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7例临床观察

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7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
治疗半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脑梗死;银杏达莫;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脑梗死是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导致缺氧、缺血,进而发生软化坏死。
脑梗死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血栓的形成及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最终因为脑供血不足而发病[1]。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它和缺血性血管的大小及缺血的严重程度、脑损害的部位、有无其它脏器疾病等方面有关。
轻度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或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瘫痪等肢体症状;重症患者不仅会出现肢体瘫痪,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
目前,用于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多为苯磺氨氯地平,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为探讨有效治疗药物,笔者采用银杏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其中基底节区域梗死患者47人,包括脑中叶梗死23人,下丘脑梗死15人,腔隙性脑梗死5人,多发性脑梗死4人。
所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7例。
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8±1.2)岁,无其他重要脏器方面的疾病;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3±2.3)岁,无其他重要脏器方面的疾病。
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8±3.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DS)评分(19.1±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5.3)、(25.3±1.2)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48.6±3.8)高于对照组的(35.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为(8.2±0.6)mmol/ml、(9.8±2.1)mmol/ml、(6.1±0.2)U/ml,对照组患者的MDA、LPO、SOD分别为(10.5±0.5)mmol/ml、(13.3±2.6)mmol/ml、(4.8±0.1)U/ml,實验组患者的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73、7.103、39.431,P=0.000、0.000、0.000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凝聚、降颅内压等,可给予浓度为20%的甘露醇降低脑水肿、颅内高压者的颅内压,有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有糖尿病病史者可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有冠心病患者,应改善冠脉供血、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规格:2 ml:10 mg)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J A X J R L OFT A T O L C NE EME C N I NG I OU NA R DI I NA HI S DI I E
丹参 酮 ⅡA磺 酸钠 治 疗 急 性 脑 梗死 临床 观 察
★
袁 飞 宇 曾俊 锋
饶淑萍
龙勇 ( 江西 宜春 市人 民医院
宜 磺酸钠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 探 对入 选的 6 例 急性脑梗 死病 例随机 分为丹参 酮 ⅡA磺 4
酸钠组和对照组各 3 2例 。根 据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对 两 组 病人 治 疗前 及 治 疗后 1 的 神 经 功 能 缺损 状 况 进 行 比较 , 定 临床 4天 评
例 。神经功 能缺 损评分 : 型 8例 , 轻 中型 1 , 型 9例 重 5 。两 组患 者 在 年 龄 、 别 、 程 、 经 功 能 缺 损 例 性 病 神
见表 12 、 。两 组治疗 病人 均 未 发现 明显不 良反
应。
表 1 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 ±s )
数据均 采 用 z±S表示 , 间分 组
3 例。按脑卒 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 其 中轻 型 缺 损 ( 1, 0~1 5分 ) 7例 , 中型 (6 3 1~ 0 分)6 , 1 例 重型(1 4 分 ) 例 。( ) 3- 5 9 2 对照组 3 例 , 2 其中男 1 例, 1 例 ; 7 女 5 年龄 4 -8 岁 , 9 0 平均 6 岁 ; 2 病程 1 4小 时 1 ~2 0例 , ~3天 1 1 7例 , ~1 4 0天 5
增 多 1 %以上 。 8 14 统 计 学方法 . 析用 £ 验 。 检
2 结果
11 临床 资料 .
