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合集下载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高产高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而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往往存在施肥面积不均匀、浪费肥料等问题,因此侧深施肥技术应运而生。

水稻侧深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从植株旁边的深层喂入土壤,使肥料直接送到水稻的根系边缘。

这种施肥方式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施肥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探讨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将为推广侧深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可靠的施肥指导,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机型和肥料的水稻侧深施肥效果,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比较不同机型在水稻侧深施肥时的施肥效果差异,评估其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二是比较不同肥料在侧深施肥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三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侧深施肥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侧深施肥模式和肥料选择方案,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水稻的肥料利用效率对于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传统的施肥模式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肥料利用效率,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水稻生产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约肥料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也有助于推广和应用侧深施肥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寒地水稻不同施肥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寒地水稻不同施肥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比例 4 5 2 1 5 2 采 用 常 规 育苗 , 2 5 g h 、 . ::. : , P O 3 k / m。
K O6 k / m 平 方 米 2 2 0gh , 5穴 , 秧 密 度 3 c × 插 0m 1. c 3 2m。处理 3为 农 垦 高 产 模 式 , 氮 量 1 5 g 总 2k / h ( 素 2 5 g h 磷 酸 二铵 1 0 g h ) N 肥 m 尿 2k/m 、 2 k / m , 施 用 比例 4 3 1 2 : : : 。采 用 钵 育 苗 , 2 s 5 g h 、 P O 5 k / m。
氮 量较 高有关 ; 抽穗 期 、 熟期 以处理 4即高产 高效 成
模 式 的干物重 较高 。成熟 期处 理 4即高产 高效 模式
的干物 重达 到 1 . 7/ m 5 8 th 。
2 2 各 处 理 叶 面 积 指 数 变 化 .
为 草甸 白浆 土 , 土壤 中含 碱 解 氮 1 0 1 / g 速 效 2 . mg k 、 磷 2 . mg k 、 效 钾 2 1 2 / g 有 机 质 含 量 8 8 /g 速 2 . mg k ,
3 . g k , H 值 为 6 1 。地 势 平 坦 , 多 年 老 稻 71/ g p .9 属
从 试 验结 果 可 知 , 各处 理 不 同 时期 叶 面积 指 数
田 。供试 肥料 与 品种供试 肥料 : 素含 N4 , 过 尿 6/ 重 9 6
磷 酸钙 含 P O 4 , 。 3 硫酸 钾含 K 05 。供试 水 稻 0
穴 , 秧 密度 3 c 插 0 m× 1 c 2 m。处 理 4为 高 产 高 效 m。 比例 4 :0 1 : O i , 用 52 :5 2 :0 采

