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汇编

合集下载

接触网故障测距

接触网故障测距


一是测量阻抗要受到过渡阻抗影响。
二是机车在起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分次谐波。

因傅里叶算法在处理大量分次谐波及非周期分量时
比较困难,故准确获得工频电压、电流值存在一定 的难度,这就使得基于工频量测距的阻抗法不可避 免的存在误差。
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3. 由于短路电阻受短路形式的影响,存在较 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在计算故障测距时, 选取短路阻抗的虚部- 电抗值作为故障测距 的参考量,用测量到的总阻抗除以牵引网 单位电抗(X0)。 X
L
d
X
0
得数L为短路点至牵引变电所馈线接入点 的距离。
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电流分配法)
`
I1 X1
I2
X1 I2 l X 1 I1

第三章 单位阻抗的计算
牵引网的等效电路

如图,1为接触网-地回路,2为轨道-地回路
1
变电所
2
牵引网的等效电路
Z12
1 2
ΔU
I1
Z1
Z2
I2
牵引网单位阻抗计算

z j r j 0.05 j 0.145lg
z c rc 0.05 j 0.145lg
Dg Rej Dg
Rec
/ km
/ km
z jc 0.05 j 0.145lg
Dg d jc
/ km

rj、 rc :接触导线与承力索的有效电阻;

Rej、 Rec :接触导线与承力索的当量半径; djc:接触导线与承力索的平均中心距离;
接触网故障测距

第一章
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一、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接触网行波故障测距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接触网行波故障测距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接触网行波故障测距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王 胜(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十三五”规划逐步落地,电气化铁路正逐步完成规划内指标,高速扩张的同时电气化铁路的结构形式正逐步发生变化,传统的站内故障测距形式越来越无法保证接触网线路的供电稳定性。

本文从行波法接触网故障测距角度着手,分析了现阶段接触网行波法故障测距存在的取能问题、安装局限性问题以及行波在接触网线路中折反射的问题,并且对相关问题给出一定的见解与对策,从而完善行波法接触网故障测距在复杂结构接触网线路中的应用,实现接触网线路运维管理的智慧化、自动化,同时对未来接触网线路运行维护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复杂接触网结构;行波故障测距;问题与对策0 引言近年来,依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运输事业,“八纵八横”正逐步落地,在轨道交通高速增长的同时,接触网线路也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蒸汽以及柴油供能方式演变为电气化铁道。

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较为密集,同时人员区域性流动较大,这就导致了传统采用直接供电形式的接触网无法满足人们出行要求,因此,采用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电气化铁路得以大规模发展。

不同于直接供电接触网线路,其具备更强的运输动力以及承载量,同时,为满足现阶段人们生活出行的便利性要求,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接触网线路也展现出复杂属性。

线路中存在大量的T接线路,基于电抗法的接触网故障测距方式无法满足接触网线路的需求,这就导致了接触网线路故障处理时效长,严重时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1 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管理》及《铁路电力调度管理办法》中对接触网线路安全运行以及电力故障调度做出了相关规定,这无疑显示了铁路部门对铁路接触网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视。

本文基于电抗法对接触网线路故障测距精度的不足,从成熟应用于输电线路的行波法故障测距着手,进行接触网线路故障应用的分析,从而完善行波法故障测距在复杂线路结构的接触网中的应用[4]。

接触网特殊区段跳闸故障测距计算方法

接触网特殊区段跳闸故障测距计算方法

接触网特殊区段跳闸故障测距计算方法杨永坚(南宁局调度所,助理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29)摘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跳闸后故障点的计算方法,对故障点的确定和及时排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研究馈线上网点距离首端分相大于1000m,以及一个馈线有两个以上分支且两条分支线长度均大于500m等特殊区段的接触网,故障跳闸后如何计算故障点的问题,为快速确定限速范围和查找故障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故障测距;计算方法1接触网跳闸故障接触网沿铁路上方架设的供电线路,受外部因素影响发生故障概率较高。

接触网跳闸意味着接触网线路异常。

即使合闸成功恢复供电,仍隐含巨大的安全风险,如接触网零部件断裂脱落、倒树、危岩落石等。

高速运行的列车撞上这些物体,将造成设备损坏、翻车掉道甚至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

为避免事故发生,接触网跳闸后,供电调度员必须尽快通知列车调度员布置相关列车限速运行,通知设备管理单位排查。

供电调度员提供限速里程和通知现场排查的依据,就是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给出的距离,以及据此换算的铁路线路里程。

由于现场供电设备复杂,在一些特殊区段跳闸后,故障测距装置无法确定故障地点,供电调度员难以及时准确提出限速要求,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高铁区段列车运行速度快,间隔时间短,跳闸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增大列车运行的安全风险。

2故障测距存在问题2.1基本原理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接触网故障点至变电所的距离,与故障时在变电所馈线处测得的该馈线短路电抗成正比。

以短路故障时测得的电抗除以接触网单位电抗,得到故障点至变电所的距离。

该距离减去供电线长度,得到故障点至供电线上网点的距离。

在以上网点线路里程加上(下行方向馈线)或减去(上行方向馈线)该距离,得到故障点对应的线路里程(即故标)。

跳闸限速范围,就是按该里程前后各加2km确定。

由于大多数馈线只往一个方向供电,故测装置的故标里程计算程序也只考虑一个方向的计算。

接触网故障原理与精度调整汇总

接触网故障原理与精度调整汇总

6.5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与精度调整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内容提要 6.5.1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直接和B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 A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 6.5.2接触网故障测距精度调整6.5.1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直接和B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 (a单线形式 (b 天窗状态 (d上下行全并联直接供电方式,上下行间由隔离开关并联连图6-5-1直接供电牵引网示意图接。

