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水稻机械侧深施缓释肥技术

水稻机械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水稻机械侧深施缓释肥是一项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集成应用技术,能够在插秧的同时实现精准、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施肥次数。
为加快江西省晚稻机械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推广应用,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技术概述水稻机械侧深施缓释肥通过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机插秧的同时,把缓释肥均匀、定量地施入秧苗根侧3-5cm、深度4-6cm的位置,并覆盖于泥浆中,避免肥料漂移,促进秧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侧深施缓释肥充分发挥农机农艺融合优势,插秧施肥同步进行,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缩短缓苗期、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施肥次数和肥料用量,降低人工投入和养分损失,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技术要点(一)培育壮秧根据机插秧要求选用规格化毯状带土秧苗,一般秧苗叶龄3-5叶,秧龄15-18d,苗高10-20cm。
秧苗应整体长势均衡,植株矮壮,整齐度一致,无病虫害,茎基粗扁健壮(扁蒲秧),叶鞘健硕、叶挺色绿。
防止秧苗枯萎,做到随起、随运、随插。
(二)田块耕作1.整地作业(1)秸秆还田前茬作物秸秆切碎均匀抛撒还田,收割机收割留茬≤15cm,秸秆切碎长度≤10cm,秸秆切碎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整地要求采用犁翻整地的,秸秆残茬埋覆深度15-25cm,漂浮率≤5%;采用旋耕整地的,秸秆残茬混埋深度6-18cm,漂浮率≤10%。
耕整后地表平整,无残茬、杂草等,田块内高低落差≤3cm,无大块田面露出。
2.泥浆沉实沉实时间根据土壤性状等确定,一般沙土泥浆沉实1d左右,壤土沉实2-3d,黏土沉实3-4d。
沉实程度达到手指划沟可缓慢恢复状态即可,或采用下落式锥形穿透计测定土壤坚实度,锥尖陷深为5-10cm,泥脚深度≤30cm。
(三)肥料选用1.肥料品种宜选用氮磷钾配比合理、含有一定比例缓释养分、粒型整齐、硬度适宜的肥料。
采用“基肥+追肥”运筹方式施肥的,可选用41%(22-9-10)含缓释氮的掺混肥作为基肥,后期追施钾肥;采用“一次性施肥”运筹方式施肥的,可选用48%(22-9-17)含缓释氮的掺混肥,基肥一次施用。
什么是侧深施肥,侧深施肥主要技术要点.doc

什么是侧深施肥,侧深施肥主要技术要点施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那么侧深施肥呢?估计还有些人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侧深施肥以及侧深施肥主要技术要点。
什么是侧深施肥
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肥)技术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
其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河川、湖沼水质的污染。
侧深施肥主要技术要点
(1)稻田耕作、整地深度最少在12厘米以上。
更层浅时,中期以后易脱肥。
水整地精细平整,泥浆沉降时间以3~5天为宜,软硬适度,用手划沟分开,然后就能合拢为标准。
泥浆过软易推苗,过硬则行走阻力大。
(2)测深施肥要与追肥相结合,侧深施肥虽可代替基肥和分蘖肥,但中后期追肥量不能减少。
侧深施肥部位一般为侧3~5厘米,深5厘米。
(3)调整好排肥量,保证各条间排肥量均匀一致,否则以后无法补正。
在田间作业时,施肥器、肥料种类、转数、速度、泥浆深度、天
气等都可影响排肥量。
为此,要及时检查调整。
(4)不同类型的肥料(颗粒、粉状)混合施用时,应现混现施,防止排肥不均,影响侧深施肥效果。
施肥量要根据当地的施肥水平及各生育期的施肥量,将基、蘖肥的总量下调20%,后期施肥量不减。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宋宏伟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水稻是我国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北方地区又是水稻的主产区,地理位置具备一定优势,日照充足,是水稻种植最理想的环境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传统水稻种植技术的弊端越来越显著,比如传统的施肥方式,会造成严重浪费,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侧深施肥技术是现代农技发展成果之一,利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施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强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该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土质要求较高、施肥技术水平较高,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是否采用侧深施肥,提高水稻施肥效率。
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概述水稻侧深施肥指的是利用插秧机械在插秧时将水稻生长所需的肥料施入距离水稻根部位置的一种施肥技术,该技术集合了肥地、壮苗、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工作,随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水稻在过程中的肥料浪费情况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能够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满足其生长期内的营养需求,尤其是在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对养分的需求很高,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保持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其抗病抗虫能力,还能减少人工施肥的次数,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
