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儿童句末语气词“啊”的言语意图个案习得研究

普通话儿童句末语气词“啊”的言语意图个案习得研究

一、什么是句末语气词“啊”

“啊”字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汉字。它被广泛用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在汉语口语中,“啊”大多数用于句末,它常常出现在询问、命令、感叹、劝告等语言交际情境中。在这

些情境中,“啊”表达一种语气,用于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或者引起对话的注意力。

如王女士的小女儿小雨,她在1岁6个月的时候开始说话,最初使用的语言是一些单

词和简单的词语。但是在2岁之后,小雨学会了使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开始使用

语气修饰词,比如说“啊”、“哦”、“嗯”等等。她使用“啊”的场合多是在询问的情

况下,比如说“妈妈,我们去公园玩啊”,她的语气比较柔和,带着一种恳求的口吻,反

映了她想和妈妈一起去玩的愿望。在其他情况下,比如说命令或者建议,小雨使用“啊”

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另外一个个案是王先生的小儿子小明,他和小雨年龄相仿,但是使用“啊”的频率却

要高于小雨。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小明会说“爸爸,多给我一点啊”,以及在玩具被

别人拿走的时候,他会说“我的玩具,还给我啊”。这些场合中,小明的语气带着一种强

烈的欲望和恳求的口吻。这也反映了小明比小雨更加有主见和自我表达欲望的特点。

三、结论

在普通话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句末的语气修饰词“啊”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和语

言环境的丰富,其使用频率也会逐渐增加。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啊”的使用频率和用途也会有所不同,这与这些儿童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环境有关。这也为儿童

语言教育的个性化提供了一些参考。

论文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 张桂权 语气词“啊”的音变情况比较复杂,加上因“啊”的音变而带来的“啊、呀、哇、哪”用字的混乱状况的影响,“啊”的音变问题就成了现代汉语教学及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不少麻烦。 例如下面这些句子中的“啊”许多人往往读不好: ①这些海鸭啊(读成ɑ),……②你可千万不要慌啊(读成ɑ)! ③这可怎么办呀(读成yɑ)!④多么可笑呀(读成yɑ)! 上面的念法都是不对的,①应该念yɑ,②应该念nɡɑ,③应该念nɑ,写作“啊”或“哪”,④应该念wɑ,写作“啊”或“哇”。 要解决好语气词“啊”的音变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更为科学合理地归纳出“啊”的音变规律,同时解决好“啊”的音变用字规范问题。 一、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谨就教于方家。 语流音变是任何语言都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音变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语流中前后语音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达成的一种“协议”,属于语言内部的一种自我协调现象。音变的目的和结果是使言语变得自然、流畅、和谐、优美。 任何一种音变,不管多么复杂,都有其内在规律,而目前人们对这些规律的认识,也许是全面的,也许还不够全面。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及其原理,笔者都认为还有进一步认识的必要。 语气词“啊”的音变是因语音同化作用 ......而引起的多种增音现象,这是现在一般人的共 识。其实,语气词“啊”的音变原理除了同化增音的作用外,还有异化增音 ....的作用。根据这两条原理,现将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重新整理如下。 (一)同化增音 同化是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啊”在语流中受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增加一个与之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即当“啊”的前一音节的尾音是辅音和高元音时,发音时只要把前一音节的尾音延长,与“啊ɑ”连读即可,其中高元音连读后变成半元音。这一规律,使“啊ɑ”的读音共有七种变化。

现代汉语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资料合集 目录 一、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 二、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 三、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呢吧啊”的初步考察 四、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五、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呢”“吧”“啊”的初步考察 六、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规范问题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 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和态度,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在界定现代汉语语气词时,需要明确一些重要的标准。 语气词是一种虚词,在句子中不充当任何成分,但可以表达各种语气。例如,“吗”、“了”、“呢”、“吧”等都是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如疑问、肯定、委婉、惊讶等。

