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合集下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引流管的开口高出侧脑室水平的10〜15 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观察引流速度,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 ml。

3.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是否透明,有无沉淀。

4.保持引流管通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拔管护理:拔管前ld,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管,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切口处有脑脊液漏出,应通知医师缝合。

7.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8.观察引流管的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外出检查时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移位,若患者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可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

9.观察引流液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患者引流瓶内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可能是由于颅内再次出血。

10.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外出检査时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对引流管夹管,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

1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进行通风,紫外线消毒;绝对卧床休息,可适当抬高床头;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及生活、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注意水封瓶必须低于患儿胸腔,搬动患儿时不可高举瓶子,应夹闭胸引管.13.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14.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15.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16.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 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每日分泌400~500 ml,特殊情况如 颅内感染患者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 流量可适量增加。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4
观察记录
术后早期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
1
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
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
脑室引流管的位置:必须高于侧脑室也就是
它的出口10~15 cm,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流受阻就起不到降 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
或小脑幕裂孔疝,因此每班必须加强巡视及严格床头交按班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3
观察记录
正常脑脊液无 色透明,无沉淀
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6
预防感染
1
减少室内人员流 动,限制探视, 保持空气清新
2
6
保持伤口敷料干 燥、清洁,搬动 患者时可暂夹闭 引流管,防止引 流液逆流,在进 行各项操作时严 格遵照无菌操作
原则
倾倒引流液时避免 抬高引流袋以免反 流,要严格无菌操
作。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9
术前准备及护理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 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 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 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0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静 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 及空气流通。加强对患者生活护理及心理护 理以及口腔、皮肤等的护理。对于小儿、神 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 使用约束带。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脑室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疾病,是神经外科患者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之一。

然而,由于脑室引流管使用范围广泛,且需要长期留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下面介绍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希望对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脑组织、血块、脑脓等物质堵塞,导致引流不畅,甚至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并定期更换引流管。

二、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收集脑脊液的器具,定期更换引流袋可以避免细菌感染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引流袋需每天更换一次,如引流量大可增加更换次数。

三、保持引流管口干燥引流管口的湿度容易滋生细菌,因此需要保持引流管口干燥。

护理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应将引流管口处擦干净,并用干纱布包裹引流管口,以保持其干燥。

四、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引流管的位置不正确,容易引起脑组织损伤、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

五、注意感染预防脑室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感染预防,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管口干燥、勤洗手等都是预防感染的措施。

六、注意患者体位患者体位的改变会影响脑脊液引流的畅通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体位的调整。

患者体位的改变应逐渐进行,以避免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七、注意患者情绪患者在使用脑室引流管时,可能会出现精神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护理要点进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干燥,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感染预防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体位、情绪等方面的护理,以全面保障患者的康复。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后引流监测:术后的成人患者需每小时测量引流液的量,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浑浊度和血液的有无。

婴幼儿或小儿患者每4-8小时测量引流液,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

2.引流装置的维护:保持引流装置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更换。

在更换之前,用无菌盐水清洁引流管皮肤穿刺口周围,然后用无菌消毒剂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

更换引流装置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其被拉扯或移动。

3.引流管的悬挂和固定:引流管一般通过帽子或脚手架固定在患者头部。

引流管应该保持无扭曲或拉力,确保引流管畅通。

悬挂的高度应使引流液能顺利流入收集器。

4.皮肤的护理:引流管穿刺口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每天用无菌盐水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无菌棉球涂抹透明创可贴或防水敷料保护创口,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穿刺口和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

5.防止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更换引流装置或进行护理时都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在引流管的穿刺口周围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6.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意识水平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7.引流液的管理:将引流液放入透明收集器中,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和性状的变化。

注意观察引流液中是否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成分的出现。

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浑浊度和气味,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或出血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8.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并告知他们需要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引流装置的清洁与干燥,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护理教育。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一般以脑室外引流管、Omaya治疗管、脑室腹腔分流管等三种比较常用;一、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前准备:常规备皮,除紧急情况外,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

2、脑室引流袋的固定:术后早期,引流袋先置于颅骨钻孔水平,后期再放置予床头的下面,引流管的最高点仍应高于脑室15~20cm。

保持颅内压在200~250mmH2O。

防止过度引流,颅内压骤降引起硬膜下血肿。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四肢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变化及生命体征,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以判断颅内压情况。

4、观察引流装置⑴病人头部活动应适应受限,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打折、脱出。

⑵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

如有颅内感染,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颜色。

如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由浅变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如引流液由清亮变浑浊,伴体温升高,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⑷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⑴脑室内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接头,每天用75%乙醇消毒3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敷料若有渗湿,应立即更换;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防止脑室外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脱落。

