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农业机械化概述XXXX0225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
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之所以使用机器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因为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对于利用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及对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还是城乡协作、工农联盟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起始于资本主义侵入农业以后,其发展在欧美各国一般地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半机械化阶段。
大体上是在19世纪中叶到末叶。
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
②基本机械化阶段。
大体上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特征是主要作物的主要作业普遍采用拖拉机牵引的农业机械。
③综合机械化(或称高度机械化)阶段。
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
特征是在农、林、牧、渔各业的各个环节上,及其产前和产后部门,都广泛地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增多,农业机械化正在向自动化发展。
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只是在第二世界大战后,才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使用农业机器。
但受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迄今多数国家(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极端落后,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设备与技术

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设备与技术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和动物力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种植机械、农村水利工程设备和农机智能化技术三个方面,介绍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应用。
一、种植机械种植机械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播种机、插秧机、喷洒机等设备。
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播种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益。
首先是播种机。
传统的播种方式需要人工手工播种,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造成不均匀播种和浪费种子等问题。
而使用播种机不仅可以实现连续、均匀的播种,还能按照种植密度进行精确调整,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能减少浪费。
其次是插秧机。
插秧是稻田种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插秧不均匀,种植质量难以保证。
而插秧机的使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插秧作业,不仅提高了插秧效率,而且种植质量更加均匀。
最后是喷洒机。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农药和肥料的喷洒,传统的喷洒方式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时间。
而喷洒机的应用可以实现精准喷洒,不仅提高了喷洒效果,还能节省喷洒时间。
二、农村水利工程设备农村水利工程设备是指用于农田灌溉、输水和排水以及防洪工程的相关设备。
这些设备的使用,能够解决农田灌溉和排水问题,提高土壤水分和排水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田灌溉设备是农村水利工程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灌溉效果也无法保证。
而利用灌溉设备进行灌溉,可以实现自动化、精确化的灌溉作业,不仅提高了灌溉效果,还能节约水资源。
此外,农村水利工程设备还包括输水和排水设备。
传统的输水和排水方式依靠人工和动物力量进行,效率低下且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
而利用输水设备和排水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输水和排水,提高土壤水分和排水条件,优化土壤环境,改善农作物生长状况。
农业机械化名词解释

农业机械化名词解释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机械设备和技术来代替人力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1. 农业机械化的含义: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方式。
2. 农机具:农机具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收割机械、输送和贮存设备等,能够完成各种农业作业的工具。
3. 农机化:农机化指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即在一个特定的农业生产区域或国家中,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
4. 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指专门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农用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种植机、禽畜养殖设备等。
5. 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缩短农业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6. 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初级机械化、中级机械化和高级机械化三个阶段。
初级机械化主要是使用传统的农具和简单机械设备;中级机械化则引入了一些农机
具和农业机械设备;高级机械化则是基于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
7. 农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指的是利用自动化技术和控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操作和管理。
8. 农业智能化:农业智能化是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决策。
农业机械化概论第一讲

农机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提 供农机作业服务和技术支持。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挑战
农民机械化积极性不高,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缓慢,技术和服务不到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垂直农业
机器人农业
智能农机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 实现精准农业和远程作业。
2 优化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水、肥料等资源,降低耕地负荷,保护生态环境。
3 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供应,保障人民温饱。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内容
农机生产与研发
开发和生产适应农业生产需求 的农机设备,并进行技术研发 和创新。
农机购买与使用
引导农民购买适用的农机设备, 并提供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农业机械化概论第一讲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应用机械设备和技术的一种发展阶段。本讲将介 绍农业机械化的定义、发展历史、意义与目标、主要内容、现状与挑战、发 展趋势以及政策与支持措施。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领域中使用机械设备和技术的过程,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优化资源利 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
1
工业革命时期
农业机械化起步,引入蒸汽机和拖拉机等初步机械设备。
2平,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3
现代化农业时期
