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和总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施肥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使得水稻生产中存在单产波动大,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氮肥用量过高,施氮时期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大量的研究证明,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前提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最大,农户可调控的空间最大,但施肥不当造成的损失也最大。
澄清寒地水稻施肥中的误区,根据水稻需氮规律进行氮素营养调控,均衡施用各种营养元素,是我省水稻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际水稻所合作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寒地水稻生产中施氮量偏高、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修正了寒地水稻100 kg籽粒吸氮量的参数,为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往采用100 kg籽粒吸氮量为1.7~2.1 kg的参数计算寒地水稻施氮量,我们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证明,寒地水稻产量在550~600 kg/亩时,100 kg稻谷的吸氮量为1.1~1.6 kg,平均为1.3 kg。
应用这一参数计算,要使寒地水稻产量达到600 kg/亩,每亩只需施用6~7 kg的氮素,较常规氮肥施用量减少30%。
2、首次发现,寒地水稻贪青晚熟是由于幼穗分化期前大量施氮造成的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前期氮量过多,造成水稻无效分蘖过多,营养生长期延长,致使水稻贪青晚熟。
而在氮肥总量适宜的基础上,减少基蘖肥氮量,增加穗肥的施氮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能够使水稻提早成熟。
这一发现,为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此,我们改变了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氮肥以基蘖肥为主(占90%以上)的方法,将基蘖肥减至60%~70%,穗肥增加到 30%~40%,形成了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6.5∶3.5和7∶3的施肥模式。
试述寒地水稻施肥技术

试述寒地水稻施肥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气温较低的地区进行种植的水稻,由于寒地气温低,土壤肥力差,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合理施肥对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寒地水稻的特点和施肥原则出发,试述寒地水稻施肥技术。
寒地水稻的特点寒地水稻是一种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的水稻品种,一般生育期较长,要求日照充足,气温适中。
在这种环境下,水稻的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季节较短,因此对养分的需求也相对较小。
由于气温和土壤湿度较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相对有限。
寒地的土壤一般酸性较强,容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养分的流失。
在施肥技术上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寒地水稻施肥原则1.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
寒地的土壤一般酸性较强,容易导致部分养分的流失和土壤肥力的下降。
在施肥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测试,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合理调整施肥比例和施肥量,以保证水稻养分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的平衡。
2. 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化肥。
对于寒地土壤而言,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的吸收能力。
化肥则能够迅速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和土壤的肥力稳定。
3. 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
寒地水稻一般生长季节较短,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确定施肥的时机和方式。
一般来说,播种前需要施足底肥,保证幼苗期的生长需求;幼苗期和吐穗期需要追施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灌浆期需要适量追施钾肥,以增加稻谷的充实度和品质。
4. 尽量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寒地气温较低,土壤湿度较小,容易导致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梯田、覆膜、滴灌等,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施肥效益。
基于上述原则,进行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证稻谷的充实度和营养价值。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生长的水稻品种,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环境,寒地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生理特点和栽培技术要求。
寒地水稻种植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从种质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种质选择1. 选择适合寒地生长的品种:寒地水稻需要选择适应低温环境并具有耐寒性的品种。
目前在我国,浙稻、迪稻、黑龙江23号等耐寒水稻品种被广泛应用于寒地水稻的种植。
2. 种子质量的保证:种子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因此对种子的质量要求很高。
