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研究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高产高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而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往往存在施肥面积不均匀、浪费肥料等问题,因此侧深施肥技术应运而生。
水稻侧深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从植株旁边的深层喂入土壤,使肥料直接送到水稻的根系边缘。
这种施肥方式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施肥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探讨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将为推广侧深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可靠的施肥指导,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机型和肥料的水稻侧深施肥效果,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比较不同机型在水稻侧深施肥时的施肥效果差异,评估其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二是比较不同肥料在侧深施肥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三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侧深施肥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侧深施肥模式和肥料选择方案,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水稻的肥料利用效率对于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传统的施肥模式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肥料利用效率,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水稻生产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约肥料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也有助于推广和应用侧深施肥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肥料的合理利用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往往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开展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简介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将肥料深度施入地里,同时实现施肥和覆土一次完成的技术。
该技术在传统施肥方式的基础上,利用机械设备将肥料直接深入土壤中,使得肥料与水稻根系更好地接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肥料的流失,同时还能够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肥的效率。
1. 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能够使肥料更好地与水稻根系接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2.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存在肥料的流失现象,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而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能够将肥料深入土壤中,减少肥料的流失,从而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提高农民劳动效率采用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肥的效率,为农民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4. 推广农机化技术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的开展,对于推广农机化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1. 试验范围选择水稻栽培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试验,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和水稻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范围划分。
2. 试验内容分别设置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方式两种处理,对比两种处理在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差异。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多个重复试验区,减少实验结果的随机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统计在试验的过程中,对水稻产量、氮、磷、钾等关键元素含量、土壤肥力等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为后续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深度施肥的方式,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提供了有效手段。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肥料的施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水稻肥料施用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施肥不均匀、施肥量难以控制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
本文就对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以期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和总结。
一、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的定义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顾名思义,即是利用机械设备将肥料施入水稻的侧根沟深度,使肥料能够更有效地被水稻吸收利用。
采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可以使肥料更加均匀地施入,避免施肥不均匀所带来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控制施肥量,减少肥料的浪费。
通过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可以使水稻的生长环境更加优化,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试验地点和条件本次试验选择了湖南省的一片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该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水稻生长。
试验选取的品种为当地常用的中稻品种,试验区域的土壤肥力较好,适宜进行肥料试验研究。
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合,分别为传统施肥和机械侧深施肥两种处理方式。
其中传统施肥采用了人工分布施肥和全地面施肥两种方式,机械侧深施肥则采用了机械化设备进行施肥作业。
在每种处理方式下,还设置了不同的施肥量,以期对比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 试验过程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试验区域的土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定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要的养分。
然后根据设计的处理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施肥作业。
在施肥后,我们对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定期观察和记录,包括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情况。
4. 试验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如下的一些试验结果:(1)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水稻生长情况,我们发现机械侧深施肥处理组合的水稻生长情况要优于传统施肥处理组合。
