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室的混响时间确定
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

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混响时间是指音频信号从消失点到声音衰减到原始声音强度的时间。
它是衡量一个房间或空间内声音属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混响时间的测量是通过声学实验来完成的,有以下几种常见方法:1. 拍手法(Handclap Method):这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小型空间。
实验者在房间中拍手,记录拍手声音从消失点到完全消失的时间。
2. 震荡音法(Impulse Response Method):这是一种基于震荡音的方法,适用于任何尺寸的空间。
实验者使用一种声音源(通常是扬声器)发出短暂的大音量音频信号(震荡音),记录震荡音信号从消失点到消失的时间。
3. MLS法(Maximum Length Sequence Method):这是一种基于MLSSA(Maximum Length Sequence Spectrum Analysis)算法的方法,适用于较大的空间。
实验者使用一串由1和-1组成的序列作为声音源,将其通过扬声器播放到房间中。
通过记录传感器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进行数学计算,可以得到混响时间。
4. 频率响应法(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这是一种基于频率响应变化的方法,适用于任何尺寸的空间。
实验者使用扬声器播放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声音,同时使用麦克风记录声音的衰减情况。
通过计算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时间,可以得到混响时间。
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更复杂的混响时间测量方法,通过使用多个声音源和麦克风进行实验,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数据分析。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混响时间的测量都需要一些专业的设备,如扬声器、麦克风、录音设备和计算机,以及声学实验室或专门设计的声学测试室。
最终,混响时间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分析房间的声学特性,评估音频设备的性能,优化音频录制和放音环境,并指导声学设计和音效处理。
声环境学院厅堂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

声环境学院厅堂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
对于不同使用要求和有效容积的厅堂,有各自的最佳混响时间,用于语言清晰度为主的厅堂应选用较短的混响时间,并采用接近平直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用于歌剧和音乐演奏(唱)的厅堂,混响时间应取较长的值,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应使中、高频平直,而低频则应适当提升,这样可使演唱和音乐富有低音感,起到美化音色的作用。
对于电影院,特别是多声道立体声影院,则应取很短的混响时间和完全平直的特性曲线,才能使电影录音还原真实和具有立体声感。
厅堂的最佳混响时间。
通常是指500hz(中频)所确定的最佳混响时间值,它是根据对大量厅堂进行主观评价,结合声学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确定的经验值。
因此在国外各种有关文献内推荐的最佳值有较大的出入;国内很多声学研究和设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值也各不相同。
一般只能提供具有一定幅度的最佳混响范围,然后再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由设计人员来确定。
图5-4即为综合了不同的资料,其中包括笔者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而提出的各类厅堂最佳混响时间的建议值,其变动幅度为 。
0.1s
对于多功能厅堂混响时间的最佳值,可按厅堂的主要用途在5-4内确定。
当采用可调混响时,应按多种剧目所要求的混响时间上、下限值,确定其可变幅度。
各种环境的混响时间标准

各种环境的混响时间标准混响时间是指声音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反射和持续衰减的时间。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混响效果,因此,混响时间标准对于各种环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不同环境下的混响时间标准,包括演播厅、录音棚、教室和会议室。
首先是演播厅。
演播厅是音乐会和其他表演活动的常见场所。
为了营造出良好的音响效果,演播厅的混响时间应该在1.8至2.5秒之间。
这可以帮助声音在演播厅内反射多次,给听众带来更加温暖和富有共鸣的音色。
其次是录音棚。
录音棚是音乐制作和录制音乐的地方。
为了保证录制出高质量的音频,录音棚的混响时间应该在0.3至0.5秒之间。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杂音和过多的回音,使得录音棚内的声音更加干净和清晰。
接下来是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地方。
教室的混响时间标准应该在0.6至0.8秒之间。
这样可以使得教师的声音更加传达和清晰,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听到并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
最后是会议室。
会议室是举办会议和商务活动的场所。
会议室的混响时间应该在0.8至1.2秒之间。
这样可以使与会者能够更加清晰地听到发言者的声音,避免因为过多的回音而影响交流效果。
在实际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标准时,还需要考虑到场所的尺寸和材料等因素。
较大的场所往往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而使用较吸音的材料可以减少混响时间。
此外,音频系统的设置和调试也会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环境的混响时间标准有所不同,但过长或过短的混响时间都会对音频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过长的混响时间可能导致声音模糊不清,过短的混响时间则可能使音频干涸和失去立体感。
综上所述,不同环境的混响时间标准各有不同,根据不同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可以营造出更好的音效效果。
无论是在演播厅、录音棚、教室还是会议室,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混响时间标准,以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混响时间及测量方法简介

