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部分:通则-最新国标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部分:通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与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化学品危险性分类、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化学品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以下简称GHS)分类和标签。
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食品中的杀虫残留物等,在有意摄入时,不包括在本文件的标签覆盖范围之内。
但如果工人有可能接触到,或在运输过程中有潜在接触的可能,则仍需遵循本文件的规定。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注:运输包装的标签规定,应优先适用《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以下简称《规章范本》)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30000(所有部分)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T 35929 包装触摸危险标识要求GB∕T 36499基于GHS标签的消费品风险评估指南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二十二修订版)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第八修订版)3 术语和定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第八修订版)中界定的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参见附录A。
4 化学品危险性分类4.1 通则4.1.1 危险性种类化学品危险性包括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3大类29项,具体如下:a)物理危险:1)爆炸物;2)易燃气体;3)气雾剂;4)氧化性气体;5)加压气体;6)易燃液体;7)易燃固体;8)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9)自燃液体;10)自燃固体;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13)氧化性液体;14)氧化性固体;15)有机过氧化物;16)金属腐蚀物;17)退敏爆炸物。
《消费品安全化学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

《消费品安全化学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编制说明国家标准起草组2019年11月一、任务来源《消费品安全化学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计划编号:20182144-T-469),由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牵头标准起草工作,定于2020年完成报批。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危害物质被应用于消费品的生产中,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进行消费品化学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规定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的过程、方法,控制有毒物质的含量,可以使安全伤害事件“防范于未然”。
消费品中的化学危害物质普遍存在,不可能被消除,关键在于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强度,即风险的高低。
通过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价消费品中毒物源和个体两者之间的连接途径以及相互作用程度,既能提供个体暴露于风险源的准确估计值,同时也能提供暴露特征(暴露的途径、暴露的方式、暴露持续的时间、暴露的频率)以进行准确的风险评定。
通过制订本标准,开展化学危害物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顶层设计,规定相关的一般性方法和技术要求,对提高我国消费品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是连接科学研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政府从源头预防、加强对具有高健康风险的化学危害物质主动管理的工作基础,对于提高消费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标准编制过程说明1、2018年1月-6月,调研国内外消费品安全化学危害物质相关资料等,组建标准起草组,明确标准定位、形成标准主体框架。
2、2018年7月-12月,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就化学危害表征、暴露评估方法等内容进行研讨,形成标准草案。
3、2019年1月-4月,针对标准草案稿,起草组成员与专家进行多次沟通交流,将危害表征分为阈值效应计量和非阈值效应计量两类,同时将暴露评估的途径进行细分,完善了标准草案的内容。
输油管道吹洗作业指导书

输油管道吹洗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确保输油管道系统吹扫与清洗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防止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用油混淆,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仓储部、灌装车间所有输油管道的空气吹扫、油冲洗等内容。
3.引用文件3.1《输油管道设计规范》(GB50253-2014);3.2《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37);3.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3.4《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T8955-2016);3.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T/CCAA0003-20144(CNCA/CTS0008-2008A);3.6《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GB/T30354-2013);3.7《粮油加工环境要求》(GB/T26433-2010);3.8《食用油运载容器技术条件》(GB/T37509-2019);3.9《消费品安全物理危害风险评估通则》(GB/T40981-2021);4.职责与权限4.1仓储部负责趸船至油灌区、收发油中心和油灌区所有输油管道的吹洗作业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及服务;4.2生产部所属灌装车间负责中小包装油生产车间输油管道的吹洗作业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及服务;4.3品控部负责对仓储部、生产部输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检验及服务。
4.4生产部所属机修车间负责输油管道系统相关设备的完好率,确保输油管道无渗漏。
4.5仓储部、生产部生产操作人员负责按本指导书进行操作。
4.6员工有义务参与生产安生和食品安生管理,对生产有良好建议权。
4.7员工有权获得劳动保护用品的权利。