语气词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吗”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了”用于陈述句中表示肯定语气,“呢”用于特殊疑问句中表示疑问和委婉的语气,“吧”用于祈使句中表示请求或劝告的语气等。第三,语气词的界定标准可以从语法、音质、音位和语义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语法方面来说,语气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动词或名词等实词。例如,“是吗”、“对吧”、“了吗”等都是由语气词和实词组合而成的。语气词还可以用来连接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从音质和音位方面来说,语气词通常是由轻音节或轻声调组成的。例如,“吧”的发音比较轻,而“了”则可以用轻读或重读来表达不同的语气。有些语气词还可以通过语调和音质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最后从语义方面来说,语气词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等。例如,“吗”用于疑问句中表达疑问的语气,“了”用于陈述句中表达肯定的语气,“呢”用于特殊疑问句中表达委婉的语气,“吧”用于祈使句中表达请求或劝告的语气等。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语法、音质、音位和语义等方面。这些标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词是否为语气词以及它所表达的语气类

普通话儿童句末语气词“啊”的言语意图个案习得研究

普通话儿童句末语气词“啊”的言语意图个案习得研究引言 语气词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表达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使得交 流更加生动和丰富。在普通话中,儿童经常会使用语气词“啊”来表达自己的语气和情感。本文将对普通话儿童句末语气词“啊”的言语意图个案习得进行研究,探讨儿童习得语气 词的过程以及其言语意图的表达情况。 一、语气词“啊”的基本特征 1. 表示肯定或确认:在陈述句中使用“啊”可以使得说话者的语气更加肯定和确认,“我是对的啊”。 2. 表示疑问:在疑问句中使用“啊”可以表示说话者的怀疑或者询问,“你是不是 明白啊?” 3. 表示感叹:在表达强烈情感或者感叹的时候,说话者也会使用“啊”,“太棒了啊!” 语气词“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因此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习得过程也非 常值得研究。 二、儿童习得语气词“啊”的过程 儿童习得语气词“啊”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1. 听觉感知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触到并且听到大量的语言输入,逐渐开 始感知和区分不同的语气词的用法和含义。他们会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和掌握语气词“啊”的使用。 2. 模仿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会开始模仿大人和其他人的语言表达,尝试使用语 气词“啊”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语气。他们也会在语言交际中不断地试错和修正,逐渐积 累经验和提高表达能力。 3. 意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会开始意识到语气词“啊”的使用和作用,逐渐 学会根据语境和情境来选择合适的语气词,并且能够主动地使用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语气 和情感。 儿童习得语气词“啊”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练习和体验才能够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和语言环境的引导和示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使用语气词“啊”的言语意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气词“罢了”的情态意义和话题标记“罢了”-2019年文档资料

语气词“罢了”的情态意义和话题标记“罢了” 一、语气词“罢了”的相关问题 现代汉语里的语气词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仅就普通话而言,能够列出来的语气词就有很多,例如:啊(包括变体形式“呀、哇、哪”等)、啦、嘛、呢、吧、呗、吆、嘿、啵、喽、嘞、哟、喔。[1]不同的语气词蕴含着不同的意义。“罢了”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陈述语气词,虽然学界已对语气词“罢了”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并没有对“罢了”的情态意义以及它从语气词向话题标记转化的语法过程完 全揭示出来。方绪军(2006)探讨了语气词“罢了”和“而已”在句法环境和表达语气意义上的倾向性。认为“罢了”常表示“纯粹、完全属于某种情况而非其他”的意味,有时表达说话人对某种情况不满、轻视或否定的主观态度。[2]卢玉波(2007)则以《西游记》为基本语料,对作品中“罢了”、“而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指出“罢了”更适合表示“仅止于某种情况,而非其他”的意味,用在句尾,对整个句子所表示的意思起减轻、冲淡的作用。[3]刘志远、刘顺(2012)通过对“罢了”词汇化过程的考察,认为语气词“罢了”是连动关系的动词组合“罢了”语法化和词汇化的产物。在明清时期,“罢了”成为语气词,开始有了语气意义。[4]我们将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分析说明“罢了”作为语气词,表达什么样的情态意义,在转折复