寒地水稻不同施肥模式群体素质差异分析

寒地水稻不同施肥模式群体素质差异分析
( 0)4 - 9 1 :6- . 4
试验设在八五六分公 司水 田试验站 , 规模 为小区设 计 , 供试 品种为 空育 1 l 3 和垦鉴稻七号 , 在总施肥量相同的情况 下, 每公顷尿素 20公 ( 5 斤、 二铵 10公斤 、5 2 2 %硫酸钾 2 4公斤 )每个 品种设 4个处理 , 6 , 三次重 复, 各处理施肥方法如下 : 处 理 l 氮肥施用 比例为基 : : 5 32 二铵全 部基施 ; : 蘖 穗= : :, 钾肥按 基 : = : 用。 穗 6 4施 处理 2 氮肥施用 比例为基 : : : 4 32 1二铵 、 : 蘖 穗 粒= : :: , 钾肥施用 同 处 理 l 。 处理 3 氮肥施用 比例 为基 : : : : 3 3 12 1 二铵和钾肥 : 蘖 调 穗 粒= : : : :; 施 用 同 处理 1 。 处理 4 氮肥施用 比例为基 : : ; ; 4 2 1 2 1二 铵和钾肥 : 蘖 调 穗 粒= : : : :: 施 用 同处 理 1 。 3 试 验 管 理方 法 育苗及插秧都严格按《 三化栽培技术规范》 进行。 4月中旬播种 , 5月 中旬插秧 , 插秧规格 3 x 2m, 0 lc 秧龄 3135叶 中苗 , . . ~ 每穴 4株 , 病虫草 防 法同大田, 每小 区建立单排单灌渠系水层 以间歇灌溉为主 , 区规划见 小
空 育 1 1 量 排 位 处 理 ( )25g 2 l.k ,3 1.k ( ).k, 3产 11 .k ( ) 1 g ( )0O g4 99 g处 O 理( ) 1产量构成 : 干粒重 l 2 .g 1 1叶 44 ,O叶 2 .g穗重 1 1, 5o , . g 穗数 2 穗 , 7 8 处 理 ( ) 数增 加 56穗 是产 量 增 加 的 主要 原 因 。 1穗 . 表 l 。 垦鉴 稻七 号产 量排 位 :处理 ( )18g ( ) lg ( )07 g ( ) 3 I . 、4 1k 、2 1. 、 1 k k 表 1小区田间排列图 1.k 、 理 ( ) 量 构 成 : 粒 重 1 06 g处 3产 千 1叶 2 .g 1 42 、2叶 2 . , 重 1 2 32克 穗 . 6 克 , 数 2- , 穗 63穗 处理 ( ) 3 千粒 重较处 理( ) 1 1 l 叶增加 3克 ,2叶增 加 1 23克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 5 结 论 目前水稻 氮肥施 用比例大致 为基 : : : : 42l : 蘖 调 穗 粒= ::: 1比例 , 2 通 4 调 查 结果 与 分 析 过空育 1 1 3 和垦鉴稻七号两个 品种 , 4种施肥 比例的水稻田间群体素质 41 叶龄 进 程调 查 . 调查与分析得出, 由于品种特性差异 , 空育 1 1 3 品种适用基 : : 53 蘖 穗= :: 2 由于特殊气候原因 ,本试验地所种植两个品种均发生了减 叶现象 , 比例 , 确保 足够穗数获得高产, 而垦鉴稻七号适合用基 : 调 : : 3 蘖: 穗 粒= : 空 育 11减 叶 7 .%, 鉴 稻 七 号减 叶 7 .%, 两 品种 减 叶 情 况各 处 理 3 12 1 以争 取 穗 大粒 重 获 得 高 产 。 3 24 垦 5 3 但 : : :。 间差异不大( 见表 3 。供试 品种处理 间生育进程差异不大。 ) 4 生育转换期植株分析 . 2 表 2 生育转换期植株调查表 6月2 l 0E ( 上接 3 页 ) 2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木瓜干粉中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实 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 : 浸提温度 9 ℃, 0 浸提时间 3 mn料水比 0 i, 17 , :0木瓜干粉粒径 10目。 2 在此条件下, 进行 3次重复实验的平均提取率为 l. %, 化后木 瓜多糖 的平均 产率 为 7 %。 18 纯 1 . 9 参考 文献 [ 1 ]方积年. 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纯度鉴别与 ̄. 量 ̄,/. x- T - * J药学通报,9 41 -1 18 ,9

试析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试析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推广应用的,多年来,采取此项技术的水稻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也越来越完善。

大量的实践证明,侧深施肥技术具有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发育、抗低温冷害、节约肥料,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施肥措施,希望为水稻施肥提供参考。

一、应用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所产生的效果1、肥料利用率得到提高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插秧的同时实施的,边插秧边在秧苗的一侧开沟,将肥料以条状施入沟中。

肥料与秧苗的距离和深度均在5厘米左右,肥料集中在与秧苗根系比较近的耕层中,为秧苗吸收并利用养分提供了便利。

而且由于肥料相对集中,以较高的浓度存在于土壤中,使水稻吸收养分的速度快于常规施肥。

从施用氮肥的情况来看,采取侧深施肥技术14天以后,氮素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0%,远远高于常规施肥的30%。

从施用磷肥的情况来看,常规施肥由于深度较浅,易被土壤中的难溶物质固定,影响肥料的利用;而采取侧深施肥技术,将磷肥施于土壤深处,可以减少养分损失,使肥料利用率提高。

