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一例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个案分享

器官功能支持
伤口外敷。有横纹肌溶解表现者尽快 给予碱化、水化和糖皮质激素、CRRT
皮肤及 肌肉
液体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正性肌力药物
心血管 系统
呼吸 系统
肺水肿,喉头水肿——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观察尿量及尿色,碱化尿液, 必要时CRRT
泌尿 系统
神经 系统
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脑梗 予脱水利尿,营养神经治疗
仔细检查伤处保持 镇静,限制活动
若伤口处残留有毒刺 可用针或镊子挑出
局部首选清水或生 理盐水进行冲洗, 或选择弱酸性液体
地塞米松+利多卡因 +生理盐水混合后持 续外敷,注射破伤风
抗毒素
应立即送医院 进一步治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急救期
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据目前的 记录,全世界目前已知有5000多种胡蜂
蜂尾均有刺器和毒腺,蜇伤暴露部位皮肤
诊断与鉴别诊断
蜇人蜂大小、形态、颜色、蜇伤处有无毒针残留、蜇伤数量、部位
蜜蜂与胡蜂蜇伤的主要鉴别点
蜇伤 类型
蛰针 弯曲度
钩状针
蛰入 方向
蜜蜂蛰伤 直 并列,大而横向突出 垂直进针
5-羟色胺
含量比组胺 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外周是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剂。 更低
蜂毒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
临床 表现
过敏反应 局部毒性反应
多系统损害
过敏反应
出现最早、最常见的临 床表现,伤后数分钟乃 至数小时发生,可自行 缓解或经治疗后好转, 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建 议严密观察>10h。
重症蜂蛰伤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1252021年第5卷第6期2021 V ol.5 No.6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预防保健/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重症蜂蛰伤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王 兰,刘晶晶,洪 琛,党亚楠,张 伟,赵晓静(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蜂蛰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重症蜂蛰伤患者97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有无中枢神经损伤分为中枢神经损伤组(30例)与无中枢神经损伤组(67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重症蜂蛰伤患者发生中枢神经损伤的单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中枢神经损伤组患者出现血压异常、心率异常、pH 值≤ 7.30、碳酸氢根≤ 18.0 mmol/L 、碱剩余≤ -6 mmol/L 、肌酸激酶同工酶≥ 50 U/L 、直接胆红素≥ 34.2 mmol/L 、尿素氮 > 7.1 mmol/L 、肌酐 > 111.0 mmol/L 的比例均高于无中枢神经损伤组(均P <0.05);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最终筛选出2项因素为中枢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分别为pH 值≤ 7.30(OR =11.363,P <0.05)、肌酐 > 111.0 mmol/L (OR =3.760,P <0.05)。
结论 pH 值≤ 7.30和肌酐 > 111.0 mmol/L 是重症蜂蛰伤患者发生中枢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维持患者pH 值于7.30以上,并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减少蜂蛰伤相关中枢神经损伤是有益的。
关键词:蜂蛰伤 ; 中枢神经损伤 ; 预后 ;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6.0125.03作者简介:王兰,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重症医学。
胡蜂蛰伤的急救治疗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胡蜂蛰伤的急救治疗胡蜂(wasp),亦名马蜂、黄蜂等,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胡蜂总科(Vespoidea)。
胡蜂种类较多,目前世界已知胡蜂约6000 余种,我国已发现的胡蜂达200多种[1]。
胡蜂毒素含数种致过敏物质,如抗原-5蛋白、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等,膜翅目昆虫蛰伤是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三大诱因之一(其他两类诱因为食物和药物)[2]。
蜂蛰伤后会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及多系统中毒症状,严重者会发生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心肌损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为此早期对蜂蛰伤患者开展急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将2013年8月~10月我院收治的2例胡蜂蛰伤患者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病例一患者,女,48岁,胡蜂蛰伤3+h入院。
3+h前患者在田间劳作时被胡蜂蛰伤多处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蛰伤处肿痛麻木,无尿等症状。
在家自用”消肿止痛酊”外搽,症状无缓解并逐渐加重。
入院查体:体温37.5℃,呼吸30次/min,心率125次/min,血压96/68 mmHg。
患者神志清楚,呼吸急促浅快,脉细速,四肢发冷,口唇甲床发绀,头面部肿胀。
患者头部、背部、腹部、四肢见蛰伤20余处,蛰伤处皮肤红肿、瘀斑、皮下出血,伤处中心见直径3~8 mm的小片状黑紫色皮肤坏死。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0×109/L,中性细胞11.6×109/L,中性细胞比率89.5%,淋巴细胞比率8.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4 u/L,尿素(UREA)7.94 mmol/L,肌酸激酶(CK)15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8 u/L,乳酸脱氢酶(LDH)252 u/L,肌钙蛋白(-)。
1.1.2病例二患者,男,35岁,胡蜂蛰伤14+h入院。
胡蜂蜇伤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救治分析

胡蜂蜇伤速发型过敏性休克 1例救治分析关键词:胡峰;蜂蜇伤;过敏性休克0 引言胡蜂蜇伤是我国山区常见急症,病死率较高,对经济社会危害严重。