混响时间及测量方法简介一、引言混响时间不仅在音质评价方面,而且在材料声学性能的测试、噪声控制等许多领域都是最基本的参数,一直是被公认的、具有明确概念的、与主观感受良好相关的客观参数。
适度的混响,可以明显的改善声音质量,改变音乐的音色和风格。
我们已经知道,室内的声波遇到四周墙面以及地面和顶棚会产生反射,而这种反射过程是往复多次的。
如果这些反射声在直达声到达听者50ms 后仍多次反射而继续存在,直到一段时间后才衰减消失,听起来有一种余音不绝的感觉。
这种过程与现象称为混响,即交混回响之意。
声学家赛宾通过研究后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的声能在室内往复反射,经吸收衰减,其声能密度下降为原来值的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室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T为混响时间,单位为秒;V为房间容积,单位为立方米;是房间内所有表面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S是室内总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从上面公式可见,当一座厅堂容积V 已经确定时,通过选取不同吸声系数的内表面材料,可以控制房间的总吸声量,进而控制房间的混响时间。
二、混响时间测量方法及相关测试仪器综述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稳态噪声切断法、脉冲响应积分法,最近不少仪器还可以使用MLS最大长度序列数法测量脉冲响应。
1、稳态噪声切断法稳态噪声切断法是最常见的,使用起来也最方便,它先在房间内用声源建立一个稳定的声场,然后使声源突然停止发声,用传声器监视室内声压级的衰变,同时记录衰变曲线,最后从衰变曲线计算声压级下降60dB的时间而测得混响时间。
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声衰变严重地受到无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瞬时起伏的影响,所以对相同的声源和传声器点必须测量多次进行平均。
其测量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原理图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测得的响应和声压级衰变曲线如图2、图3所示:图2 使用稳态噪声切断法在混响室中测得的响应图3 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得到的声压级衰变曲线使用切断噪声法测量混响时间的有B&K 2260D(配7204软件)、B&K 4417/4418型建筑声学分析仪、杭州爱华AWA6290A、嘉兴红声HS5660X、北京恒智的RT1、Norsonic的RTA 840(配Ctrl-SIC与 Nor-SIC软件),法国的01dB等。
视听室组建

家庭视听室的营建一个完整的家庭影院是由视听器材和视听室组成的,房间的音频响应特性与器材的频响指标同等重要。
美国Audio 杂志上曾经说过,组建一套高品质的家庭影院绝不是把诸如经DOLBY、THX注册的视听器材买来连上即可获得的。
在介绍THX家庭影院时,它经常利用大量篇幅描述在营建家庭影院时该如何改造房间三维尺寸和处理视听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门窗等以及如何正确放置音箱、屏幕等,而视听器材的清单、指标等只是廖廖几笔带过。
实际上,许多朋友也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视听器材的频响、失真度等指标上下功夫,却忽略了房间的三维尺寸、内部装修形式及材料、家居摆设等对听音效果产生的很大影响,令花费巨资营建的家庭影院效果不如人意。
Hi-Fi发烧友通常讲的"高手玩房间,低手玩器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视听室,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声学特性,如混响时间、谐振模态、声染状态、声场均匀度等。
这些指标与房间的三维尺寸和墙壁、地板、天花板等界面的材料质地以及音箱的摆位都是紧密相关的。
一、视听室的声学要求这也可称为硬件要求。
一个房间有长、宽、高3个尺寸,在每个方向都有一个最低谐振频率。
房间内实际的最低谐振频率是由房间的长度决定的,其波长等于房间长度的两倍。
如一间长为6m的房间,当声速为344m/s时(室温20℃),房间内最低谐振频率约为29Hz,这也是能在该房间内产生有效声响的最低频率。
即便音响器材能发出低于最低谐振频率的声音,但由于在房间内不能形成半个波长,不满足共振的条件,因此不能产生谐振,也没有足够有效的声压,所以也得不到最佳效果。
房间的三维尺寸决定有3个基本的固有谐振频率和与3个基本固有谐振频率成整数倍频率的谐波存在,这些声波在房间内传播时互相干涉,产生繁杂的组合谐振频率。
从声学上讲,房间可视为一个共鸣器,当声源频率与由房间三维尺寸决定的固有谐振频率(简正频率)一致时将会形成驻波,产生共振,这就是声共振现象。
混响时间设计