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智能技术,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与目标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城市垂直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介绍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介绍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来代替人力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现代化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与应用。
一、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与意义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和机械化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化操作的一种生产方式。
它通过对土壤的耕种、种植、施肥、灌溉、收割等环节进行机械化处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缩短农业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的原理与技术1. 动力源: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离不开适用的动力源。
例如,拖拉机作为最常见的农业机械设备之一,其动力源可通过内燃机或电力系统提供。
动力源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农田地理条件和作业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2. 机械设备:各类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机械化的核心。
农业机械设备的种类繁多,包括耕种设备、播种机械、喷洒设备、收割机械等。
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作业需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3. 技术手段:农业机械化还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GPS导航技术、遥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提高农田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生产进程,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减轻劳动强度:传统的人力劳动往往需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降低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成本,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挑战:- 技术推广困难: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推广难度较大。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描述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描述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描述:让农民朋友们的“铁饭碗”更稳了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这个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农民朋友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让他们的“铁饭碗”更稳了。
那么,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一一道来。
我们来说说农业机械化。
所谓农业机械化,就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劳动和操作都用机器来代替,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便捷。
比如说,以前收割庄稼的时候,大家都得手工一把一把地割,费时费力还容易割伤手指。
现在有了收割机,只需要开上几圈,就能把庄稼收割干净,而且还不伤人。
这样一来,农民朋友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他们的收入也会相应提高。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农业自动化。
农业自动化是指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农业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比如说,以前浇地都是靠人工去挑水,现在有了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调节水量和灌溉时间,既省时又省力。
再比如说,以前养鸡养鸭都是靠人工喂食,现在有了自动喂食器,可以定时定量地喂食,还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这些都是农业自动化带来的好处。
那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到底是怎么学的呢?这个专业主要涉及到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比如收割机、拖拉机、灌溉系统等等。
还会学习一些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比如编程、控制理论等,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机器设备。
毕业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很多领域找到工作。
比如说,他们可以在农机制造企业工作,负责设计和制造新型的农业机械;也可以在农业部门工作,负责管理和维护农业机械;还可以在农村地区工作,帮助农民朋友们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有一些挑战。
比如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涌现,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另外,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让这些机器设备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农民朋友们的配合和支持。
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探索与调整时期(1959~1969年)
2、大搞农具改革运动
▪ 1957年冬季到1961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具改革运动,参 加的人数以亿计。
1958年4月,刘少奇在广州参观广东省农具改革推广评比展览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探索与调整时期(1959~1969年)
1961年,拖拉机“趴窝”、“带病”的占2/3, 机具利用效率很低,多数机站亏损。
1962年,国家决定将拖拉机站重新收归国营 到1962年底,全国拖拉机站系统的拖拉机只有4.9%实行社营。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探索与调整时期(1959~1969年)
4、建立农机修配网
▪ 随着拖拉机和其它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配件生产和修理 成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此,国家开始建立农机修配网。同时还投资新 建了一批农机修配厂。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二、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机化事业的革新 三、改革初期的农业机械化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 1949~1959:制造补充旧式农具,恢复生产。 ▪ 1959~1969:国家投资农机工业,毛主席提出“农业根本
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 ▪ 1969~1979:提出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提出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探索与调整时期(1959~1969年)
1、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 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 “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 改革,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 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 全部改观”。4年后,毛泽东把他关于农业机械化的论 述概括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普及应用指导文件