目前临床上缺乏胡蜂蛰伤的流行病学资料,对于胡蜂蛰伤后的急诊诊治有统一的规范,但各地区急诊医师多根据自身实践形成不同的认识。
蜂蛰伤,是指由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尾部的毒刺刺伤皮肤所引起。
蛰入后,毒腺中的毒素通过毒刺注入人的皮肤,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
胡蜂(Vespoidea)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组,亦名马蜂、黄蜂、草蜂等,目前全世界已知约有 5000 多种。
毒蜂蜇伤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则较为少见。
现将我院2020年10月救治救治1例因毒蜂蜇伤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赵某某,男,66岁,因在早上7时左右在室外摘除马蜂窝时,额部不慎被蜜蜂蛰伤,回家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随即神志不清,家属立即呼叫120送至我院急诊科。
患者蜂蛰伤自行回家后10分钟突发意识不清,有流延,有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拨打120立即送入我院,入院查体:患者神志不清,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喉头水肿,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右前额及枕后可见多处针刺样红点,周围伴红晕,左颈部多处擦伤,四肢肌张力亢进,右下肢可见不自主活动。
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毒峰蜇伤、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入科后立即予平卧位,心电监护,开放气道,呼吸皮囊加压通气,行气管插管,并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给予“肾上腺素”1mg肌注,“异丙嗪”25mg肌注,“去甲肾上腺素”10mg微泵,“甲泼尼松琥珀酸钠”40 mg静推,抗过敏及补液、扩容、抗休克等抢救治疗46分钟,患者神志转清,全身皮疹消退,血压上升为127/67mm H 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2.5m m,对光反射正常,抢救成功。
当时发现导尿管尿液为茶色,准备用物收住院治疗,后住EICU治疗3天,转普通病房治疗4天出院。
胡蜂蛰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抗过敏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过敏药物如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肾上腺素应用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及时给予 肾上腺素治疗。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呼吸功能支持
肝肾功能保护
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患者,给予 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功能支持治疗 。
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给予保肝、保肾 等药物治疗,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 合征的发生。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现场急救措施
迅速离开现场
胡蜂蛰伤后,患者应迅速 离开蜂巢区域,避免继续 受到攻击。
去除毒刺
尽快检查伤口,用消毒的 针或刀片轻轻刮去毒刺, 避免挤压毒囊。
清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 底清洗伤口,减少毒素吸 收。
抗过敏治疗策略
评估过敏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如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胡蜂蛰伤规范化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9
目录
Contents
• 胡蜂蛰伤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特殊人群处理建议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 • 专家共识解读及实践指导意义
01 胡蜂蛰伤述
胡蜂种类与分布
胡蜂种类
中国境内已知的胡蜂种类超过200种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森林 中。
循环功能支持
对于休克或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补液 、血管活性药物等循环功能支持治疗 。
04 特殊人群处理建议
儿童患者处理特点
1 2 3
儿童对胡蜂毒素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胡蜂毒素的 反应往往比成人更为敏感,容易出现严重过敏反 应。
用药需谨慎
在治疗过程中,应谨慎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类 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 影响。
19例重症蜂蛰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19例重症蜂蛰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总结关于19例蜂蛰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重症蜂蛰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为临床重症蜂蛰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临床经验。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9月~10月收治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监护室的19例重症蜂蛰伤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急诊监护室的治疗和护理,16例患者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2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蜂蛰伤的早期救治是关键,血液净化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点,精细化护理是保障。
