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的护理注意事项

脑室引流的护理注意事项脑室引流是指通过对脑室内的液体进行引流,以减轻脑室内压力、稳定脑血流,并防止脑积水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进行脑室引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目的。
同时,还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术前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术中护理要点。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术中还要保持患者的体位合理,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过度伸展,以防止脑组织受到损伤。
同时,还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消毒和使用,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术后护理是脑室引流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防止液体积聚。
同时,还要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颜色、量和性质等,及时报告医生。
此外,护士还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管理,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除了上述护理要点,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首先是感染。
护士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并观察引流液是否有脓性或异味,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其次是导管堵塞。
护士要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通畅,并及时更换引流管,以防止堵塞。
再次是出血。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和引流液的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交流。
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问题,并及时解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护士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观察结果,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脑室引流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护理工作。
护士在进行脑室引流时,要注意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同时,还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引流管的开口高出侧脑室水平的10〜15 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观察引流速度,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 ml。
3.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是否透明,有无沉淀。
4.保持引流管通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拔管护理:拔管前ld,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管,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切口处有脑脊液漏出,应通知医师缝合。
7.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8.观察引流管的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外出检查时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移位,若患者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可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
9.观察引流液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患者引流瓶内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可能是由于颅内再次出血。
10.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外出检査时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对引流管夹管,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
1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进行通风,紫外线消毒;绝对卧床休息,可适当抬高床头;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及生活、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注意水封瓶必须低于患儿胸腔,搬动患儿时不可高举瓶子,应夹闭胸引管.13.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14.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15.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16.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四十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一)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意识、瞳孔、病情、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
2.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4.询问患者有无头痛等主观感受。
(三)操作要点1.进行核对,做好准备。
2.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3.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
4.脑室引流瓶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10-15cm。
5.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要高床头,需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6.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7.记录24h引流量。
8.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9.保持引流通畅,穿刺部位干燥,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10.保证患者体位舒适。
(四)患者指导1.告知患者及家属置脑室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如: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的位置,保持伤口敷料整洁,不可抓挠伤口。
(五)注意事项1.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24-48小时,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2.引流早期(1-2小时)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阻塞。
4.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妥善固定。
5.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时,应当适当约束。
6.患者发生引流不畅时,告知医师。
(40)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一种医疗器械,常用于各类手术后或伤口引流,铺设在伤口周围,用于排除体内积液、血液或感染物。
其中,头部引流管主要用于颅脑手术或颅内感染的引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扩散。
1.检查引流管:每天至少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有堵塞或扭曲,是否有渗漏或滴漏。
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理者或医生。
2.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根据医嘱,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引流管的引流。
将排出的引流液量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3.保持引流管的稳固:在合并敷料可能会干扰引流的情况下,建议不要更换敷料。
确保引流管不被拔出,避免发生意外。
4.防止感染:护理师在进行护理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在穿戴护手、戴口罩和戴帽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更换敷料前,应先洗手,穿戴好无菌手套。
5.记录引流量和引流液性质:每天对引流管的引流液量和性质进行记录,包括颜色、气味、质地和清晰度等。
记录的准确性对于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非常重要。
6.及时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不适或其他症状。
患者对于伤口和引流的自我观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应鼓励与支持患者参与护理过程。
在头部引流管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不要将手伸入引流管或伤口,以防止感染的交叉传播。
2.当更换敷料时,应使用无菌手套,避免污染引流管和伤口。
3.当有大量引流液排出时,应及时更换引流袋,并确保引流袋不会被拉扯或摩擦。
4.患者在洗澡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应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到牵拉或扭曲,从而影响引流功能。
总结起来,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包括检查引流管通畅性、保持引流管稳固、防止感染、记录引流量和引流液性质、交流与沟通。
通过正确的护理操作和密切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引流管的正常工作和伤口的愈合。
同时,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也是头部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脑室引流的护理

脑室引流的护理
脑室引流是通过颅骨钻孔或锥孔穿刺侧脑室,使脑脊液经过引流管流出脑室,以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治疗方法。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护理措施
1、引流管应妥善固定,翻身或搬动时应防止脱出,烦躁患者或儿童更应严防导管脱出.