农业机械化普及应用指导文件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4)1.1.1 手工农业阶段 (4)1.1.2 畜力农业阶段 (4)1.1.3 机械化农业阶段 (4)1.2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意义 (4)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1.2.2 保障粮食安全 (5)1.2.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1.2.4 节省劳动力 (5)1.2.5 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5)1.2.6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5)第2章农业机械化政策与环境 (5)2.1 农业机械化政策体系 (5)2.1.1 农业机械化政策目标 (5)2.1.2 农业机械化政策内容 (6)2.1.3 农业机械化政策效果 (6)2.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分析 (6)2.2.1 经济环境 (6)2.2.2 技术环境 (6)2.2.3 社会环境 (6)2.2.4 政策环境 (6)2.2.5 市场环境 (6)2.2.6 资源环境 (6)第3章农业机械类型与选择 (7)3.1 农业机械分类 (7)3.1.1 耕作机械 (7)3.1.2 播种与栽植机械 (7)3.1.3 田间管理机械 (7)3.1.4 收获机械 (7)3.1.5 农产品加工机械 (7)3.1.6 农田水利机械 (7)3.1.7 农业运输机械 (7)3.2 农业机械选型原则与方法 (7)3.2.1 需求分析 (7)3.2.2 适用性原则 (7)3.2.3 经济性原则 (8)3.2.4 技术先进性原则 (8)3.2.5 可靠性原则 (8)3.2.6 安全性原则 (8)3.2.7 服务保障原则 (8)第四章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8)4.1 耕地机械化技术 (8)4.1.1 概述 (8)4.1.2 旋耕机械化技术 (8)4.1.3 深松机械化技术 (8)4.1.4 翻转机械化技术 (9)4.2 整地机械化技术 (9)4.2.1 概述 (9)4.2.2 平整机械化技术 (9)4.2.3 镇压机械化技术 (9)4.2.4 耙地机械化技术 (9)4.3 耕整地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 (9)4.3.1 技术集成原则 (9)4.3.2 技术集成方案 (9)4.3.3 技术推广与应用 (10)第5章播种与栽植机械化技术 (10)5.1 播种机械化技术 (10)5.1.1 播种机械化概述 (10)5.1.2 播种机的选择与使用 (10)5.1.3 精密播种技术 (10)5.1.4 种子处理技术 (10)5.2 栽植机械化技术 (10)5.2.1 栽植机械化概述 (10)5.2.2 移栽机械化技术 (10)5.2.3 直播机械化技术 (11)5.2.4 栽植技术 (11)5.3 播种与栽植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11)第6章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 (11)6.1 化肥施用机械化技术 (11)6.1.1 机械化深施肥技术 (11)6.1.2 机械化追肥技术 (11)6.1.3 机械化施肥作业注意事项 (12)6.2 农药喷洒机械化技术 (12)6.2.1 喷雾器类型及选择 (12)6.2.2 农药喷洒作业要点 (12)6.2.3 农药喷洒机械化技术的优势 (12)6.3 田园管理机械化技术 (12)6.3.1 机械化中耕技术 (12)6.3.2 机械化植保技术 (12)6.3.3 机械化田园管理作业要点 (12)6.3.4 田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12)第7章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1 谷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1.1 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2.1 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2.2 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2.3 茶叶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3 收获后处理机械化技术 (13)7.3.1 谷物脱粒机械化技术 (13)7.3.2 经济作物加工机械化技术 (14)7.3.3 收获后清选机械化技术 (14)7.3.4 收获后储藏机械化技术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 (14)8.1 粮食加工机械化技术 (14)8.1.1 清理技术:采用风力、筛选、去石等设备对粮食进行清理,去除杂质、草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发动机,其最大马力为650匹,最大扭矩为2350Nm
22
23
24
25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二、作业机械向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型发展
所谓联合作业,就是用一台机器,在一次行程 内,同时完成两种或数种作业项目 。
26
复合作业
27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三、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技术 与装备将有迅速发展。
16
我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2004~2010年国家购机补贴额
20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2010年 0.7亿 3亿 6亿 12亿 40亿 130亿 155 亿
2011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 策,同时增加补贴资金规模 。
17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一、动力机械向大型化发展
13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2003年机械化作业水平 耕地 46.8% 播种 26.7% 收获 19%
2006年机械化作业水平 耕地 55. 39% 播种 32. 00% 收获为25. 11%。
保定市2006年 机耕 87.0% 机电灌溉 84.0% 机播 74.4% 机收 37.8%
14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11
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3.工作环境条件差
许多农业机械是在地面状况较差的田间、 露天地和高速行走状态下作业,烈日暴晒, 风沙尘土多,有时还受雨淋。因此,机器容 易腐蚀或磨损。
12
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4.使用时间短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许多作物的播种 期和收获期都很短;某些农产品(如水果等)收获 后的加工期也不长。这就使许多农业机械在一 年内的使用时间很短。
48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 化发展的重点
一是切实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 二是全面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层次 三是大力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推进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国
49
农机常用油料的选用
50
一、柴油的选用
1. 柴油的种类、牌号 我国生产的柴油分为轻柴 油(沸点180℃~370℃)和 重柴油(沸点350℃~410℃) 两大类。柴油使用性能中最重 要的是着火性和流动性,其技 术指标分别为十六烷值和凝点。 农业机械广泛运用的是轻柴 油。根据GB 252-2006标准, 轻柴油的牌号按凝点分为10、 5、0、-10、-20、-35、-50 七个牌号。
39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四)、薯类生产机械化技术
针对薯类作物生产条件及特点,重点推广适宜的 薯类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与配套作业机械。
产地烘干与加工机械化技术
40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五)、油菜、花生、茶叶等经济作物机 械化生产技术
在相应作物主产区,因地制宜推广应 用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直播与收获技术、 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挖掘技术、茶叶机械化 采摘和初加工技术、大豆机械化播种与收 获技术、甘蔗机械化中耕培土与收割技术、 柑橘和苹果机械化采摘、商品化产后处理 与深加工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
3
农业机械分类
➢ 三、田间管理机械
中耕机械 植保机械 修剪机械
➢ 四、收获机械
谷物收获机械 玉米收获机械 棉麻作物收获机械 果实收获机械 蔬菜收获机械