经测算,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化肥的节约率高达30%。

2、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发育寒地水稻前期的营养生长对水稻获得高产十分重要,是保证分蘖茎数达到计划数量的关键。

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根际氮的浓度上,比常规全耕层施肥高5倍左右,可使水稻前期因低温冷害等不利因素导致的营养缺乏问题得到缓解,而常规施肥难以解决此类问题。

侧深施肥的实践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前期的生长发育表现良好,分蘖茎数多近32%,而且低位分蘖数量增加明显,为未来水稻的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3、使水稻提早进入生育期与成熟期应用侧深施肥技术,提高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率,促进了水稻前期的生长,使水稻的分蘖期高峰期和结穗期提前出现,使水稻如期安全成熟得到了保障。

尤其是前期低温、冷水灌溉等较差条件下的稻田,水稻侧深施肥表现得更为突出。

侧深施肥技术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侧深施肥技术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侧深施肥技术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赵红玉;徐寿军;杨成林;王丽妍【摘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已经在寒地水稻上大面积示范应用,并作为重点新技术进行推广.本试验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用量侧深专用肥对寒地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产量处理由于有效穗数较多,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所以产量高达9.97 t/hm2,比常规施肥产量高出10.2%;减量5%~10%和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4.1%~7.2%,但是增产率下降;当减量到20%后,此肥效水平不能满足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产量降低明显.但是由于国家大力实施的"减量不减效"的"三减"行动,所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倡应用减量5%~10%的侧深施肥水平.【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6页(P347-352)【关键词】寒地;水稻;侧深施肥;生长;产量【作者】赵红玉;徐寿军;杨成林;王丽妍【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环境保护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300;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大兴农场,黑龙江佳木斯15630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大兴农场,黑龙江佳木斯156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目前,我国水稻生产绝大多数一直沿用人工手撒的施肥方式进行表层施入.黑龙江近年来也有采用人工撒肥器或电动撒肥器进行表层施入,然后再通过水整地将肥料混拌到泥土里.由于肥料表施,造成撒施不均,田间性状差异性较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1〕;同时肥料利用率低,且施肥存在盲目性.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在插秧的同时将专用肥料定位、定量、均匀地施在秧苗的侧3 cm、深5 cm的土壤中,将水稻插秧和施肥同步进行,不仅可提高水稻产量,机械化的生产还能减轻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黑龙江水稻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节本增效的效果,受到了种植户的一致认可〔2-12〕,为了形成完整的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全面探讨机械插秧同时侧深施肥方式下侧深专用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合适的侧深施肥专用肥料施肥量,为实现寒地水稻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4—2016年在黑龙江省农垦大兴农场第九管理区示范户水稻田进行.水稻田土质为草甸白浆土,供试地点土壤情况见表1.前茬为水稻,老稻田,秋翻地.供试区域2014年≥10℃积温2869.2℃,无霜期161 d;2015年≥10℃积温2720.9℃,无霜期143 d;2016年≥10℃积温2757.4℃,无霜期155 d.2.1 试验材料供试作物和品种:龙粳31,主茎11叶水稻品种.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磷酸二铵(含N 18%;含P 46%)、硫酸钾(含K 50%)、水稻侧深专用肥(基蘖同施,N:P:K=21:15:16).机械:洋马侧深施肥插秧机.2.2 试验设计与方法以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为对照,选择基蘖同施侧深专业肥作处理,进行不同施肥量减量对比试验,如表2所示,试验共设5个处理:常规施肥(CK):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450.00 kg/hm2,其中尿素165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钾肥165 kg/hm2,其中基肥施用尿素66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硫酸钾99 kg/hm2;返青分蘖肥施用尿素66 kg/hm2;穗肥施用尿素33 kg/hm2、硫酸钾66 kg/hm2.N:P:K=2.0:1.1:1.7,人工撒施,其中基肥在最后一遍水整地前施用,返青分蘖肥在水稻4叶期施用,穗肥在水稻10叶期施用.处理1(S1):侧深专用肥常量.基蘖侧深同施,肥量为375.00 kg/hm2,穗肥施尿素30 kg/hm2、硫酸钾45 kg/hm2.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450.00 kg/hm2,穗肥施用时期同常规施肥.处理2(S2):侧深专用肥减量5%.作为基蘖侧深同施,肥量为356.25 kg/hm2,穗肥施尿素30 kg/hm2、硫酸钾45 kg/hm2.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431.25kg/hm2,穗肥施用时期同常规施肥.处理3(S3):侧深专用肥减量10%.作为基蘖侧深同施,肥量为337.50kg/hm2,穗肥施尿素30 kg/hm2、硫酸钾45 kg/hm2.