[关键词] 重症蜂蛰伤;护理;体会Nursing Experience of 19 Patients with Severe Bee StingZhao Lin,Liu Shanshan,Li Hongyun,Li Wen,Chen Die,Wu Siqi,WenHongyi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Sichuan,637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regarding 19 patients with bee stings,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ee stings, and to provide clinical experiencefor the treatment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evere bee stings. Methods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19 patients with severe bee sting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care uni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uanbei Medical College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20, and the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rough treatment and care in the emergency care unit, 16 patients improved and were transferred to general wards, 2 patients' families gave up treatment and were automatically discharged,and 1 patient died due to ineffective resuscitation. Conclusions Early treatment of bee stings is the key, hemodialysi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refined care is the guarantee.[Key words] Severe bee stings; care; experience蜂蛰伤是指被黄蜂等蜂种蛰伤后,毒素进入人体引起伤口局部红肿、疼痛,伴随恶心、呕吐、头晕心慌等中毒性症状的一种疾病。
老年重度胡蜂蛰伤患者1例救治体会

2021年2月第11卷第4期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4 February 2021233·病例报告·老年重度胡蜂蛰伤患者1例救治体会方 洁1△ 李雪苓2▲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 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科,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 蜂尾蛰伤人体后毒液进入人体可引起一系列毒性效应,除局部的过敏反应外,还可出现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肝肾损伤、心脏损伤、脑炎、缺血性卒中等多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等临床不良后果。
急性肾损伤是蜂蛰伤的常见并发症,病情凶险,血液净化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通过报道一例老年胡蜂蛰伤患者救治案例,复习相关文献,更加具体的认识蜂毒致病特点,探讨可行的救治方法,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蜂蜇伤;蜂毒;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图分类号] R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4-0233-03Review on a case of treatment in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severe wasp stingFANG Jie 1 LI Xueling21.Graduate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00, China;2.Department of Clinical Teaching,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00, China[Abstract] After wasp tail stings the human body, the venom enters and causes a series of toxic effects. Besides local allergic reactions, there may also be multiple system dysfunctions such as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rhabdomyolysis, liver and kidney injury, heart injury, encephalitis, ischemic stroke, etc. In severe cases, multiple organ failure, even death and other clinical adverse consequences may occur. Acute kidney injur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wasp sting, and its condition is dangerous. Blood pur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a case of elderly patient with wasp sting was reported,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so as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pathogenic features of wasp venom and explore feasible treatment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Wasp sting injury; Wasp venom;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cute kidney injury胡蜂蜇伤是我国山区常见急症,多发生于夏秋季节[1],患者多为农民。
胡蜂蛰伤的诊断及治疗

常见胡蜂的模样
马蜂、黄蜂、葫芦包
常见胡蜂蜂巢的模样
胡蜂是有益昆虫,是农林害虫的天敌
胡蜂对人、畜也具有攻击性,最严重的后果可导致人、 畜死亡。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人类必需予以重 视!
胡蜂蜇伤后的一般表现
(一)蛰伤部位的表现:蛰伤后出现疼痛、肿胀, 12-48小时加重,波及范围扩大,可溃破形成不 同大小的溃疡面 。
重症处理(救治)原则
(五)营养支持治疗 :
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尽可能在48小时内开始 经消化道喂养;急性期可实施低热卡喂养;仅 当无法进行肠内营养且预计7天内无法恢复时, 方可考虑进行胃肠外营养。
重症处理(救治)原则
(六)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
当患者具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长时间使用 机械通气时,有指征进行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优先选择组织胺H2受体阻滞剂。
一点建议
酌情适时转送病人: 各家医院诊疗条件不等,最好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可心存侥幸, 因为每个人的运气总会被用完的,酌情 考虑转上级医院或条件更好的医院诊治 患者,不是我们无能,恰是智者的风范! 这,对病人,对医生,对医院,对社会 都是公平的,是负责任的。
上医治未病!
