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第五章讲义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制图规则

第五章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制图规则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
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 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当梁侧需配 置受扭纵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 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 配置。
2、梁原位标注内容


(1)梁支座上部纵筋,指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 纵筋,标注在梁上方该支座处。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 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2)梁的下部纵筋标注在梁下部跨中位置。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 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 时,应采用+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 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 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 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当梁的上部和 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 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置值,用“;” 将上部和下部 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少数跨不同者,可取原位 标注。
450
20
3 2 1 -1 -2 基础底板
4
325 3
325
150
C
注:框架柱分边柱角柱、中柱, 顶层锚固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别处理。
14
六、柱平法施工图的识读要点




识读原则:先校对平面,后校对构件;先阅读各 构件,再查阅节点与连接。 1)阅读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 2)检查各柱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 3)从图中及表中逐一检查柱的编号、起止标高、 截面尺寸、纵筋、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 4)柱纵筋的搭接位置、搭接方法、搭接长度、搭 接长度范围的箍筋要求。 5)柱与填充墙拉结。

建筑工程制图(危道军)第五章 剖面图与断面图

建筑工程制图(危道军)第五章 剖面图与断面图

(4) 剖切过程不能产生新线。
2.剖切符号:由剖切位置线、投影方向和编号组成。
1-1剖面图 投影 方向线
1
编号
1
剖切位置 线 剖面图的标注
(1)投射方向线垂直于剖切位置线,它们的长度分别
为4~6mm和6~10mm;
(2)剖切符号不应与其他图线接触;
(3)剖切符号的编号宜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自左至
材料 图例
图4.4 剖面图的形成
剖面图
V 向剖面图的产生
P
W 向剖面图的产生
Q
在工程图中,常采用剖视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二、剖面图的画法
看到的部分
剖到的部分
假想 剖切面
(一)剖切位置线及剖切符号
1. 剖切位置
选择剖面位置的基本原则:
(1)平行于某一投影面;
(2)过形体的对称面;
(3)过孔洞的轴线;
部形状和结构;而断面图则用来表达物体中某一局部的断
面形状。
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
二、断面图的画法 (一)剖切平面位置及断面剖切符号:
注与该符号相同的 编号。
②画图时应把几个平行的到的两个断面在转折处的分
界线。
多个剖切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易出现的错误

1 1 1 1

1 1 1 1

阶梯剖视图
1-1剖视图 1
★作出剖切断面轮廓; ★在剖切断面上绘制 剖面线; 1 ★绘制剖切面后的可 见轮廓线; ★书写图名。
在画物体的正投影图时,制图规范规定用实线表示物 体的可见轮廓线,用虚线表示不可见的物体内部孔洞以及
为什么要采用剖面图的表示方 法 ?
被外部遮挡的轮廓线。
当物体内部的形状较复杂时,在投影中就会出现很多

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第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五章建筑施工图

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第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五章建筑施工图

第三节 建筑平面图
(一)比例与图例 建筑平面图的比例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定,常用比例为1 ∶ 200、 1 ∶ 100、1 ∶ 50,其中1 ∶ 100 比例使用居多。 (二)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确定了建筑物各承重的定位和布局,也是其他建筑构配件的尺寸基准线。 定位轴线的画法和编号如图5-3 所示。建筑平面图中的定位轴线编号确定了,其他图样 的轴线编号应与之一致。
第四节 建筑立面图
(一)比例与图例 和建筑平面图一样,建筑立面图使用比例通常为1 ∶ 50、1 ∶ 100、1 ∶ 200,其 中1 ∶ 100 比例使用居多。立面图的建筑构造与配件使用图例绘制,见表5-4。外墙面 的装饰材料、做法、色彩等用文字或列表说明。
第四节 建筑立面图
(二)定位轴线 建筑立面图一般只画出两端的定位轴线和编号,以便与平面图对照。 (三)图线 建筑立面的最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使建筑物的轮廓突出、层次分明。室外地坪 线用加粗线(1.4b )画出;门窗洞、阳台、台阶、花池等建筑构配件的轮廓线用中实 线画出。
第一节 建筑施工图概述
(二)建筑基本组成 虽然建筑的使用要求、 空间组合、外形处理、结 构形式和规模大小等各有 不同,但它们的组成是大 同小异的。建筑的基本组 成如图5-1 所示,其作用见 表5-2。
第一节 建筑施工图概述
第一节 建筑施工图概述
(一)施工图的形成 1.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建筑项目的设计任务,明确要求,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并对建筑的主要问题。 方案设计图确定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结构造型及布置、各工种之间的配合等技术问 题,从而对方案作进一步修改,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初步设计图。初步设计图包括总平面 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此外,通常还加绘彩色透视图,表达建筑外部形 态和颜色搭配。必要时,还要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

