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李逵形象分析范文

李逵形象分析范文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宋江手下“梁山泊”中的一员,被称为“黑旋风”。
李逵的形象在整个小说中被描绘得十分生动,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在分析李逵形象时,我们可以从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李逵的外貌特征是他形象最为鲜明和独特的地方之一、据《水浒传》中的描写,李逵是个矮个子,头大脸圆,面目狰狞,像个凶神恶煞一样。
他的体型矮小,但却有着惊人的力量。
李逵虽然外表丑陋,但他以其强壮的身体和独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李逵的性格特点使得他成为一个复杂的角色。
一方面,李逵具有极高的勇气和战斗力。
他在梁山泊中属于武功出众的一员,擅长使刀及格斗。
李逵才疏学深,喜欢读书,聪明绝顶,深受宋江的赏识和信任。
但另一方面,李逵也有着暴力倾向和冲动的一面。
他容易因小事发怒,经常引发麻烦和争斗。
他的性格使得他在梁山泊中常常引起内部纠纷和麻烦。
此外,李逵的行为表现也对他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梁山泊中经常犯错误,做一些错误的决策,对此他常常表示后悔和忏悔。
比如,他曾因误杀自己的亲人而感到非常痛苦和内疚。
然而,他又是一个仗义的人。
他劫富济贫,为民除害,对抗不公和邪恶。
他的行为反映了一个正义的内心,尽管偶尔会因情绪波动而背离。
最后,李逵的形象也在小说中得到了一些转变和发展。
在受到朝廷通缉后,李逵渐渐从一个搏命的打手变成了一个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他在梁山泊中承担重要的领导角色,策划和指挥许多重要的行动,展现出他作为一个顶礼脱俗的军事家的一面。
综上所述,李逵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表现都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虽然他有时做出错误的决策,但他的正义和勇气使得他成为一个深受人们喜爱和仰慕的角色。
李逵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水浒传》这部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层次和深度。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深受读者喜爱。
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悲剧命运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李逵的命运为何如此悲剧?其成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之一是他的性格。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勇猛无比的豪杰,但同时也是一个性格粗糙、行事鲁莽的人。
他喜欢酒色之事,性情冲动,缺乏沉稳和冷静。
在和潘金莲私通的事情上,李逵没有考虑后果,只顾一时的快乐,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李逵喜欢与人争斗,不愿屈服于他人,这也使得他在江湖之中结下了不少仇敌,最终难逃悲剧的结局。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李逵命运悲剧的一大原因。
在《水浒传》中,宋朝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黑暗的,官员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对于像李逵这样的穷苦人来说,生活是艰难的,社会的不公平也使得他们内心充满了愤懑和不满。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李逵很难有机会获得一个正常的生活,最终只能选择了江湖这条不归路,这也加速了他悲剧命运的到来。
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还在于他的家庭和人际关系。
在《水浒传》中,李逵的妻子武大郎是一个有着嫉妒心理的女人,她对李逵始终有所不满。
在李逵私通潘金莲的事情暴露后,她更是悲愤欲绝,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而李逵与潘金莲的私情也使得他在江湖之中结下了不少的仇敌,这些因素都加速了他的悲剧结局。
李逵与宋江、晁盖等好友的关系也颇为微妙,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磨擦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文化传统也是李逵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婚姻忠诚、道德廉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而李逵私通潘金莲的行为违背了这些价值观念,也使得他备受道德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这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压力,也无形中加速了李逵悲剧命运的到来。
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有很多,包括他的性格、社会环境、家庭和人际关系、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李逵的悲剧结局。
《水浒传》中李逵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水浒传》中李逵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难以忘怀,李逵便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位。
李逵性格直爽粗鲁。
他为人毫不拐弯抹角,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
这种直爽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他的言语和行为的不加修饰。
比如,他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是大声呼喊,直言不讳,从不藏着掖着。
他的粗鲁也常常让人感到他的豪放不羁,不拘小节。
李逵勇猛无畏,极具战斗精神。