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412.50 kg/hm2,穗肥施用时期同常规施肥.处理4(S4):侧深专用肥减量20%.作为基蘖侧深同施,肥量为300.00kg/hm2,穗肥施尿素30 kg/hm2、硫酸钾45 kg/hm2.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75.00 kg/hm2,穗肥施用时期同常规施肥.试验采取大田种植模式,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照及每个处理均为一块田池,每个处理面积约为1000 m2.2.3 测定项目2.3.1 分蘖动态定三点调查分蘖数,每点10穴,抽穗前每隔5 d对分蘖数进行调查.2.3.2 分蘖成穗率成穗率=收获时茎蘖数/最高分蘖数×100%2.3.3 叶绿素含量分别于幼穗分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各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抽穗前测定最上部叶片,抽穗后测定剑叶,各处理每次随机测定10片叶片,每片叶片测定上、中、下部3个点,取平均值.2.3.4 干物质积累量于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五点法取各处理植株,置于105℃烘箱中杀青30 min,85℃烘干48 h,降至室温分别称其干重.2.3.5 产量完熟期五点法取样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查.2.3.6 产出效益分析2.4 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为3年、3次重复的平均值.采用DPS7.05和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采用Excel2003绘图.3.1 不同用量侧深专用肥对水稻分蘖动态变化的影响如图1所示,除对照外,各处理均在6月4日开始发生分蘖,6月9日后分蘖迅速增多,7月9日各处理分蘖均达到最大值,其中S1处理分蘖数最多,分蘖数极显著大于S4处理和对照,比S4处理和对照分别增加了27.6%和25.0%;各处理中只有S4处理分蘖数低于对照,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水稻侧深施肥常量、减量5%~10%均有利于水稻返青快、分蘖早,分蘖期相对延长,有效分蘖数增多,且可生成大穗的低位分蘖增多.但减量超过一定范围后,前期的营养水平供应不足,单株分蘖数较对照略有减少.3.2 不同用量侧深专用肥对水稻分蘖成穗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侧深施肥的4个处理成穗率均高于常规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4个处理水平中,S1和S2处理的成穗率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S4处理.其中S1处理成穗率最高,为92.17%;侧深施肥处理S3和S4处理的分蘖成穗率均在80%以上,两个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侧深施肥方式促进了前期返青分蘖,能显著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改善了水稻的群体质量.各处理中,随着减量程度的增加,分蘖成穗率也呈下降的趋势.产量和成穗率相关分析如图3所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1,回归方程为y=0.0383x+6.1741,表明成穗率越高,产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侧深施肥的4个处理成穗率均高于常规对照,说明侧深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3.3 不同用量侧深专用肥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发展,灌浆期叶绿素降解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由图4可知,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5,回归方程为y=0.147x+2.5656.各处理SPAD值由表3可知,各处理均在抽穗期达最大值,在幼穗分化期,S1处理SPAD值最高,S2、S3、S4、CK依次递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抽穗期,S1叶片SPAD值最高,S4叶片SPAD值最低,S2、S3处理均大于对照和S4,其中S1、S2处理显著大于S4处理;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SPAD值均表现为S1>S2>CK>S3>S4,其中灌浆期S1、S2、CK处理均显著大于S4处理,说明侧深施肥减量后不能保证后期氮肥供应,水稻功能叶片中含氮量不足,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影响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3.4 不同用量侧深专用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同侧深施肥量对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影响结果见表4.侧深施肥常量S1和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整个生育期水稻干物质量均较高,其中幼穗分化期和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和S4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成熟期和S4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2个生育时期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随着侧深施肥的减量,水稻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其中幼穗分化期,S4处理极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S2处理显著大于对照和S3处理;抽穗期和灌浆期S2、S3处理高于对照,S4处理低于对照,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成熟期S2、S3、S4处理均低于对照,S4处理和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主要是由于侧深专用肥减量后,基蘖肥用量减少,穗分化前期干物质和氮积累的变少.3.5 不同用量侧深专用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如表5所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表现为S1>S2>S3>CK>S4,S1、S2、S3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和S4处理,S1、S2、S3处理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S4处理水平和对照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随着侧深施肥量的降低,有效穗数下降,当低至20%时,侧深施肥有效穗数低于常规施肥下的有效穗数.