5.作业要点5.1管道材料要求5.1.1用于建造管道钢管、堵板、法兰、螺栓、阀门各种型钢等材料,均应具有制造厂提供的质量说明书,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经外观检验合格。
5.1.2用于管道连接的垫圈均应采用质地良好,外观无缺陷的铜质材料或惰性材料,惰性材料不得含有塑化剂成分。
风险评估标准和儿童用品风险评估研究

风险评估标准和儿童用品风险评估研究江艳,章若红,沈国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233【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的风险评估相关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标准术语、适用领域方面的差异,提炼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一般模型,并提出了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建议。
【关键词】风险评估标准儿童用品Study on Standard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Children’s ProductsJiang Yan, Zhang Ruohong, Shen Guoyao(Shanghai Institute of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risk assessment were studi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erminology and ap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general model of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was refined and the model of children's products was proposed.Key word:risk assessment, standard, children’s products一、国内外风险管理现行标准1. 国外现行标准《风险管理—术语—标准用词使用指南》(ISO/IEC Guide 73)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风险管理工作组(ISO/TMB/RM WG)于1998年成立后历时四年时间制定的,是风险管理领域最基础、普适的标准术语指引,目的是能够对全球的风险管理制定出通用的语言。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篇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有效性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有效性一、引言产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或欲望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市场产品品种得到了极大丰富,产品质量水平亦稳步提升。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当前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质量安全风险客观存在,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识别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防范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意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是在20XX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质检部门经过深刻反思,在转变产品质量监督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
随着风险监控职能的落实,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并从20XX 年起,将“严格实施风险分析”列为保安全的“六个严格”之首,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臵机制,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臵,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系统和持续地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分析,为风险研判和风险处臵提供依据;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早发现、早研判、早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上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通过开展风险监控工作,可以促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转变,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较快。
最近公告发布的国家标准

2 o - 9 0 090- l 2 o 一 9 O o9O一 1
2 o 一 9 0 09O— 1 2 o 一 9 O 09O一 l
2 3
G / 8 5 ~ o 8 B 54 . 2 0 T 2 G / 8 5 ~ o 8 BT 5 4 . 2 0 3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第 2 部分 :一般图形符号 和安全标志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第 3 部分 :公共汽 电车站牌 和路牌
G / 54. ~96 BT 8 51 18 0 G , 5 4 .1 18 B I 8 51— 9 6 1
液 晶式石英手表 食 品加工机械 基本概念 卫生要求
台球 桌 玩具表面涂层技术条件 网球 皮凉鞋
2o — 9 0 0 9 0- 1 2 0— 8 0 o 9 0- 1
2 (— 9 1 0) 0 - 9 2 o — 9 0 o9O— 1 2 0 — 9 0 o90- 1 2 O — 9 0 O 9 )- 1
GB/ 5 4 . —1 8 T 8 52 9 6 GB/ 5 4 . —1 8 T 8 53 9 6 GB/ 5 4 6 98 T 8 5.—1 6 GB/ 5 4 7 98 T 8 5.—1 6 GB/ 5 4 8 98 T 8 5.—1 6
实施日期 20 -6 ) 09 O—1
7
8 9 1 0 1 1 1 2
G 厂 3 3 ~ 0 8 B r2 1 4 2 0
G , 3 3 ~ 0 8 B r2 l7 2 o G 厂’ 3 4 — 0 8 B I2 1 7 2 o G , 3 4 — 0 8 B r2 18 2 o G 厂 3 4 — 0 8 B r2 1 9 2 o G , 3 5 — 0 8 B r2 1 0 2 o
竹菜板甲醛释放量和浸渍剥离试验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竹菜板甲醛释放量和浸渍剥离试验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李序长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17(043)008
【摘要】本次监测工作共完成了30批次竹菜板的监测,其中不合格25批次,整体不合格率达83.3%.主要不合格项为甲醛释放量.监测结果采用GB/T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规定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通过风险评估程序得到:消费者使用竹菜板可能发生的伤害程度为"非常严重",风险等级为M级,即中等风险等级,并依据风险监测结果及风险评估结论提出适宜的措施建议.
