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成人脑室外引流(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4版)

感染
• 应观察引流液性状,如发现引流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 如发生感染,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体温异常、意识水平进行性下降、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改变、颈项强直、穿刺
部位脑脊液漏、引流不畅等,协助医师留取脑脊液标本,并遵照 WS/T 662—2020 的规定送检。
7.并发症识别与护理
详细列出了EVD和LD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详细描述了出血、感染、脱管与堵管、过度引流、低颅压 头痛等并发症的处理 建议拔管前实施夹闭实验,并密观患者变化 未具体提及护理操作规范 强调了术后观察和引流管护理,但未具体提及记录要求 未提及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4
中华护理学会
2024年10月11日 2025年1月1日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 未具体提及 未详细描述系统组成,侧重于护理操作 侧重于护理操作,如引流量控制、装置维护
未详细列出适应证和禁忌证
侧重于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如出血、感染、堵管
明确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至少24小时,并观察患者变化 详细规定了护理操作规范,如手卫生、无菌原则等 强调了监测引流量和记录,以及引流液性状的观察 作为团体
汇报完毕,感谢观看
3.术语和定义
脑室外引流装置 : 一种将脑室内脑脊 液向体外引流的密闭装置,一般由引流 管、滴瓶、收集容器、阻断夹及三通阀。 等组成。
脑室外引流 :将脑室内的脑脊液向体外 密闭系统引流的技术。
4.基本要求
四.应与医师确定引流管滴液口高度及目标引流量,平稳控制引流速度。 五.应保持脑室外引流装置稳定、密闭、通畅。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662—2020 临床体液检验技术要求
侧脑室外引流管护理 操作规程

侧脑室外引流管护理操作规程目的 1 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
2 引流异常脑脊液,脑脊液廓清作用。
3 动态监测颅内压力。
相关知识 1 穿刺部位:为侧脑室。
体表定位一般在额部冠状缝前2cm,中线右侧(避开优势半球)2~2.5cm处(见图)。
2 脑脊液的性状、量及产生:2.1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2.2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10~200ml,每日生成400~500ml。
2.3 95%左右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其余来源于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等部位。
用物1.引流红外线固定装置(引流架)2.肝素帽3.酒精棉球4.乳胶手套项目操作步骤解释和注意点准备1.洗手。
2.引流架备于床边。
患者/家属教育 1 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人员,预防感染。
2 引流管放置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家属不能随意抬高床头高度。
3 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床上翻身,保持床单位干洁,加强皮肤护理。
4 加强安全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引流管放置的作用、目的及可能的并发症,嘱家属24小时陪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保持引流管道通畅,防止意外拔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具。
5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护理记录 1 引流管放置的日期和时间。
2 局部固定情况:如局部敷料情况等。
3 引流高度。
4 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引流管道是否通畅。
局部敷料情况。
5 根据制度:至少每1小时巡视1次,每2小时在神经内外科重症记录单上记录1次。
风险防范见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_大全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制剂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尽早进行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予以鼻饲饮食。
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及血压变化,胃管鼻饲者密切观察胃管回抽液的颜色。
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注入能及时清除脑室积血,降低颅压,防止脑疝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侧脑室引流管监测及护理引流管的生理盐水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全脑室出血病人颅压极高,在引流过程中,开始常有脑脊液喷出,一般不超过10毫升,之后可有血凝块阻塞。
双侧侧脑室引流,可先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洗3~4次,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说明室间孔不通。
此时必须先测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3毫升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万单位灌注。
若颅压高于400毫米水柱,或有脑疝先兆,则暂缓灌注,采用药物降低颅压。
引流液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液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若引流量超过450毫升/日,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
经抽吸、灌洗、尿激酶灌注,腰穿放脑脊液。
若引流量减少,提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逐渐再通,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
若引流液突然转红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有持续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引流瓶的高度: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压高低的晴雨表。
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 mm ,若颅压高,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
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脑脊液中的酸性物质及其它代产物,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另一方面,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即可间接反映出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拔管指征:待脑室积血消失方可拔管。
平均引流72小时,大多数积血可完全排出,脑脊液变清,但脑水肿高峰期未过,侧脑室压力尚高,拔管易致脑疝。
脑室外引流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脑室外引流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脑室内职气预防:1、使用闭式引流袋,可有效预防气体逆流入脑室。
2、引流装置要始终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各接口要衔接牢固。
3、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前应将所有的引流管关闭。
4、对置入多根引流管的病人应注意各种引流管内引流物的性状和引流量;注意引流量小、引流不畅和近端气体较多的引流管,必要时予以关闭,防止气体逆流入脑室。
5、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如一侧引流管近侧有较多气体时,则关闭对侧引流管,同时由近端向远端轻轻挤压,使气体离开引流管近端防止气体回流。
6、吸痰时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如发现有气体反流应及时关闭引流管;两侧引流速度不一致时,引流速度较慢的一侧,易发生回流现象,必要时暂时关闭。
7、引流通畅时,保持引流管于侧脑室水平上150~180mm,防止过度引流。
(二)引流管拔脱预防:1、向患者、家属说明脑室引流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2、妥善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盘转,保持相应长度后用胶布粘贴固定稳妥,防止引流管被过度牵拉而移位、拔脱。
3、定时检查包扎固定及连接处是否牢固,对不牢固的予以重新固定或加强固定,对引流时间长的病人应特别重视。
4、躁动患者应予以制动并及时应用镇静剂。
患者头部两侧可用沙袋固定,用约束带固定四肢,防止病人突然翻身坐起造成脱管或连接处脱离。
处理:若患者不慎将引流管拔脱,立即进行伤口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报告医生。
(三)颅内感染预防;1、用无菌纱布包裹引流管的连接部。
2、及时倾倒引流袋,禁忌提高引流袋,以避免引流液逆流。
如病情允许,要尽早拔除引流管以减少感染几率。
