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殷振文-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属于文学理论的专业性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是20 世纪西方文艺理论概况,包括主要理论学派与流派的发展脉络、核心议题、以及在中国当代学界的接受和重构、即西方理论的“中国化”过程;本课程采取文献细读、主题分析的二重方法。
This cours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selective courses, and functions as the prerequisite course of Literature theory and others.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different school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ory and criticism within cross-disciplinary horizons, focus several key topics of literature and criticism, and reception with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cademic world・ This course will take literature reading and topic analyzing as teaching methodology, aim to enforce the abilities of modern theory documents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introduce the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ther relevant cultures.2.设计思路: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流派众多、思想丰富,相关文献颇多。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英文名称:Western modernart genre学时:32 学分:2实用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艺术史一、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主要讲述二十世纪西方美术的发展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各艺术流派的艺术主张及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西方艺术发展思潮的演变,认识到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哲学以及人的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也认识到西方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
这一方面为使学生能接受新的艺术观念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对现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
2、西方现代艺术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艺术倾向和流派一、绘画艺术1、野兽派:马蒂斯、弗拉芒克、德朗等。
2、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3、表现主义:蒙克、凯尔希纳4、未来主义:巴拉、波丘尼、藉里科5、抽象主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6、达达主义:杜尚、7、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恩斯特、米罗等二、雕塑艺术1、立体主义雕塑:阿基平科、杜桑—维龙2、未来主义雕塑:波丘尼3、构成主义雕塑:塔特林、佩夫斯奈4、雕塑家:布朗库西、阿尔普、亨利·摩尔、贾科梅迪、考尔德三、建筑艺术1、表现主义建筑:波尔吉格、门德尔森2、风格主义建筑:奥德、依斯特恩3、国际风格建筑第三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绘画艺术流派1、抽象表现主义:德·库宁、波洛克2、波普艺术:汉密尔顿、劳森柏、利希滕斯坦、韦塞尔曼、沃霍尔3、欧普艺术:瓦沙雷利4、极简艺术:安东尼·卡罗5、偶发艺术与行为艺术:亚伦·卡普罗6、观念艺术:卡伦、哈克7、大地艺术:罗伯特·斯密孙8、超级写实主义:杜安·汉森9、艺术家:培根、塔皮埃斯、哈林、克莱茵、波伊斯结语三、教学安排及方法: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试卷考试,开卷或闭卷均可,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分,课程结束考试占80分。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教案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教案第一章:20世纪外国文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外国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趋势。
掌握20世纪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分析20世纪外国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20世纪外国文学的发展背景:历史、文化、社会影响。
主要文学流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重要作家和作品: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
1.3 教学活动讲座:介绍20世纪外国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趋势。
阅读:分配几篇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提前阅读。
讨论:课堂上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风格和影响。
第二章:美国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美国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
分析和欣赏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探索美国文学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2.2 教学内容美国文学的特点:文学风格、主题、表现手法等。
重要作家: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美国作家及其作品。
经典作品分析:选择一部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2.3 教学活动讲座:介绍20世纪美国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
阅读:分配一部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提前阅读。
讨论:课堂上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风格和影响。
第三章:英国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
分析和欣赏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探索英国文学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3.2 教学内容英国文学的特点:文学风格、主题、表现手法等。
重要作家: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英国作家及其作品。
经典作品分析:选择一部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3.3 教学活动讲座:介绍20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
阅读:分配一部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提前阅读。
讨论:课堂上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风格和影响。
第四章:法国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法国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
分析和欣赏法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探索法国文学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4.2 教学内容法国文学的特点:文学风格、主题、表现手法等。
重要作家: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法国作家及其作品。
经典作品分析:选择一部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第七讲 20世纪西方文论主潮

•
审美对象与艺术作品是有区别的。艺术作品 是外在于人的意识,是一种具有永久的物态结构 的存在,而审美对象是被感知的艺术作品,只有 在艺术作品上面增加审美知觉,才能出现审美对 象。因此,读者既是知觉对象的完成者,又是作 品的见证人。 • 审美对象作为“准主体”,具有意向性特征,审 美对象是一种人生的表达,它呈现展示出“人的内 在和外在的意义”,“当主体全身心投入作品之中 时,作品的意义与我融汇为一。”