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要点1、培育秧苗培育秧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也是开展侧深施肥的前提,由于侧深施肥技术需要借助专门的插秧机械,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入稻田中,所以,在侧深施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对秧苗的质量进行选择。
首先,水稻插秧要保证秧苗的均匀度,如果秧苗大小不一,则插秧的效率较低,不易施肥,提前做好育苗,保证秧苗品种,为侧深施肥提供良好条件。
2、稻田整地对稻田进行耕作处理,是提高侧深施肥技术水平的重要步骤,如果耕地深度较浅,则在施肥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肥现象,耕地深度过深,又会导致水稻的生长速度放缓,无法吸收肥料,造成浪费。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前言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施于秧苗侧3厘米、深5厘米土壤中的一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施肥体系,本试验力求通过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明确侧深施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寻求新途径。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肥料常规肥料:尿素:N 46%,磷酸二铵:N 18%、P2O546%,硫酸钾:K2O 50%。
奥宝复合肥:含N 13%、含P2O517%、含K2O 15%。
1.2供试品种:空育131(主茎11片叶)。
1.3供试机械:日本洋马6行水稻高速插秧机。
2试验设计共设立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
施肥量:根据常规施肥中基肥纯磷的含量计算奥宝的施肥量,后期施肥时常规施肥中补入0.7公斤的尿素和2公斤的钾肥的施肥量,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无重复。
1.常规施肥:尿素3公斤/亩,磷酸二铵10公斤/亩,硫酸钾6公斤/亩;蘖肥:尿素5.7公斤/亩:调节肥:尿素0.5公斤/亩;穗肥:尿素1.5公斤/亩,硫酸钾:4公斤/亩。
2.奥宝复合肥:27公斤/亩;蘖肥:尿素5公斤/亩;调节肥:尿素0.5公斤/亩;穗肥:尿素1.5公斤/亩,硫酸钾:2公斤/亩。
2.1小区试验(田间排列图及施肥量)1、三大肥基肥常规量,常规施肥方式,施肥量:3、10、6公斤/亩;2、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常规量降30%,施肥量:2.1、7、4.2公斤/亩;3、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常规量降25%,施肥量:2.25、7.5、4.5公斤/亩;4、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常规量降20%,施肥量:2.4、8、4.8公斤/亩;5、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常规量降15%,施肥量:2.55、8.5、5.1公斤/亩;6、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常规量降10%,施肥量:2.7、9、5.4公斤/亩;7、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常规量降5%,施肥量:2.85、9.5、5.7公斤/亩;8、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常规量,施肥量:3、10、6公斤/亩;9、奥宝基肥常规用量,常规施肥方式,施肥量:27公斤/亩;10、奥宝基肥侧深施常规用量降30%,施肥量:18.9公斤/亩;11、奥宝基肥侧深施常规用量降25%,施肥量:20.25公斤/亩;12、奥宝基肥侧深施常规用量降20%,施肥量:21.6公斤/亩;13、奥宝基肥侧深施常规用量降15%,施肥量:22.95公斤/亩;14、奥宝基肥侧深施常规用量降10%,施肥量:24.3公斤/亩;15、奥宝基肥侧深施常规用量降5%,施肥量:25.65公斤/亩;16、奥宝基肥侧深施常规用量,施肥量:27公斤/亩;17、三大肥基肥侧深施蘖肥不施,施肥量3、10、6公斤/亩;18、奥宝肥基肥侧深施蘖肥不施,施肥量27公斤/亩;19、无肥区;2.2大区对比(田间排列图)1、奥宝(13-17-15)常规用量,施肥量:27kg/亩2、奥宝(13-17-15)常规用量降10%,施肥量:24.3kg/亩3、奥宝(13-17-15)常规用量降20%,施肥量:21.6kg/亩4、奥宝(13-17-15)常规用量降30%施肥量:18.9kg/亩5、三大肥常规用量施肥量:3、10、6kg/亩6、三大肥常规用量降10%施肥量:2.7、9、5.7kg/亩7、三大肥常规用量降20%施肥量:2.4、8、4.8kg/亩8、三大肥常规用量降30%施肥量:2.1、7、4.2kg/亩9、奥宝(13-17-15)常规用量、蘖肥减30%施肥量:基肥27kg/亩、蘖肥2.2公斤/亩10、奥宝(13-17-15)常规用量、蘖肥减50%施肥量:27kg/亩、蘖肥1.6公斤/亩11奥宝(13-17-15)常规用量、蘖肥减70%施肥量:27kg/亩、蘖肥1公斤/亩12奥宝(13-17-15)常规用量、蘖肥不施施肥量:27kg/亩、蘖肥不施13三大肥基肥侧施,蘖肥正常施施肥量:基肥3、10、6kg/亩、蘖肥3.2公斤/亩14三大肥基肥侧施,蘖肥不施施肥量:3、10、6kg/亩、蘖肥不施15奥宝常量蘖肥不施,施肥量施肥量:27kg/亩、蘖肥不施16三大肥基肥侧施,蘖肥减30%施肥量:3、10、6kg/亩、蘖肥2.2公斤/亩17三大肥基肥侧施,蘖肥减50%施肥量:3、10、6kg/亩、蘖肥1.6公斤/亩18三大肥基肥侧施,蘖肥减70%施肥量:3、10、6kg/亩、蘖肥1公斤/亩3调查结果以上产量结果中,都是在基肥的使用量上进行侧深施肥,而且降低的量也是基肥的使用量,而奥宝肥作为基肥施用,返青肥和穗肥仍然使用的是常规的三大肥。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肥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的投入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一、什么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在离株30-40厘米处开一条15-20厘米深、宽10-15厘米的沟,将肥料直接埋入沟内,并及时覆土。