水稻侧深施肥方式中氮、磷、钾养分利用率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方式中氮、磷、钾养分利用率试验水稻侧深施肥与传统水稻施肥技术相比,具有节肥增产、提高肥效、省工节本等优点,实现了水稻“一次施肥、一生供肥”的效果,是一项经济、环保、高效可行的先进实用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笔者2020年进行了侧深施肥肥效对比试验,分别设置:常规施肥、常规无氮、常规无磷、常规无钾、机插侧深一次性施肥、机插侧深无氮、机插侧深无磷、机插侧深无钾八个处理,分析比较调查数据结果,旨在为减少肥料投入和提高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
试验基地位于某田间地块,为规则矩形,排灌便捷。
前茬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采用大型拖拉机旋耕、灭茬、破碎土块。
2.供试土壤。
土壤类型为重壤质黑黏土,土壤pH值为6.4,每千克土壤中含有机质32.8克、全氮1.9克、速效氮110.7毫克、速效磷6.9毫克、速效钾100.3毫克。
3.试验处理。
①供试作物品种。
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2020年5月23日干种播种,6月17日移栽。
②小区布置。
机插秧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苗。
常规施肥及侧深施肥面积为1亩,缺素区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
各处理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与常规稻田管理一致。
4.肥料运筹。
常规施肥亩施纯氮22 千克,五氧化二磷4.5千克,氧化钾9千克,三者用量之比为4.9∶1∶2。
侧深施肥亩施纯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3.2千克,氧化钾6.4千克,其中常规氮肥运筹按基肥∶分蘖肥∶拔节肥=3∶3∶4进行,磷肥全部基施,钾肥施用按基肥∶拔节肥=5∶5进行。
侧深施肥一次试验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现场(资料图)性基施。
5.试验方法。
①氮肥利用率(以常规施肥区为例)。
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其中: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侧深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机型和肥料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探究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效果,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试验,并报道了相关结果。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效果,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本试验选取了四川省某水稻种植基地进行,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水稻的生长。
2.试验对象: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水稻侧深施肥机型以及两种常用的水稻侧深施肥肥料作为试验对象。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机型1+肥料1、机型1+肥料2、机型2+肥料1、机型2+肥料2。
4.试验方法:根据试验设计,分别使用不同的水稻侧深施肥机型和肥料进行试验,记录施肥前后的土壤性状、水稻生长情况、水稻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试验结果:1.土壤性状:使用不同机型和肥料进行侧深施肥后,土壤的肥力、质地等性状有所不同。
机型1+肥料1和机型2+肥料2处理后,土壤肥力得到较好的改善,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得到了有效补充。
2.水稻生长情况:经过观察,发现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水稻生长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机型1施肥后,水稻的生长状态良好,叶片呈现浓绿色,生长势头较好;而机型2施肥后,水稻生长势头较弱,叶片颜色较为苍白。
3.水稻产量:经过收割和统计,得出了水稻产量的数据。
机型1+肥料1的处理组取得了最高的产量,达到了每亩800公斤,而机型2+肥料2的处理组产量最低,只有600公斤。
四、结论与讨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机型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有所影响,机型1比机型2在水稻产量上表现更为出色。
3.综合考虑机型和肥料的表现,机型1+肥料1组合是目前最适宜的水稻侧深施肥方式,可以取得最好的产量效果。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肥料减量 #+2,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肥料减量 #(2,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肥料减量 %+2,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常规肥料对照,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常规施肥。 处理 ':常量肥料,奥宝复合肥 !,"'& 公斤1亩;侧深施
定,从而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
二是从土壤的角度来看,侧深施肥能较好的维持土壤中碱
解氮含量,有一定的沃土作用,但对有效磷和速效钾作用
并不明显。三是常规肥料侧深施肥的化肥施用量建议为常 规施用量的 ,(26!++7,不建议减量 !(2以上。基肥施用量 减少 !(2以上后,产量出现明显下降,同时土壤中的碱解 氮含量也出现明显下降,长期种植以后势必会造成土壤的
Nongyaozhongfei 农药种肥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邵金刚
肥料深施、沟施技术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已经被广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分析

第一次追肥 肥料品种 (() *# 使用量+,-
第二次追肥 肥料品种 (() *# 使用量+,-
地块 !"! 包衣缓释肥
#$
尿素
!%
复合肥 !
!$
地块 !"# 包衣缓释肥
##
尿素
!%
地块 #"! 复合肥 !
#$
复合肥 #
&%
水稻专用肥
#$
地块 #%
地块 &"! 复合肥 !
(*) 目标非常明确#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之初!就明 确了两大目标&一是 *2/3 年 // 月 / 日起全市限行!为 此推出了外籍拖拉机限期驱离和本地拖拉机鼓励提前 淘汰两大工作举措'二是农车农用!规范管理#
(,) 措施非常有力# 举措组合有序!相得益彰# 一是营造大会战浓厚氛围'二是明确*五个一律+'三 是实行区域限行'四是强化联合执法'五是鼓励加快 淘汰'六是规范后续管理$
备注 本文所指拖拉机均不包含从事农田作 业的拖拉机即 机型 嘉兴市农业经济 局现称谓为嘉兴市农业农村局
作 者 信 息 &嘉 兴 市 农 业 机 械 管 理 处 !,/$2!2!浙 江 嘉 兴
年第 期
试验应用
地块 &"!传统施肥 地 块 &"#在天气晴好条件下使用机插侧深施 肥技术在同等施基肥普通复合肥条件下进行试验 地块 '"!传统施肥 地块 '"#在天气晴好条件下使用机插侧深施 肥技术将基肥普通复合肥减少 &$<进行试验 技术路线
地块 /0/&传统施肥' 地块 /0*&在天气晴好条件下!使用机插侧深施 肥技术!将基肥(包衣缓释肥)减少 /!1进行试验# 地块 *0/&传统施肥' 地 块 *0*&在 阴 雨 天 气 条 件 下 ! 使 用 机 插 侧 深 施肥技术!在同等施基肥(普通复合肥)条件下进行 试验#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是指通过专门的机械设备,在水稻生长期间向水田的侧面进行深度施肥。
这种施肥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表面喷施肥更加有效,可以在不破坏稻田土壤结构的情况下,将养分直接输送到水稻根系附近,从而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也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环保、健康的施肥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我们开展了一项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试验选取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水稻品种,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施肥机械设备,在田间对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
试验内容包括施肥深度、施肥时间、施肥频次等方面,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论。
我们对不同地区的水稻田进行了勘察和调研,选取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的地块作为试验田地。