2、更换敷料及引流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阻塞引流管。
如引流管不通,可轻轻向外挤压引流管,或用注射器轻轻抽吸.
4、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使脑脊液缓慢外流。
术后早期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
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术后早期应将引流袋适当挂高,减低流速。
搬动患者时应暂时关闭引流管。
5、记录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观察其性状。
颜色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颅内感染患者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发现脑脊液颜色呈鲜红色,患者有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师。
6、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管放置时间一般3—-5天,拔管前应加管观察数小时,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可拔管。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定义:将脑脊液引流出体外的引流管脑室引流管。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的紧急处理方法。
护理一.置管前准备1.剃眉或剃发,反复清洗局部。
2.取平卧位,使患者保持安静。
3.对意识清醒病人做好术前健康教育,以取得配合。
4.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颖以约束带或药物镇静,防止置管时发生意外。
二.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无菌。
1.在严格条件下行脑室引流术。
2.橡皮管和玻璃管衔接紧密,并用消毒纱布包裹。
3.不能在引流管上任意穿刺。
4.每天更换脑室引流管或引流瓶,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严禁提拎,以防脑脊液倒流入颅而致逆行感染。
5.每周进行脑脊液培养一次,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
6.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清洁,定时更换。
三.保持引流管通畅1.不可将其折曲或压于患者头下。
2.若发现脑脊液滴液不畅、患者诉头痛加重或意识改变,应及时汇报医生。
3.引流点敷料潮湿,应查明原因,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或滑脱,并及时处理。
四.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1.首次放脑脊液不宜多块,以免突然改变颅内压而影响视力。
2.在术前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去手术室之前夹闭引流管,以免搬动时体位改变而使大量脑脊液流出,导致颅内压骤然下降,引起脑对冲性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等严重并发症。
此时患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抽搐或血压下降等。
3.引流术后应将引流瓶挂于床头,橡皮管的最高点应高于脑室前角水平10-15cm,不应给予负压引流。
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时,应抬高床头15°-30°,以避免脑脊液过多流失,使颅内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4.详细记录脑室引流量,观察引流流速。
当引流量超过500ml/d或引流的流速较快、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时,应高度注意,试将引流管夹住,防止脑脊液进一步丢失,并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静脉回流的压力,增加脑血管的充盈,同时可促进椎管内的脑脊液回流到脑部,增加脑内压力。
5.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
正常引流液颜色为淡红色,如发现呈血性或混浊,应立即汇报医生。
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情况。
2.观察引流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二、操作要点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10—15cm;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根据颅内压情况置于床面或遵医嘱调整。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头,需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5.记录24小时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置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硬膜下、硬膜外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
如: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装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等。
四、注意事项
1.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24—48小时,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2.引流早期(1—2小时)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堵塞。
4.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妥善固定。
5.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放置高度应遵医嘱。
6.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脑室引流的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病人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
脊液引流至体外。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情况。
2.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形状、
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护理措施】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示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
折、扭曲。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应高于外耳道10-15cm,以维
持正常的颅内压。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
头,须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
以约束。
5.记录24小时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脑室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
如: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位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
不可抓挠伤口等。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主要包括:
1、引流管的开口需要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厘米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引流速度不易过快过多(伴有脑积水的病人快速引流出大量的脑脊液可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脑膜或颅骨内板之间出现负压,形成硬脑膜外血肿;有脑室肿瘤者,一侧脑室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室系统压力不平衡,可致肿瘤内出血;颅后窝占位病变着,突然降低压力可致小脑幕裂孔疝)。
3、引流量以每天不超过500毫升。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的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可略有血性。
5、保持引流管通畅。
6、严格的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