句的话题——述题结构中,“罢了”如何从语气词成为话题标记。 二、语气词“罢了”的篇章分布 当“罢了”出现在篇章中时,我们认为“罢了”的分布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停顿处,其后还有相关的叙述内容。即“罢了”在句中的情况。二是转折复句的后一分句句尾,即“罢了”在句末时的情况。 1.转折复句后一分句停顿处的“罢了”(“罢了”在句中的情况)。(1)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各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不少,在导演技巧上更是进步了许多,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初拍的那部所谓的“纪录片”,我觉得那不过是小儿科罢了,哪里好意思在高手如林的电影学院显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2)尽管北京的立交桥也有以企业命名的,如燕莎桥、四通桥等等,但那不过是企业投上一定的赞助,由政府命名桥罢了,并未向海内外公开拍卖。(1994《报刊精选》)例(1)、(2)中的“罢了”是用在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停顿处。在结构上,两句中的“罢了”出现在转折复句后一分句中时,都对句子的意思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从而将句子的意思以较为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2.转折复句后一分句句尾的“罢了”(“罢了”在句末的情况)。(3)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不只局限于海洋,它也可引起地壳和大气的潮汐。只不过地壳的潮汐甚微,人们注意不到,

普通话语流音变--语气词“啊”的音变教案

普通话的音变 ——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14学前教育五年专叶素英 教学目的: 1、掌握语气词“啊”在句末时,受前面音素影响下,会发生音变现象。 2、熟练掌握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并能准确地呼读出变化后读音。 3、能熟练地在口语或朗读时读出“啊”字的音变。 教学重点: 掌握语气词“啊”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地呼读语气词“啊”的音变。并能在会话或朗读中正确呼读其音变现象。 教具准备:PPT课件,网络资源 教学程序: 一、课前口语练习 1.请几个同学说一句带有“啊”的句子。 2.读带有“啊”的词语 3.听音乐《洪湖水,浪打浪》,感受音乐的魅力。注意歌词中“啊”的变化。 二、引入新课 通过注意上面歌词中“啊”字有音变现象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揭示思考问题,探讨“啊”的音变规律。 (1)、语气词“啊”在什么情况下产生音变现象? (2)、“啊”字的音变规律主要取决于什么? (3)、“啊”字的音变规律有哪些,读什么,怎样用汉字表示? 2、师生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3、老师利用课件讲述“啊”字的音变规律,并带学生读出啊字的音变: A.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ɑ o(ɑo iɑo除外)e ê I ü的,啊读yɑ ,写作“呀”。例如 (1). 原来是天上的呀(啊)?(朗读作品3号)

(2).好大的雪呀(啊)?(朗读作品5号) (3). 再从家乡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呀(啊)?(朗读作品9号) (4). 应该奖励你呀(啊)?(朗读作品39号) (5). 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啊)(朗读作品39号)! (6). 会不会下雨呀(啊)! B.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ɑo iɑo)时,啊读wɑ ,可写作“哇”。例如: (1).家乡的桥哇(啊),我梦中的桥?朗读作品18号) (2).狗该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啊)!朗读作品27号) (3).雪花飘哇(啊)飘! C.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啊”读nɑ ,可写作“哪”。例如: (1).这才这般鲜润哪(啊)!朗读作品25号) (2).小心哪(啊),别把手指割掉了! (3).你是哪里人哪(啊)? 4.走路小心哪(啊)! D.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ɡ时,“啊”读nɡɑ ,仍写成“啊”。例如: (1).唱啊(nɡɑ )唱,嘤嘤有韵!(朗读作品22号) (2).人和动物都一样啊(nɡɑ )!(朗读作品22号) (3).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啊(nɡɑ )!(朗读作品25号) (4).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nɡɑ )! E.前面的音素是-i(后)、r(er或儿化韵)时,“啊”读作rɑ 。仍写作“啊”。例如: (1).她真是一位好老师啊(rɑ )。! (2).随便吃啊!(chi)(rɑ)! (3).多美的花儿啊(rɑ )! (4).三四一十二啊(rɑ )! F.前面的音素是-i(前)时,“啊”读[z]ɑ ,仍写作“啊”。例如: (1).要好好练字啊[z]ɑ !好孩子啊[z]ɑ ! (2).你真自私啊[z]ɑ !去领工资啊[z]ɑ ! 四、小结: 小结本节学习内容,并小结出语气词“啊”的音变表,指导学生找出各音素对应的韵母,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写作时,语气词可以统一写成“啊”,