建筑制图第5章

建筑制图第5章

例7: 求四棱锥与正垂面的截交线。 : 求四棱锥与正垂面的截交线。
s
Qv
1' 4' 2' 3'
解:由图知:棱锥有 由图知: 四条一般棱线与正 垂面相交。 垂面相交。 则四交点的V投影 则四交点的 投影 已知。 已知。 1)在V投影中标出 ) 投影中标出 四个交点; 四个交点;
线面、 第五章 线面、面面位置关系
线面、 第五章 线面、面面位置关系
c a a c
bd h
g
f i e a
c
b e d
f
e a h i bd g f (a)
e c (b)
b
d f
a) AC//GH,CB//GI, , b) BC//DE,BA//DF
线面、 第五章 线面、面面位置关系
作一平面, [例2]过点K作一平面,是其与平面 平行。 ABC平行。
b
d a
m'
c e
a e b d
m
c
线面、 第五章 线面、面面位置关系
判别可见性
投影知: 由V投影知: 投影知 d'm'段在平面 段在平面 上方, 上方,故H投 投 影上dm可见 可见。 影上 可见。
d b
m' 1' a 2'
c e
a e 1(2)
或通过重影 通过重影 判别。 点判别。
b d
m
c
线面、 第五章 线面、面面位置关系
e d
a′b′⊥ ′n′, ′ ′⊥ ′ ′⊥c′
a a
c
m
即为所求。 则AB即为所求。 即为所求
c
n
e
b
线面、 第五章 线面、面面位置关系

建筑工程制图课件 第五章 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案

建筑工程制图课件 第五章 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案

断面图的形成
(3)剖面图中的剖切平面可转折,断面图中的剖切平面则不能
转折。
断面图的画法
画在投影图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移出断面图 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2. 中断断面图
形体较长且断面没有变化时,可以将断面图画在投影图中
间断开处,称为中断断面图。
重合断面图
画在投影图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
剖面图
2、剖面图剖切表示
(1)剖切位置
一般应使剖切平
面通过形体内部孔、 洞、槽等的对称面或 轴线,且使其平行于 某一投影面,以便使 剖切后的孔、洞、槽 用剖切位置线表示 剖切平面的位置 的投影反映实形。 剖切线用断开的两段短粗实线表示,长度宜为6-10mm。剖
切线应不穿越视图中的图线。并且不能与图中的其他图线相交
(a)
(b)
局部视图
画局部视图时,一般用箭头表示观看方向,并注上字母 如图(b)所示。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他 图形隔开时,不必画箭头和注写字母。如图(a)的平面图。 局部视图的边界用
折断线或波浪线表示,
但当所表示的局部结构 是完整的,且外形轮廓 线封闭时,则无需画上 折断线或波浪线,如图 (b)所示。 (a) (b)
断面图的形成
与剖面图一样,断面图也是用来表示形体的内部形状的。 但剖面图与断面图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断面图的形成
(1)断面图只画出形体被剖开后断面的投影,是面的投影。而 剖面图要画出形体被剖开后整个余下部分的投影,是体的投 影。
断面图的形成
(2)剖切符号的标注不同。断面图的剖切符号只画出剖切位
置线,不画投射方向线,而是用编号的注写位置来表示剖切 后的投射方向。
(a)
(b)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五章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五章

图5-5 工程形体
图5-7 图形布局
二、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
(五)画底稿
根据形体的形成过程,用H或2H逐一画出各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画图的顺序 是:一般先画实形体,后画虚形体(挖去的形体);先画大形体,后画小形体;先 画整体形状,后画细节形状。画每个形体时,应3个投影图联系起来画,并从反映形 体特征最明显的投影图画起。
那么,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标注具体有哪些要 求,哪些尺寸必须标注,哪些尺寸不需要标注,具 体该怎样标注?
一、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以能确定其基本形状和大小为原则,一般应将长、 宽、高3个方向上的尺寸都标注出来,如图5-12所示。
(a)
(b)
(c)
图5-12 平面立体的尺寸标注
(d)
一、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图5-15 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二、标注组合体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时,除了要遵守第一章所介绍的国家标准的有关规 定外,所标注的尺寸还应满足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等要求。其中,完 整性是指所标注的尺寸必须能完全确定组合体的形状、大小及各部分间的 相对位置,无遗漏尺寸,也无重复标注的情况。
要做到尺寸完整,必须先对要标注的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然后按照 其形成过程依次标注其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
当两基本体叠加时,若同一方向上的表面处在不同的平面上,则称 该表面不平齐。此时,不平齐面之间要画分界线。如图5-2(a)所示 形体的正面投影中应画出不平齐面间的分界线。
一、组合体形体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a)立体示意图
(b)投影图 图5-2 工程形体的3种组合方式
(c)错误画法
一、组合体形体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图5-6 形体分析
二、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