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各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各处理产量表现为S1>S2>S3>CK>S4;其中S1处理由于有效穗数较多,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所以产量高达9.97 t/hm2,比对照高出10.2%,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S4处理产量低于对照处理,比对照低2.3%,比S1处理低11.3%,S4和S1处理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和S2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侧深施肥减量5%、10%和常规施肥相比,增产率下降,但产量并没有低于常规施肥;减量达到20%后,不能保证后期水稻氮素的充足供应,产量降低明显.3.6 产出效益按照单户20 hm2规模计算,高性能插秧机每日每台日插秧面积平均3.3 hm2,由于侧深施肥插秧机需要加肥,则侧深施肥每日每台插秧机平均插秧面积3 hm2,常规高性能插秧机插秧20 hm2时间为约6 d,侧深施肥插秧机插秧时间6.5 d,插秧延时人力增加投入1275.00元,增加63.75元/hm2,施肥作业减少人力投入2100.00元,节约105.00元/hm2.合计节约作业成本41.25元/hm2.肥料按照市场价(尿素1400.00元/t、磷酸二铵2900.00元/t、硫酸钾3200.00元/t、侧深施肥2950.00元/ t)计算,CK成本约为1107.00元/hm2、S1成本约为1291.50元/hm2、S2成本约为1237.50元/hm2、S3成本约为1180.00元/hm2、S4成本约为1071.00元/hm2,由于侧深专用肥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所以按照总施肥量450 kg/hm2计算,S1、S2、S3成本均有增加.由表6产出效益分析看,侧深施肥常量、减量5%和减量10%较常规施肥相比,由于产量的提高,均增加效益值,效益值为1097.25~2527.65元/hm2,其中基蘖同施侧深专业肥常量每公顷增加纯效益最高,高达2527.65元/hm2.而减量20%后,由于产量降低,公顷节约肥料成本较低,所有纯效益较常规施肥有所降低.侧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也有很多报道.张滨等〔8〕设计了侧深施肥常量、减量10%、减量15%和常规施肥4个处理,研究发现减量10%处理分蘖和结实率最高,产量也最高,表明适当降低施肥量可增加产量.白雪等〔9〕设计了侧深施肥常量、减量5%、减量15%、减量25%和常规施肥5个处理,研究表明减量5%收获穗数最高,而减量25%的侧深施肥量实收产量最高.孙帅等〔12〕研究表明,中化侧深专用肥减量10%达到全田最大产量,相比对照增产12.59%,同时表明基蘖同施侧深专用肥表现更为稳定、更省肥料.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在不同侧深施肥量的研究中,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从侧深施肥减量试验看,侧深施肥常量有利于分蘖发生、分蘖成穗率较高,且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理指标表现较好,产量表现最高,与前人研究结果也有差异.可能是各研究中选择的侧深专业肥料种类存在差异,造成减量试验存在差异性.研究表明,水稻产量和氮肥的投入量有密切关系,氮素低水平的投入可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形成〔13-14〕.本研究在减量20%后影响水稻的产量,可能是因为当施肥量减量20%以后,水稻在低肥料水平下,已经不能达到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已经超出了减量的范围.本试验中,减量5%~10%也有增产效果,说明减量后不仅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达到了最佳的施肥水平,同时由于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如水稻灌浆期遇大风大雨天气,容易倒伏,使饱和度下降、收获损失增加.所以为了确保农业安全生产稳定,在高产高效高产出的同时,又要符合国家的“三减”政策,符合国家大力实施的“减量不减效”的“三减”行动,所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倡应用减量5%~10%的侧深施肥水平.【相关文献】〔1〕陈长海.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优越性及研究现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0):22-23. 〔2〕解保胜.水稻侧深施肥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0(1):18-20.〔3〕孙卫光.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初探〔J〕.中国稻米,2003(3):26.〔4〕李伟东,孙显忠,李成江.寒地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J〕.现代化农业,2002(4):17.〔5〕王成利,包大江,段云升.浅谈水稻侧深施肥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1(5):41.〔6〕解保胜,刘海燕.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0(12):9-11.〔7〕张广龙,王亚微.不同肥料测深施肥效果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91.〔8〕张滨,刘婷婷.不同施肥量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农技服务,2015,32(12):135,73.〔9〕白雪,郑桂萍,王宏宇,等.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6):40-43.〔10〕刘毅.水稻侧深施肥机在建三江水稻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5(7):58-59. 〔11〕夏艳涛,吴亚晶.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J〕.北方水稻,2014,44(1):30-32. 〔12〕孙帅,韩馥泽,车刚.水稻侧深施肥梯度试验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6(9):21-22. 〔13〕柳金来,宋继娟,李福林,等.氮肥施用量对水田土壤肥力和水稻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00,20(4):8-12.〔14〕王士强,赵海红,王丽萍,等.不同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1):1-5,9.。