0.022 0.043
(4)房间所需增加吸声量:所需总吸声量—固有吸声量。 (5)选择适当吸声材料及结构,确定面积——满足所需增 加吸声量及频率特性。
观众厅混响时间计算表(V=5400m3,=2480m2)
号
目
做法
(m2) a
125Hz Sa a
250Hz Sa a
500Hz Sa a
1000Hz Sa a
0.64 1k
计算结果为理论推算值。严格施工的条件下仍可能存在±0.1s 的误差。其误差原因主要是:理论公式成立条件与实际状况的差 异;各构造、材料的实际声学性能与计算值间的差异;土建空间 尺度与图纸标定尺寸的差异等。 保证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的措施: 施工中出现新的建筑材料,构造经实验室测量、鉴定后方可 使用。 施工质量应严格、准确、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混响时间测 定,检验理论计算与实际施工差异,根据需要调整才能保证音质 的最后效果。——混响时间计算结果为声学设计的参考值。
4mV——空气吸收衰减系数,在2000Hz以上考虑空气的 吸收。
空气吸收衰减系数4m值
(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60%)
频率(Hz)
2000
室内对湿度 30% 0.012 40% 0.01 50% 0.01 60% 0.009
4000 6300
0.038 0.084
0.029 0.062
0.024 0.05
8
墙 面
走道 乐池
376 340 28 130
0.02 0.02 0.16 0.3
7.5 6.8 4.5 39
0.02 0.02 0.15 0.35
7.5 6.8 4.2 45.5
0.02 0.02 0.1 0.4
视听室(隔音吸音)声学设计说明

视听室(隔音吸音)声学设计说明新闻来源:深圳起航隔音材料有限公司添加时间:2010-12-26一、概述该视听室位于住宅负一层,其上层为住宅客厅,下层为车库。
根据业主要求,为了降低视听室在使用时对于住宅内部其他房间和其余住户的影响,提升视听效果,针对现场条件提出如下一个以隔声降噪为主的设计建议。
同时考虑视听室内的声环境,提出一些针对于室内声环境的建议。
二、设计依据1、《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三、隔声设计1、针对门、窗等隔声量不足的构件的处理;按图纸所示,房间内存在一个采光窗通向花园,此窗体隔声量的不足可以导致房间内噪声的外泄。
此窗体处理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a. 直接采用砖砌体封堵。
此方式隔声量最佳,采光的不足可以采用人工照明,通风可采用空调系统;b. 制作保留窗体,在其外侧制作可推拉式墙板,在使用的时候将其推拉关闭。
此种隔声效果相比方法a有一定缺陷;c. 窗体更换成隔声窗。
工业型的隔声窗也是不可开启的,造价偏高;民用的隔声窗在使用时大多也需要关闭,效果比较有限。
普通房间的门均采用单层木质门体,其隔声量本身比较低,加上密封措施的不到位,会导致其成为整个房间的薄弱环节之一。
常用木门面密度按11kg/ ㎡计算,其隔声量为27dB左右,若门缝未作专门处理其隔声量仅为15dB左右,为了解决门体隔声量和漏声问题,可采用如下几个方案:a. 将门体改换成隔声量较高的隔声门,并且门缝加强密封措施。
此方案保证了门的隔声量,但会有门体过重,不易开启的问题存在。
b. 采用“声闸”式双层隔声门。
即把墙体加厚,设置内、外开两道木质门体,这样相当于两层门且加入了空气弹簧,会弥补木门由于质量不足从而导致的隔声量不高。
两扇木质门体可采用多层不同厚度的板材且在门体空腔中填充松软吸声材料的方式制作,为了避免吻合效应,也可以在板体内侧涂刷阻尼材料(如沥青漆、纤维喷涂材料),来抑制板体的共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质量评测标准视听室工程解析