在寒地水稻的种植中,一定要选用品质优良、不易发霉、发芽率高的种子,以确保生长的顺利进行。
3. 合理的品种组合:通过合理的品种组合,选择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可以延长整个生长季节,提高产量。
适当的品种搭配还能提高稻田的抗病虫害能力,保障产量稳定。
二、土壤肥力和水肥管理1. 土壤改良:寒地土壤属于寒漠土,贫瘠、酸性较强,因此首先应该进行土壤改良。
在种植前,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 合理施肥:在寒地水稻的种植中,应该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植株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
通常可以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得到满足。
3. 水肥控制:寒地水稻生长期短,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在水肥管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及时灌溉和施肥,保持水稻田间水分和养分的平衡,避免干旱和过分地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病虫害防治1. 预防为主:在寒地水稻的种植中,预防病虫害是至关重要的。
在种植前,对田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清除害虫的孳生地,减少病虫危害的可能性。
2.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田间,可以适量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一定要注意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施用时间,以免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3. 选择抗病虫品种:在品种选择上,可以选择对某些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与管理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与管理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
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日照时间较短,因此寒地水稻的栽培与管理具有其特殊性。
为了实现寒地水稻的高产,科学合理的栽培与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结合实际经验,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与管理做一些总结与探讨。
一、品种选择寒地水稻品种选择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首要环节。
在选择品种时,应选用早熟、耐寒、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
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和耐病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这样才能为高产栽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土壤改良寒地水稻的土壤改良是寒地水稻高产的关键。
由于寒地土壤通常较为酸性,因此需要进行石灰化处理。
石灰化处理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吸收养分。
还需要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三、合理施肥寒地水稻的施肥要科学合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期需求确定施肥量和时机。
一般而言,寒地水稻生长初期需施入氮肥,促进植株生长;抽穗期需要增施磷肥和钾肥,促进稻谷形成和充实。
四、水稻保温在寒冷地区,保温是寒地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可以采取覆盖膜等措施,提高土壤温度和减少水分蒸发。
还可以采取保水措施,合理控制灌溉水量,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五、避免倒伏寒地水稻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倒伏发生。
要选择抗倒伏性强的品种。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水稻植株过于茂盛而易倒伏。
在水稻抽穗期要及时插秧,保持植株竖直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在寒地水稻高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低温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水稻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生长发育。
七、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保证寒地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除草、松土、中耕等管理措施,保持稻田的整洁和通风,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最 高 , 稻 谷 93 00k /m 其 次 是 处 理 I 产 0 . gh , NM2 处 理 I Ml不 施 氮 肥 处 理 与 其 他 处 理 相 比 差 异 极 显 著 , 他 各 处 理 之 间 差 异 均 不 显 著 。 和 N 。 其 宽 窄行 的插秧 方 式较 普通插 秧 方式 增产效 果不 明显 . . 处理 I NM 净增 效益 最 高, 达到 42 78元/m 。 9 . h 综合分 析各 项数 据认 为 , 中等 肥力 水平 在
的 土壤 上施 纯 氮 10k /m 、 氧化二磷 2 蜀l 、 化钾 7 g 氮肥 基施 4 %, 0 gI 五 l 5 /m 氧 kl 5k m ; 5 分蘖 肥 2 %, 花肥 l%在 75叶龄 施 用 , 0 促 5 - 保花 肥 2 %在 0
1. 龄 效果最好 。 00叶 关 键 词 寒 地 水 稻 ; 产 : 效 ; 肥 技 术 高 高 施
分基 肥 和倒 2叶 前 半期 施入 , 比例 73 浅干 湿 间歇 灌溉 , :, 插
司研 发 中心科技 园区 。 试 土壤 为草 甸 白浆土 , 供 土壤 基本 理
化 性 质 : 碱 解 氮 129mgk 、 效 磷 2 . m /g 速 效 钾 含 3 . /g 速 68 gk 、
106mgk 、 机质 39 %,H值 62 。 9 . /g 有 . 3 p . 2
1 试 验 材 料 . 2
秧 规 格 (0 2 ) mxO m; 理 IM, 理 IM 磷 肥 作 基 4 +0 c l 处 a N 、 一 N : 处