不同肥料种类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不同肥料种类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p pm o
试 验 处 理 漫 种 播 种 出 苗 插 秧 返 青 分 篥 始 甍 抽 麓 齐 甍 收 获 地 点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科 技 处 理 3 月 4 月 4 月 5 月 5 月 5 月 7 月5 7 月 7 月 1 O 月
3 2 7 日
4 月 4 月 5 月 5 月 6 月3 7 月8 7 月 7 月 1 0 月
1 0日 1 8目 1 4日 2 7目 日 日 1 3日 2 6日 4 目
1 . 2试验 材 料
供 试氮 肥为 尿素 ,含 N 4 6 %;磷 酸二 铵 ,含 N 1 8 %、 P 4 6 %; 氯化钾 , 含 K 2 0 6 0 %; 侧 深专 用肥 , 云天 化水稻侧 深 专用肥 。供试水稻 品种为“ 龙粳 3 1 ” , 主茎 1 1 片叶。
不 同肥料种类侧 深施肥技术 在寒地水稻上 的对 比
李 明 达
摘要 : 本文 以龙粳 3 1 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 通过 大田试验的方 法研 究不 同肥料处理 的前期植 株长势 、 分 蘖等 生 理指标 和后期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 : 侧 深施肥 可以显著提 高水稻产量 ; 各种肥料侧 重点不 同, 普通侧深 专用 肥致 力于提 高穗粒数 , 而云天化侧 深专用肥 则侧重 于提 高结实率和千粒 重。 关键词 : 侧 深: k E e L ; 株 高; 产量 ; 分 蘖 前言 : 侧深施 H E ( 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 深施 肥 ) 技 术是 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 ,在水稻插秧 的同时将肥料施于 秧苗侧位 土壤 中的施肥方法。其 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 育; 肥料利用率高 , 施肥量可减少 2 0 %左右 ; 有利于 防御低 温冷害 , 省工 、 省成本 ; 也可减轻对河 川 、 湖 沼水 质的污染 。