若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④定期行脑脊液检查,做细菌培养。

⑵出血和移位:①限制头部活动,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②对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四肢;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癫痫发生,立即行CT检查;④必要时需手术重置导管。

6、拔管⑴拔管指征:脑室引流时间为3~7日。

拔管前应先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时,可予拔管。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引流管继续引流,并告知医生。

⑵拔管方法: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而引起感染。

脑室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护理脑室引流:是经过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部位: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2、目的:①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的病人,如枕骨大孔疝;②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注入同位素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③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膜脑粘连和蛛网膜粘连,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此外,引流术后早期还可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3、护理要点:①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②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因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度,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

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水电解质平衡。

③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④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并将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脑室平面10-15厘米;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护理操作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2、控制引流速度: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

伴有脑积水者,可因快速引出大量脑脊液,使脑室塌陷,在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之间产生负压吸附力,引起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脑室系统肿瘤者,可因一侧脑室的突然减压,使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引起肿瘤内出血;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可因幕上压力的突然减低,诱发小脑中央叶向上疝入小脑幕切迹。

因此,引流量应控制在每日500毫升以内,若有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的因素(如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同时注意预防水、电介质失衡。

3、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引流液可略为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引流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表示存在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4、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给予处理。

常见原因有:Ⅰ颅内压过低:若将引流瓶放低,有脑脊液流出则可证实,仍将引流瓶放回原位即可。

Ⅱ关口吸附于脑室壁:试将引流管轻轻旋转,即可有脑脊液流出。

Ⅲ小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堵塞:可在应该消毒后试用无菌注射器轻轻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液体冲洗,以防管内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狭窄处,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

Ⅳ引流管位置不当,应请医生确认(摄X线片),调整引流管的位置,直到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5、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每日定时按无菌原则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6、按期拔管: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日,不宜超过5-7天,因引流时间过长,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拔管前1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入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即可拔管,否则,重新放开引流。

拔管后,应观察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刘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刘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刘好发表时间:2013-09-25T10:15:40.10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好[导读] 脑室引流是造成颅内感染的途径之一,医护人员在做任何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洗手。

刘好河南省人民医院 450003摘要;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或锥孔行脑室穿刺后,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 将脑脊液或血性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急救手术。

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测。

2008 年8 月~2011 年6 月我院行脑室引流术82 例,效果明显。

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关键词】脑室引流护理1 一般资料82 例病人中,男59 例,女23 例;年龄21~79 岁,平均年龄50 岁,平均住院天数17 天。

2.护理2.1 保持引流管通畅:完全畅通的引流管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波动幅度为10mm 左右,如波动幅度减小,则可能为部分畅通;如波动停止,则表示完全不通,高度为距侧脑室(即平耳屏处)向上抬高10~15cm 妥善固定,侧卧位时距额头矢状缝向上抬高10~15cm。

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引流瓶高度,保证有效的引流速度。

过高引流速度过慢则不能达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引流速度过快,则出现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幕裂孔疝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换引流瓶和引流调节瓶高度时应避免引流瓶幅度升降,以防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

患者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30 度,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受压、扭曲、折角或脱出,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倒流。

病人较烦躁时要防止抓引流管并适当给予约束。

复查CT 需搬动患者时,暂夹闭引流管,保持头部与躯体成一直线。

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扭曲,受压应及时纠正。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一旦引流管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1、术前常规备皮,除紧急情况外,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

2、脑室引流袋的固定
术后早期,引流袋先置于颅骨钻孔水平,后期再放置予床头的下面,引流管的最高点仍应高于脑室15~20cm。

保持颅内压在200~250mmH2O。

防止过度引流,颅内压骤降引起硬膜下血肿。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四肢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变化及生命体征,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以判断颅内压情况。

4、观察引流装置
⑴病人头部活动应适应受限,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打折、脱出。

⑵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

如有颅内感染,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颜色。

如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由浅变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如引流液由清亮变浑浊,伴体温升高,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⑷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⑴脑室内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接头,每天用75%乙醇消毒3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敷料若有渗湿,应立即更换;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防止脑室外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脱落。

若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④定期行脑脊液检查,做细菌培养。

⑵出血和移位:①限制头部活动,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②对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四肢;
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癫痫发生,立即行CT检查;④必要时需手术重置导管。

6、拔管
⑴拔管指征:脑室引流时间为3~7日。

拔管前应先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时,可予拔管。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引流管继续引流,并告知医生。

⑵拔管方法: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而引起感染。

注意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要挤出皮下积液,待引流管完全拔除后,立即缝合伤口,最后用消毒敷料覆盖。

7、拔管后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及体温的变化。

伤口处按时换药,并保持头部敷料干燥及床单、
枕套的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