肥 一次施 入 , 肥分 基 肥 和 75叶 龄 2次 施 入 , 钾 . 比例 55 浅 :,
第矸— 1次 追肥 第 2次追 、 — 肥 / /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面临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水稻栽培挑战。
在寒地地区,温度低、日照时间短、土壤贫瘠等因素给水稻的生长带来了诸多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对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就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1. 寒地水稻品种选择在寒地地区进行水稻栽培,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寒冷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需要具备耐寒、抗冻、抗倒伏等特点。
目前,一些杂交水稻品种如寒地糯米、寒地早稻等较为适合寒地地区的种植。
2. 寒地水稻播种技术寒地水稻播种时间相对较晚,一般在春季气温回暖后进行。
在播种前,需要充分施肥并耕地松土。
在播种时,需要选择优质水稻种子,保证种子的质量。
还需要注意控制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
3. 寒地水稻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严格的田间管理。
首先是水分管理,要保持适当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
其次是施肥管理,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同时还需要注意除草、植保等工作,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
4. 寒地水稻病虫害防治寒地水稻病虫害较多,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水稻常见的病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等,需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对于水稻常见的虫害如稻飞虱、稻蝗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5. 寒地水稻收获与后期管理在水稻成熟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收获工作。
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保证水稻籽粒的品质。
收获后,要注意及时晾晒、贮存,避免霉变、腐烂等问题。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后期管理等方面。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取得理想的水稻产量。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寒地水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寒地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寒地水稻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在寒地水稻种植中,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促进水稻长势,对病虫害起到预防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围绕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水分管理1、科学灌溉寒地水稻插秧结束后,必须保持浅水层,深度应达到苗高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因此时稻苗较小,根系未完全发育,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并且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恢复期,再加上春季的高温和大风,水分很容易被蒸发,因此,插秧后必须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
虽然如此,也不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应采取浅水漫灌的方法,逐渐将水层回到适宜深度。
适当的水层既可以防止水分被过快蒸发而引起缺水,还能为水稻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起到为田间保温的作用,避免冻害发生。
当水稻苗进入返青阶段后,要将水层保持在3-5厘米,田间水深超过这个标准,应将水放掉一些。
浅水具有透光性高的特点,可以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提高水温和地温。
提高地温可有利于根系迅速发育,达到根多根壮的目的,还能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
在秧苗返青以后,还可以采取间歇式的灌溉方法,每次灌水后让水自然落干,表面无水后再灌水,反复多次进行。
2、适时晒田适时进行晒田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早发、快发、多发,使水稻的幼穗加速分化。
晒田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活性和肥力,促进植株由分蘖后期向穗的发育转化,为增加穗重创造条件。
经过晒田可以增强植株根系发育,使植株更加健壮,近地的节间缩短,明显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晒田还可以增加分蘖成穗的数量,使谷粒的重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可选择植株对水分需要量减少的时期进行晒田,此时水稻分蘖即将全部停止。
在这个阶段如果出现水稻长势过旺,叶色变深下垂,过早郁闭,应及时晒田。
地势低、土壤过黏的稻田需晒田7天左右。
在水稻长势一般、还未郁闭、土壤黏度适中的水稻田,暂时不用晒田。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Ab s t r a c t : T h e e f f e c t o f s i d e d e e p f e r t i l i z i n g o n t i l l e r i n g d y n a mi c s a n d y i e l d w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s i d e
1 2 6 k g h a m2 t h a n g e n e r a l c h e mi c a l f e r t i l i z e r .