建筑制图第五章基本体的投影

建筑制图第五章基本体的投影

基本体的投影规律
01
02
03
实形性
当物体的某个面与投影面 平行时,该面的投影反映 其实际形状。
积聚性
当物体的某个面与投影面 垂直时,该面的投影积聚 为一条线。
类似性
当物体的某个面与投影面 倾斜时,该面的投影为类 似形。
02 平面体的投影
棱柱体的投影
棱柱体的投影特性
棱柱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呈现 出线段和多边形的形状,取决于 棱柱体的形态和与投影面的相对 位置。
对于穿孔型组合体,先绘制未穿孔的 基本几何体,再根据穿孔位置和深度 绘制穿孔部分的投影。
05 基本体投影的应用
建筑制图中基本体的应用
01
建筑制图中,基本体是构成复杂 建筑形体最基本的单位。通过基 本体的组合和叠加,可以形成各 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建筑结构。
02
基本体在建筑制图中广泛应用, 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中心、 桥梁、隧道等各类建筑物的设计 和施工。
圆锥体的投影
圆锥体的投影
圆锥体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分别为圆、三角形和类似形。当圆锥体与投影 面平行时,其投影为圆;当圆锥体与投影面垂直时,其投影为三角形;当圆锥 体与投影面倾斜时,其投影为类似形。
圆锥体投影的作图方法
根据圆锥体的轴线位置和投影面关系,确定圆锥体在各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形状, 然后根据投影规律,作出圆锥体的三面投影。
基本体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基本体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建筑设计的基 础。基本体的形状、大小、比例和位置等因素,直接影响到 建筑物的外观、功能和使用效果。
基本体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安全、 施工便利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对建筑师的专业技 能和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建筑制图第五章讲义

建筑制图第五章讲义
如图1所示,两个三角形都是一般位置平面,其交线方 向也未知,故求交线可用辅助面求两个公共点 作图步骤如图2、3所示
1
2
3
2.2.2 用辅助投影法求交线
b 5
a a b 5 1 6 2