水化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以1:3的容量, 每日给液体总量为4000ml-6000ml。
碱化治疗:4-5%碳酸氢钠注射液,每日400-600ml。
以上两类液体必须同步输注,特别要注意碳酸氢钠不能单独使 用。
水化及碱化标准为:患者尿PH值维持在7-9之间,尿量保持150250ml/h。
级。
胡蜂蜇伤的诊断
(二)临床分类 1、轻度胡蜂蜇伤 (1)蜂蜇伤皮肤损害≤10处; (2)无明显皮肤红肿及荨麻疹等改变; (3)无其他全身不适症状; (4)血、尿常规连续3天监测无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蜂螫伤的治疗:MODS 防治期
2 MODS 防治期:螫伤后 24 h 至 1~2 周。 重点是器官 损伤的系统监测和治疗,目标化 管理,早期干预,保证组织灌 注,平衡内环 境,兼顾整体,强化液体管理,必要的器官 功能 替代治疗。
概述
胡蜂是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细腰亚 目(Apocrita) 中胡蜂总科的统称,世界上已 知胡蜂种类有 5000多种,中 国记载的有 200余 种,其中包括胡蜂亚科的剧毒杀人胡蜂黑胸胡 蜂、金环胡蜂和基胡蜂等。胡蜂螫伤指胡蜂的 尾针刺破人体皮肤后,能释放毒素,毒液侵入 人体引起的中毒,其实质为生物毒素中毒。胡 蜂螫伤后可发生过敏反应及直接毒性作用致病, 前者与中毒剂量无关,后者存在明显的剂量- 效 应关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理包括伤口的处理,生命体征的评估及 CPR,严重过敏 反应和休克的早期处理,安全 转诊。伤口处理包括:
① 因胡 蜂毒刺螫伤后无毒腺残留,伤口局部 无毒刺可拔,局部首选 以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 冲洗,或选择弱酸性液体如食醋等。
② 选用地塞米松 + 利多卡因 + 生理盐水混合 后持续外敷 于螫伤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既可 快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止 痛,又不影响对伤口 的观察。
胡蜂螫伤的治疗
胡蜂螫伤强调分阶段治疗的理念,力求做到集束 化和个体化。不同阶段治疗重点不同,早期合理 的积极治疗可避免 或减轻后续序贯发生的器官功 能衰竭,明显缩短病程,改善 预后。一旦进入多 器官功能衰竭期,其处理并无特殊之处。 集束化 治疗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在 同一环境、相关时间内实施,有明确的实践性、 目标性和序 贯性,尤其适用于胡蜂螫伤急救期和 MODS 防治期。个体化治疗指根据胡蜂螫伤患者 的病理生理状态、病情分级分期 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胡蜂螫伤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抗炎、抗免疫、抗休克、抗过 敏、抗溶血 及提高机体应激能力。早期可静 脉给予氢化可的松 200~ 400 mg,或地塞米 松 5~20 mg,或甲泼尼龙 40~160 mg 等。
胡蜂螫伤的治疗
1.4 “两化”(水化和碱化):胡蜂螫伤后发 生过敏反应时, 由于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在 10 min 内导致约 50% 的血 管内液体流 至血管外,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故对 于胡 蜂螫伤严重全身过敏反应者,应积极进 行液体复苏治疗,适 当给予静脉水化,保证 组织灌注及尿量增加,有助于促进毒 素和代 谢产物排出。
胡蜂螫伤的治疗
1.2 “两抗”(抗休克和抗过敏):胡蜂螫伤 早期容易出现 过敏性休克,少数为全身螫伤 剧烈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甚至可能继发 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心源性休克。重点在于 对过敏反应的识别及分级处理。
胡蜂螫伤的治疗
不同严重程度过敏反应的分级治疗: ① Ⅰ级过敏反应: 可给予口服抗组胺类药物,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抗过 敏剂,短期 留院观察。 ② Ⅱ级过敏反应:吸氧,肾上腺素肌 肉注射, 注射抗组胺类药物,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 他抗过 敏剂,留院观察。