绥宁长铺方言语气词研究+文献

引言语气词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词类,它是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语气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汉语中总结出最常用、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六个:的、了、吧、吗、呢、啊,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它们的用法较复杂,但较之普通话里常用的语气词数量,方言语气词的使用就更加丰富多变。绥宁县城一带方言是从属于湖南省汉语方言的湘语区,它也像许多方言一样,语气词比较丰富多彩。绥宁方言区分为“北片”和“南片”,北片以金屋塘、水口、瓦屋塘、黄土坑、唐家坊、盐井、武阳、白玉等乡为代表说赣语,县城一带及南部东山、关峡等乡为南片说湘语,长铺话是境内很有特点的南片方言,其方言语气词是很能体现方言的个性的,而就语气词所在的位置、音节的多少、语气词单用及连用等方面可以看出方言的个性;深入了解长铺话,从语言方面挖掘地方文化的特点,也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绥宁县聚集着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瑶族和回族等20个民族,各民族在语言的交流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语气词,并借助语调、语气副词表达出不同的语气。 本文的例句基本都是从当地人们日常交流中提炼出来的语句,令人费解的方言句式都在旁边用了普通话句式进行说明,由于方言没有准确的汉字相对应,只能用拼音相近的词代替并在一旁作出了注解。 1、绥宁县长铺言语气词 日常交流中,人们通常带有或这或那的语气,语气词不仅能体现一个人说话时的情绪,还能体现说话人的个性。作为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绥宁县,县城方言语气词自然很丰富。文章将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从语气词的在句子中所在的位置来看,有“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从音节的多少来分,有“单音节语气词”和“多音节语气词”;从运用的角度来看,有“语气词的单用”和“语气词的连用”,这些语气词表达的语气有单一语气,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也有综合型语气,如:祈使感叹,疑问感叹等。绥宁常用方言语气词有啊、嘛、呢、咧、呐、哒、哈、啰/喽、哒咧、哒啦。 音节 位置 单音节多音节 句中语气词停顿啊嘛呢 咧呐哈列举 句末语气词陈述句啊哒嘛哒咧哒啦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其读音会发生变化。 “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面的音素是a、o(不包括ao、iao)e、i、ü、ê时,“啊”读作ya,同“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啊”读作wa,同“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同“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 5、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和er时,是儿化韵时,“啊”读作ra; 6、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时,“啊”读作[ZA]。 “啊”的音变例说: 1、ya—(在a、o、e、i、ü、ê音素后面时,不包括ao、iao):快打dǎ啊! 就等你回家jiā啊! 夸kuā啊! 大家快来吃菠萝luó啊! 都是记者zhě啊! 好新潮的大衣yī啊! 日子过的真快kuài啊! 快帮我解围wéi啊! 你怎么不吃鱼yú啊? 这孩子多活跃yuè啊! 2、wa—(在u音素后面时,包括ao、iao): 您在哪儿住zhù啊? 他普通话说得真好hǎo啊! 还这么小xiǎo啊!

屋顶还漏不漏lòu啊? 看你一身油yóu啊! 3、na—:(在-n音素后面时) 这件事儿可不简单啊! 笑得真欢啊! 买这么些冷饮啊! 发音真准啊! 4、nga—(在-ng音素的后面时) 小心水烫啊! 小点儿声啊! 行不行啊? 不管用啊! 5、ra—(在舌尖后元音-i、卷舌元音er的后面时,在儿化韵后面时)没法治啊! 随便吃啊! 什么了不起的事啊! 他是王小二啊! 这儿多好玩儿啊! 6、[ZA]—(在舌尖前元音-i的后面时) 烧茄子啊! 这是第几次啊? 他就是老四啊

第五节语流音变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普通话常见的音变变调、轻声

第五节语流音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普通话常见的音变: 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音变 课时安排:2 学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轻声、儿化 三、教学过程 (一)音变的产生朗读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字的读音与单发时有什么不同: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人们进行言语活动时,总是一个音接着一个音的发出,各个音连续不断,形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 。在一连串的语流中,音素与因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会互相影响,以致产生音变现象。 二)普通话常见的音变: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音变 (一)变调 1、上声变调 / 上/ [214]单念时或词句末尾的重读音节主自主 [35]在上声音节前美好永远 在一部分本调为上声的轻声音节前想起打手 [21]在阴平前简单组织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 在本调是非上的轻声音节前喜欢里头指望 在某些本调是上声的轻声前嫂子耳朵姐姐 在句中或降语调句末天上美景总是引起童心的遐想。 (按:一般把基本调值称为本调,其余调值称为变调。) 声调练习 2.“一”、“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一”、“不”念本调的条件是:单独念,或者在词句末尾,以及“一” 表日期或序数时念本调,“不”在非去声前念本调。

