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上课用.ppt

马歇尔计划,又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
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 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 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 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 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 自由的选择。
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 的意志,其特点为自由制度,代 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人自由 之保障,言论与信仰之自由,免 于政治压迫。
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 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所 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 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 人自由之压制。
经济影响1948年至1952年是欧 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 产实际上已经超过的战前的水 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 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 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
政治影响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 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 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 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 稳定了政治局势。西欧共产党 的势力便迅速衰弱,其影响力 已经不可与先前相比,使美国 有力地控制了西欧
• 请同学朗读56页第二段雅尔塔体系 的概念
• 问题4、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其 实质怎样?
• 问题5、仿照雅尔塔体系的内容说 出凡——华体系的概念
• 问题6、对德日法西斯审判的法庭 名称是什么?处理有何不同?原因 怎样?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经过218天的 审判,最终有 18个纳粹分子 被判以“战争 罪”和“反人 类罪”,其中 11人被判处死 刑。对德国来 说,纽伦堡审 判是黑暗历史 的结束,也是 同纳粹的过去 划清界线的开 始。德意志民 族从此开始了 对历史的反省
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和安排。
这一体系对于战后世界的重建和国际秩序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雅尔塔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的影响。
一、全面评估1. 深度评估雅尔塔体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层面,雅尔塔体系决定了战后德国的分割和管理,形成了四个占领区的格局,并导致了冷战的形成。
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东西方之间的对立持续存在,直到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系还推动了联合国的建立,这一国际组织成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层面,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框架。
盟军同意在战后充分合作,重建战争受损的国家,并实施了驱逐德国的政策,促进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苏。
雅尔塔协议还涉及复兴日本经济,并为日本走向和平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在军事层面,雅尔塔体系确定了战后欧洲的军事安排和削减德国军事能力的计划。
这些举措旨在确保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和平,并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战争。
雅尔塔体系的一项重要成就是将军队从民主控制下,并确保战争不再成为国家间解决争端的手段。
2. 广度评估雅尔塔体系的广度体现在其影响范围的全球性和长期性。
雅尔塔体系通过确立国际秩序的原则和规则,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国际关系。
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国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国际秩序也发生了调整,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原则如领土不变、不干涉内政等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雅尔塔体系对于后来的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的设立以及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都与雅尔塔体系密切相关。
这些组织和机制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观点和理解对于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存在争议。
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稳定和重建做出了贡献。
它确立了一个基于规则和合作的国际秩序,避免了战后国际关系再次陷入冲突和对立的局面。
雅尔塔体系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苏联和英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镇达成的一项协议,它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根据协议,德国被分为四个占领区,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各占一个,同时德国被迫赔偿战争损失,这些措施奠定了战后欧洲的基础。
此外,雅尔塔体系还规定了联合国的组成和职责,这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雅尔塔体系对于东欧国家的影响尤为显著。
根据协议,苏联在东欧国家拥有影响力,这导致了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化进程,这一进程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同时,雅尔塔体系也为东欧国家的分裂和冷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三,雅尔塔体系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协议中规定了美国和苏联在战后的利益分配,这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直到苏联解体才逐渐结束。
最后,雅尔塔体系对于国际法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协议中规定了战争罪和人权问题的处理,这为二战后的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此外,雅尔塔体系还规定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和原则,这对于国际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雅尔塔体系对于当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影响了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化进程,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
1. 战后的势力划分呀,就好比切蛋糕一样。
同盟国把世界这块大蛋糕给分了!比如美国在欧洲那可是有很大影响力呢,苏联呢在东欧势力很强。
这不就是很明显的势力划分嘛!
2. 对德国的处置,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就像管教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得定好规矩。
让德国进行非军事化、非纳粹化,这就是要让它变好呀!
3. 联合国的成立也很关键呀!这就像是一个世界大家庭,大家有啥事都能在里面商量着来。
而且这可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组织呢,多厉害!
4. 苏联在远东的权益也不能忽视呀!好比是苏联在这边也有了自己的一块“领地”,有这个权益呢。
5. 日本被管制起来,不就跟给野马套上缰绳一样嘛!不能让它再随便撒野了,得有人管住它。
6. 对战败国的赔款,哎呀,这可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呀!就好像做错事得接受惩罚一样。
7. 关于对殖民地的处置,那也是个大事呀!不能再随便让某些国家乱来啦,得考虑殖民地人民的意愿呐!