这种方法可以使肥料直接进入根系范围内,避免了传统施肥方法中浪费和损失的情况。
同时,通过控制施肥量和时间,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有哪些优势?1.提高产量采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使养分直接进入根系范围内,保证作物充分吸收养分,从而提高产量。
2.节约成本传统的施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机械投入,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只需要一次性开沟施肥,大大减少了投入成本。
3.减少污染传统的施肥方法会造成养分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施肥量和时间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提高品质采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使作物充分吸收营养,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和口感。
三、如何进行水稻侧深施肥?1.选择适当的时期水稻侧深施肥应该在水稻生长期中期进行,即从拔节至抽穗期间。
这个时期是水稻吸收营养最快的时候,也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
2.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平坦、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含有丰富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条件优越的地方进行侧深施肥。
3.开沟埋肥在离株30-40厘米处开一条15-20厘米深、宽10-15厘米的沟,将肥料直接埋入沟内,并及时覆土。
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时间,以免对作物造成伤害。
4.及时覆土将施肥后的沟及时覆盖好,避免养分流失和蒸发。
四、注意事项1.控制施肥量和时间水稻侧深施肥要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时间,避免过量或不足而影响作物生长。
2.选择合适的肥料选择适合水稻生长需要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料进行侧深施肥。
侧深施肥效果示范总结

l 8配 比的复合肥 2 0 公斤/ 亩 ,第二次分蘖期施人尿素 4公 斤, 调节肥 】 公斤 ( 不施用 调节肥 , 分蘖肥调整 为 5 公斤 ) ,
1 22
所 以建议施施入 N : P : K = 2 0 : 1 3 : 2 2配 比的复合肥 。 ( 作 者单位 : 1 5 6 3 2 6黑龙 江 阳光农业相 互保 险公 司建
3 . 实验可知侧深施肥处理均 比常规处理叶龄进程快。 3 . 实 验可知侧 深施 肥对水 稻增产有很 大 的作 用 , 所 以 建议施用侧深施肥 。 6 个处理 中处理 6的增产效果较明显 ,
处理 6 : 侧深施肥 6 此处理分 3次施肥 ,即插秧时侧深施入 N : P : K = 1 8 : 1 8 :
l ;
此处理分 2次施肥 ,第 一次插 秧时侧深施 入 N : P : K : 2 1 : 1 5 : 1 6 配 比的复合肥 2 5 公 斤/ 亩, 第 二次穗期施 人尿素 2 公斤/ 亩、 钾肥 3公斤/ 亩。 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 3 O公斤/ 亩。 处理 3 : 侧深施肥 2 此处理是水稻全生育期的肥料一次施入 ,即插 秧时侧 深施人 N : P : K = 1 9 : 1 4 : 2 2配 比的复合肥 3 0 公斤/ 亩。整个 生 育期施肥总量 3 0 公斤/ 亩。 处理 4 : 侧深施肥 3 此 处理是 插秧 时侧 深施入 N : P : K = 1 9 : 1 4 : 2 2配 比的复 合肥 3 0公斤/ 亩, 穗期施 入硫酸 钾 1 公 斤/ 亩, 整 个生育 期
侧深施 肥效果示 范总结
石茂琳
摘要 : 胜利农场 水稻栽培 坚持 高产、 稳产 、 优 质、 抗倒 的栽培技 术理念 , 通过品种选择 、 肥、 水、 植保手段 . 为 水 稻生长创造最佳 生长环境 , 努力提 高技术标准的到位率 , 同时重视 科技投 入 , 进行科 学调控 , 实施 新技 术集成组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实施方案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实施方案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将化肥施入土壤中,以侧深施肥的方式进行,这种施肥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侧深施肥。
一般来说,水稻分蘖期是进行侧深施肥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期水稻的根系开始向下生长,适合施肥。
同时,也要注意避开水稻的关键生长期,避免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选择合适的侧深施肥方法。
在进行侧深施肥时,可以采用直接施肥和沟施肥两种方法。
直接施肥是将化肥直接埋入土壤中,而沟施肥则是将化肥沿着水稻行间的沟内进行施肥。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证施肥效果。
另外,要根据土壤和水稻生长情况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比例。