【总页数】2页(P226-227)
【作者】李序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652
【相关文献】
1.竹菜板易藏甲醛多为拼接粘合而成
2.『竹菜板大王』的文化飞跃
3.2种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研究
4.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甲醛释放量试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
5.基于压电波动测量的竹梁界面剥离监测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胶粘剂中丙烯酰胺的来源和风险分析

建筑胶粘剂中丙烯酰胺的来源和风险分析丙烯酰胺是一种神经毒素且对人体可能致癌。
监测发现,建筑胶粘剂中丙烯酰胺的检出率高达47%,含量在0.014 g/kg~1.232g/kg之间。
文章探讨了建筑胶粘剂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分析了其来源和含量分布,介绍了国际上关于丙烯酰胺毒理学的共识,依据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的规定对这类产品做出了总体风险评价,得出了建筑胶粘剂中丙烯酰胺伤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为“严重”级,风险等级为“严重风险”的结论。
旨在为建筑胶粘剂中丙烯酰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参考,促进我国绿色建材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
Key words:Building Adhesive;Acrylamide;Risk Assessment建筑胶粘剂主要用于配制墻面腻子、铺贴陶瓷墙地砖等,在装修施工中应用十分普遍。
由于其市场需求大、生产工艺简单、进入门槛低,因此生产企业较多,而且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
传统的以聚乙烯醇缩甲醛(PVF)工艺生产的产品由于残留的甲醛含量高,很难达到GB 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强制规定和健康环保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石油涨价导致与之相关的化工原料价格上涨,造成这类胶粘剂的生产成本提高,取而代之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胶粘剂日益兴起,由于不含苯、甲苯、二甲苯,且消除了PVF中游离甲醛的存在,有资料宣称这种无醛胶为新一代的“环保”胶[1],但事实上它也并不是真正的环保胶。
现有的建材行业标准JC/T 438-2006《水溶性聚乙烯醇建筑胶粘剂》和国家标准GB 18583-2008均没有对丙烯酰胺含量进行限制。
国外标准BS EN 12963-2001《胶粘剂基于合成聚合物的胶粘剂中单体含量的测定》规定了胶粘剂中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乙烯等含量测定,也未提及丙烯酰胺。
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可能致癌”的2A类物质之一[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编制组
二〇〇八年九月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
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已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ОО七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具体组织制定,标准归口单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定于2008年完成标准制定任务。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二ОО七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中,本标准的名称原定为《消费品安全评估指南》,但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组成员通过全面分析国内外产品安全方面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1)“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较之“消费品安全评估”能更准确地体现风险评估原理在保证消费品安全中的应用,且该名称在国际标准的相关领域更具有普适性;(2)考虑到本标准的作用和定位,名称定为“通则”反映了本标准对后续具体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在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原则性规定。
基于以上考虑,起草组决定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1、为制定具体消费品安全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消费品安全事关人民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声誉和国家形象,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消费品安全标准是提升消费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关键;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消费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加强消费品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在保障消费品安全中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虽然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消费品安全标准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在很多方面没有标准或标准不配套,由此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出口消费品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标准缺失或标准不一致现象比较严重。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对产品质量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若要从标准制定的可持续性和科学合理性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而完善的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发达国家及我国周边的一些
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消费品标准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风险评估工作,从风险评估的基础原理出发,综合考虑消费品从设计到使用后回收的全过程,将各个阶段已发生或潜在的危险进行分级和评估,并由此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提高了国外商品的进入门槛。
其次,消费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公益性问题,风险评估是制定消费品安全标准的需要,标准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的手段。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风险评估可能成为将来制定消费品安全标准,构建消费品安全体系的关键环节,为消费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支撑平台。
针对世界各国政府利用消费品安全问题制造的各种贸易障碍,我国只有在消费品研制方面与国际接轨,运用风险评估的手段,才有可能在保护我国消费品国际贸易、保护消费者健康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制定“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迫在眉睫。
2、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消费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制定消费品安全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
政府监管部门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消费品安全标准,制定并修改相应的监管制度、措施和法规。
同时,可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的消费品种类,然后对其进行区别于一般风险消费品的特殊管理,进行重点控制和优先制定相应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应用有限的监管资源,提高消费品安全管理的效率。
