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o o

d f

o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①水分子的排列与运动冰水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水水分子间隔较小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水蒸气

水分子间隔较大

完全自由运动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1、水的天然循环: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二低:

t h

e i r

b e

i n g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5)消毒杀菌(氯气Cl 2)3、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②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而出现很少或不出

现泡沫的为硬水。(3)硬水软化:①生活中——煮沸法。②实验室——蒸馏法。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肥皂中的成分会与硬水中的钙离子形成沉淀,使肥皂失去原有的功效,导致衣服难以洗净]②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Ca 2+、Mg 2+)③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概念:①提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由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无固定的性质,组分中各种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举例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海水、矿泉水、空气、合金

②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存在状态,以得到纯净物。

(2)常用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

②蒸发——分离出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食盐水蒸干水分得到食盐晶体

Ⅰ.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Ⅱ.操作步骤:

a.放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高度调节铁圈高度。

b.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的液体。

c.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动液体。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剩余水分用余热蒸干)

e.将蒸发皿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③蒸馏——分离由沸点不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提高酒精含量、海水淡化

误区:

①过滤后的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天然水中所含的杂质有难容性和可溶性两类,用过滤法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所以过滤后的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②吸附过程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因为用明矾和活性炭净化水时,被除去的杂质吸附在絮状物和活性炭的表面,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③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物理性质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

(1)使用直流电:

直流电有两个稳定不变的正负电极,可分别在两个电极收集到纯净的气体;而交流电的正负电极是呈周期性变化的,会导致同一电极上有时产生H2,有时产生O2,无法得到纯净的气体,并且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实验的进行。

(2)结论: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实验室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稀H2SO4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4)现象:

①通电后两极都产生气泡。

②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③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5)气体的检验:

①正极:O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 2的助燃性)

②负极:H 2——点燃后产生淡蓝色或盐,有水生成,放出热量(H 2的可燃性)(6)比例偏差:①O 2比H 2更易溶于水。②O 2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7)表达式:①文字表达式。②符号表达式。③化学方程式。(8)微观结构示意图:

(9)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③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分解反应:①概念: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

②特点:一变多

③表示:A =B+C (+D+……)3、例题:“水的蒸馏“与”水的电解“(1)宏观区别:“水的蒸馏“为物理变化,”水的电解“为化学变化。

(2)微观区别:

“水的蒸馏”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4、水的合成:

(1)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倒罩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感到发烫。

[①燃烧都放热(√)。②烧杯:洁净干燥的冷烧杯。]

(2)验纯:所有可燃气体的燃烧试验都要事先验纯。

[①西气东输(不易爆炸)——纯。②家庭泄漏(易爆炸)——不纯(与空气混合)]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

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3)表达式:①文字表达式。②符号表达式。③化学方程式。(4

)微观结构示意图:

b e

i n g

a r

e g

5、化合反应: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②特点:多变一

③表示: A+B (+C+……)=D 6、小结:

个数种类微观

原子

质量种类元素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宏观

物质质量微观分子种类化学反应前后改变的是宏观

物质

种类

7、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性质:

①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描述关键词——能、容易、会、很难、可以、具有等。

物理性质——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密度、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2)变化:

①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②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描述关键词——出现“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8、开放性题型:(1)H2燃烧的优点:

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无污染。

(2)现在无法用H2代替化石燃料的原因:①制取成本高——电解水

②技术不成熟——太阳能分解水(理想方法)③安全隐患大——运输、贮存误区: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氢气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②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③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

化学变化是一个过程,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描述化学性质通常使用“会、易、能、可以”等字词;描述化学变化不使用这些字词,化学变化的描述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

四、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1、物质的称量

(1)托盘天平

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

注意:

①调平:

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左物右码:

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先大后小的顺序放在右盘。

③三个不能:

不能直接用手拿砝码。不能用天平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④不同药品:

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易潮解、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⑤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称量某种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砝码,调节好游码,再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⑥任何情况下:

m左=m右+m游(左=右+游)

(2)量筒

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注意:

①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

(不能加热,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也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和配制溶液的容器)

②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所测液体体积要尽量接近于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④非水平读数误差分析。

n g

a r

e g

o o

d f

o 2、仪器的连接与洗涤(1)仪器的链接

①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拆卸则相反)②方法:连接仪器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玻璃管+橡皮塞

①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②待插入塞子的一端用水润湿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玻璃管+橡皮管

①左手拿橡皮管,右手拿玻璃管②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后,稍稍用力插入橡皮管

不可用力过猛(防止使玻璃管折断而刺破手

掌)

容器+橡皮塞①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②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不可猛压(防止压迫容器)

(3)查气密性①步骤:

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不要太深,一般至液面下1~1.5cm )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②现象: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③判断:符合上述现象的装置不漏气。3、仪器的洗涤

(1)玻璃仪器洗涤方法:①倒净废液。

②在容器内注入半容器水,振荡。③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刷洗。④放到指定位置。(2)玻璃仪器洗涤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难溶物的洗涤:

①油脂——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溶液洗涤。

②不溶液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洗涤。(4)放置: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