总之,雅尔塔体系的这些内容对后来的世界格局影响巨大呀!它决定了很多国家的命运和走向呢!。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苏两强为首的国际关系体系的习惯性称谓。
2.主要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
(2)成立联合国。
(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
3.评价:(1)实质: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2)标志: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3)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
(4)消极作用:①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②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③埋下了国际纠纷的隐患(1948年朝鲜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1.资本主义阵营:(1)美国的强大: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组建联合国,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②表现:②实力:杜鲁门:美国意图“领导世界”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军事上: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2)西欧的衰落:①英国: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工业生产日益降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②法国: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海外储备枯竭;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社会主义阵营:(1)苏联实力大增:①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国际威望大增。
②军事实力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③领土也有所扩大。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①东欧八国:得到苏联的帮助;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亚洲四国:中国、朝鲜、越南、蒙古。
(3)阵营最终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一、美苏对峙(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雅尔塔体系的评价《我看雅尔塔体系》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厉害又很复杂的东西——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就像是一场超级大游戏之后定下来的新规则。
啥大游戏呢?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呗。
这一场大战,把整个世界都打得七零八落的。
各个国家就像一群在操场上打群架的孩子,打完了之后呢,总得有个说法,得重新安排一下大家以后怎么相处,于是雅尔塔体系就这么诞生了。
我就想象着啊,美国、苏联还有英国这几个大战中的“大孩子”,坐在一张大桌子前。
美国那时候就像是个有钱的阔少爷,财大气粗的。
苏联呢,就像个强壮的大力士,虽然在战争里也受了伤,但还是很有力量。
英国就像是个有点没落的贵族,虽然以前很威风,可现在有点力不从心了。
他们三个坐在那,开始商量这个世界的新秩序。
从好的方面看呀,雅尔塔体系可做了不少好事呢。
它让世界有了一种新的和平的希望。
就好比在一个乱哄哄的教室里,突然有了新的纪律一样。
它确定了很多国家的边界,让很多国家知道自己的地盘在哪,这就减少了很多因为地盘问题而打架的可能。
比如说德国,被分成了东德和西德,虽然这看起来有点残忍,就像把一个大苹果切成了两半,可是在当时,这是让德国不再到处惹事的一个办法呀。
还有啊,雅尔塔体系让联合国诞生了。
联合国就像是一个全世界孩子的大俱乐部,各个国家都能在里面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是有谁不听话,大家还能一起管管他。
这多好呀!要是没有这个体系,世界可能还是乱糟糟的,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那要是没有雅尔塔体系,难道世界就不会有和平吗?”我觉得呀,很难呢。
就像盖房子没有图纸一样,没有这个体系的规划,各个国家就不知道怎么相处,和平也就很难到来。
不过呢,雅尔塔体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有点像一个有点破洞的大帐篷。
在这个体系下,美国和苏联开始了冷战。
这冷战可把世界搞得紧张兮兮的。
就像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邻居,虽然没有真的打起来,可是整天在门口互相瞪眼睛。
美国和苏联都想当老大,在世界各个地方拉帮结派。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苏、美、英三国首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温斯敦•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关于和平时期保持并加强在战时所实行的合作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
会议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遭到沉重的打击,唯独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借助战争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其他为战争服务的经济部门,使军事和经济都获得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使得美国控制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起来。
另一个直接结果是苏联的崛起,苏联虽然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的破坏,但发展了军事工业。
战后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从德国获得的上百亿美元的战争罚款,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复苏。
苏联的军事实力、经济发展态势、国际威望以及外交政策倾向等产生了一种综合效应,使苏联成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中又一个重要的战略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转变,而且发生于二战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两国势力,使之成为二等国家,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
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什么是雅尔塔体系一般认为,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更明确地指出: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一12月贝日)、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9日一26日)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
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
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看,史学界基本上认为雅尔塔体系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世界。