浅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

浅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7-09T10:49:55.6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作者:于莉莉[导读] 研究分析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药局 16371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01月至2017年06月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5%和8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D二聚体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nshinone II A sulfonate injection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effect of serum D two dimer.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4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treatment group)by intravenous drip of tanshinone sodium A sulfonate injection from 01 months to 06 months of 2017,and 4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ontrol group)treated by intravenous drip of Vierna.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2 groups and the changes of serum D two dim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2.5% and 80%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Tanshinone sodium A sulfonate injec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early recovery of cerebral blood supply,the improvement of microcirculation,the red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D two polymer,the adjustment of the function balance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ystem in the body,and the good safety of the patients.[Keywords]cerebral infarction;tanshinone A sodium sulfonate injection;D two dimer.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塞64例疗效观察

1 . 3纳入标 准 : 首次 发病 , ① 发病 时间在 4 h 内。② 符合 脑梗塞 8以 西 医诊 断标准 , 并经 C 或 M I T R 证实 。③ 急性起 病, 明确 局灶性 有 神经功 能缺损症 状 与体征 , 持续 2h以上 。④ 起病前 无神经 功能 4 现 总结如下 : 缺 损表现 。 1 资料与 方法 1 . 4排除 标准 : 短暂 性脑 缺 血 发作 ; 出血性 脑 梗塞 ; 出血 ① ② ③有 1 一般 资 料 :4 脑梗 塞 患者 均 为我 院 2 1 年 7 ~0 1 2 倾 向者 ; 对丹 参酮 I . 1 6例 00 月 21 年 ④ I 酸钠 注射 液过敏 者 ; 严重 肝 、 A磺 ⑤ 肾功能 无锡 市锡山区羊尖 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 I l 7 240 ) 不 全者 ; 依从性 差 , 按规 定用药 或资 料不全者 。 ⑥ 不
或锁骨锁定型钢板 治疗 锁骨 中段 骨折手术 5 例 , 总结 如下。 2 现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 组 5 例 , 3 例 , l 本 2 男 6 女 6例 ; 年龄 2~5岁 , 均 O7 平 4 岁。 3 致伤 原 因: 祸伤 2 车 3例 , 处跌 落伤 1 例 , 物砸伤 9 , 高 3 重 例 打伤 7 。按骨折程 度分类 : 纯骨 折 1 例 , 例 单 7 粉碎 性骨 折 3 例 。 5 内 固定 方法 : 骨解剖 型钢板 3 例 , 锁 2 锁骨 锁定型 钢板 2 例 。 O
关键词 : 锁骨 中段 骨折 ; 锁骨 解剖 型钢板 ; 骨锁 定 型钢板 锁
文 章 编 号 :0 6 0 7 (0 )0 0 7 一 1 1 0 — 9 9 2 1 2 — 0 8 O 1 中图分类 号 : 6 3 1 1 8. 1 4 文献 标识码 : B 锁骨骨折在临床 中较为常见 ,既往经 常采用手法复位外 固定和 3 .锁骨 解 剖型 钢板 : 组 中使用 解 剖型 钢板 者 3 例 , .1 2 本 2 占总数 克 氏针治疗 。 笔者 自 2 0 年 1 2 1 年 1 07 月- 0 1 月采用锁骨解剖 型钢板 的 6 %, 1 解剖 型钢 板按 锁骨 的外形 设计 生产 , 中一 般只需 稍加 术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服务中心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两组均以2周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疗效更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丹参酮Ⅱa磺酸钠中风资料与方法28例患者按住院号采用单盲、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
治疗组男9例,女5例;年龄48~76岁;按梗死病灶部位分类:脑叶6例,丘脑1例,基底节区2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多发性梗死3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型[1],轻型4例,中型7例,重型3例;伴发疾病情况:其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2例。
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47~78岁;按梗死病灶部位分类:脑叶5例,丘脑1例,基底节区2例,腔隙性脑梗死3例,多发性梗死3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型,轻型4例,中型8例,重型2例;伴发疾病情况:其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布、梗死部位以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⑴诊断标准:西医参照1995 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中医参照1994年卫生部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2,3]。
⑵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西医诊断标准和血瘀证的中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②初次发病,发病时间48小时以内;③突发起病,有明确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且持续24小时以上;④无诸如心衰、呼衰、肿瘤、尿毒症等其他严重合并症;⑤除外其他疾病如类风湿、痛风、截肢等患者;⑥除外起病前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丹参酮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丹参酮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脑梗塞采用丹参酮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观察组给予40-80mg丹参酮,对照组给予400-800mg血塞通,均为1次/d,持續给予14d治疗。
结果:观察组痊愈(40.82%)、总有效率(91.8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20.41%)、总有效率(61.22%)(P<0.05)。
结论:脑梗塞采用丹参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丹参酮;脑梗塞;血塞通脑梗塞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阻断脑血流而发生缺氧、缺血、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为探讨丹参酮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98例,比较丹参酮的临床疗效,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病例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6.8岁,均经头颅cT 或头颅磁共振确诊。
将以上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在46~81岁,平均年龄65.4岁。
其中轻型脑梗塞34例,中型脑梗塞11例,重型脑梗塞4例;合并高血压者16例,合并心脏病者4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
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65.3岁。
其中轻型脑梗塞35例,中型脑梗塞11例,重型脑梗塞3例;合并高血压者15例,合并心脏病者3例,合并糖尿病者4例。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根据患者病情,浓度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加入丹参酮40~80rag,1次/d,持续给予14d治疗。
丹参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24例

丹参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24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观察丹参酮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内的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了丹参酮Ⅱ A 璜酸钠注射液进行了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OD活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LPO水平与MDA水平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丹参酮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标签:丹参酮;脑梗死;临床效果脑梗死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疾病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通常发病比较突然,病情容易反复,一般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够看到效果。