不同土壤类型和水稻品种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侧深施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此外,要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深度。
在进行侧深施肥时,要保证施肥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施肥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同时,也要注意施肥的深度,一般来说,施肥的深度应该在水稻根系的生长范围内,以保证养分能够被充分吸收利用。
最后,要及时进行施肥后的覆土和灌溉。
在进行侧深施肥后,要及时将施肥的地方进行覆土,以防养分流失和蒸发。
同时,也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总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在实施侧深施肥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比例,保证施肥的均匀性和深度,并及时进行覆土和灌溉,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希望以上方案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实施有所帮助。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侧深施肥技术原理及特点 (5)1. 施肥位置选择 (6)2. 施肥深度控制 (7)3. 技术优势分析 (9)三、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0)1.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0)1.1 对株高、茎粗的影响 (11)1.2 对分蘖、穗数的影响 (12)1.3 对千粒重、结实率的影响 (13)2. 对产量的影响 (15)2.1 增产效果分析 (16)2.2 提高产量的机制探讨 (16)四、侧深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18)1. 对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吸收的影响 (19)1.1 氮素吸收规律及增产效果 (20)1.2 磷素吸收规律及增产效果 (21)1.3 钾素吸收规律及增产效果 (22)2. 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23)2.1 微量元素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25)2.2 侧深施肥对微量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 (26)五、侧深施肥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27)1. 增加农民收入 (28)1.1 提高稻谷价格 (28)1.2 降低生产成本 (29)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0)2.1 节省肥料投入 (31)2.2 提高种植效率 (32)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3)3.1 减少环境污染 (34)3.2 保护土地资源 (35)六、结论与展望 (36)1. 结论总结 (37)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37)一、内容概要引言:介绍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性,以及合理施肥对水稻生长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侧深施肥技术概述:介绍了侧深施肥的原理、技术要点以及与传统施肥方法的区别。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侧深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探讨了侧深施肥对水稻各生育期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肥料种类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全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实施方案为发展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做好农业“三减”工作,2016年确定在我省部分水稻主产县(市)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为确保试验示范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通过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并配以水稻专用肥料,考核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重点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探索适合我省现代农业需求的水田节肥增效技术,为进一步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二、示范内容及地点(一)示范内容:1.对专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进行测试,检验试验使用的国产、进口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采集相关技术数据,为完善、配套、形成完整的施肥机型,奠定技术基础。
2.对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对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和对照地块进行全程技术跟踪记载,采集详实数据,做好综合分析最佳施肥量,以及产量、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对比情况分析工作。