只是对第二点如何安排世界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有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凡属于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均应属于雅尔塔体制的范围。
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把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明确地概括为四个方面:(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和苏联军队攻入德国境内,欧洲战场上德国的败亡指日可待,而消灭远东战场上日本军国主义也被盟国摆上了日程。
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的军事行动,处理战争中遗留的问题,并讨论战后的国际秩序,1945年2月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小镇雅尔塔举行了一次会议。
会上美苏三强通过了两个重要的文件:《克里米亚会议公报》和《雅尔塔协定》。
前者是三国就战后欧洲等问题达成的谅解,后者则是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所达成的秘密协议。
这两个文件是战后美苏在欧洲和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的重要依据,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世界局势是与这两个文件的规定是一致的。
但是雅尔塔体系并不是通过雅尔塔的一次会议直接形成的,而是1943 年至1945 年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三次国际会议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间为构建世界战后蓝图,公开或秘密地达成的各项协议的总和。
此外,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开罗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旧金山会议通过的各项协议和谅解,也是雅尔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系列的会议中以雅尔塔会议尤为关键和重要。
在雅尔塔体系下世界秩序的基本特征就是由美苏大国安排和主导,从而形成了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制定了彻底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处置战败国及其仆从国,以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的战略。
2.重新划定了欧亚的政治版图,根据当时三大国的军事实力,重新确定了边界和势力范围,尤其是重新划定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
3.成立联合国,并在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表决程序上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作为协调国际纷争,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三国的殖民地以及国联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自治权利。
具体来说,雅尔塔体系对于世界的布局主要围绕欧洲和亚洲两个地区展开。
雅尔塔欧洲格局的主要内容是盟国对欧洲疆界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例如在二战欧洲的策源地德国,为防止纳粹势力东山再起,盟国在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和管制的政策,苏联占领德国东部,英国占领西北部,美国占领西南部,而法占区则处于英占区和美占区之间。
虽后在英、美、法占区和苏占区的基础上分别成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会上几经争论,把波兰西部边界划在奥得河和西尼斯河一线,东部边界基本上以寇松线为界,这样苏联和波兰西部边境依次西扩,德国边境线西缩,普鲁士从此在地图上消失。
此外,盟国还对意大利、奥地利以及芬、保、罗、匈等分别作了处置。
以德国分立为标志,西欧和东欧分别成为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对峙局面在欧洲形成,这就是雅尔塔的欧洲格局。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格局也在亚洲逐渐形成。
雅尔塔亚洲格局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事实的基础上:中国在长达15年抗日战争中所作出巨大牺牲和发挥的巨大作用,苏联对日参战并击败日本关东军,以及美国与日本的太平洋战争。
尽管雅尔塔体系的亚洲格局受苏、美、中三国的利益和要求影响,但主导者却是美苏两国。
雅尔塔体系重构了远东的区域格局,并把这一新格局通过国际法确认下来。
如中国收回了先后被日本殖民多年的东北和台湾,朝鲜也摆脱被日本殖民的地位获得了独立,而日本则被限制在本土范围之内。
1943年中英美三国发布的《开罗公报》上规定:“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在美、英、苏三国于德国投降后在波茨坦举行首脑会议期间,发布的《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然而为了换取苏联的对日参战,美国、英国两国除答应把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交给苏联外,还出卖了中国的主权。
例如雅尔塔协议中规定要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国际化、旅顺租借给苏联作为军港、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由中苏双方共同经营等等,这些规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出卖盟国中国的主权是美国对日战争的一个基本估计下做出的。
二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了一个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估计在欧洲胜利后日本还会再支持18 个月,在日本进行本土决战,美军可能得付出100万人的伤亡代价。
美国则在排除苏联独占日本(中国作为当年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国,在美国的邀请之下,蒋介石一度打算派出以孙立人为首中国驻日占领军进驻日本,后由于国内形势所迫,这支部队未能成行),并接收了取得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和据点,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结束冷战,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局面:他率先单方面解散了“华沙条约组织”,也率先放弃雅尔塔体系赋予苏联的权利和义务:弱化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并撤回驻军,同意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统一;同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苏联波罗的海加盟共和国先后宣布独立。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华约解体、北约东扩这些战后重大事件,促成雅尔塔体系的欧洲格局解体。
但是雅尔塔体系在欧洲的解体,并不代表着雅尔塔体系构建的全球秩序已经瓦解。
例如作为雅尔塔体系重要成果的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体制,仍然在协调国际矛盾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世安就认为: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崩溃的只是两极格局。