然后,我们根据试验田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当的水稻品种和施肥机械设备,进行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不同施肥深度、施肥时间和施肥频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期找出最适合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施肥方式。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表面喷施肥方式具有以下优势:通过机械设备将养分输送到水稻根系附近,能够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浪费,避免了因养分流失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侧深施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还能够减少农业劳动力的使用,节约施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不同地区的试验中,我们发现适当的施肥深度和施肥时间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施肥频次也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产量。
我们还发现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的品质和口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稻的商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研究
作者:荀贤玉杨宜生孟爱红何玲玲夏阳洋
来源:《科学种养》2020年第03期
江苏省东台市作为全省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创建示范县,积极响应国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江苏省“ 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千方百计改进施肥方式,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为验证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应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效果,我们开展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研究,以期为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一、目的与时间
1. 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多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东台市常规施肥方式下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以及水稻机械侧深施肥对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
2. 试验时间
2018年6月23日至10月29日。
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東台市时堰镇金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内,农场负责人凌晨耀。
2. 供试土壤基本性状
供试土壤为红砂土(县级土种名称为底黑缠脚土),质地中壤,土壤pH值8.2,有机质22.1 克/千克,全氮1.1克/千克,有效磷44.7毫克/千克,速效钾144 毫克/千克,有效锌0.96毫克/千克。
3. 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
4. 供试施肥机械
侧深施肥装置选用洋马2FC-6水稻侧深施肥机,高速插秧机选用洋马YR60D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5. 供试肥料
供试肥料有大颗粒尿素、颗粒过磷酸钙和颗粒氯化钾。
施用前将颗粒过磷酸钙和颗粒氯化钾分别用2毫米和4.75毫米的土壤筛过筛处理,筛分后取2毫米与4.75毫米之间的颗粒,按各处理小区肥料用量分别称取过筛处理后的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大颗粒尿素,充分混合后备用。
6. 试验处理
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机械侧深施肥、机械侧深施肥无氮、机械侧深施肥无磷、机械侧深施肥无钾,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
小区面积40 米2,小区间用田埂分隔,并做包膜处理,防止窜肥。
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机械侧深施肥区施肥标准:基施尿素16千克/亩+过磷酸钙17千克/亩+氯化钾6千克/亩,分区施肥时根据不同处理每亩用肥量调节机械侧深施肥装置出肥量,每小区施肥结束时,倒出多余的肥料,计算施入的肥料,分别称取等量的肥料施入常规处理对应的各个处理区。
分蘖肥追施尿素8 千克/亩,促花保花肥追施尿素15 千克/亩+氯化钾3千克/亩。
常规施肥区施肥运筹:分别称取与机械侧深施肥区各处理小区等量的肥料均匀撒施到各处理小区。
机械侧深施肥大区和常规施肥大区中的无氮、无磷、无钾处理表示水稻全生育期内分别不施氮肥、磷肥、钾肥。
7. 试验过程
田块耕翻上水耙田后进行试验,6月23日机械插秧并施用基肥,栽插行距30厘米,平均株距12厘米。
栽后7天,结合施用活棵分蘖肥,将除草剂拌和干细土均匀撒施除草。
8月8日施用促花保花肥。
10月29日收获,收获时单收单打,分小区计产。
病虫害防治按照植保部门统一部署进行,其他田管措施各处理保持一致。
水稻样品风干后送扬州大学分别检测籽粒、茎叶氮、磷、钾养分含量。
三、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机械侧深施肥各处理区结果表明:侧深施肥无氮区籽粒产量最低,仅为486.70千克/亩,侧深施肥区产量最高,达651.87千克/亩,侧深施肥无磷区、无钾区产量分别为638.85千克/亩、591.43千克/亩,前者高于后者;各处理区茎叶产量与籽粒产量变化趋势一致。
常规施肥各处理区测定结果与机械侧深施肥各处理区测定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常规施肥无氮区籽粒产量最低为451.30千克/亩,常规施肥区籽粒产量最高为634.94千克/亩。
相比较而言,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比常规施肥处理区籽粒产量增加16.93千克/亩,增幅2.67%(表1)。
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处理区的水稻植株进行取样,分别测定籽粒和茎叶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养分含量,结果显示: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籽粒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0.75克/千克、3.19 克/千克、3.04克/千克,全氮含量比无氮区的9.14克/千克高1.61克/千克,全磷含量比无磷区的2.71克/千克高0.48克/千克,全钾含量比无钾区的2.77克/千克高0.27克/千克;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茎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8.74 克/千克、1.63克/千克、19.52克/千克,比相应的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分别高5.44 克/千克、0.26克/千克、1.37 克/千克。
常规施肥处理区测定结果与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测定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2)。
3.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将各处理区籽粒和茎叶产量及养分测定值输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得出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和常规施肥处理区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
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39.29%,比常规施肥处理区氮肥利用率31.21%提高8.08个百分点;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磷肥利用率为30.87%,比常规施肥处理区磷肥利用率26.13%提高4.74个百分点;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钾肥利用率为48.71%,比常规施肥处理区钾肥利用率42.87%提高5.84个百分点(表3)。
四、结论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处理由于采取肥料深施,肥料流失少,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学产量;而常规施肥处理区,尽管投肥量相同,但由于肥料流失较多,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籽粒产量和茎叶产量均不及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
由此可见,水稻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和水稻经济学产量,有利于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同时,能够减少肥料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广场路6号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