花卉(茶叶)收获机械 籽粒作物收获机械 根茎作物收获机械 饲料作物收获机械 茎秆收集处理机械
4
农业机械分类
➢五、收获后处理机械
现在世界上已有的不同种类和形式的农业机械约近两万 种,新型的机器还在不断出现。
10
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2.作业复杂
农业机械的工作对象复杂,受土壤、水、肥料、气候 的影响,又随地域、作物类别、种类、自然条件和栽培制 度的不同变化较大;而大多数农业机械在作业时都不是只 完成某项单一的任务,而是要完成一系列的作业项目。这 就增加了机器设计上的难度和结构上的复杂性 ,从而要 求农业机械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农机与农艺互相配合,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起来, 例如番茄采收,育种学家培育出了表皮较坚韧且收获期较 为一致的番茄,机械工程师设计出了番茄收摘机,使番茄 收获机械化得以实现。在苹果、梨、葡萄种植方面,为适 应机械收获作业,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作物的形状和 结构,实现农艺与农机的结合。
35
系统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十一)、农机节能技术
大力推广科学管理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 使用效率;
宣传和培训农业机械科学使用技术和节约 能源、保护环境知识,增加农机手科学的 维护保养技术和知识;
制定农业机械能耗标准,积极开发普及精 量作业、变量作业和多功能作业农业机械 产品和技术,减少作业中的能源消耗。
47
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农业现代化 阐述
脱粒机械 清选机械 剥壳(去皮)机械 干燥机械 种子加工机械 仓储机械
5
农业机械分类
➢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碾米机械 磨粉(浆)机械 榨油机械 棉花加工机械 果蔬加工机械 茶叶加工机械
6
农业机械分类
➢ 七、农用搬运机械
运输机械 装卸机械 农用航空器
➢ 八、排灌机械
水泵 喷灌机械设备
➢ 九、畜牧水产养殖机械
饲料(草)加工机械设备 畜牧饲养机械 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设备 水产养殖机械
电机组
➢十一、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
风力设备 水利设备 太阳能设备 生物质能设备
8
农业机械分类
➢ 十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
挖掘机械 平地机械 清淤机械
➢ 十三、设施农业设备
41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六)、草原建设与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
针对部分草原生态恶化的状况,重点推广少免 耕补播、飞播和深松、切根、打孔及牧草收获、 打捆、块粒状加工、青贮和草籽加工技术及机 具设备;
结合牧区自然和生产条件,示范推广轮牧围栏 自动化控制技术与配套机具设备。
42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主要有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少耕免耕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耕种联合作业机械、有机 肥生产与施用机械、化肥高效施肥技术与机械、 生物农药与施药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 机械等将得到发展。
28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三、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技术 与装备将有迅速发展。
主要有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少耕免耕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耕种联合作业机械、有机 肥生产与施用机械、化肥高效施肥技术与机械、 生物农药与施药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 机械等将得到发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 促进增产措施的实施与发展 争取时间,不违农时 改善劳动条件 经济实用
2
农业机械分类
根据2008年7月14日发布实施的《农业机械分类》 规定,农业机械共分14个大类,57个小类,276个品 目
➢ 一、耕整地机械
耕地机械 整地机械
➢ 二、种植施肥机械
播种机械 育苗机械设备 栽植机械 施肥机械 地膜机械
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小型插秧机、小型多功能收割机等 一系列小型机具需求增多 。
33
3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五、大量的新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在农业机械上。
电子技术的应用。例如将电子监控装置、GPS用在联合收 获机和播种机上,将激光技术用于开沟平地等作业机上, 将光电传感器用于中耕间苗和蔬菜水果的分选;将微波技 术用于杀死草籽和昆虫及干燥谷物 。
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 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
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 10%,收获为 40% 玉米机播水平 58%,机收为 5%。 其他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更低
15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现有农业机械结构特点
大中型机械较少(2007年206.3万台,农具308.3万部) 小型机械居多(1619.1万台,配套农具2733万部) 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配套率低 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 种植机械多,畜牧、养殖和加工机械少
29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三、机械化作业将由小麦、水稻、玉米等 主要粮食作物为主逐渐向小种类作物和经 济类作物发展
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等经济类作物 的种植、收获机械及林果机械、牧草机械、 渔业机械等新兴农机品类的市场需求日趋 强劲。
30
油菜收获机
31
棉花收获机
32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五、山地、果园、大棚用小型机械不断发展。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 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 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的过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 之路。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 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 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1
农业机械的作用
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 各种机械。 包括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
45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十)、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对农产
品及环境的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对靶喷 施、弥雾施药、无滴漏喷杆喷雾施药等新 技术与配套机具装备。 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优势农产品产区,重点 推广精密喷洒、雾滴防漂移及智能化施药 技术与装备。
46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秸秆覆盖、免耕播种、 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38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三)、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结合玉米主产区不同品种、种植制度、自然环境 和生产条件,推广玉米免耕深施肥精量播种机械 化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设备。
在大力推广悬挂式玉米收获机的同时,搞好自走 式玉米收获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积极推进 玉米机收跨区作业。
大型机组作业,生产率高,可提高农业劳动生 产率,同时作业质量、增收效果比小型机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