• 2、英美新批评: • 艾略特、瑞恰兹、兰色姆、韦勒克等。致 力于文学作品本体研究,其兴趣在探索文学 的“特异性”。 • 对文学的研究,只应注目于“本体”——语 言分析、文本细读法去寻绎作品的本意,不 依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为转移,“意图谬误” 与“动情谬误”。
• 3、结构主义符号学: • 结构主义符号学兴趣不在分析个别作品, 而是想寻找叙事作品普遍具有的结构。 • 罗兰· 巴特,研究了叙事作品的三个层 次:功能层(研究基本的叙述单位及其相互 关系)、行动层(研究人物分类问题)、叙 述层(研究叙述人物、作者和读者关系)。 • “可写文本”与“可读文本”,“文本的意义并 不在于它本身,而在读者接触文本时的体会 中。”
•
2、梅洛· 庞蒂,《知觉现象学》,关注知 觉的重要性,知觉与意义的感性相遇,同时 也使我们重视身体(身体本体论)的意义, 肉体通过感觉的综合活动去把握世界,并把 世界明确地表达为一种意义。
•
3、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专门研究读者的审美经验,并将审美对象与 审美知觉相互关联作为论述的中心。他认为, 不能从审美知觉出发去考察审美对象,而只 能从审美对象出发考察审美知觉,以使经验 从属于对象。
•
第二,非常看重艺术想象和想象所创造的 理想世界。 • 艺术就是对异化世界的拒斥、控诉和反抗, 艺术可以拯救人僵化了的感性,创造出一个 属人的世界,使人的感性得到审美解放。
西方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西方艺术思潮教学大纲第一讲绪论一、艺术与观念1,观念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中介作用。
2,观念与审美价值的关系。
3,观念与艺术家的创作。
4,观念与艺术目的的多样性。
二、西方艺术观念的源头1,希腊神话传说:第一层面:后代艺术题材的来源。
第二层面:内在精神。
2,基督教文化:第一层面:后代艺术题材的来源。
第二层面: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三、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1,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模仿原则。
2,追求以人类共性为基础的普遍性。
3,以表现美为艺术的最高追求。
4,以崇高、典雅、庄重为典型风格。
第二讲西方艺术的起源一、原始艺术1,旧石器时代:a,分期:早期,中期,晚期;b,社会:母系氏族,巫术观念,图腾崇拜;c,文化:格拉夫特文化,奥瑞纳文化,马格德林文化,卡普萨文化。
2,新石器时代:农牧业为主,社会组织化,地中海东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北欧,非洲,陶器,巨石纪念碑。
3,原始时期:金属石器混用,磨制石器,铁器,家用物品,装饰工艺品。
二、埃及艺术1,概述:a,农业民族,前1700年独立,前1000年后被亚述征服,前525年被波斯国王甘比西斯占领,前4世纪成为马其顿的一个省,前39年罗马人入侵;b,历法,书写术(象形文字);c,法老,斯芬克斯,尼罗河,亚历山大大帝。
2,分期:a,前王朝时期;b,古王国时期;c,中王国时期;第二骚乱期;e,新王国时期;f,衰落时期。
3,艺术状况:a,建筑;b,雕塑;c,浮雕与绘画;d,工艺品。
4,艺术观念:a,模仿性;b,追求永恒和不朽;c,遵循神圣化和程式化原则。
5,影响:a,埃及艺术与希腊艺术的关系;b,艺术在埃及社会里的作用。
三、美索不达米亚艺术1,概述:a,“美索不达米亚”的含义;b,闪米特语族;c,民族熔炉。
2,历史分期:a,苏美尔乌尔第一王朝;b,阿卡德王国;c,库提人入侵时期;d,乌尔第三王朝;e,古巴比伦第一王朝;f,亚述帝国;g,新巴比伦王国。
3,艺术精神:a,崇尚财富与武功;b,突出的抽象才能;c,书写艺术;d,程式化和变形;e,建筑。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作者:陈博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第13期全球化语境下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程应遵循原典意识、世界眼光和批判视野,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多媒体教学和生态课堂教学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和文艺批评能力。
西方文艺思潮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生态课堂教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是一门旨在讲授西方20世纪产生的文艺理论思潮的课程。
新材料的出现、翻译和文化差异造成的缺失、误读和过度阐释客观上需要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改革。
20世纪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和生存现实,带来了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的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高扬,让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带有了鲜明的实证主义和生存论特征。
反理性、非理性主义也是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一个特征。
由于该课程要讲授的思潮和代表性的理论家较多,加上术语翻译和文化的差异,不仅增加了授课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中,要有原典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典来促进有关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文化研究的知识讲授中,通过对“文化”概念词源学的溯源,凸显“文化”一词的含义演变,在多种文本和书籍资料中探求“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意义。
在英美新批评的知识讲授中,要引导学生阅读艾略特、瑞恰兹、布鲁克斯、沃伦等人的理论著作,让学生掌握新批评的方法。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讲授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以加深他们对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戈德曼、哈贝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论思想的认识。
作为世界文学理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西方文论的作用和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我国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仅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当代文论著作,而且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文艺理论工作研究者。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从世界范围内引进吸收具有理论建树和学术贡献的优秀著作。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1102课程名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6学分: 2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含创意写作、商务文秘)本科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外国文学二、课程简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是我校中国汉语言文学(含创意写作、商务文秘)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述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总体状貌,全面客观地评介这一历史阶段诸多文思潮、流派的产生根源、艺术特征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其中尤以现代主义文学为重点内容,培养与提升对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知识素养、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的脉络与总体状貌,熟悉与把握诸多文学思潮、流派(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因、特征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培养与提高对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作家作品的解读能力。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课程实施思政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其一,文学本身是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载体,阅读文学能够使读者在审美陶冶中自然地实现“隐性教育”。
流派纷呈、各具特色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作品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这些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与审美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实现德育目标。