过敏反应为蜂螫伤后出现最早、最常见的 临床表 现。过敏反应的类型多为免疫球蛋白 E(IgE)介导的 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发生于蜂螫伤后的数分钟乃至数 小时不等,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好转,但过敏 反应可再次发 生,因此建议患者住院或严密观察至少 10 h。根据过敏反应的症状可划分为 4 个等级(表 1),需根据不同的等级 选择相应的急救及治疗措施。
胡蜂螫伤的治疗
1.3 “两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Ⅱ级以上过 敏反应 需注射肾上腺素。对儿童蜂螫伤早期应用肾上 腺素甚至可避 免气管插管。用法:肾上腺素 0.3~0.5 mg(儿童 0.01 mg/kg, 不超过 0.3 mg)肌肉注射, 严重者可每隔 5~10 min 重复使用。有研究提示臀部 肌肉注射较上臂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吸收更快[10]。 如无效或已出现循环衰竭,应静脉给药。对 头面部胡 蜂螫伤、有过敏性疾病史、早期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者, 常规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每日数次,连续 3~5 d。 注意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补充血容量。
胡蜂螫伤的临床表现:多系统损害
5.血液系统:非螫伤部位的皮下出血点、瘀斑、 呕血、便 血和血尿等,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甚至类白血病反应。
胡蜂螫伤的临床表现:多系统损害
6 泌尿系统:早期会出现尿液颜色及尿量的改 变。一 般早期因出现血尿及蛋白尿而表现为尿 液颜色的异常,如茶 色、酱油色、洗肉水样, 甚至尿液中出现大量渣样物沉积,多 考虑由螫 伤后急性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引起。发生 横 纹肌溶解多考虑蜂毒对横纹肌细胞的直接毒 性和对横纹肌 细胞膜的溶解破坏所致;随病情 进展,则会出现进行性少尿 及无尿,同时肌酐、 尿素氮水平也会显著升高,若治疗不及 时,肾 功能损害将呈不可逆性进展。
胡蜂螫伤的毒理机制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占蜂毒干重的 2%~3%, 为蜂毒进入动物组织后渗透和扩散打开通 道,被称为蜂毒的“扩散因子”。MCD 肽占蜂毒干重的 1%~2%,可以引起 组胺释放,低浓度 MCD 肽可促 进肥大细胞脱粒,进而导致过敏反应。
胡蜂螫伤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
胡蜂螫伤的治疗
③ 冷敷:24~48 h 内给予局部 冰敷。 ④ 疼痛明显者建议静脉使用镇痛药。 ⑤ 肌肉注射破 伤风抗毒素,酌情选择抗菌药 物预防感染。
胡蜂螫伤的治疗
早期安全转诊是指螫伤部位超过 10 处以 上,6~24 h 内即出现溶血或横纹肌溶解表现, 基础疾病较多,建议初步处理后尽快转往能 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单 位。转诊前务必做好病情评估和病情交接。
胡蜂螫伤的治疗
同时,给予碳酸氢钠碱化也有助于防治 蜂毒所致横 纹肌溶解及溶血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KI)。对于合 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基础疾病和慢性肾功能 不 全病史患者,其心肺储备代偿功能和肾脏排泄功 能不全,应 在严密容量监护下进行。可给予 500~ 1 000 mL 等渗晶体 液 30 min 静脉输入后,立即静 脉推注呋塞米 20 mg。再根据 患者血压、中心静脉 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 调整补液 量及补液速度。保证每小时尿量 100~200 mL 以 上,边补边利,保证液体匀速输注,做到床旁滴定 式治疗。
胡蜂螫伤的临床表现:局部毒性反应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蜂刺部位 可发生中 心性坏死、化脓,范围通常小于 10 cm,严重者可能 超过 10 cm,24 h 内极易进展,可持续数天,并可能 导致非感 染性淋巴管炎和轻度的系统症状[6];邻 近气道及面部的蜂 螫伤伤口更容易导致气道狭窄;螫 伤眼部可能导致眼部红 肿、畏光流泪、视物下降、弥 漫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继 发性青光眼,甚至是 白内障、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胡蜂螫伤的治疗