战场上,他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生死。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也毫不退缩,反而愈发激起斗志。
这种勇猛让他在梁山好汉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敬佩的对象。
他的战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场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公之事,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力量去维护正义。
然而,李逵的勇猛有时也显得过于鲁莽。
他行事常常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这给他和周围的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比如,他在江州劫法场时,只顾着砍杀,不分官兵百姓,造成了许多无辜者的伤亡。
这种鲁莽的行为,虽然展现了他的坚决和果敢,但也反映出他缺乏思考和策略。
李逵心地单纯,重情重义。
他对宋江忠心耿耿,视其为兄长和领袖,愿意为宋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他对梁山的兄弟们也充满了感情,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
这种单纯的情感让他在复杂的江湖中显得格外珍贵。
但他的单纯也容易被人利用。
例如,他曾被宋江的一些行为所迷惑,盲目地跟随,没有自己的判断。
这使得他在一些情况下成为了别人的工具,而不自知。
李逵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他不满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他加入梁山,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反抗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秩序。
他的反抗精神代表了广大受压迫民众的心声,是一种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同时,李逵的性格中也有着残忍的一面。
他在杀人时常常毫不留情,甚至会表现出一种血腥的快感。
这种残忍与他的正义和反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性格特征。
总的来说,李逵是一个性格复杂多面的人物。
他的直爽、勇猛、单纯、重情重义和反抗精神让人敬佩,而他的鲁莽、容易被利用和残忍的一面又让人感到惋惜。
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

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李逵之莽李逵之莽,李逵做事非常莽撞,从来不思考前因后果。
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就去做,如为招待宋江去强讨鲜鱼,与张顺发生争斗时,李逵莽撞地上了渔船到了江心去与张顺打斗,最后被张顺弄得吃了一肚子水,差点被淹死。
幸亏宋江有张横的家书,唤住张顺,并将李逵救上岸来,不然就会被淹死。
这正是李逵莽撞所造成的。
明知自己捉不到鱼,偏要到船上去捉,最后弄得鱼都跑了;明知自己的水性不如张顺,却莽撞地到江心去与其打斗,最后弄得自己“喘作一团,口里只吐白水。
”捉鱼莽撞的结果只是让自己一个人吃了亏,然而劫法场救宋江由于莽撞差点儿让大家逃不掉。
当大家救了宋江后,由于不认识路跟着李逵走时,李逵不想着引大家赶快逃走,而是只顾自己杀人直到前面尽是淘淘一派江水,无旱路时,才想到救大家。
更绝的是,他想到的不是救大家尽快逃走那是非之地,而是再杀入城去,不顾城内有五七千军马要和蔡九知府一发都砍了。
弄得大家不知怎么好,幸好张顺带着舰队及时赶到,救下大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可见,李逵真的是一个很莽撞的人,而且差点还因为自己的莽撞丢了性命。
二、李逵之粗鲁李逵的莽撞是大家所共知的,同样李逵的粗鲁也是闻名天下的。
李逵的粗鲁也非常具有个性化。
他与鲁智深不同,鲁智深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开始总说一句“洒家是个粗人。
”而李逵呢?有时承认自己粗鲁,如第一次遇见晁盖说:“大哥休怪铁牛粗卤。
”也有时却不承认自己是粗人,如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时,戴宗说他粗卤,他却说:“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
”还有就是鲁智深的粗鲁是粗中有细,粗中有机警,而李逵则是纯朴式的粗鲁。
李逵的`粗鲁表现在,如他遇到李鬼时听说李鬼有九十岁的老母要养时,只给了李鬼十两银子,也不管这银子是否会被别人抢去或这银子是否真会用来养母,这点就说明了李逵的粗鲁是纯朴的粗鲁,直性子的粗鲁,可爱的粗鲁。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最大的价值在描绘了梁山英雄中许多具有反抗精神、崇高品质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评价水浒传李逵

评价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角色。
他性格豪爽、直率,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忠诚心,但同时也有一些暴躁、冲动和鲁莽的缺点。
在小说中,李逵是一个典型的“草莽英雄”,他出身贫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却有着非凡的武艺和勇气。
他因为打死了人,被迫流落江湖,最终加入了梁山好汉的队伍。
他为人正直、忠诚,对梁山泊的首领宋江忠心耿耿,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李逵也有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他有时候过于冲动和鲁莽,缺乏理智和冷静的思考,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