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安全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对消费品安全风险的意识不断提高和增强,检验检疫部门对消费品风险管理的决策工作也不断加强,风险评估原理已引入中国,并不断用于管理实践。
但对风险评估工作目前还仅仅处于理论引入阶段,并没有很好地运用于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
因此,建立和完善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体系将逐渐成为今后我国管理消费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3、有助于提高消费品质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消费品不断涌入市场,在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由消费品引发的质量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例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1999年和2000年投诉到消协的电视机爆炸案分别
达到153件、94件,造成80人受伤、2人致残、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60万元。
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出于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要求“安全”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消费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到了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贸易。
据调查测算,我国出口企业中近60%遭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制约,对我国出口产品造成的直接或潜在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
在众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中,涉及消费品的占绝大多数,据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通报显示,自2004年到2007年4月,我国几乎每年都是世界上受通报最多的国家,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的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严重削弱了我国消费品的国际竞争力。
由此可知,提高消费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运用风险评估原理,综合考虑各种消费品危害类型,通过试验模拟和使用后数据收集,在消费品投入市场前和消费者使用产品后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从而使生产厂家可以依据风险评估值对消费品进行安全性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我国消费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标准遵循的原则和编制依据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国家标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特征。
一方面,风险评估的结论完全基于风险评估技术需求而来,包括采纳的数据及评估的方法;另一方面,风险评估从本质而言是科学的,因为风险评估界定为预测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虽然,在实施风险评估时加入了专家评估的主观因素,但科学性原则始终贯彻并体现到风险评估的各个步骤。
2、成本效益平衡原则
消费品出现危害问题的原因很多,有产品本身的原因,也包括消费者的误用、使用环境的差异等原因,实现降低风险的目标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加之社会价值观、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安全要求程度的
制约,很难达到消费品安全水平的绝对“零风险”。
因此,在进行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时,应综合考虑风险界定和评估时的成本和收益。
3、统筹兼顾的原则
消费品种类繁多,各种新型消费品层出不穷,作为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应兼顾各类消费品的特点,具备兼容性和普适性,使各类消费品都适合通则中涉及的风险评估方法。
四、起草过程
1、2007年12月6日,组织相关专家召开制定国家标准“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第一次专家研讨会,就标准的框架、主要内容进行了沟通。
2、2008年3月12日,组织标准起草组部分成员召开研讨会,会上初步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初步确定了标准的结构,对标准起草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3、2008年4月—7月,根据起草组工作安排,在查阅和了解了相关资料后,形成了标准草稿。
3、2008年8月12日,召开起草组研讨会,针对标准草稿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4、2008年8月22日,起草组对修改后的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对标准主体内容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5、2008年9月1日,起草组召开标准研讨会,对标准再次进行修改。
6、在标准起草期间,起草组成员之间多次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进行交流,于2008年9月11日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提交相关部门。
五、标准征求意见稿主要条款的说明
1、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定义了12个术语,其中新增术语5个,其它7个主要参考GB/T 、ISO/IEC Guide 73 的内容进行了改写。
新增术语即:消费品、消费品安全、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上述定义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消费品的书籍中形
成。
其中,有关消费品的定义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消费品的范围中并未包括食品、化妆品、飞机、轮船、汽车等产品。
2、总则
本部分主要规定了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流程,流程图中体现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内容,但风险控制不包含在本标准中。
本部分体现了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
3、消费品安全风险分析
危害识别、危害的严重程度、危害发生的概率是本部分的主体内容。
危害识别是风险分析的首要步骤,本标准中结合消费品的特点,从消费品投入市场前和投入市场后两个方面,规定了消费品危害识别的途径。
对危害严重程度的划分主要参考了欧盟REPEX系统和火灾、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标准加以规定。
危害发生的概率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并提出了统计概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消费品安全风险分等定级
本部分提出了对风险含义的理解,用图示的形式反映了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在构成风险要素中的内涵。
同时,本部分用风险评估矩阵的方式描述了风险评估值的大小,并据此对风险评估值进行了分等定级。
该部分主要参阅了风险评估的相关书籍,结合本标准制定的目的,对风险加以分等定级。
5、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文件
该部分是对风险评估结果的总结和记录,为风险评估方法和整个过程的改进提供基础。
6、附录A
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在行业专家的建议和参阅相关书籍的基础上,把消费品安全危害划分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并对每类危害发生伤害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以期为实施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性资料。
六、标准属性的建议
本国家标准属于基础性标准,建议本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后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