电视工程
TELEVISION ENGINEERING
右后声道后面设置了大空腔,局部位置的空腔深度 超过 1m,另外在空腔内设计了悬吊的玻璃棉板, 这样的构造对低频有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在音箱后 区设置双层石膏板材质声障板,在保证低频吸收的 同时抵消驻波影响,可解决直达声与反射声的叠加 抵消问题。使得音箱的各个声道均有良好的频率响 应。如果采用砌墙将空腔封闭,则对房间内的低频 吸声不利。 (3)空间面层的处理
在面板处理上采用渐变穿孔模式,在单块面板材 料上同时实现声音的吸收与扩散。这一做法利用倾斜 的装修界面自然形成的深浅不同的空腔,在其面层金 属板上相应的位置设置不规则渐变穿孔,保证音箱声 轴高度以下的穿孔率不小于 20%,音箱声轴高度以上 穿孔率逐渐减小至 0%,做到同一个完整装饰面由中 高频和低频的均衡吸收过渡到声音的扩散。房间后区 则为竖向线条的造型,采用木纹穿孔铝合金板和扩散 体竖向间隔排布的做法。 (4)装修工艺与应用设备的结合
1. 对于高声压级噪声的控制 视音频标准视听室位于光华路办公区地下一层,
该工程噪声源为:同层周围介质库房(50dB)、节 目播控室(70dB)、空调机房(90dB);该工程上 层是演播室,具有扩声系统(90dB);下层有垃圾 处理区和货物装卸区(90dB)。 (1)在音频标准视听室做房中房隔声套结构
2. 音频标准视听室的建筑设计 音频标准视听室以音频技术质量评测为主,要求
国标一级的建筑声学指标。 根据规范 GY/T 5086-2012《广播电视录(播)
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音频标准 视听室在中心频率 200Hz~4000Hz 范围内的混响时间 平均值 Tm 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关键词 噪声评价曲线 简正共振 频响特性 混响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室的混响时间
这是视听室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混响是由房间内的声音多重反射特性产生的,它使室内的声压在声源停止发声后仍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混响时间是指声源停止发声起室内声压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即降低至原有声压稳定值的百万
分之一的时间。
视听室的混响时间如果过长,声源前面发出的声音还未消失后面的声音就出现,容易使低音轰鸣,造成语言对白等集中在中高频段信号的清晰度下降,甚至方位感消失(因为声象定位是靠左右主音箱的中高频直达声获得的,而反射产生的过于滞后的混响声则来自多个方位,直接干扰直达声,影响声象的正确定位)。
如果混响时间过短,则会使声音变得瘦弱、干涩、呆板,缺乏色彩和生气。
只有混响时间适中,整体音效才会显得丰满、生动、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
最佳混响时间严格说来并非是一个定值,即使是具体到某个听音室也是如此。
它是根据个人的主观体验和经验得出的,而且欣赏不同的节目类型所要求的混响时间也不同。
如欣赏影视节目时混响时间要求稍短些,音响效果会比较生动,人物对白清晰,声象定位也好。
而欣赏纯音乐节目则需要稍长一些的混响时间,这样听起来才能感到"较舒服",其中古典音乐节目要求的混响时间要比流行音乐稍
长些。
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节目其后期混音制作各方面的要求各有差异,在重放时也需要相应适中的混响时间才能使音效最大程度地得到高保真还原。
作为家庭视听室,一般采取折衷的办法来处理混响时间,然后通过拉开或收拢挂在墙壁上的活动幕布或挂毯作部分调整。
大量的实验和资料表明,通常家庭视听室的混响时间一般取在0.4~0.6s左右(500Hz处)较为适宜。
混响时间的计算通常使用如下公式:t=0.16V/α,其中t是混响时间,单位为秒;V是视听室内容积,单位为立方米;α是室内总吸声系数。
表2是常用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例如一个视听室长6.2m,宽4.4m,高2.8m。
天花板及地面均为平整的抹灰面,地面中间铺有一块4m×3m的化纤地毯,两侧墙上各挂一幅6m×3m 的丝绒幕布(离墙1cm),在屏幕对面墙上贴有4.4m×2.8m的化纤地毯。
试估算一下该试听室的混响时间(500Hz处)。
从表2查知,裸露的墙面、地面的吸声系数α1为0.02,帷幕离墙1cm悬挂时α2为0.44,地毯的吸声系数α3为0.28,总的吸声系数为:
α总=1×4.4×2.8×α1+(2×6.2×4.4-4×3)×α1+
2×6.2×2.8×α2+4×3 ×α3+4.4×2.8×α3=23.184
视听室的净容积为:V=6.2×4.4×2.8=76.384m3则
混响时间为:t=0.16V/α总=0.16×76.384/23.184=0.53s
以讲,这个视听室的混响时间比较合适,如再考虑观众及家具等的吸声因素则混响时间还会略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