c

d 3
4 7 e e 7
8 f
6

f 8
PH PH
1 2

3 4 c d
§5—3 换面法
由图可见,F 点不在△DEL 平面上,故两平面不垂直。
[例3]试过A 点作一条直 线,使其与直线BC 垂直相 交。
分析:所求直线必在过A 点
且与直线BC 垂直的平面内, 该平面与直线BC 的交点和A 点的连线,即为所求 。 1)过A 点作水平线AD⊥BC, 作正平线AE⊥BC; 2)求BC直线与平面DAE 的交点K; 3)连接A、K ,则AK 即为所求。
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
1、 直线垂直于一般面 直线垂直于一般面,必垂直与该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在投影图中做一般面垂线的方法:做平面的正平线 和水平线作为面上的两相交直线,所做垂线与正平线的 垂直关系在V投影反映,垂线与水平线的垂直关系在H 投影反映。
[例题1] 平面由 BDF给定,试过定点K作平面的垂线。
2、 直线与投影面垂直面平行
a a
b
a b a
b PH 直线AB与铅垂面平行
a
PH
直线AB与正平面平行
二、 两平面平行
① 若一平面上的两相 交直线对应平行于另 a x 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 线,则这两平面相互 a 平行。 ② 若两投影面垂直面 a 相互平行,则它们具 x 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 必相互平行。
新投影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f
f g
结论:直线AB不平行于定平面
2、 直线与投影面垂直面平行
a
b
a
b a
b PH
直线AB与铅垂面平 行
a
a
PH
直线AB与正平面平 行
二、 两平面平行
① 若一平面上的两相
交直线对应平行于另 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
x a
线,则这两平面相互 平行。
a
b c d
c d
b
② 若两投影面垂直面
b d
相互平行,则它们具 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
第五章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5—1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 §5—2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 §5—3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交 §5—4 换面法
§5—1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
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
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则该直 线与此平面必相互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
(a)
(b)
17
[例1]试过EF直线作一平面垂直于ABCD平面。
解:自EF直线上
的任一点E,向 ABCD平面作垂线 EH;
则FEH平面 垂直于ABCD平面, 即为所求。
18
[例2]试判断△ABC、△DEL两平面是否相互垂直。
1)自△DEL上任一
点,如E 点,作直
线EF垂直于△ABC ;
2)在EF 上除E点外, 任取一点,如F 点, 检查F 点是否在
4)取H 投影的重影点1、c (1∈AB,C∈EG)分辨H 投影
的可见性;
5)取V投影的重影点2′、3′(2∈GF,3∈AB),
然后将交点顺次连 接即可。
作图步骤:
1)利用积聚性求直线AA1与P 平面的交点(d,d,d );
25
二、 一般线与一般面相交
主要解决问题:1、求交点? 2、判别直线的可见性?
可采用辅助投影法,先将一般面变换为投影面垂直 面,利用投影面垂直面的积聚投影直接求出交点,然后将 这交点反投射到原投影图中,另一个投影可用在直线上或 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出。
a
x
c
e
必相互平行。
d acb e
e f
o
f
e
f
h
o
h f
例3 已知定平面由平行两直线AB和CD给定。试过点K作 一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 。
s
f
k
e
m
n
r
r n
e k
m
f
s
§5—2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几何条件: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必垂 直于属于该平面的一切直线。
8
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
△DEL 平面上。
由图可见,F 点不在△DEL 平面上,故两平面不垂直。
19
[例3]试过A 点作一条直 线,使其与直线BC 垂直相 交。
20
分析:所求直线必在过A 点
且与直线BC 垂直的平面内, 该平面与直线BC 的交点和A 点的连线,即为所求 。
1)过A 点作水平线AD⊥BC, 作正平线AE⊥BC;
15
2、 直线垂直于投影面垂直面
h
Q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
h
k
QV
h
k
h
k
(a)
k
h PH
(b)
h(k)
(c) 16
一、 两平面相互垂直
如果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通过此直线的所有平面都垂 直于该平面(图a);
反之,如果两平面互相垂直,则自第一个平面上的任意一 点向第二个平面所作的垂线,一定在第一个平面上(图b)。
可采用辅助面法,先过直线做一投影面的垂直面, 利用垂直面的积聚性,直接求出交线和交点,然后将这交 点反投射到原投影图中,另一个投影可用在直线上或平面 上取点的方法求出。
26
[例]试求直线AB与平面EFG的交点
PH 1)过AB 作铅垂辅助面P ; 2)求P 与EFG 的交线CD ;
27
3)求CD 与AB 的交点K ,则K 为直线AB 与平面EFG 的交点;
直线与一般面平行 直线与投影面垂直面(含平行面)平行
1、 直线与一般面平行
有关线、面平行的作图问题有:判别已知线面是否平行; 作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包含已知直线作平面与另一已 知直线平行。
例1: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V面和平面ABC。
b
x a
a
cm n ● o
c
m●
n
b
唯一解
例题2 试判断直线AB是否平行于定平面
1、 直线垂直于一般面 直线垂直于一般面,必垂直与该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在投影图中做一般面垂线的方法:做平面的正平线 和水平线作为面上的两相交直线,所做垂线与正平线的 垂直关系在V投影反映,垂线与水平线的垂直关系在H 投影反映。
9
[例题1] 平面由 BDF给定,试过定点K作平面的垂线。
n
c
a
k
k a
c n
10
[例2]试求点K 到△ABC 的距离
分析: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需自该点向平面作垂线, 并求出垂线与平面的交 点(垂足),
然后确定该点到垂 足之间线段的实长。
11
1)在△ABC上
任作一水平线BD 和正平线AE;
2)自K 点向BD、
AE引垂线,即
作kl⊥bd, k′l′⊥a′e′,
得垂线KL;
12
3)过KL作辅助面P, 求出垂足F;
PV
4)用直角三角形法 求出KF 的实长K1f , 则K1f 即为所求的距 离。
13
定理1 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直线的水平投影必垂直于属
于该平面的水平线的水平投影;直线的正面投影必垂直于属于
该平面的正平线的正面投影。
n
k
k
n
14
定理2(逆) 若一直线的水平投影垂直于属于平面的水平线的 水平投影;直线的正面投影垂直于属于平面的正平线的正面投 影,则直线必垂直于该平面。
PV 2)求BC直线与平面DAE 的交点K;
3)连接A、K ,则AK
即为所求。
21
§5—3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交
一、 直线与投影面垂直面相交
主要解决问题:求交点?
直线与投影面垂直面相交时,该面的积聚投影与直 线的同面投影的交点,就是所求交点的同面投影,另一个 投影可用在直线上或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出。
22
[例1]试求直线AB 与平面P 的交点。
解:平面P 是
水平面,V 投影 有积聚性。
PV∩a′b′= k′,k′就是交
点K 的V 投影。
由k′即可
求出k ,则点K 即为所求 。
23
[例2]求直线MN与平面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空间及投影分析
平面ABC 是一正垂面, 其V 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
该直线与mn 的交点即为K
点的V 投影。
作图
1)求交点。 2)判别可见性。
由V投影可知,km 段在平面
上方,故H投影上km为可见。 还可通过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24
[例3]求垂面P与三棱柱表面的交线。
解:求P 平面与三棱 柱表面的交线,只 需要利用积聚性求
出三条棱边AA1、 AB、AC 和P 平面 的交点D、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