq

l2

D.

23kq

l2

2.两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相距为L,能正确反映两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E 与x关系的图是( )

3.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乙)中的( )

4.两个点电荷Q1、Q2固定于x轴上,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足够远处沿x轴负方向移近Q2(位于坐标原点O),在移动过程中,试探电荷的电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点电势为零,N点场强为负方向最大

B.M点场强为零,N点电势为零

C.Q1带负电,Q2带正电,且Q2电荷量较小

D.Q1带正电,Q2带负电,且Q2电荷量较

a

5.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

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

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6.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I-U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此导体的电阻R=2 Ω

C.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R=cot 45°=1.0 Ω

D.在该导体两端加6.0 V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

7.如右图所示,用伏安法测电阻,若电流表内阻1 Ω,电压表内阻5 000 Ω,R x约为10 Ω,则下图中哪个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

A.甲电路,偏大 B.甲电路,偏小

C.乙电路,偏大 D.乙电路,偏小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 )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9.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R=9 Ω的电阻串联在电源上,电源电动势E=30 V,内阻r=1 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电压U=10 V,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R M=1 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 A

B.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20 W

C.电动机的热功率为4 W

a

D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0W

10.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 E 、输出功率P R 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 随电流I 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 .反映P r 变化的图线是c

B .电源电动势为8 V

C .电源内阻为4 Ω

D .当电流为0.5 A 时,外电路的电阻为6 Ω

11.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分别固定有带电荷量绝对值均为Q 的点电荷,其带电性如图所示.正方形的

对角线交点为O ,在两条对角线上分别取点A 、B 、C 、D 且OA =

OB =OC =OD .不计电子重力.则( )

A .C 、D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A 、

B 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

B .

C 、

D 两点电势相等,A 、B 两点电势不相等

C .电子从C 点沿直线运动到

D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D .电子从O 点沿直线运动到B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1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安培表和两个伏特

表,安培表A 1的量程大于A 2的量程,伏特表V 1的量程大于V 2的量程,把它们按图接入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安培表A 1的偏转角大于安培表A 2的偏转角

B .安培表A 1的读数大于安培表A 2的读数

C .伏特表V 1的读数小于伏特表V 2的读数

D .伏特表V 1的偏转角等于伏特表V 2的偏转角 二、实验题(16分) 13.(6分)下列测量仪器所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14.(10分)当小灯泡发光时其灯丝的电阻会随着发光亮度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测量小灯泡的电流I 和电压U ,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I (A) 0.12 0.22 0.29 0.34 0.38 0.42 0.45 0.47 0.49 0.50

cm

4

3 2 10 5 0

U(V)0.200.400.60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阻器(0~10 Ω)、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导线若干.

(2)在图所示坐标纸上画出小灯泡的U-Ⅰ曲线,并定性分析灯丝的电阻与灯泡发光亮度的变化关系:

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面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泡接在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2.0 Ω的电源两端,利用上面的U-

Ⅰ曲线可求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________W,电源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46分)

15.(8分)一般地说,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并不一定等于额定电压,家庭里通常不备电压表,但可以借助电能表测出用电器的实际工作电压,现在电路中只接入一个电热水壶,壶的铭牌和电能表的铭牌分别如图(a)和(b)所示.测得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25转的时间为121秒,求此时加在电热水壶上的实际电压.(电热水壶中的电阻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a) (b)

16.(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3.0V,内阻r=1.0Ω;电阻R1=10Ω,R2=10Ω,

a

R3=30Ω,R4=35Ω;电容器的电容C=100μF。电容器原来不带电,接通电键K。电流稳定后,求:

(1)流过电源的电流;

(2)电阻R3两端的电压;

(3)从接通电键K至电路达到稳定的过程中流过R4的总电荷量。

17.(10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且R1=100 Ω,R2阻值未知,R3为一滑动变

阻器.当其滑片P从左端滑至右端时,测得

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源中电流的变化图线

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两点是滑片P在变

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求:

(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定值电阻R2的阻值;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8.(10分)如图(a)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的电子(初速不计)经过U0=1000V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S沿两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A、B板长l=0.20m,板间距离d=0.02m.加在A、B两板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u-t图线如图(b)所示.设A、B间的电场可看作是均匀的,且两板外无电场,在每个电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极短时间内,电场可视作恒定的.两板右侧放一记录圆筒,筒的左侧边缘与极板右端距离b=0.15m,筒能接收到通过A、B板的全部电子,以t-0时(见图(b),此时u=0)电子打到圆筒记录纸上的点作为y坐标系的原点,并取y轴竖直向上.试计算(1)电子能穿出偏转电场的偏转电压的最大值为多少?(2)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最高点的Y。

a

19.(10分)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点电荷A、B相距为2d,电量分别为+Q和-Q.MN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质量为m、电量为

+q(可视为点电荷,q远小Q),现将小球p从与点电荷A等高的C处由静止开始

释放,小球p向下运动到距C点距离为d的O点时,速度为v.已知MN与AB之

间的距离也为d,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求:

(1)C、O间的电势差U CO;

(2)小球p经过O点时加速度的大小;

(3)小球p经过与点电荷B等高的D点时速度的大小.

a

高二物理双周练参考答案(10.1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A

C

A

C

B

D

BC

AD

BC

BD

13、 答案 24.65mm 0.410mm

14、【解析】 电压取值范围大,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灯丝电阻较小,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由图象得灯丝电阻随发光亮度的增加而增大.在U -Ⅰ图象中作电动势为1.5 V 、内阻为2.0 Ω的伏安特性图线,两图线交点为(0.35 A,0.8 V),故P =UI =0.8×0.35 W=0.28 W ,η=0.281.5×0.35

×100%=53%.

【答案】 (1)如图甲所示 (2)如图乙所示 灯丝电阻随发光亮度的增加而增大 (3)0.28 53%

甲 乙 15、【解析】 设电热水壶的电阻为R

由图(a)知R =U 2额

P 额=2202

1 500 Ω=48415

Ω

由图(b)知电能表转1转消耗的电能为:

3.6×10

6

3 000

J =1 200 J

设电热水壶的实际电压为U

则U 2

R

t =125×1 200 J,解得U =200 V. 【答案】 200 V

a

16、答案:(1)13A (2)2V (3)2.0×10-4

C

解析:(1)电键K 闭合后,闭合电路的总电阻为

R =R 1R 2+R 3R 1+R 2+R 3+r =9Ω

通过电源的电流I =E R =1

3

A 。

(2)电源两端的电压U =E -Ir =8

3V

电阻R 3两端的电压U ′=

R 3

R 2+R 3

U =2V 。 (3)通过R 4的总电荷量就等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Q =CU ′=2.0×10-4C 。

17、解析:(1)将乙图中AB 线延长,反向延长交U 轴于20 V 处,交I 轴于1.0 A 处,所以电源的电动势为E =20 V ,内阻r =

E

I 短

=20 Ω. (2)当P 滑到R 3的右端时,电路参数对应乙图中的B 点,即U 2=4 V 、I 2=0.8 A ,得R 2=U 2I 2

=5 Ω. (3)当P 滑到R 3的左端时,由乙图知此时U 外=16 V ,I 总=0.2 A ,所以R 外=U 外

I 总

=80 Ω;因为R 外=

R 1R 3

R 1+R 3

+R 2,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3=300 Ω. 答案:(1)20 V 20 Ω (2)5 Ω (3)300 Ω

18答案(1)20V (2)2.5cm

19.解析:(1)小球p 由C 运动到O 时,由动能定理,

得mgd +qU CO =12

mv 2

-0,①

得U CO =mv 2-2mgd

2q

.②

(2)小球p 经过O 点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得:

F 1=F 2=k

Qq 2d

2

a

它们的合力为:F =F 1cos45°+F 2cos45°=2kQq 2d

2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ma ,⑤ a =g +

2kQq 2md

2.⑥ (3)小球p 由O 运动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d +qU OD =1

2mv 2D -12

mv 2

.⑦

由电场特点可知:U CO =U OD .⑧ 联立②⑦⑧解得:v D =2v .

答案:(1)mv 2-2mgd 2q (2)g +2kQq

2md

2 (3)2v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