同时,他的暴躁性格也经常让他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给梁山好汉的形象和声誉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李逵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和多重特点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公,同时也展现出了他们的正义、勇敢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在文化传承上,李逵的形象和故事也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重要遗产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李逵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

李逵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
李逵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的
性格特点极具辨识度,其主要情节更是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关于
李逵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的简要描述:
1. 李逵的性格特点
- 勇猛无畏:李逵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勇猛无比。
他在战场
上常常独自奋战,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危险。
- 反叛不羁:李逵有着强烈的个性和不受束缚的内心,在传统
封建社会的压制下,他常常表现出反叛的一面,不愿受到任何约束。
- 大度宽厚:尽管李逵脾气暴躁,但他心地善良,对待朋友和
下属非常宽厚。
他善于容忍和包容,与众多好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 李逵的主要情节
- 与林冲斗智:李逵与林冲是水浒传中两位重要的好汉。
他们
在一次斗智斗勇的情节中交锋,互相较量智谋和勇气,展现出他们
与众不同的个性与能力。
- 救宋江抄家:在水浒传中,李逵与其他好汉一同救宋江抄家,展现出他们对正义以及朋友间的忠诚和支持。
- 投奔梁山:李逵最终选择投奔梁山泊,成为梁山军的一员。
这一情节表明了李逵对正义力量的认同,以及他对梁山好汉的尊重与敬佩,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逵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角色,其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不断吸引着读者。
他的个性与行动都展现出了一个勇猛、反叛而又宽厚大度的形象,使他成为了这部经典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浒传》中李逵人物形象赏析

《水浒传》中李逵人物形象赏析
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英勇善战的英雄角色,深受读者的喜爱。
首先,李逵是一个勇猛无敌的斗士。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擅长武艺,特别擅长使刀。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进攻还是保护自己的同伴,他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能力。
他的勇敢和无畏精神令人敬佩,使他成为了梁山英雄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其次,李逵有着坚定的正义感和豪爽的性格。
虽然他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但他从不背离自己心中的价值观。
他善良而正直,对待朋友忠诚,对待敌人狠辣果断。
他与梁山好汉一道,为苍生正义而战,被读者称为“豪杰中之豪杰”。
最后,李逵的形象也呈现出复杂的一面。
虽然他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矛盾之处。
他有时候性情暴躁,容易冲动,对待一些事情不能冷静思考。
但这些缺点并没有掩盖他的英勇和正义,反而使他更加真实和可亲。
总的来说,李逵是《水浒传》中一个具有多重特点的人物形象。
他的勇猛无敌、坚定的正义感和豪爽的性格使得他成为读者心目中
的英雄。
在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李逵的形象将继续为人们所铭记。
对李逵的评价

对李逵的评价李逵,字公明,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黑旋风”。
他的形象鲜明、个性独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逵是一个勇猛无比的战士。
他的武艺高强,力大无穷,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猛将。
在小说中,他曾多次单枪匹马,挑战强大的敌人,如与宋江一起攻打青州、与林冲一起对抗高俅等。
他的勇猛和无畏,使他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众人的敬佩。
李逵是一个忠诚的朋友。
他对梁山好汉的忠诚,可以说是毫无保留。
无论是与宋江、林冲等人的深厚友情,还是与梁山好汉的共同理想,他都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他的忠诚,使他成为了梁山好汉中的骨干力量。
李逵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缺点。
他是一个性格直率、脾气暴躁的人。
在小说中,他多次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在酒楼中殴打店小二、在梁山好汉面前辱骂宋江等。
这些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直率和真诚,但也暴露出他的鲁莽和缺乏理智。
李逵也是一个有些自私的人。
他虽然对梁山好汉忠诚,但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在小说中,他曾因为不满宋江的领导地位,而与宋江发生冲突。
这种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为他对自己权益的维护,但也暴露出他的自私和狭隘。
总体来说,李逵是一个复杂而鲜明的人物。
他的勇猛、忠诚和直率,使他成为了梁山好汉中的一员猛将;而他的性格中的矛盾和缺点,也使他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