3、非一次性使用的引流袋倾倒后,应使用含碘消毒液彻底消毒连接口后再重新连接。
4、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干洁;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
处理:1、观察有无脑膜炎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
观察脑脊液的性状:脑脊液混浊或其中有絮状物时,是感染的征兆。
2、发生脑室炎,应遵医嘱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可以脑室内给药。
脑室外 引流术 护理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护理脑室外引流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施行手术时较为广泛应用,同时在神经内科治疗脑出血患者也可应用,可有效缓解颅内高压引起的脑疝,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将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时资料本组患者共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58岁。
其中脑出血破入脑室行颅内血肿清除及脑室外引流术19例,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术6例。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解释手术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地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对昏迷患者应向家属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发问的机会和心理上的支持,以减轻焦虑、恐惧情绪和对手术的担心。
经常给患者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急诊行手术者应立即禁食水,胃肠饱满的患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麻醉后食物反流引起窒息,以确保手术安全。
2.3 体位:对颅内压增高者采取头高位,以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漏时取平卧位或头高卧位,头偏向患侧以利引流及漏口粘连封闭。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克时取平卧位或头低仰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氧供应,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
2.4 术前准备:术区备皮(剃头),不要损伤头部皮肤,以免引起头皮感染,给手术造成感染机会。
遵医嘱做好各项常规化验和各种检查,同时给予留置导尿,持续低流量吸氧,配血并做好药敏试验。
同时准备好一次性无菌专用脑室外引流管。
3 术后的护理3.1 严格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引流管脱出:术后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内,在监护室床边置管者密切配合安置好患者体位。
脑室外流管应置于脑室平面10~15cm,对患儿不合作者可适当加以约束,必要时加床档。
对烦躁不安者应给予镇静剂,对较大的患儿及清醒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和目的及行动时引流管的摆放位置,以取得合作。
脑室外引流如何护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室外引流如何护理
导语:我们对脑室外引流应该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急于治疗,常会忽视了脑室外引流的护
我们对脑室外引流应该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急于治疗,常会忽视了脑室外引流的护理的重要性,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脑室外引流能根治吗?专家指出,要想早日治愈脑室外引流,就要做到护理和治疗相结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①妥善固定: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并将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脑室平面10-15厘米;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护理操作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②控制引流速度: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
伴有脑积水者,可因快速引出大量脑脊液,使脑室塌陷,在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之间产生负压吸附力,引起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脑室系统肿瘤者,可因一侧脑室的突然减压,使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引起肿瘤内出血;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可因幕上压力的突然减低,诱发小脑中央叶向上疝入小脑幕切迹。
因此,引流量应控制在每日500毫升以内,若有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的因素(如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同时注意预防水、电介质失衡。
③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引流液可略为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引流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表示存在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④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无脑脊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意识:
主要观察病人是否清醒以及意识障碍 的程度和演变过程,通过对言语的回答, 眼睛的活动,定位动作等来判断病人是 属于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的状态。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瞳孔: 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判断 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重 的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而洪大,呼 吸深慢,血压高.对高热患者要采取积 极降温措施,如效果不佳,报告医生行 冬眠低温疗法,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 提高神经元对缺氧的耐受性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脑室引流袋放置高度:将引流袋悬 挂于床头,引流管的引流最高点需高出 侧脑室平面10~15CM(则平卧时高于外 耳道10~15CM ,侧卧时高于鼻尖 10~15CM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具体 视病人情况及引流量随时调节高度。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引流早期要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 流过速过多,因病人原来处于颅高压状 态,骤然减压可致脑室塌陷,有致硬膜 下或硬膜外血肿危险。 更换引流袋或调节引流袋高度时, 注意无菌操作,应避免引流袋大幅度升 降,以防引起颅内压的较大波动,并预 防逆行感染。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预防颅内感 染
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过久有可 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 染的全身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一般 不宜超过5—7天
脑室穿刺引流的方法
病人仰卧,消毒皮肤后局部麻醉,根据 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选取相应长度 的穿刺针,用手钻或电钻,穿透颅骨和 硬脑膜后,拔除金属内芯,换塑料内芯 后缓慢进入血肿内,然后接引流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制剂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尽早进行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予以鼻饲饮食。
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及血压变化,胃管鼻饲者密切观察胃管回抽液的颜色。
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注入能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侧脑室引流管监测及护理引流管的生理盐水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全脑室出血病人颅内压极高,在引流过程中,开始常有脑脊液喷出,一般不超过10毫升,之后可有血凝块阻塞。
双侧侧脑室引流,可先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洗3~4次,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说明室间孔不通。
