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诊断及治疗
突发性耳聋诊疗常规

突发性耳聋诊疗常规【病史采集】记录耳聋:时间、程度;耳鸣:音调、与耳聋关系;眩晕的特点及伴随植物神经症状。
既往有无高血压史,头耳外伤史,病毒感染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过敏反应史。
【体格检查】1.全身、神经系统及眼底检查;2.专科检查。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肝功、血脂、血糖;2.器械检查:(1)听力学检查:电测听(诊疗期间每周一次);阈上功能检查;声阻抗;脑干诱发电位;(2)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眼震电图;(3)影象学检查:内听道X光照片、颈椎X光照片,有必要者行桥脑小脑角CT或MRI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2)原因不明;(3)可伴耳鸣、眩晕、恶心、呕吐;(4)除第8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梅尼埃病、内耳药物中毒、慢性化脓性中耳炎、Hunt综合征、颞骨横形骨折和听神经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尽早应用血管扩张、神经营养、激素类药及高压氧治疗,必要时选用溶栓剂、抗病毒药。
1.血管扩张药:低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40)、复方丹参液、654–2、活脑灵(Fonzylane)、活血素(Vasobzal)等。
2.神经营养药:辅酶A(CoenzymumA)、ATP、脑活素(Cezebzalysine)、维生素B1、B12等。
3.激素。
4.疑为血栓形成者使用溶栓剂:腹蛇抗栓酶(Ahylysantinfaretasc)、东菱抗栓酶(Defibrin)、血栓通等。
5.疑为血栓形成病毒感染者溶栓剂:可使用无环鸟苷(Aciclovir)、金刚胺(Amantadine)等。
6.高压氧治疗。
【疗效标准】1.痊愈:0.25、0.5、1.0、2.0、3.0、4.0kHz平均听阈恢复到应用水平或近健耳水平或达患病前水平;2.显效:上述频率平均提高30dB以上;3.有效:上述频率平均提高15~30dB;4.无效:上述频率平均提高不足15dB。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突发性耳聋(SSNHL)是一种突然发生,以急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为特征的耳部疾病。
患者通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迅速丧失听力,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并对指南进行解读。
一、诊断标准突发性耳聋的诊断要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听力测试。
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的指南,诊断SSNHL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 突然发生单耳听力减退:听力下降30dB以上,最低频率测试均低于90dB;2. 症状发生时间小于或等于3天;3. 患者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如中耳感染、外伤等。
二、治疗方法1. 高剂量类固醇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SSNHL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般推荐使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每日剂量相当于泼尼松龙60mg,分2~3次服用,连续10~14天。
治疗应在发病后尽早开始,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2. 限制耳内压力:避免过度用力或气压突变的活动,如潜水、高海拔地区旅行、用力吹鼻子等。
这将有助于减轻内耳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3. 辅助治疗:许多研究表明辅助治疗能够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这些辅助治疗包括激光治疗、超声治疗、物理疗法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辅助治疗的临床证据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三、治疗后的随访与康复治疗后的随访十分重要,通过定期复查听力测试,可以确保患者的耳聋症状得到恢复。
此外,康复治疗也是帮助患者恢复听力和适应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
康复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康复:通过语言和听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听觉交流能力。
2. 心理支持:突发性耳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的提供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3. 辅助听力设备: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听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突聋即突发性耳聋。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王宇(住院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潘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马芙蓉(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udden hearing loss),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目录1病因与发病机制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病史,儿童突发性聋多发生在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流行的季节,且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发病前常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或患病史,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加类固醇治疗的作用而提高突发性聋的治愈率,也间接说明了突发性聋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循环障碍学说目前普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蜗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横截面积有关。
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内耳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血压或循环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都可能引起耳蜗外淋巴氧张力减小,从而降低内耳供氧量,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
其次,使用改善循环功能的药物能够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也间接证明了循环功能障碍可能是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与治疗