他的形象,既展现了中国古代英雄的风采,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因此,李逵不仅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李逵复杂人物形象分析姓名学号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1级指导教师 xx2015年4月30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李逵形象形成的时代及生活环境 (3)第一节李逵所处的时代环境 (3)一、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3)二、官员的贪赃枉法 (3)第二节李逵的生活背景 (4)一、李逵的家庭环境 (4)二、家庭环境对李逵的影响 (5)第二章李逵的双重形象 (6)第一节李逵的积极形象 (6)一、勇猛憨直的英雄好汉 (6)二、李逵的忠孝品质 (7)三、鲁莽中的纯真和诙谐 (8)四、对封建社会的反叛性 (9)第二节李逵的消极形象 (10)一、野蛮残忍的嗜血性 (10)二、对女性的极端偏见 (11)三、头脑简单无知 (12)第三章总结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摘要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人们对英雄好汉李逵的形象便有了诸多评价,其中以李逵忠义、勇猛、纯真为核心的评价占多数,同时还有对李逵形象中嗜杀成性、鲁莽、头脑简单的评价。
那么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是忠义勇猛的好汉还是嗜杀成性的莽汉呢?本文就围绕李逵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来分析李逵复杂的形象,对李逵的积极形象和消极形象进行比较综合的深化分析。
通过对李逵勇猛憨直,忠义两全的优秀品质和残忍,愚昧无知的恶性品质的全面分析,让我们对李逵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水浒传》;李逵;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积极形象;消极形象ABSTRACTFrom the “The Water Margin” since the advent of heroes , people the image ofLi Kui has many evaluation . the evaluation to Li Kui loyalty brave, pure as the coreof the majority , also to simple killer , reckless ,Li Kui in mind effect evaluation, Li Kui then in the end is what kind of image is a brave hero ,loyalty or bloodthirsty men? This article on Li Kui the life background , living environment to analyze the Li Kui complex image , a positive image of Li Kui and the negative image 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Li Kui intrepid unswerving, loyalty and satisfactory to good quality and cruel, and ignorance of the malignant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let us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Li Kui.Key words: “The Eater Margin ” ; Li Kui ; background of times ; environment ; positive image ; negative image第一章李逵形象形成的时代及生活环境水浒传是一部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作品。
李逵是一百零八英雄好汉中的重要人物,在《水浒传》中位列第二十二位的,号称“黑旋风”,是作者描写最多,性格最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一。
历来学者们对李逵形象多褒少贬。
作为成功而典型的文学形象,我们应该看到人物的正面形象也要看到人物的反面形象。
人物形象的形成与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是密切相连的。
第一节李逵所处的时代环境《水浒传》写的是发生在北宋宋徽宗时期的故事,当时社会内忧外患。
皇帝昏庸无能,官员奸佞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一、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北宋皇帝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
他奢侈享乐,朝政荒废,亲小人而远贤臣。
他在位期间大兴水土广建宫殿,数量之多、规模之宏大,持续时间之长令人震惊不已。
《水浒传》中有记录,因为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所以官员长期从苏州、杭州等地把奇花异石船运到宫中,给江南一带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甚至是灾难。
梁山好汉青面兽杨志便是因为押运“花石纲”,途中遭天气变化翻船,而丢失“花石纲”畏罪潜逃到的(第12回)。
宋徽宗不仅荒淫无度、残忍无能,而且无力为政。
他滥用皇权,长期任用贪赃枉法、仗势欺人的蔡京等小人,造成朝廷内部党派竞争激烈,朝廷混乱。
只因高俅的球技了得就被快速任用,不到半年时间便将一个无所事事的“浮浪破落户子弟”抬举到“殿帅府太尉执事”(第2回)。
这样的统治者致使社会形成一种奸佞当道的局面,朝廷清官也大都被诬陷。
这种混乱的社会局面给平民百姓埋下了苦难的根源。
二、官员的贪赃枉法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在朝廷中,蔡京等人为首的“六贼”本就贪赃枉法、心狠手辣,再加上受到宋徽宗的极度宠爱,这些奸佞小人更是仗势欺人,无法无天。
他们成功蒙蔽了昏庸皇帝的双眼,垄断了朝廷的统治。
排挤朝廷贤臣、欺压百姓,贪婪无耻,无恶不作。
为了给蔡京庆生辰,他的女婿梁中书准备了十万贯金珠宝贝作为大礼,他们的这些钱财从哪里得来的呢?分明是出自平民百姓之手。
他们为了满足一己之欲,搜刮平民百姓辛苦得来的财物,导致百姓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更可恶的是他们不顾国家安危,接受大辽丞相的贿赂(第89回)。
如此奸佞当道的社会,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就连正直清廉的贤臣也不免遭受莫名的陷害。