在规划世界和平与新的世界秩序方面,雅尔塔体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体系都更全面。
在雅尔塔体系内,有超国家的国际行为体,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等。
这些机构有效地捍卫着战后的“均势”与“和平”。
当我们再把目光放回亚洲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看到雅尔塔体系的亚洲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而且随着近年美国推行的重返亚太战略,进一步强化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这一格局反而有加强的趋势。
美国不但仍对日本实行着占领,而且不断在强化同盟关系。
美国还加强了在韩国的存在。
雅尔塔体系在欧洲的解体也并不意味着雅尔塔在亚洲体系就结束了,相反地,雅尔塔体系在东亚仍然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认为: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在欧洲结束了,但在远东并没有结束,因为构成雅尔塔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其由中俄美等大国提供的保障远东和平的法律责任没有变:俄国仍然继承着雅尔塔体系赋予苏联的占领南千岛群岛即日本所谓“北方四岛”的权力;美国仍然占领着冲绳岛;中国在雅尔塔体系中被恢复并确认了的对台湾、钓鱼岛等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的法律地位没有改变。
如果我们轻言这种由美国、俄国和中国实际行使的针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远东雅尔塔法权结构已经解体,那么,亚太相当一些在抵抗日本法西斯战争中赢得胜利的,包括美国在内的部分领土或国家的主权地位就会失去法理基础。
作为大国政治的产物,雅尔塔体系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作为抵抗法西斯牺牲最大,作为“四强”之一的中国却被置于雅尔塔会议之外,其主权还被牺牲;蒋介石作为盟军中国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对此却一直不知情,直到雅尔塔会议四个月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才将《雅尔塔协定》的内容通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
又过了几天之后,苏联驻华大使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告诉蒋介石。
尽管雅尔塔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美苏强权政治的产物,但由于它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一个成果,也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它在处置战败国以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以及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自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尤其是中国收回了一度被日本侵占的台湾岛及其相关岛屿的主权,朝鲜独立,日本南方冲绳岛和北方四岛,分别为美国和苏联占领。
这一系列地缘政治变动对于保障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近代日本崛起以前东亚区域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呈同心圆样式格局的朝贡体系,在西方凭借其新的国际法体系和船坚炮利进攻下,朝贡体制逐渐解体。
而而日本崛起后武力的侵略和扩张,中国几千年的中心地位被颠覆,在东亚形成了以日本为主导的区域秩序。
而当前情势显然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局面,中国和日本分别位居全球经济总量第二位和第三位,中日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
而当前东亚的地区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与深化,也在催生和呼唤着一种新的区域秩序。
作为东亚区域的大国,中日两国在这个过程中负有非同一般的责任。
有鉴于欧盟的发展壮大源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夙敌的和解,中日之间的彻底和解对于维持亚太地区和平和构建区域新秩序至关重要。
但是当前中日之间围绕主权和历史之间产生的分歧,又不断警示我们构建新的区域秩序的困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中日彻底和解上的困境和相互理解上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六十多年的那场战争的不同理解。
为了重新分析六十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们有必要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对日战争分为两个性质和逻辑上有着显著差别的部分。
即太平洋战争和“大东亚战争”是两个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的战争。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两个霸权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碰撞,其中暗含着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的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逻辑;而大东亚战争则具有与此完全不同的性质,它对日本来说是一场侵略、殖民扩张的战争,这对于日本邻国来说这则是一场自卫和反侵略的战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认为:“东亚全体几乎是在没有彻底清算历史情况下进入…战后‟的。
东北亚的…战后‟起源于1945年的日本战败,而战后的标志性事件是东京审判。
在某种意义上东京审判确立了战后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基本走向:这是一个英国和美国为霸权主导结构,它以正义之名审判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罪行,而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侵略战争只是附带性审判,没有与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战争同等对待。
”遗憾的是,战后对日本的惩处却主要依据的是太平洋战争的框架,而这种太平洋战争之下的惩处还因为社会主义势力在亚洲大陆的崛起而被打了折扣。
这不仅表现了战后初期的东京审判的不彻底性中,这次审判使战争的真正祸首免于起诉,许多战犯被免于处罚。
中国、朝鲜和越南这几个日本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者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被排除在对日媾和的旧金山和约之外,而在旧金山体制之下,日本只是作为一个战败者被审判、被惩处而并没有被作为一个侵略战争者和反人类罪行的制造者而受到应有的惩处。
日本也错失了在侵略战争视野之下认真反省历史的机会,这也是日本国内盛行的对二战中侵略亚洲国家的粉饰和辩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并达成中日的彻底和解,也许我们必须要回到1972年中日建交的起点之上重新思考。
当年中日蜜月似的建交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中美关系缓和大背景下,是建立在在回避双方分歧、搁置争议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真正的中日和解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