1 急救期:螫伤后数分钟至 24 h,尤其是 6 h 内。处理要 点可简化为“4 个两”,要求 在 6 h 内完成,又称胡蜂螫伤救 治“黄金 6 h”。
胡蜂螫伤的治疗
• 1.1 “两早”(早评估和早处理):早评估 指一经诊断,需要 即刻进行评估,包括螫 伤的皮损总数(间接反映螫伤的胡蜂 数量 及毒液量),有无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及其 分级,有无基础 疾病及过敏史,是否需要 立即进行 CPR,是否有器官功能损 害的早 期表现,如 6 h 内无尿和酱油色尿,提示早 期发生了 肾损伤和急性溶血等。此外还应 在6、24、48、72 h重复评估。
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摘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年 9 月第 30 卷第 9 期
胡蜂螫伤是我国山区常见急症,近年来 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病死率较高,对经济社
会危害严重。目前临床上缺乏胡蜂螫伤的流 行病学资料,对于胡蜂螫伤后的急诊诊治也 无统 一规范,各地区急诊医师多根据自身实 践形成不同的认识。 现组织专家对近 10 年 来的胡蜂螫伤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反 复讨论, 达成本共识,以期指导临床诊治。
胡蜂螫伤的毒理机制
由于对胡蜂种类缺乏明确鉴定、对胡蜂毒 液动物模型和细胞水平研究数据缺乏等原因, 胡蜂毒液的生物化学成分与胡蜂螫伤的临床症 状之间缺乏对应关系,目前对胡蜂螫伤 的具体 致病机制尚难以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胡蜂螫伤的毒理机制
蜂毒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胺类,即组胺、乙酰 胆碱 等;肽类,即蜂毒肽(melittin)、蜂毒明肽、肥 大细胞脱颗粒肽 (MCD 肽)等;酶类,即磷脂酶 A2 (2 phospholipase A2)、磷脂酶 B 等。蜂毒肽占蜂 毒干重的 50%,其溶血机制为协同磷脂酶 A2 引起红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形成小孔,导致通透性改变。 磷 脂酶 A2 占蜂毒干重的 12%,可促进卵磷脂转化为溶 血卵 磷脂,引起溶血。磷脂酶 A2 只有在蜂毒肽的协 同作用下才能发挥溶血作用,促进红细胞溶解,故被 称为“间接的溶血毒素”。
胡蜂螫伤的临床表现:多系统损害
胡蜂螫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也较常见, 发生 MODS 是胡蜂螫伤病情严重 的重要标志。
胡蜂螫伤病情评估与诊断
1.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及临床 症状,蜂螫伤 诊断不困难,但需要与其他昆 虫类咬伤相鉴别。夏秋季节户 外活动出现不 明原因的过敏反应时需警惕蜂螫伤的可能, 有 时不一定会看到螫人胡蜂。胡蜂螫伤需与 蜜蜂螫伤鉴别,可 根据目击螫人蜂大小、形 态、颜色及螫伤处有无毒刺残留等 综合判断 (表2),必要时可借助常见胡蜂种类形态图 识别。
胡蜂螫伤病情评估与诊断
2 急诊评估:迅速评估患者气道、呼吸、循 环及意识状况, 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CPR);评估有无全身过敏反 应及其表现 和分级;评估有无器官功能受累表现,如尿 量、 尿色改变;获取详细病史,包括既往过 敏史、特殊病史、服用 药物史,以及蜂螫伤 后第一时间诊治情况,如早期是否使用 肾上 腺素、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液等。
胡蜂螫伤的临床表现:多系统损害
3 循环系统: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且可能因 过敏反应引起冠状动脉(冠脉)痉 挛、低血压休克,导致冠脉 灌注不足,从而 诱发 Kounis 综合征,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心 律 失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