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在东京仗势欺人,淫垢别人妻女。
就连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妻子也胆敢下手,为了得到林冲妻子而设计重重圈套,想要置林冲于死地,逼得林冲家破人亡,落草为寇(第7-11回)。
如果是平凡百姓,结局只会更悲惨吧!吴用借买鱼的幌子到石碣村试探阮家三兄弟的心意,问道:“官府为什么不捉拿王伦那伙打家劫舍的恶人?”阮小五的回答颇具典型,他说:“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弹便害老百姓。
但一声下乡村来,倒先把老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
如今也好,教这伙人奈何。
那捕盗官司的人,哪里敢下乡村来!”依他所说,官府连强盗都不如。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这不正是苛政猛于“盗”吗?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有为数不少是被贪官污吏迫害而落草为寇。
如解珍、解宝兄弟,受知府文书三天内捕获大虫,苦等三日,好不容易捕到一只,不料大虫滚入毛太公家的后院里。
阴险狡诈的毛太公勾结官府,以大虫邀功倒打两兄弟一把,逼两兄弟屈打成招,使兄弟两人差点送了性命(第49回)。
对平民百姓而言,无论哪个朝代,只要他们能够维持生活,便能忍受一切,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都是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才采取的措施。
这样一个皇帝昏庸无能、官员贪赃枉法的时代环境使李逵形成了一种厌恶官府,反抗朝廷的态度。
他虽从未做官,却一直视朝廷为敌。
[1]第二节李逵的生活背景李逵生活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的最底层,承受着最严酷的剥削、过着最艰难的生活,他总是为生计四处奔波。
形成了厌恶封建统治,愤世嫉俗的心理。
一、李逵的家庭环境《水浒传》中李逵首次出现是在第三十八回。
戴宗介绍,李逵祖籍沂州沂水县百丈村,长得一身黑肉,力大如牛,乡人称李铁牛。
李逵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小山村里,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有一长兄叫做李达。
因为父亲去世早,家中一贫如洗。
哥哥为了养家糊口,在富人家中做长工,收入微薄。
家庭情况决定了李逵要过早走上了社会,闯荡生活。
虽然兄弟两个付出足够劳动,但是不能维持基本生活。
维持生计都困难更不用说给他提供文化教育了。
后来,李逵由于“打死了人,逃走出来”在戴宗手下当个小牢子(第38回)。
他一人漂流在外,随处安身,当宋江找他时,别人的回答是“他是个没头神,又无住处,只在牢里安身。
没地里的巡检,东边歇两日,西边歪几时,正不知他哪里是住处”(第39回)。
李母也因为在家思念李逵而“眼泪流干,瞎了双目”。
为生活的基本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悲惨生活以及家人的遭遇,使得李逵对朝廷的统治,官吏的残酷怀有深刻的仇恨,对他性格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李逵的影响李逵生活在山旮旯,他自小为了生计东闯西荡,又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这就难免形成了粗陋无知、粗放不羁的性格。
传统的礼教规范、虚假的人情俗态在他看来都一无是处。
他按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自由地成长,逐渐养成一种不拘一切礼法的莽悍性格。
如陈忱在《水浒传论略》中说李逵“天机所发,触成成趣”。
而金圣叹评李逵“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评语”。
[2]对李逵的评价是极为高等的。
然而,他这种粗率刚直,说干便干的性格,也使得他有残忍的一面。
如三打祝家庄时,他起了杀性,哪里还管青红皂白,只顾抡着大斧横砍竖杀。
用他的话说就是:“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虽然,其中看到了他率直的性格,但不免太过于残忍,不近人情了。
李逵生活在这种被封建专制统治残酷压迫的农民阶级,身上集中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抗,以及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也体现了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农民小生产者狭隘的性格特征,以及长期受剥削压迫形成的消极形象。
综上可知,李逵生活在社会底层,他能真实、直接地感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具有受黑暗社会、残酷现实压迫形成的强烈反抗意识,是农民阶级形象的典型代表。
李逵形象对梁山英雄这场农民起义有着重要作用。
[3]第二章李逵的双重形象李逵作为《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典型人物形象,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这个人物形象颇感兴趣,而且评价甚高。
金圣叹称其为“李大哥”,李卓吾则称其为“我家李逵”,可见学者对李逵形象的赞扬。
但在诸多学者中也有为数不少对李逵形象提出了质疑。
只有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李逵的双重形象,才能真正认识李逵。
第一节李逵的积极形象李逵是一个家喻户哓的英雄好汉,虽然他相貌丑陋,性情急躁,甚至武艺平平,胸无点墨,但他是《水浒传》中最受欢迎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具备那个时代特有的勇气和脾性,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形象。
一、勇猛憨直的英雄好汉李逵从第38回出场到之后的82回里,将近50回都有他的身影。
从李逵外貌形象以及出场形象的描写上可看出李逵是一个五大三粗,粗犷豪放的勇猛英雄。
他勇猛憨直,具有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江州劫法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江被送往法场,李逵没有和任何人联手,独自一人去劫法场。
如此看来,他只是一心拯救他敬爱的宋江哥哥,并没有在乎自己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