耳部热敷:通过热敷耳 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
改善听力
耳部针灸:通过针灸耳 部穴位,促进耳部血液
循环,改善听力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恢复 听力,改善生活 质量
手术方式:人工 耳蜗植入术、听 觉脑干植入术等
手术风险:手术风 险较高,可能影响 听力和言语能力
术后护理:需要定 期复查,注意听力 变化和言语能力恢 复情况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饮 食,多吃蔬
菜水果
减少摄入高 脂肪、高糖、 高盐的食物
适量摄入蛋 白质,如鱼 肉、鸡肉、
豆制品等
保持充足的 水分摄入,
多喝水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尽 量减少使用耳机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熬夜、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 饮食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尽 量减少使用耳机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 发现听力问题并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过度紧张、焦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熬夜、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 发现问题并治疗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 发现和治疗耳部疾病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 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THANK YOU
汇报人:XX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 生化、免疫 等检查,排 除其他疾病
可能
耳鸣检查:进 行耳鸣匹配测 试、最小掩蔽 级测试等,评 估耳鸣程度和
性质
鉴别诊断
听力测试:检测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因素
突聋症状治疗方案选择

摘要:突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旨在分析突聋的症状特点,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突聋是一种突发性听力下降的疾病,发病急骤,病因多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突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治疗突聋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本文将针对突聋的症状特点,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突聋的症状特点1. 发病急骤:突聋患者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听力下降,部分患者甚至在一夜之间听力丧失。
2. 听力下降明显:突聋患者听力下降幅度较大,部分患者可达到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
3. 病因复杂:突聋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药物、噪声、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
4.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治疗方案选择1. 病因治疗(1)感染性突聋:针对感染性突聋,应积极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
常用抗生素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等;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2)药物性突聋:对于药物性突聋,应立即停用可疑致聋药物,并根据病情使用相应的解毒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突聋,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甲巯咪唑等解毒药物。
(3)噪声性突聋:对于噪声性突聋,应避免接触噪声,必要时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4)自身免疫性突聋:针对自身免疫性突聋,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常用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2. 药物治疗(1)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辅酶Q10等,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促进听力恢复。
(2)血管扩张药物: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可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内耳缺氧。
(3)抗炎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减轻内耳炎症反应。
3. 物理治疗(1)超声波治疗:通过超声波的物理作用,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内耳缺氧。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瑞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定义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
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伴耳鸣、耳堵塞感。
5.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治疗原则
早期综合治疗,积极寻找病因。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适当镇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疗效分级
1.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
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2.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
3.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
4.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

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耳聋症状,常见于突然耳鸣、听力下降、头晕等症状。
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我们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方法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突发性耳
聋治疗方法。
首先,患者应该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听力测试、耳腔检查等,以确
定突发性耳聋的具体原因。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耳蜗植入等。
其次,药物治疗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血液循环改
善药物等。
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定期复诊,以确保病
情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患者还可以考虑接受耳蜗植入手术。
耳蜗
植入是一种通过手术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内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一些严重耳聋的患者。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
逐渐适应人工耳蜗,恢复听力功能。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同时,避免接触噪音、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保护好耳朵,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和稳定。
总的来说,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及早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听力功能。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PPT课件