“一”的变调有三种,“不”的变调有两种,具体情况如下 ①在去声前“一” 、 “不”变阳平。 一次yici一部yibu 一个yige 不去buqu不干bugan 不对budui ②在非去声前, “不 ”仍读去声,“一”变读为去声。 一天一杯一双 一年一瓶一条 一把一笔一朵 不听不成不巧 ③“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听一听学一学看一看写一写 红不红大不大看不清起不来 3.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① AA 儿式:一般第二个A读作阴平。 软软儿(的)慢慢儿(的)远远儿(的) 好好儿(的)快快儿(的)长长儿(的) 稳稳儿(的)甜甜儿(的) ② ABB式, 一般BB 读作阴平。 亮晶晶红彤彤眼巴巴亮堂堂 明晃晃笑眯眯绿油油水汪汪 热腾腾 ④ AABB 式, 一般第二个A读轻声,BB读作阴平。 明明白白恍恍惚惚羞羞答答漂漂亮亮 马马虎虎孤孤零零别别扭扭慢慢腾腾 (二)轻声 (要点:轻声的性质、轻声的规律) (1)轻声的性质试读下列词语,体会轻声音节读音的变化:桌子.石头.耳朵.木头. ▲思考:轻声是不是/阴/、/ 阳/、/上/ 、/ 去/之外的一个独立的调位?“轻声”的含义:(见教材P.82 ) 轻声的特殊性: A、轻声的音高不太固定,随着前一音节的调值而改变。其音高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阴平+轻声(2)阳平+轻 声(3) 上声+轻声(4)去声+轻声(1) B、有时,轻声还会引起音色的变化:a、使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弱化(浊音化);B、使元音弱 化,单元音变得含混,向央元音靠拢,或是复元音变为单元音。例如: 55 4 214 4 51 1 嘴巴.[pa 55] →[b 4] 耳朵.[tuo 214] →[du 4] 四个.[k 51] →[ 1]

普通话语流音变--语气词“呵”的音变教案

普通话语流音变--语气词“呵”的音变教案普通话语流音变--语气词"呵"的音变教案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不仅传达着信息,还承载着说话者的情感和语气。在普通话中,语气词的使用对于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和意图起着重要作用。本教案将重点研究普通话语流音变中的语气词"呵"的音变规律。 二、背景 在普通话中,语气词"呵"在语流中常出现,并且其音变规律较为复杂。了解和掌握这种音变规律,有助于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音变规律 语气词"呵"在普通话中可以发生以下音变:

1. 舌尖充当内合口腔音:当"呵"前后跟随韵母为/i/或/e/时,"呵"的发音会发生变化。例如,"呵一声"中的"呵"读作[hɜ˥],而"呵呵笑"中的"呵"读作[hə˥]。 2. 鼻化音变:当"呵"前后跟随鼻化韵母时,"呵"的发音会发生 鼻化。例如,"呵呵嗨"中的"呵"读作[hə˥]。 3. 声音衰减:当"呵"用于表示轻声或疑问语气时,"呵"的发音 会变得更轻柔、减弱。例如,"呵呵,是吗?"中的"呵呵"读作[hə˥˩]。 四、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气词"呵"的音变规律,教师可以采用 以下教学方法: 1. 示例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句子,让学生听、读、模仿和理 解不同音变情况下的"呵"的发音。 2. 练活动:设计针对不同音变情况的口语练活动,加强学生对 音变规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录音训练:为学生提供录音材料,让他们在听写和模仿中不断熟悉和运用语气词"呵"的音变规律。 五、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对语气词"呵"音变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评估方法: 1. 口头测试:通过口头问答、听音识别等方式,考察学生对不同音变情况下的"呵"发音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书面测试:设计填空、改错等题目,让学生在书面练中体现对音变规律的掌握程度。 3. 录音评估: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录音,并进行互评,评估彼此对语气词"呵"音变规律的判断和运用的准确性。 六、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普通话语流音变中语气词"呵"的音变规律,并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表达。同时,通过教学评估,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音变规律的掌握程度,以便进

