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脑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
其中,脑外科引流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脑外科引流管的作用是排除脑部手术后产生的血肿、脑脓肿、脓肿液、脑脊液等,在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的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外科引流管的常见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前,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好引流器械,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畅通,并确认引流胶囊的储液量。
护士还应核对医嘱的内容,如引流液量、引流胶囊更换时间等。
2.引流器械的固定和保护手术用引流管通常由医生放置在手术中,护士需要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以防止其意外移动或受到撞击。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覆盖引流器械,以便日常观察引流情况,并防止引流管受到外界污染。
引流松紧带应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便保持引流管的位置稳定。
3.引流胶囊的更换引流胶囊根据引流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当引流胶囊内容物达到胶囊容积的70%以上时需要更换。
更换引流胶囊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患者起床、过午不食前后。
更换引流胶囊的步骤如下:(1)戴上洗手盆和手套;(2)用温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引流胶囊处;(3)拧松固定在患者头上的引流松紧带;(4)小心地取下引流胶囊,注射生理盐水清洗一次;(5)取出新的引流胶囊,将其连接到引流管上,并用固定带固定;(6)检查引流管畅通并进行标记,记录引流量、引流液的性状和颜色。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连接引流器械和引流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护理:(1)每日更换引流器械连接管,避免管道堵塞;(2)在换引流器械连接管时,应注意不要使引流管脱出或移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引流阻塞;(3)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松脱或过长,若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整;(4)避免用力牵拉引流管;(5)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5.引流液的观察和记录护士应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及时记录。
正常的引流液一般为鲜红色,易凝固,少许水样液体,不宜过于稀薄和浑浊。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共34张PPT)

脑室外引流管
❖ 5、注意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引流一 般不宜超过 5-7天。
❖ 6、保持脑室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 曲、成角、折叠。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 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
❖ 二、目的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感 染
❖ 脑室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 治疗脑室内出血 ❖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
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硬膜外引流管
❖ 三、护理 ❖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3、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
无菌操作。
❖ 4、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硬膜下引流管
❖ 一、概述
❖ 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占颅内血肿的
脑室外引流管
❖ 三、适应症 四、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濒死危重患者(已经无自主呼吸等)
❖ 脑积水 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术后接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或血凝快,以利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精选文档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
• • • • 脑室引流管 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瘤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是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 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除 脑室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等。 此外还可以用于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外 伤性脑室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等。脑 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 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三、严格控制引流速度
腰穿持续引流的引流管很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 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袋应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 面。引流袋低于创口15~20 厘米。若引流速度不加 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 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这是由于虹吸作用使空气自漏 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因此应根据不同 病因严格控制流速≤lo滴/min,一般以2—5滴/min 为宜。腰穿持续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外滴,切忌阵 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
腰穿置管的术前护理
•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目的 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的 密切配合,保正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应 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让家属签字。 • 术前用药:术前30分钟快速滴注20%甘 露醇250毫升,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 脑疝的发生。
腰穿置管的术后护理
• • •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感染 严格控制流速 及时拔管
二、引流袋高度
引流袋位置很重要,过高可引起排流不畅,起 不到降低颅压的作用。过低可使引流过畅,造 成颅内压过低,易引起脑室内出血等。引流管 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即外耳道水平)10~ 15 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侧卧位时以正 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一18 cm。
三、调节引流速度,控制脑脊液引流量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观察 及护理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精选文档

V-P分流管
•
脑积水是由于 各种炎症、外伤 、粘连或脑脊液 循环受阻而导致 脑脊液在颅内大 量积聚 • 脑室分流术是另 建脑脊液循环通 路,对脑脊液进 行分流改道,将 超过正常脑室量 的脑脊液经引流 至腹腔等体腔内 ,以降低颅内压 是防止脑萎缩的 一种重要方法。
•
•
V-P分流管 ——术后护理
•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 • 注意体温大于38.5°以上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同 时要观察面色,P,R及出汗体征 ,防止引起虚脱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管道通畅 • 抬高床头15-30°,减轻静脉淤血 • 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3次,以保持 分流管通畅。(按时按压阀门,术后防止堵塞, 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 压阀门1-3次,每次流管
脑室引流管
V-P分流管
血肿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蛛网膜下隙 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 骨钻孔或椎 孔穿刺 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 外。 • 部位:常选择半球额 角或整角进行穿刺。
护 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 神志、瞳 孔及生命 体征的变 化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引流量、色、
2.术前用药
质和速度
4.加强营养 5.预防感染 6.基础护理 7.及时拔管
11
蛛网膜下隙引流管
• 护理 • 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高压性头痛特征:剧烈持续头痛、 恶心、视神经盘水肿 • 低压性头痛特征:太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 予放低床头、停止或放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
医院管理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瘤腔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
