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海洋科考船

海洋科考船
海洋科考船
五年级
大洋一号
• 大洋一号是目前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
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远洋科学调 查的主力船舶。
“雪龙”号
•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
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 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 冰层(含0.2米雪),是中国进行极区科学 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 为中国大洋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
重要高技术装备,启动“蛟龙号”的研制 工作。 2014年11月20日向阳红9从青岛母 港起航,搭载“蛟龙”号,赴印度洋执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
科学一号
• 科学一号,是中国的一艘考察船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造
于1980年。科学一号是一艘设备先进的考 察船,承担中国远洋科考,多次承担国家 重大航次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
大洋一号
• 向阳红9号为综合性海洋科学调查船。可进
行海洋水文物理、海洋气象、海洋化学、 海洋地质地貌、海洋生物等科学调查研究 工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ppt课件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ppt课件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物资供应
15000海里 60天
主要装备 •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 装配的升降鳍板 •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PPT课件
11
“JAMESCOOK”号(英)
主 要
从事各类海洋研究调查
贡 在大西洋海底800米以下进行岩心钻探和取样工作
于2010年对位于加勒比海域开曼海沟5000米海底的世界上最深

的海底火山谷喷口进行了调查
PPT课件
13
04“北极光”号(欧盟)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PPT课件
14
“北极光”号


主要参数 199.85米 49米
载员 120人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 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 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 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01
东方红二号
海大的骄傲
PPT课件
21
东方红二号
部分规格参数: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15个不同类型的实

验室
航速 18节
艘”多功能科学钻探船。 • 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竖管钻探方式的深海探测船 •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此前曾创下7740米世界最深海底钻探纪录。 • 将参与综合大洋钻探科学计划(IOPD)
PPT课件
17
Atlantis号(美)
02
Click here to add your subtitle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东方红2号
•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 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 共同投入9000万人民币建造,1996年1月正 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 性调查船之一。
东方红2号
• 续航力与自给力:在航速12.5节时续航力13000海 里;按定员196人计算自给力为60昼夜。 • 稳性: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局对无限航区客 船要求。 • 抗沉性:满足分舱及破舱稳性对抗沉性的要求。 • 耐波性:设专用设施以提高船的耐波性和改善调 查工作状况。 • 适居性:生活设施齐全,且在室内生活及工作场 所实施集中空调,使该船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工作 条件。
雪龙号
•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 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 套设备。 • 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雪龙号极地考察 船. • 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 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 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竺可桢号
• “竺可桢”号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原名 “海洋20号”。中国首艘636A型海洋综合 调查船.
竺可桢号
• 完成多波束地形地貌测量4万多平方公里、测 线里程达1.2万公里。 • 7批次向澳联合搜救中心提供扫测成果数据, 为研究分析可疑区域海底地理环境提供了有 力支撑。 • 开创了海军专业测绘力量首次成功参与国际 性联合搜救行动等多个纪录。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 海洋调查船. • 1957年6月28日,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开离青 岛港,驶往渤海正式开始中国有史以来的 第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感谢观看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 考古船
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
01 建造历程
03 功能设计
目录
02 船体构造 04 建造特色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 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
Hale Waihona Puke 建造历程2023年6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制造车间正式开工建 造。船舶预计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 。
船体构造
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可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 力海里,可载员80人。
功能设计
船舶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重型安全载荷等标志性功能,可为深远海 地质、环境和生命科学相关前沿问题研究提供所需的样品和环境数据,为深海考古提供相关学科指导与水下作业 支撑,同时,支持深海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试验与应用 。
建造特色
在船舶系统研发方面,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极区船舶总体 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温精确补偿技术、极区冰载与重载结构集成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在科考设备研制 及功能扩展方面,探索实现国产科考设备的极区应用,及其与自主设计船舶的最优匹配,建设内容包括船舶系统、 载人深潜水面支持系统和综合作业系统 。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结构及设备布置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结构及设备布置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结构及设备布置目前,美国在海洋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是最强的,拥有世界上装备最先进、船只数量最多的海洋科学考察船队。

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为例,该所已拥有4艘海洋科学考察船,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执行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任务,其中2艘考察船(Atlantis和Knorr)可搭载人深潜器。

本文对Atlantis号考察船的船体结构和设备布置情况进行了总结概述,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美国在科学考察船设计、建造理念方面的经验。

一、Atlantis号简介Atlantis号是一艘常规考察船,建造于1997年,是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图1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表1 Atlantis号考察船部分规格参数在Atlantis号上,建有六个科学实验室和储存室,装配了精确的导航系统、海底声纳测绘仪和卫星通信设备,并专门配备了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

船上的三套绞车、三台起重机、工作车间及专门的安置舱都是为Alvin号和其他科学考察设备而专门设计的。

Atlantis号可以搭载由36名船员、技术人员、深潜小组成员和24名男、女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团队,进行连续作业最长可达60天。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图2 Atlantis号的轮廓图图3 Atlantis 号主甲板平面图计算机实验室主实验室水 力 实验室ROV 舱储藏室机械车间电子 车间生物分析 实验室水文实验室图4 Atlantis号01层甲板平面图二、船体结构及大型设备的分布1、船体结构图2为Atlantis考察船的轮廓图。