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的分类-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的分类-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中或句尾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语气词的使用与句类、语法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语气词的研究对补充语法研究的完整性、系统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方言语气词的探讨不但能促进地方方言的研究, 为探索语言的发展历史提供活的依据,也能为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研究提供新的语料.本文以湖南方言大量的语料事实为基础,对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做一个初步的探索,以期进一步深入对湖南方言的研究. 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从杨树达1925 年对长沙方言进行考证开始,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以语音为重点的考察时期、方言研究全面发展时期.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主要有杨树达、赵元任、丁声树、吴宗迹、杨时逢等人对湖南方言做过普遍的调查,

形成了《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楚语研究》、《湘音检字》等着作.但这些学者一般是利用传统的音韵字、训诂学和文字学的知识来研究寻求古今语言文字嬗变的轨迹,并且普遍认为长沙方言就是湖南方言,观点并不全面.在以语音为重点的考察时期,虽然出现了《临湘方言里的动词补足语》(杨耐思,1957)、《湖南双峰县方言》(向熹)等着作,但这个时期考察的主要对象还是湘方言的语音,并对湘方言的声调、声母、韵母做了综合的分析比较,这方面的成果有《湖南湖南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初稿)》、《汉语方音字汇》(袁家烨)、《湖南方言声调分布》(杨时逢)等.方言研究全面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湖南方言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对湖南方言做了单点研究、分区研究、专题研究、方言志编纂,系统覆盖湖南各方言区的主要有《湖南方言研究丛书》.这个时期对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有研究. 一、句末语气词的界定 许多现代汉语语法学家对语气的概念进行研究,对汉语的语气系统做出全面研究的人主要有吕叔湘、齐沪扬、贺阳等学者.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1993)中将现代汉语的语气分成广义语气和狭义语气两大类.贺阳(1992)在《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一文中把汉语的语气分成功能语气、判断语气、情感语气三大类.齐护扬认为

浅析普通话是非问语气词处于句末的动因

浅析普通话是非问语气词处于句末的动因 本文对普通话和瑞金话是非问语气词的位置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普通话是非问的语气词处于句末的动因。 标签:是非问语气词动因 一、前言 是非问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功能范畴。是非问的命题部分就是一个陈述句,没有任何疑问的标签,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才能让听者知道这是一个问句。是非问句的手段是强制性的,而手段的种类表现在语言中也最为多样。(刘丹青,2008:3~4) 普通话中,标记是非疑问句的手段有语调和添加语气词两种方式。瑞金话中,标记是非疑问句的手段也是语调和添加语气词,但语气词的位置和普通话中语气词的位置不同。 本文就普通话和瑞金话中是非问的语气词进行探讨,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语气词处于句末的动因。 二、普通话和瑞金话是非问语气词的对比 (一)位置的对比 添加语气词是标记是非问最常见的手段,普通话是在句末添加语气词,而瑞金话是在句中添加语气词。(a是普通话,b是瑞金话。) (1)a.你明天去出差吗? b.你明朝[]去出差? (2)a.你能准时来吗? b.你[]能准时来? (3)a.你很辛苦吗? b.你[]蛮辛苦? (4)a.你好吗? b.你[]好?

(5)a.好吗? b.[]好? 在上述例句中a的语气词“吗”一直处于句末,b的语气词[]可以放在句中处于动词、副词或形容词之前,也可以放于句首。 (二)功能的对比 是非问句是有疑而问,具有信息探询的功能,该功能是由能单独负载疑问信息的疑问标记来负担的。每种语言在口语中都可采用语调这类隐性疑问标记来提示传疑功能,在书面语中则使用各自语言的显性疑问标记。(吴碧宇,2008)在普通话中这个显性的疑问标记是语气词“吗”,在瑞金话中这个显性的疑问标记是语气词[],这两个语气词都具有传达疑问的功能。 在普通话特指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不仅仅具有信息探询的功能,还具有负载语用信息即显示疑问焦点的功能。是非问中的句末语气词“吗”在没有其他手段的帮助下一般无法显示焦点,仅仅具有传达疑问的功能。瑞金话中的语气词[]在具有传达疑问的同时还可以不用其他手段的帮助显示疑问焦点。 (6)你明朝[]去北京出差?(焦点为“去”) (7)[](是)你明朝去北京出差?(焦点为“你”) (8)你[](是)明朝去北京出差?(焦点为“明朝”) (9)你明朝[](是)去北京出差?(焦点为“北京”) (10)你明朝去北京[](是)出差?(焦点为“出差”) 在瑞金话中,可以通过[]这个语气词的“漂移”来体现疑问焦点的不同,通常将紧靠发问词之后的成分优先理解为焦点。如:你明朝去北京出差吗?这句话在瑞金话中可以根据语用的需要移动语气词的位置来凸显疑问焦点。 在普通话中说话人如果要显示疑问焦点,会重读疑问焦点或者在疑问焦点的前面加上“是”。 你(重读)明天去北京出差吗? 你明天(重读)去北京出差吗?