目的是通过引流将血性脑脊液排出体外,减轻脑水肿、脑膜刺激症状,还可起到调节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2、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像。
3、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
患者手术或检查返回时,第一时间检查引流管,与医师配合打开并调整引流管位置。
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
术后患者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在进行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气体进入。
5、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在更换引流袋、监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时,按照无菌原则进行。
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进行严格消毒。
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引流液逆流,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二)病情观察1、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2、引流管高度引流管过高可引起引流不畅,不能降低颅内压, 过低可造成引流过速,引起颅内压过低,易导致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孔上疝等。
(1)脑室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即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 7〜2. 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
(2)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很细,每分钟引流量较少。
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袋应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
引流袋低于创口15〜20cm 为宜,一般控制在40〜350ml/d。
3、调节引流速度,控制引流液的量。
(1)协助医师严格控制流速,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D.航空运输
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
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
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
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2. 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 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 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引流袋低于创腔。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 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 4、其他术后起初引流管口齐平创口,病程中依据 引流量及颅内压情况调节。 5、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 退后拔出。
硬膜下引流管
三、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 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 开放。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后引流监测:术后的成人患者需每小时测量引流液的量,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浑浊度和血液的有无。
婴幼儿或小儿患者每4-8小时测量引流液,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
2.引流装置的维护:保持引流装置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更换。
在更换之前,用无菌盐水清洁引流管皮肤穿刺口周围,然后用无菌消毒剂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
更换引流装置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其被拉扯或移动。
3.引流管的悬挂和固定:引流管一般通过帽子或脚手架固定在患者头部。
引流管应该保持无扭曲或拉力,确保引流管畅通。
悬挂的高度应使引流液能顺利流入收集器。
4.皮肤的护理:引流管穿刺口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每天用无菌盐水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无菌棉球涂抹透明创可贴或防水敷料保护创口,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穿刺口和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
5.防止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更换引流装置或进行护理时都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在引流管的穿刺口周围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6.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意识水平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7.引流液的管理:将引流液放入透明收集器中,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和性状的变化。
注意观察引流液中是否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成分的出现。
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浑浊度和气味,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或出血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8.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并告知他们需要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引流装置的清洁与干燥,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护理教育。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 颜色、性状: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 橙黄色,最后澄清。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 絮状物示颅内感染。若引流液由澄清变为 血性,应考虑再次出血,立即通知医生。
• 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液 面上下波动示通畅,反之不畅。
血肿腔、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 高度:平放床头。 • 引流量:100-200ml/d。(硬膜下引
(脑室引流管)
• 医生向引流管内注药后,按时开放引 流管,注意引流速度。
• 有连接三通的引流管,保持三通处通 畅。
• 不要随意捋管、捏管。 • 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护理要点
• 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 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护士应注明 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 引流袋的高度• 妥善固定:1、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
成角、折叠。2、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 应适当限制,翻身护理操作时,避免 牵拉引流管。
• 控制引流量(匀速)。 • 保持引流管通畅。 •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 搬运、护理操作时,暂时夹闭引流管
流若>200ml提示可能与蛛网膜下腔相 通,观察有无液面波动,适当抬高引 流管) • 颜色、性状:血性液,若为淡血性液, 观察有无液面波动。 • 引流管是否通畅:定时观察引流量。
腰大池引流管
• 高度:不能低于床头高度。 • 引流量:100-200ml/d • 颜色、性状:由血性逐渐变为橙黄色,
最后澄清。 • 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速度。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 护理
分类
脑室引流管 血肿腔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腰大池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高度:引流液面距外耳道水平10-20CM • 引流量:单侧100-200ml/d,控制引流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情况。
2.观察引流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二、操作要点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10—15cm;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根据颅内压情况置于床面或遵医嘱调整。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头,需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5.记录24小时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置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硬膜下、硬膜外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
如: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装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等。
四、注意事项
1.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24—48小时,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2.引流早期(1—2小时)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堵塞。
4.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妥善固定。
5.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放置高度应遵医嘱。
6.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