前庭功能检查
如冷热试验、眼震电图等,用于评估 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如内听道MRI检查可排除听神经瘤等 占位性病变;颞骨CT检查可了解中 耳及内耳的结构异常。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的疾 病。
03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听力下降
指南解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突发性耳聋诊疗指南的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 、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建议,提高突发性耳聋的诊疗水平和 效果。
意义
指南解读有助于推动突发性耳聋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减少诊疗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通过指南的推 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突发性耳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促进医患沟通和合作。
诊疗流程与规范
国内外指南在突发性耳聋的诊疗流程、评估方法、治疗原 则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细节和实施步骤上存在 一定差异。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国内外指南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上基本一致,包括药 物治疗、高压氧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在药物选择和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尽管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 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目前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有限,未来研究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突发性耳聋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未来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 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7
conten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与治疗陈晟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然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SSHL)通常被称为突发性耳聋,是作为无法解释的,快速的听力丧失(通常在一只耳朵中)发生的,在即刻或几天内发生。
•应该被视为医疗紧急情况。
任何经历SSHL的人都应立即去看医生。
•SSHL的病人推迟看病,因为他们认为听力损失是由于过敏,鼻窦感染,耳垢堵塞耳道或其他常见病症引起的。
•延缓SHHL诊断和治疗可能会降低治疗的有效性。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十分之九的SSHL只有一只耳朵听不到。
•通过进行听力测试来诊断SSHL。
•如果测试在三个连接的频率中显示出至少30分贝的损失,则听力损失被诊断为SSHL。
例如,30分贝的听力损失会使会话语音听起来更像耳语。
•许多人注意到他们早上醒来时都有SSHL。
其他人首先注意到是当他们尝试使用耳聋的耳朵听电话时。
还有人在他们的听力消失之前,听到一个响亮而令人震惊的“流行音乐”声。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的人常常头昏眼花,耳鸣响或两者皆有。
•大约一半的SSHL患者会自发恢复部分或全部听力,通常在发病后一到两周内。
接受耳鼻喉科医师治疗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八十五将会恢复听力。
•SSHL发病率为每年每5000人1人受累,通常是四十和五十岁的成年人。
每年SSHL的新病例实际数量可能要高得多,因为病情往往没有被诊断出来。
许多人快速恢复,永远不会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我国定义:•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分型•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2.高频下降型:•2 000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 000、8 0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 第443-447页.什么是突发性耳聋•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0 dBHL。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1 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 000 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rt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 第443-447页.什么原因造成突发性耳聋?•诊断为SSHL的患者中只有10%至15%具有明确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传染性疾病•创伤,如头部受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柯根综合征•耳毒性药物(伤害内耳感觉细胞的药物)•血液循环问题•耳朵连接到大脑的神经上的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症,如多发性硬化症•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如何诊断?•一、必须进行的检查•1.耳科检查:•包括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及鼓膜等。
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等。
•2.音叉检查:包括Rinne试验、Weber试验以及Schwabach试验。
如何诊断?•3.纯音测听:包括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及8 000 Hz的骨导和气导听阈。
•4.声导抗检查:包括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
•5.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 第443-447页.如何诊断?•二、进一步检查•如果被诊断患有突发性耳聋,可能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来尝试确定您的SSHL的根本原因:•1.其他听力学检查: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括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等。
•2.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如何诊断?•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蛋白等。
•4.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5.对伴有眩晕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
•注:对于有设备噪声或较强刺激声的检查(如MRI、ABR等),除因怀疑脑卒中等紧急情况而必须立即检查外,一般不推荐在发病1周内安排检查。
如何治疗?中国•根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聋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低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而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
如何治疗?如何治疗?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 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5): 第355-361页.基本治疗•1.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1 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 mg),晨起顿服;连用3 d,如有效,可再用2 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
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 mg或地塞米松10 mg,疗程同口服激素。
基本治疗•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
鼓室内注射可用地塞米松5 mg或甲强龙20 mg,隔日1次,连用4~5次。
耳后注射可以使用甲强龙20~40 mg,或者地塞米松5~10 mg,隔日1次,连用4~5次。
如果患者复诊困难,可以使用复方倍他米松2 mg(1 ml),耳后注射1次即可。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
基本治疗•3.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
•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
•5.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
•6.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
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
•1.低频下降型:•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
②平均听力损失<30 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培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听力损失≥30 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
•注: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用药方案和疗效结果供参考。
•2.高频下降型:•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
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注: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用药方案和疗效结果供参考。
•1.低频下降型: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95.83%。
•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250 ml+金纳多87.5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
•2.高频下降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激素、金纳多、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68.33%;对耳鸣疗效最好的是利多卡因+激素组,有效率达到100%。
•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250 ml+金纳多105.0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③0.9%生理盐水250 ml+2%利多卡因10 ml静脉滴注,连用10 d。
•3.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巴曲酶、巴曲酶+金纳多、金纳多+激素、金纳多+巴曲酶+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均是金纳多+巴曲酶+激素组有效率最高,平坦下降型为87.39%、全聋型为78.31%。
•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100 ml+巴曲酶5~10 BU,隔日1次,巴曲酶首次10 BU,之后每次5 BU,共5次,每次输液时间不少于1 h,每次使用前检查血纤维蛋白原,如果低于1 g/L,则暂停1 d后再次复查,高于1 g/L方可继续使用;③0.9%生理盐水250 ml+金纳多105.0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 第443-447页.突发性耳聋的激素治疗•注射类固醇进入中耳和口服类固醇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大型临床试验将有助于医生为患有这种病症的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口服类固醇,如泼尼松,通常在2周的时间内进行处方以恢复听力。
在听力损失变得永久之前,只有2到4周的时间进行治疗。
•类固醇直接注入中耳(称为鼓室内治疗)的手术。
被认为是将更多的药物提供给耳朵,并避免口服类固醇的一些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