由图所示,Atlantis八层,其中主甲板上方五层,主甲板下两层。

图3为Atlantis考察船主甲板平面图。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科学背景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走向,更直接体现了国家的海洋科技实力。

当前,海洋深部丰富的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海洋系统和地球科学的系统认知亟待提升,探查深远海这一影响未来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的重要领域,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命题。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大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是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特别是深海及大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作为我国第一艘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发展,是我国未来 10—25 年深远海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只之一。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将致力以下六大科学目标:大洋环流系统与气候变化;海洋动力过程与灾害;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大洋生态系统与碳循环;洋中脊与大陆边缘热液系统及地球深部过程; 深海海底油气(含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形成机理。

概述“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开展深远海考察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海洋环境立体探测范围涵盖全球 99.2% 的海域,船舶建造工艺水平和科学考察能力位居海洋强国新建和在建考察船前列。

“科学”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于 2012 年建成,母港青岛,由中科院海洋所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模式运行。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长 99.8 m、型宽 17.8 m、吃水5.6 m,总吨位4 711,抗风力大于12级,续航力 15 000 海里,自持力 60 天,定员 80 人,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有全球航行能力。

船舶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 DP-1 动力定位,一人驾驶桥楼,无人机舱,具备卓越的操控性能。

优化设计的球鼻艏、升降鳍板和艏侧推槽道口封盖的配置提供了低噪声的声学探测环境。

十大海洋调查船

十大海洋调查船
研究成果
1880年7月2日成立了“挑战者号出版委员会”,由汤姆孙负责,邀请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对调查中所获得的样品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德国海洋生物学家E.H.哈克尔对这次考察采集到的生物标本进行了10年研究,写成3卷有关放射虫类的论文;海洋地质学家J.默里认真分析考察所取得的12000个底质样品,写成深海沉积学的经典论著。科学家们整理编辑的海洋学巨著《H.M.S.挑战者号航行科学成果报告》共50卷,于1895年出齐。
性能介绍“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
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照片”多雪龙号上关于极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鹅、冰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历届科考队员们拍摄的这些照片,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构成了雪龙号上独特的风景。
“讲座”多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基本设施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
“北极星”号在重要任务时可以容纳两架HH-65“海豚”救援直升机,用于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冰区侦查以及货物转移,搜索和救援。行动支队曾经来自阿拉巴马州海岸警卫队航空培训中心的极地作战师,但由于“海豚”直升机的机身检查,PPODIV已经暂时解散。
北极星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而在极地的操作。在南极的部署,主要任务包括打破一个通道通过海冰补给麦克默多站在罗斯海。补给船使用信道带来食物,燃料,和其他货物,使它通过另一个冬天。除了这些义务,北极星也作为一个科学五实验室和20个科学家住宿研究平台。“J”型起重机和工作区靠近船尾和船的左舷让科学家有能力做在地质学领域研究火山,海,海洋,海冰物理和其他学科。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航速 18节
续航力 13000海里
所属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装 备
特 点
15个不同类型的实 验室
X波段雷达(带 ARPA)
综合导航系统
无限航区的B级冰区加强钢质远 洋船
稳定,抗沉,宜居, 耐波,减震降噪
重 大
下水15年来,航程相当于绕赤道14圈,承担了逾百项国家级重大研
时1.852公
里)的航速破冰 前行 • 3架直升机
考察。
06
科学号(中)
中国先进海洋科考船
科学号
• 部分参数 船长 99.5米 主要装备 • • •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装配的升降鳍板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宽 17.8米 排水量 约4600吨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15000海里 物资供应 60天
装备
• 先进的破冰能力: 在冰层厚度达 1.5米的海面 上能以3节(1 节航速约合每小
创新
• 环保技术:污水净化 系统,油舱采用双层
用途
• 日本第51 次南极考察 队将乘坐它 于2009年1 1月从日本 出发赴南极
结构,防止发生事故
时燃油泄漏先进的垃 圾焚烧炉 • 破冰技术:其船首可 喷出海水对冰层进行 溶解,从而减少直接 破冰的燃油消耗
• 从海底直接采集样本
08
雪龙号
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CHINARE)
舰长 167.0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宽 航速 排水量 编制人数 续航力 19000海 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2019/7/2
“JAMESCOOK”号
部分参数
总长 895m
船宽 18.6m
吃水 55m
排水量 5801吨
巡航速度 12节
随船人数 54名
搭载 装备
多波束声纳系统,超声波多普勒流面刨面仪,水质 采样器,海底土壤样本器,搭载HyBIS和Isis遥控深
海潜艇,机器人潜艇Autosub6000
主 要
从事各类海洋研究调查
贡 在大西洋海底800米以下进行岩心钻探和取样工作
于2010年对位于加勒比海域开曼海沟5000米海底的世界上最深