(二)试验地点:项目拟落实在我省水稻主产区10个县(市):第一积温区五- 1 -常市、泰来县;第二积温区富裕县、兰西县、方正县;第三积温区庆安县、绥棱县、海伦市、富锦市、通河县。
由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机推广站共同实施。
三、试验机械、肥料(一)示范点所需先进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现有7台进口机械和3台国产机械,每个示范点1台加装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
(二)试验肥料使用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水稻专用肥,各示范县要及时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沟通,以便中化集团做好供应准备。
四、方法及处理1.基本要求:试验示范地块要求地力、整地、品种、栽培模式、密度、管理水平等栽培条件一致。
2.试验处理:采取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3亩左右(独立水田田块)。
(1)第一积温区试验处理设计(试点县为五常市、泰来县):对照:常规施肥采用底肥尿素6公斤/亩、二铵10公斤/亩、钾肥8公斤/亩;蘖肥施尿素5公斤/亩,调节肥尿素1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 公斤/亩。
如不施调节肥,则调节肥加入蘖肥一起施入。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7公斤。
处理1: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30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7公斤。
- 2 -处理2: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7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4公斤。
处理3: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5.5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2.5公斤。
处理4: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4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1公斤。
(2)第二积温区试验处理设计(试点县为方正县、兰西县、富裕县):对照:常规施肥采用底肥尿素6公斤/亩、二铵9公斤/亩、钾肥7公斤/亩;蘖肥施尿素5公斤/亩,调节肥尿素1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如不施调节肥,则调节肥加入蘖肥一起施入。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4公斤。
处理1: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8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4公斤。
处理2: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5.2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1.2公斤。
处理3: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3.8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 3 -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29.8公斤。
处理4: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2.4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28.4公斤。
(3)第三积温区试验处理设计(试点县为庆安县、绥棱县、海伦市、富锦市、通河县):对照:常规施肥采用底肥尿素5公斤/亩、二铵8公斤/亩、钾肥7公斤/亩;蘖肥施尿素4公斤/亩,调节肥尿素1公斤/亩;穗肥尿素1公斤/亩、50%硫酸钾4 公斤/亩。
如不施调节肥,则调节肥加入蘖肥一起施入。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0公斤。
处理1: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5公斤/亩;穗肥尿素1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0公斤。
处理2:处理2: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2.5公斤/亩;穗肥尿素1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27.5公斤。
处理3: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1.25公斤/亩;穗肥尿素1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26.25公斤。
处理4: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20公斤/亩;穗肥尿素1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25公斤。
五、调查项目和测产- 4 -1.试验地块基础肥力测定试验前要进行土壤基础肥力的测定,包括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和pH等。
地块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PH值2.秧苗素质调查秧苗素质调查表项目秧龄苗高根长根数茎粗百株鲜重百株干重数据3.叶龄进程秧田4叶期开始标记主茎叶龄,移栽时每个处理连续标记3穴,返青后每7天标记与记录一次叶龄。
叶龄进程记录表处理标记穴叶龄叶龄叶龄叶龄叶龄对照第一穴第二穴第三穴处理1第一穴第二穴第三穴处理2第一穴第二穴第三穴处理3第一穴第二穴第三穴处理4第一穴第二穴第三穴- 5 -4.生育期调查插秧之后,调查返青期、分蘖期、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等。