此时必须先测颅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3毫升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万单位灌注。
若颅内压高于400毫米水柱,或有脑疝先兆,则暂缓灌注,采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引流液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液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若引流量超过450毫升/日,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
经抽吸、灌洗、尿激酶灌注,腰穿放脑脊液。
若引流量减少,提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逐渐再通,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
若引流液突然转红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有持续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引流瓶的高度: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内压高低的晴雨表。
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 mm ,若颅内压高,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
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脑脊液中的酸性物质及其它代谢产物,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另一方面,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即可间接反映出颅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拔管指征:待脑室内积血消失方可拔管。
平均引流72小时,大多数积血可完全排出,脑脊液变清,但脑水肿高峰期未过,侧脑室压力尚高,拔管易致脑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引流管堵塞。如怀疑引流管为小凝块或 挫裂的脑组织所堵塞,可在严格无菌消 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往外抽吸,切 不可高压注入生理盐水,以免堵塞室间 孔和脑导水管。 术后如医生自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冲洗: 用量2-5万单位+0.9Ns5ml,夹闭30nin-2h 开放。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记录每日脑脊液引流量,每24小时 必须准确计量一次,脑脊液由脑室内脉 络膜丛分泌,每日分泌400~500ML,因 此,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观察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清 亮、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 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 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若脑室内大量出血,则 需紧急手术止血。脑脊液混浊,或有絮状物则 提示发生感染,配合医生抗感染处理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脑室引流袋放置高度:将引流袋悬 挂于床头,引流管的引流最高点需高出 侧脑室平面10~15CM(则平卧时高于外 耳道10~15CM ,侧卧时高于鼻尖 10~15CM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具体 视病人情况及引流量随时调节高度。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正常颅内压为70-180mmH2O, 超过200mmH2O为颅内压增高,表 现为剧烈头痛,呕吐(与进食无关的喷 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因颅内压增 高引起眼底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肢体活动情况: 如果病人逐级出现肢体活动障碍, 尤其是意识障碍加重和瞳孔改变之后, 提示病情恶化
脑室穿刺引流的方法
病人仰卧,消毒皮肤后局部麻醉,根据 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选取相应长度 的穿刺针,用手钻或电钻,穿透颅骨和 硬脑膜后,拔除金属内芯,换塑料内芯 后缓慢进入血肿内,然后接引流管.
脑室穿刺引流术前准备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了解脑室 穿刺引流的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 现的意外,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及配合 皮肤的准备:术前备头皮,剃全头 根据医嘱使用术前用药 用物准备:包括颅骨钻,穿刺针,引流 袋,注射器,无菌盘巾,麻醉剂,急救 物品等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颠痫发作 应注意观察抽搐的部位,眼球及头 部转动的方向及发作后有无肢体活动障 碍等。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详细记录24h出入水量,观察尿量、 皮温及有无紫绀等,根据尿量、血压、 脉搏及末梢循环情况调节输液量及速度, 防止输液量不足或过多,应适当给予降 压药保证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或应用 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避免血压波 动过大引起再出血
拔除脑室引流管前的护理
一般术后3-4 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 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7 d。 拔管前1 d,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 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拔管后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现 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打开引流管。而拔除后应检查引流管末端有无 折断,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
引流早期要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 流过速过多,因病人原来处于颅高压状 态,骤然减压可致脑室塌陷,有致硬膜 下或硬膜外血肿危险。 更换引流袋或调节引流袋高度时, 注意无菌操作,应避免引流袋大幅度升 降,以防引起颅内压的较大波动,并预 防逆行感染。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预防颅内感 染
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过久有可 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 染的全身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一般 不宜超过5—7天
意识:
主要观察病人是否清醒以及意识障碍 的程度和演变过程,通过对言语的回答, 眼睛的活动,定位动作等来判断病人是 属于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的状态。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瞳孔: 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判断 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重 的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而洪大,呼 吸深慢,血压高.对高热患者要采取积 极降温措施,如效果不佳,报告医生行 冬眠低温疗法,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 提高神经元对缺氧的耐受性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预防伤口感染导 致颅内感染,保持脑室引流通畅,缓慢 持续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术后患者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翻 身或般运时防止引流管牵拉,脱出,护 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 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 仔细检查,引流管无液体引出时应查明 原因,并报告医生进一步处理。
谢 谢!
脑室外引述及方法 掌握脑室穿刺引流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 察及护理
概述
脑室穿刺引流是神经科常见的抢救技术, 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的一种操作,主要 用于急救或诊断某些颅内压增高疾病。
脑室穿刺引流的适应证
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 颅内感染须脑室注药 脑室内出血血肿形成
脑室穿刺引流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用物的传递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常
脑室穿刺引流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 有无颅内压增高 肢体活动情况: 颠痫发作 循环系统情况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