其二,《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隶属于“外国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作为“他者”的存在犹如一面镜子,有助于中国文学的自我观照,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本质。
其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选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及其文化现象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防止学生在当下全球化时代受到西方社会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熏染而出现盲目崇外等不良思想倾向,错误认知并缺乏批判性地认同二十世纪以来至今的西方社会文学及文化现象,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课程英文名称: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学分: 2 总学时: 36课程性质: 学位专业基础课适用研究生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它以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为线索,系统介绍和分析20世纪的各种主要文艺理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各流派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内在联系,总结西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经验和规律,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地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论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和研究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俄国形式主义1.了解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俄国形式主义二、英美新批评1.了解英美新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3.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英美新批评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其在20世纪的新发展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四.精神分析批评理论1.了解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
五.原型批评1.了解原型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原型批评。
六.结构主义1.了解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结构主义。
七.解构主义1.了解解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解构主义。
八.读者反应批评1.了解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读者反应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32/2开课学期:5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类型:系级选修课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初步了解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理论流派的核心观点,全面提高学生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能力,为外国文学研究以及文学翻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文学理论学习以及文学论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高级外语阅读、写作以及正规文体翻译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理论、英美新批评、文学文体学等和外国文学分析直接相关的文学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运用其理论进行一定量的文本分析。
要求能够运用对1至2种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进行全面的介绍,能够运用该理论对具体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并独立撰写4500字以上的汉语论文。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Introduction绪论(2学时)
Lecture One New Criticism(新批评)(3学时)
Lecture Two Russian Formalism(俄国形式主义)(3学时)
Lecture Three Reader-oriented Theories(读者取向理论/读者反应理论)(3学时)
Lecture Four Structuralist Theories(结构主义理论)(3学时)
Lecture Five Maxist Theories(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时)
Lecture Six Feminist Theories(女性主义理论)(3学时)
Lecture Seven Poststructuralist Theories(后结构主义理论)(3学时)
Lecture Eight Postmodernist Theories(后现代理论)(3学时)
Lecture Nine Postcolonialist Theories (后殖民理论) (3学时)
Lecture Ten Gay, Lesbian and Queer Theories (男同、女同和酷儿理论)(3学时)
Lecture Eleven Ecocriticism(生态批评)
四、先修课程
外国文学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Selden, R. P. Windowson & P. Brooker,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Fourth Edition.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1997;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刘捷等编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乔国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岳川主编:《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丛书》(9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赵炎秋主编:《文学批评实践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六、考核方式和要求
1、平日成绩:(1)学生出勤率须达到课时总量的90%;
(2)学生应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并按时完成课后作业;
2、期末成绩:学期论文。
论文撰写须遵循学术规范,语言通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得当。
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学期论文要求: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某部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选题要求具体,不宜太泛,正文不准仅仅罗列事实,要做到实论结合,并有自己鲜明的观点。
不得抄袭,不得从网上直接下载。
文章字数不得少于4.5千字(含参考文献,附录等不算字数),双面打印。
格式要求如下:
1、统一封面;
2、标题居中(四号、黑体);
3、姓名居中(五号,宋体);
4、摘要(约200字,宋体);
5、正文(五号、宋体)不少于三部分,要求每节使用小标题(五号、黑体),引文标注采
取文内注的形式,如(Newmark, 1975:22)、(朱湘, 1923:5)、(张旭, 2011a:50);
6、参考文献(不少于10项)。
其中中文按姓氏拼音秩序排序,西文按姓名字母秩序排序。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要求了解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生嬗变的原因、特点以及价值观走向。
其重点和难点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生嬗变的原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认识所发生的嬗变。
课程以任务教学法为基本原则,强调课堂外的阅读和课堂内学生的参与。
具体做法如下:选课人数:限60人;
授课方式:基于任务型教学法——分组研究+陈述+讨论+点评;
分组原则:6人/组(自由组合,适当兼顾男女比例,各自选一组长);
陈述方式:团队+PPT课件报告;每组必须有至少3人以上参与陈述;
陈述时间:75分钟左右;
陈述环节:(1)理论依据或源流;(2)现状介绍;(3)主要观点;(4)运用情况介绍;
(5)批评分析;(6)个案剖析。
自选题目:(分组抽签)
执笔人:张旭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