普通话考试中谈语气词“啊”的变读

普通话考试中谈语气词“啊”的变读 普通话考试中谈语气词“啊”的变读 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可以说是我国老一代语言工作者多年研究实践的结晶,它之所以沿用至今,充分说明了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作为汉字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方案》在给汉字注音、普通话推广教学、计算机录入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跟店铺一起来学习一下普通话考试中谈语气词“啊”的变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在这个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不断碰撞交流的年代,语言肩负起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重要的交流重任,因此,人们对汉语的语言在学习和传播方面的国际化、简明化上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个语言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1958年制定的、经过全国人大法定审议通过的、目前正在推行的《汉语拼音方案》,至今还没有修订过,由于当时制定方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在如今的实际运用中凸显出了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完善的,作为普通话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在语言研究领域,既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也应与时俱进。如果对此加以修订和完善,可以使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易于我国乃至世界的学习者们共享。否则,可能会在今后的运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后遗症。 通过我在多年的工作学习中发现,现在的普通话教学,已经将拼音的“轻声”细化到升、降调之分。如果一些新的提法和现象被专家、大众认定是正确合理的,那么,可否考虑将其规范到《汉语拼音方案》里去? 综上所述,接下来我想就《汉语拼音方案》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复韵母“凹ao”和“腰iao”应改为“au”和“iau”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 学号:BC******** 姓名:***

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目录 序言 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 3.1基本语气词---------------------------------------1 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 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 序言 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

南昌话中常用句末语气词初探

南昌话中常用句末语气词初探 作者:江群叶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一个句子的语气可以通过语调来展现,也可以通过句末语气词来反映。不仅如此,普通话中还有句中语气词,它们的作用都大同小异。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南昌话中常用的句末语气词,并论述了它们的作用,以期让人们更加关注句末语气词的作用。 关键词:南昌话 ;句末语气词 ;新建区 一、句末语气词的作用 首先,句末语气词在句子中起到了一定的语气作用。如:①你在这儿。②你在这儿呀!这两个句子的语气完全不同。①句表示陈述一个现象,且这个现象是你在这里;②句则表示你在这里的惊讶,有让人出乎意料的意思。可见,句子与句子之间多出一个语气词,其表达的意思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语气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紧跟在实词的后面,放在句子末尾。语气词在句中也不充当成分,在句末对整个句子的语气发挥作用,而不是对句子中某个单独词起到语气作用。所以说,语气词是一个句子的语气词。如“我推荐她了,你也推荐她吧。”一句中“了”表示完成了的动作,是助词,虽然位于末尾,但不是语气词。“了”修饰的不是“她”,而是动词“推荐”,表示的语法意义是指我已经选她了。句子中“吧”表示我对别人的恳求和建议,是种委婉的语气,而“吧”是整个句子“你也推荐她”的语气,不是单独指某个词或者某个字的语气,即我们可以根据句末词在句子中的修辞对象,区分其在句子中是助词还是语气词。值得注意的是,语气词的位置有其固定性,句末语气词不会出现在整个句子的首字,中间用逗号隔开的感叹词或者拟声词除外,语气词常常紧跟着句子后面或句中。 二、南昌话常用句末语气词 南昌话常用语气词,常常是由一个单音节语气词表示相应的一个语气,就是在语音中只有一个读音,即只有一个字。 1.表示陈述的句末语气词 陈述句是对某件事的客观描述,语气较平稳,变化不大,常用的有“哦”“嘛” “咯”“哒”,这些都是对一件事情表示肯定的语气,而且用得很频繁。以南昌人讲的普通话为例,如:①好克气哦!(你好漂亮啊!)②我哇个事,嫩要记得哦!(我说的事情,你要记得啊!)第一句是对人或景物的赞美及肯定,表示感叹词;第二句是对你要记得这件事的必要性的提醒及肯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