Ke y wo r d s : Ri c e ,P e s t s a n d d i s e a s e s , Ef f e c t
水稻 是重要 的粮 食作 物 之一 ,肥料 的合理 施 用与 有效 利用是 提 高水 稻产量 的关 键 因素 。 目前 , 生产 中存 在施肥 量 大 、 肥 料利 用率 低 的现象 , 不 仅 造成 了肥料 的浪 费还对 环境 造成 了污 染 。 因此 , 肥 料 的有效 利用 已成 为生 产 中重要 的 问题之 一 。侧 深 施肥 技 术 以往 由于 受 限 于 田间 操作 的难 度 , 一 直 没有 被大 面积 的应用 ,随着侧 深施 肥插 秧 机 的 出现 , 水 稻测 深施 肥技 术可 以实 现大 面积 的作 业 , 本 试 验力 求 通 过侧 深 施 肥 与 常规 施 肥 的对 比 , 明
确 侧深 施肥 对水 稻肥 料利 用率 的提 升效 果 ,为 实
、
黑 龙 江省农 垦建 三江 管理 局创业 、 红卫 、 七 星
3个 农场 。
1 . 2 试 验地 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作者:刘英利程立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1期
寒地水稻属于喜肥的作物,只有为其提供全面均衡、丰富充足的肥料养分,才能保证水稻健壮生长并获得良好的收成。
本文就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进行了阐述。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需施入的肥料包括基肥、分蘖肥、调节肥、孕穗肥等多种类型。
在进行施肥时,应注意掌握将基肥施足,分蘖肥早施,调节肥灵活施,孕穗肥适时施等方法。
在施肥的时机、种类及用量上准确把握,避免时机不对、种类单一、用量过多或过少等现象。
应将肥施得恰到好处,既可以解决肥料养分不足的问题,又能为水稻的生长助力,对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切实保障。
一、足量施入基肥
基肥是寒地水稻生长的基础性肥料,因其承担着水稻前期生长所需的肥料供应,如果用量不足或种类不对,会造成水稻生长的基础偏弱,影响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及最终的产量。
基肥最好在春季进行水整地时施入,在打浆后进行找平前将全部基肥施入水稻田中。
如果是地比较平无需再进行找平时,可在水耙地前施入基肥。
基肥的品种为二铵、尿素和氯化钾,每公顷的用量分别为二铵150公斤,尿素65公斤、氯化钾100公斤,将以上肥料混拌均匀后在田间撒施。
二、提早施入分蘖肥
分蘖肥要尽量早施,使肥料可以尽早发挥作用,促进水稻早分蘖、多分蘖,一般在水稻插秧后就应及时将分蘖肥施入,保证肥效在分蘖盛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分蘖肥的种类主要是硫酸铵和尿素,也可以配合施入适量的硫酸锌。
一般每公顷稻田需施入硫酸铵100公斤、尿素50公斤,35%的硫酸锌溶液7.5公斤。
如果插秧比较早,可分两次施入尿素,第一次在插秧后即可施入,第二次应在4-6叶期时施入。
要避免施肥的时间过晚,使肥效在拔节期才开始有效反应。
三、灵活施用调节肥
在水稻分蘖的数量少,水稻植株长势较差时,应施入调节肥,可使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得到及时调整。
水稻植株长势差往往是因为缺肥而引起的,必须及早将调节肥施入,施肥的最佳时机为水稻达到分蘖临界叶位之时。
要根据水稻田块的长势情况施用调节肥,一般是哪缺肥就施哪儿,缺肥的主要表现是稻苗发黄,长势较弱。
调节肥一般选用硫酸铵,每公顷施入50-75公斤,此时施肥可以促进后期分蘖的生长,使其形成有效的分蘖。
如果此时植株出现早穗,也
可以通过施用调节肥使分蘖形成大穗。
如果田间严重缺肥,应适当增加调节肥的用量,每公顷可施用硫酸铵100公斤。
在施用调节肥时要注意,每平方米蘖茎株数达到500株以上,以及水稻田间的植株长势较旺时,应避免施用调节肥,或在局部少量施入调节肥。
可以在后期施用孕穗肥时,适当增加氮肥用量。
在施用水稻调节肥要掌握好时间,避免肥效在拔节期反应,导致植株基部的节间拉长,易造成植株倒伏。
四、适时施用孕穗肥
寒地水稻孕穗肥的种类一般为氮肥和钾肥,可以促进水稻植株大穗的形成,可以对植株叶片的氮和钾的含量进行调整,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效能,延长其光合作用的功能期,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的品质。
在施用孕穗肥时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在喷施农药时适量添加叶面肥。
每公顷喷施0.6公斤叶面肥,可以平衡植株的营养成分,有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增加穗粒重。
1、施用孕穗肥的时机
孕穗肥施用的最佳时机是在水稻植株的倒二叶露尖时,根据叶龄施肥,可以确保施肥时机的准确性。
也可以采取用稻穗扒开的方法,对孕穗肥的施用时间进行确定。
将主茎拔出,如果看到孕穗达到0.2-1厘米的长度时,可及时施入孕穗肥。
植株的倒二叶露尖是任何水稻品种施用孕穗肥的最佳时机,当倒二叶多数露尖时,就可以施入孕穗肥了。
2、孕穗肥的施用量
孕穗肥的用量应根据水稻的长势进行确定,水稻长势差的应适量增加施肥量,长势好的田块可适当减少施肥量。
一般来说,每公顷需施入75-100公斤的60%氯化钾、再加上50-60公斤的尿素,或者施入尿素30公斤、硫酸铵50公斤、氯化钾100公斤。
3、孕穗肥施用注意事项
一是对于长势过旺的水稻田来说,每公顷施入100公斤氯化钾即可,可减少或免施氮肥。
二是对于长势比较好的稻田来说,每公顷施入100公斤氯化钾,再施入50公斤尿素。
三是对于长势较差的稻田,每公顷施入钾肥50-75公斤钾肥,再加上尿素30公斤、硫酸铵50公斤。
四是如果前期已经施用过调节肥,根据稻田的长势情况,应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五是应在水稻扬孕穗肥前将水层升至3-5厘米,在施用孕穗肥以后,要保持以上水层6天左右。
六是在进行晒田时,要根据天气、土质和水稻的长势情况,对晒田的强度和时间进行合理掌握。
七是在进行水稻孕穗肥的施用时,应根据水稻的品种、天气、地力和插秧密度对施肥量进行适当的增减。
五、适量施入其它肥料
除氮、磷、钾三元素之外,还可以根据實际情况,适当施入有机肥、硅肥、腐殖酸肥、生物菌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肥料。
施用以上肥料,可以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培肥地力,平衡各方面的营养成分,在防止水稻出现倒伏、早衰等问题上的效果十分明显。
当水稻植株的长势弱,受到低温冷害影响时,及时进行腐殖酸微量元素叶面肥的补充,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
简而言之,寒地水稻科学施肥包括基肥、分蘖肥、调节肥和孕穗肥的施用,应选择好施肥的种类,掌握最佳的施肥时机,根据水稻的长势确定施肥量,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足够、均衡的养分,使水稻达到高产和优质。
(作者单位:156202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〇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