的海底火山谷喷口进行了调查
04“北极光”号(欧盟)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北极光”号


主要参数 199.85米 49米
载员 120人
排水量
约6.5万 吨
型宽 15m
吨位 970t

15个不同类型的实

验室
航速 18节
续航力
所属单位
13000海里 中国海洋大学
X波段雷达(带 ARPA)
综合导航系统

无限航区的B级冰区加强钢质远
稳定,抗沉,宜居,

洋船
耐波,减震降噪


下水15年来,航程相当于绕赤道14圈,承担了逾百项国家级重大研
究课题的综合性海上航次任务,承载科研人员4000余人次,与国
“雪鹰”号直升机、1艘黄河艇以及1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 和运输能力。 • 可调式螺旋桨
意义
•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 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 冰层(含0.2米雪),是中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 能齐全的破冰船。
新“白濑”号(日本) 07
“地球”号(日本)
03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
“地球”号
部分规格参数:
全长
全宽
210m
38m
吃水深度 总吨位
最大航速 造 价
9.2m
56,752吨 12节
3.5亿英镑
主要成就
• 世界上最高的船上钻井架,高出海平面121米 • 能够在地幔、大地震发生等区域进行高深度钻探作业,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
艘”多功能科学钻探船。 • 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竖管钻探方式的深海探测船 •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此前曾创下7740米世界最深海底钻探纪录。 • 将参与综合大洋钻探科学计划(IOPD)
02 Atlantis号(美) Click here to add your subtitle
Atlantis号
部分规格参数:
长 吃水深度 排水量 巡航距离 航速 转向动力
83.5m
5.8 m
3510 t
17280 n mile
11 kn
喷射式
六个科学实验室和储存室
装配了精确的导航系统
装 备
海底声纳测
15000海里 60天
主要装备 •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 装配的升降鳍板 •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JAMESCOOK”号(英)
05
英国最大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
SUCCESS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海洋技术二班 缪思思14020041079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俄)
10
俄罗斯近20年来首次打造的科研考察船。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
船长
船宽
主要参数 133.6米 23米
排水量 载员 航行最低温 16800吨 140人 -40℃
耗资 2亿美元
• 8个现代实验室模块
• 更多的现代化科考测量设备
总长
船宽
船深
吃水 排水量
主要参数
79.5米 15.84米 8.53米 7.77米 3724吨
• DPS1动力定位系统,冰级加强多波束声纳系统,声学多 主要装备: 普勒流速剖面仪,1万米长缆线的现代化绞车
• 较长的取芯能力 • 噪音小,便于开展鱼类研究
科研实力 • 十分坚固,适合航行于充满浮冰的北极海域
绘仪和卫星通信设备
专门配备了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
地位
•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 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 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 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 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01
东方红二号
海大的骄傲
东方红二号
部分规格参数:
船长 96m
• 破冰技术:其船首可 喷出海水对冰层进行 溶解,从而减少直接 破冰的燃油消耗
用途
• 日本第51 次南极考察 队将乘坐它 于2009年1 1月从日本 出发赴南极 考察。
科学号(中)
06
中国先进海洋科考船
科学号
• 部分参数 船长 99.5米
宽 17.8米
排水量 约4600吨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物资供应
• 从海底直接采集样本
08
雪龙号
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CHINARE)
舰长 舰宽
航速
排水量 编制人数 续航力
167.0米 22.6米 1.5节航速连 21025吨 130人 续破冰1.2米
19000海 里
装备
• 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通讯系统 • 两架卡-32直升机的机库和1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还配备了1架
主要装备 • 集货船、油轮、舰载直升机、载客和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 主要用作俄罗斯在南极的科考任务,为俄南极站点、野外基地提供物资 技术保障,包括运送燃料、食品、科研设备,越冬换季极地人员更换。
• 保障从事海洋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海冰等大范围的研究工作。
09 Sikuliaq”号(美)
Sikuliaq”号
最快航速 造价
15.5节
6.5亿欧 元
能力与地位
•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 了解上至大气、下至海床各个范围内全球变化问
题的独特海洋观测平台 • 单船进行深海科学钻探,无需其他破冰船的协助 • 拥有一个能在冰上进行操作的动态定位系统
创举
• 两个月池(moon pool)
• 在其中布放设备而不会受到海风、海浪和海冰的 影响。能首次在被海冰覆盖的封闭区域布放非常 敏感和昂贵的设备,如遥控或自主式水下设备。
南极观测船
新“白濑”号
船长
船宽
138米
28米
排水量
乘员 破冰航速
耗资Leabharlann 1.25万吨 179人 3节 380亿日元
装备
创新
• 先进的破冰能力: 在冰层厚度达 1.5米的海面 上能以3节(1 节航速约合每小 时1.852公 里)的航速破冰 前行
• 3架直升机
• 环保技术:污水净化 系统,油舱采用双层 结构,防止发生事故 时燃油泄漏先进的垃 圾焚烧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