脑梗死发病时会对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造成障碍而导致缺氧,从而让脑部产生自由基与乳酸,自由基与乳酸的形成又会加剧病情的发作,最终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具体危害[1]。
在本次的研究治疗过程中,通过丹参酮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丹参酮对脑梗死患者的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情,现主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的研究治疗过程中,一共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内来院接受治疗的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CT与MRI等检查诊断手段发现,这24例患者中有11例的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有5例患者在脑叶,有4例患者在丘脑,其中有2例患者属于多发性脑梗死以及5例属于腔隙性脑梗死。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为60.1岁。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为60.3岁。
通过相应的统计学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已经各种病情病症等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在本次的治疗研究过程中,对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有纳入的患者,都必须要通过中西医关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所有的患者均属于首次脑梗死,脑梗死的犯病时间不能超过72h,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必须被告知实情,并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静姝史长卓孙中国
【关键词】丹参酮ⅡA;脑梗死
第一作者:林静姝(1968),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研究表明〔1,2〕,丹参酮ⅡA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能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缺血,有效清除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减轻脑水肿、预防脂质过氧化。
本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BI)等指标,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住院的、急性起病(病程在72 h之内)的脑梗死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得以证实。
本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丹参酮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55~78(平均66.2±10.07)岁;NIHSS
为9.55
±3.11,其中合并高血压29例,2型糖尿病27例,高脂血症19例。
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56~72(平均64.1±9.8)岁;NIHSS为9.51±4.02,其中合并高血压30例,2型糖尿病25例,高脂血症21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并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时进行干预性治疗。
观察组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制药)6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每日1次静点,持续3 w。
1.2.2 检测指标
患者入院及治疗后3 w分别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MDA、LPO含量以及SOD活性。
1.2.3 NIHSS、BI评分
治疗前与治疗3 w后应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BI<20分为日常活动能力极重度缺陷,25~45分为严重缺陷,50~75分为中度缺陷,80~95分为轻度缺陷,100分为正常。
根据NIHSS减分率及病残程度评定疗效,基本痊愈:NIHSS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NIHSS 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减少18%~45%;无效:NIHSS减少17%。
显效率为基本痊愈+显效,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MDA、LPO含量及SOD活性变化
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的MDA、LPO含量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
丹参酮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均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DA、LPO含量及SOD活性(略)
2.2 两组NIHSS及BI评分比较
见表2。
治疗后两组NIHS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BI 明显提高(P<0.01),丹参酮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及BI评分的比较(略)
2.3 疗效
丹参酮组基本痊愈14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9%。
丹参酮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不良反应
丹参酮组3例在静点初期出现面色潮红,双手肿胀感,1例心悸;对照组咽干、头昏2例。
经调整静点速度后症状减轻,停药后症状消失。
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闭塞后梗死中心区的神经细胞迅速死亡,但周围缺血半暗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级联反应,再灌注损害势必发生,其中自由基
损坏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神经细胞凋亡的直接原因。
自由基可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通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而导致细胞膜的损伤。
SOD、MDA是反映体内氧自由基水平的主要指标〔3〕,生理状态下,体内有氧代谢产生1%~2%活性物质,同时机体通过SOD清除自由基使得氧化和抗氧化达到平衡。
当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同时自由基的防御系统受到损坏,使得自由基的清除也受到限制,因此,大量的自由基会通过级联反应对神经元细胞膜造成损伤、溶酶体破裂、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溶解和组织水肿,从而进一步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
SOD是体内自由基清除剂,而SOD活性的增高,标志着体内抗自由基水平的提高。
MDA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稳定代谢产物,其浓度反映体内自由基浓度以及损伤的程度,MDA含量越低,提示体内自由基浓度及脑组织损伤程度越低。
LPO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物,参与体内的脂类代谢与免疫活化反应,其代谢产物与共轭二烯等物质对细胞膜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LPO含量的下降是有效清除自由基的又一重要环节。
NIHSS 评分减低及BI评分的升高,标志着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
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植物单体,其中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素CP 3.4二羟基苯基乳酸〔4~6〕。
本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和LPO含量在丹参酮治疗后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上升,NIHSS和BI评分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丹参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缺血损伤的脑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疗效确实、可靠,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李俐,万贞,杨京莉.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27.
2 何望安,曾秋棠.丹参酮ⅡA磺酸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890.
3 赵连东,晋光荣,徐汉荣,等.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大鼠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60.
4 袁飞宇,曾俊锋,饶淑萍,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7;3:46.
5 袁桂莉,赵九安,李跃,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6;21:1347.
6 左玉姣,李颖庆,王刚.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7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