生育进程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时间:生育期处理播种期月、日齐苗期月、日插秧期月、日返青期月、日分蘖期月、日拔节期月、日抽穗期月、日成熟期月、日对照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5.茎蘖动态在水稻返青后(移栽后7天)每10天调查一次分蘖数,每个处理调查植株30穴,取平均值为该处理的分蘖数。
6.成熟考种测产考查各产量构成因子(平方米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和千粒重)。
每个处理随机选择5点,每点1平方米,取平均值。
水稻室内考种表项目处理m2穴数m2穗数总粒数(粒/穗)实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重(g)亩产量(kg)增减产(%)对照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 6 -六、跟踪监测记录要求1.做到实测实录。
所有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随意编造。
2.做到两结合。
既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测试与调查相结合。
3.做到定人、定点、定时。
定人,即示范点必须固定专人负责,不得随意变动;定点,即监测内容必须在同一示范点进行;定时,即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测试。
4.试验监测内容上报时间:5月初上报示范点落实基本情况,包括实施方案、示范地点、项目负责人、项目进展等情况;10月底前上报项目总结材料。
报给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省土肥站、省农机推广站各一份。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
为强化管理,保证试验实施到位,省农委成立由李连瑞副主任、李世润副巡视员为组长,农机局局长、种植业处处长为副组长,农机局、种植业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推广站、土肥站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办公室设在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各县(市)实施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上下贯通、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项目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组织,规范运作。
在示范过程中,严格按实施方案进行逐项落实。
省农委农机局、种植业处负责组织协调有关试验条件、农机农艺结合有关工作,解决试验中的难点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组织项目具体实施、综合协调、田间监测、情况反馈、督导检查、数据整理、技术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形成书- 7 -面总结材料上报。
农机推广站牵头与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试验地点落实,具体负责机具落实,农机标准作业指导与监督,对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进行考核。
土肥站负责减肥试验设计、肥效对比,做好试验县(市)试验专用肥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对接。
各县(市)也要明确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个试验示范点都要明确负责人、技术责任人、指导专家等,做好各个阶段和生长期指标检测和数字影像记录,并认真做好每个生育阶段田间调查分析和全年总结工作。
(三)明确主体,发挥优势。
为确保试验示范效果,选择具有参加试验积极性、能够提供试验条件、有很好工作基础的水田农机合作社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试验示范基点,充分发挥合作社现有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土地连片规模种植和带动示范作用强的优势,提高试验示范水平。
(四)强化协作,搞好培训。
农技、农机及相关企业要强化合作,协同作战,各负其责,共同搞好项目的实施。
三方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一线示范基地,做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让试验示范区技术人员和基地用户全面了解、掌握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和机具操作规程,保证项目技术措施落实不走样,提升项目实施标准。
附件:水稻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可靠性、适应性测试方案- 8 -附件:水稻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可靠性、适应性测试方案一、可靠性1.施肥定位可靠性。
土壤层高低差在30mm内,分别随机选择测试3个点,每个点选择30株(即每点6行,每行5株),测肥苗间距(侧向距离)和施肥深度(土壤层内距表面距离)。
2.施肥量一致性。
在每次调减施肥量同时,机械原地测试每行施肥量一致性;作业时结合不同减肥方案,测试记录每个试验田块施肥总量,测算单位面积总排肥量一致性和误差范围。
3.故障率。
在化肥不低于最小负载条件下,记录施肥报警次数,自报警停车点逐行测量断条长度。
4.其它性能。
作业中转弯、停车等区域排肥量变化;转弯泥浆对秧苗和施肥影响。
二、适应性1.通过性能。
记录各试验田块实际泥脚深度,满载作业(含操作人员、秧苗、肥料)时通过性和防陷性能。
2.作业效率。
实测每个试验地块作业效率,与非深施肥高速作业对比。
3.过埂性能。
记录池埂高度、宽度,不同负载情况过埂性能。
4.最低适应条件。
测试满载时不同动力机械最低作业条件,包括泥脚深度、池埂高度、秧苗高度范围、施肥量调节范围、田块平整度范围等。
5.肥料试验。
有条件试点安排测试不同机械对其它缓释肥料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