浅析寒地水稻侧深施肥的作用与实施方法

浅析寒地水稻侧深施肥的作用与实施方法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具有节省肥料、降低成本、促进水稻稳产高产的特点,在水稻栽培中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

推广和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本文分析了寒地水稻侧深施肥的作用与实施方法,希望此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一、寒地水稻侧深施肥的作用1、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寒地水稻栽培中,采取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和水平,增加化肥的利用率,使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得到提高。

据农业科研机构的试验分析表明,侧深施肥技术与传统施肥方法相比较,可将肥料的利用率提高近10%。

水稻侧深施肥是与插秧同时进行的,将肥料沟施在距秧苗5厘米、深5厘米的土壤里。

此种方法可以使肥料距离秧苗的根系比较近,局部肥料浓度比较高,可促进水稻根系对肥料的吸收。

利用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基肥的施用量达5%,但仍可以保持同样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侧深施肥是采取沟施的方法施入的,施后及时覆土,以防止肥料过快挥发,肥料也不会随着灌水和排水而流失,使肥料的损失率降低。

2、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在水稻栽培中,水稻前期的营养生长发育非常关键,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分蘖数量,为水稻最终获得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侧深施肥与全耕层施肥相比,根际氮素含量提高近5倍,增加阳离子在土壤中的饱和度和为土壤供肥的能力,土壤对氮素的固定能力增强,可促进水稻根系对肥料的吸收,不仅使肥料的利用率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冷水灌溉、地温低等导致的秧苗营养不良的问题。

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改善秧苗前期生长状态,即使在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常规施肥相比,也可以保证肥料被良好吸收。

经试验表明,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比较,分蘖数增加近6%、有效穗数每平方米增加近20个,而且低位分蘖数量增加,在低温年份和井灌区的表现更为明显。

侧深施肥有利于促进秧苗早期发育,使分蘖数和生长量保持明显优势,可以提前进行晒田,防止水稻倒伏。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1提 高 肥 料 利 用 率 寒 地 水 稻 侧 深 施 肥 技 术 能 够 使 得 水 稻 种 植 的 质 量 和 水 平 得 到 显 著 的 提 升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增 加 化 肥 的利 用 效 率 .增 加 了单 位 面 积 的 水 稻 产 量 .据 土 壤 化 验 数 据 分 析 .侧 深 施 肥 较 传 统 施 肥 利 用 率 可 提 高 5~10%。 水 稻 侧 深 施 肥 是 在 插 秧 的 同 时将 肥 料 施 于 距 稻 苗 3-5cm、 深 5cm 的 土 壤 中 。将 肥料 呈 条 状 集 中 施 于耕 层 .距 水 稻 根 系 较 近 ,在 土 壤 中浓度 较高 .增 加 了 吸 收 压 力 .甚 至 在 基 肥 用 量 减 少 5%的 前 提 条 件 下 仍 能 有效 的保 证 水 稻 产 量 ,使 水 稻 吸 收 速 度 加 快 ,侧 深 施 肥 集 深 施 和 沟施 于一 体 .深 施 覆 土 能较 好 的 防治 肥 料 挥 发 ,减 少 肥 料 损 失 .采 用 侧 深 施 肥 可将 肥 料 施 于 还 原 层 。减 少 了 磷 素 的损 失 ,利 于 根 系 吸 收利 用 ,有 效 减 少 了随 水分 蒸 发 、排 放 造 成 的 肥 料 损 失 .提 高 了肥 料 的 利 用 率 ,从 氮 素 变 化 来 看 .侧 深 施 肥 在 水 稻 插 秧 14d后 0— 7.5em 耕 层 的 氮 素 占全 耕 层 的 80% ,氮 素 利 用 率 由 30%提 高 到 50%.从 土 壤 的角 度来 看 ,侧 深施 肥 能 较 好 的 维 持 土 壤 中 碱解 氮含 量 ,有 一 定 的 沃 土作 用 , 但 对 有效 磷 和速 效 钾 作 用 并 不 明显 。为 使 寒 地水 稻侧 深 施 肥 技 术 更好 地推 广 , 发 挥 其应 有作 用 ,今 后 需 进 一 步 完 善 例 深 施 肥 稻作 体 系 。 2促 进 水 稻 生 育 寒 地 水 稻 的高 产 稳 产 重 要 的是 促 进 水 稻前 期 营 养 生 长 ,确 保 充 实 的 分 蘖 茎 数 .侧 深 施 肥 技 术 对 于 增 加 水 稻 产 量 有 明 显 的 作 用 ,采 用 侧 深 施 肥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