(c复线方式直接供电单线直接供电方式复线直接供电方式复线全并联直接供电方式6.5.1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单线直接供方式测距原理由于直接供电牵引网可以等效为R-L电力线路,供电臂存在着区间和站场,因而在各分段,牵引网阻抗具有不同的单位阻抗特性,但是在局部分段,如在区间上的一段,牵引网状况具有一致性,在该段可以采用均匀单位阻抗计算。

牵引网短路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过渡电阻,根据电力系统知识,可以只考虑线路的电抗和距离关系进行故障定位,如图所示。

图6.5.1(a单线形式 X Xn X3 X2 X1 0 l1 l2 l3 ln L 当故障发生在和之间时,根据电抗距离关系有:l = l n −1 + X n − X n −1 ( X − X n −1 l n − l n −1 图6-5-2 直接供电方式下短路电抗距离曲线6.5.1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复线直接供电方式测距原理直接供电方式下的复线方式一般在分区亭并联,如图(c)所示。

当短路发生时,上下行互阻抗的影响不能忽略,如图所示。

图6-5-1(c复线方式 D1 U0 D2 I1 l d I2 当上下行线路参数均匀时(一般情况可以认为成立),有测距原理故障发生在和之间时,根据电抗距离关系有: D4 l= Z1 2L Z1 + Z 2 L Z1、Z2分别为上行、下行测量阻抗图6-5-2复线直接供电牵引网6.5.1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A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吸馈电流比法、电抗法综合测距• 吸馈电流比即为AT中性点吸上电流复数与馈线电流复数之比,符号为。

接触网故障测距实现方案分析

接触网故障测距实现方案分析

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方案是将采集的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另一种方案是将采集的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两种方案均能达到地铁直流供
电系统接触网短路故障的测距效果,满足接触网短路故障测距的要求。这两种方案的提出,将测距算法理论应用于实践,奠定了方
案基础,为实现缩短机车因接触网短路故障而停车的时间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接触网;短路;故障测距
容易将故障扩大,故障电流通过综合接地装置、钢轨与
地之间的泄漏电阻到负极的短路故障,将会对直流设备
造成严重烧损,甚至更大的破坏性。
3 接触网检测故障现状技术分析
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成熟的接触网短路故障
测距装置。当接触网短路故障发生时,需要先手动重合
图4 接触网对地短路故障测距等效原理
·293·
( )(·()· ·()· ) · xmf =
di2 dt
i2 + i3 ′
Rr + Lr
d i2 + i3 ′ dt
i1 + i2 Rc i1 + i2 + i3 + i3 ′ Rr + Lc
(2)接触网对大地短路故障 接触网对大地短路故障也可以称为正极对大地短路 故障。产生此种故障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接触网直接 接地;绝缘子击穿、折断;接触网对架空地线放电。 接触网对大地短路故障不会引起相应保护设备动作。
short-circuit fault location of Metro DC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hort-circuit fault location. These two schemes put the
, , theory of ranging algorithm into practic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cheme and provided a feasible method to shorten the parking time of

基于虚拟仪器的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

基于虚拟仪器的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

"
故障点定位的原理
由于故障回路中的电抗值不受过渡电阻的影
响, 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 通过测量计算线路首端 至故障点的线路阻抗, 根据传输线的线路电抗值与 长度成正比原则, 即可确定故障点的距离。 为提高测 距精度, 采用接触网电抗法测距数学模型。 图 " 为某 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的等效电路。
!!!!!!!!!!!!!!!!!!!!!!!!!!!!!!!!!!!!!!!!!!!!!!
计算出基波电压和电流的正弦、 余弦分量后, 短 路电压和电流及短路阻抗可由下面公式计算求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含各次谐波的分布情况( 最大可分析 CW 次谐波) , 并可以打印谐波含量报表。
U
结论
基于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设计的微机接触网故障
测距装置, 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和处理功能, 而 且人机界面友好, 能够集数据采集、 波形显示、 数据 处理和结果输出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利用虚拟仪器 技术开发基于 V1 机的故障测距装置, 可使其硬件结 构简单、 可靠性高、 兼容性好、 功能大大增强、 使用更 为灵活, 并可通过更新软件实现不同的记录要求。 参考文献:
: 力自动化设备, TDDC , TC ( W) TW X ECJ
Y+3Z M0)*’H&), K#3Z K05J 15I(0?&;5) 5G A5’ %=$ <&0), I:;8&6 0)A G5?:&*) G0-H8 ?:65?A:?;[ <] J 6’+1$#"1 705+# 2%,

地铁接触网故障测距实现探讨

地铁接触网故障测距实现探讨

地铁接触网故障测距实现探讨摘要: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扩张,接触网作为地铁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性对于地铁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对地铁接触网故障测距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铁接触网;故障测距;行波波动方程一、地铁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构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个完整的行波测距装置通常需要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它配备了多种启动模式供用户选择。

出现异常时,可启动信号自检功能。

它可以在断电时保存收集的数据。

能自动显示故障测距结果、通信功能、远程数据交换功能、必要的防静电和电磁干扰功能等,并应具有相应的准确性、适用性和方便性。

同时,通用地铁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主要由行波、通信网络、行波背景综合分析系统和远程维护系统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一)行波数据采集系统它由电流传感器、低速板、高速板、主板、电源开关等组成,是地铁接触网故障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行波数据采集系统在运行时,能够利用电流传感器将二端的电流信号变换成板所需的电压信号;而低速盘可以用来判定是否出现故障,并能触发板和高速盘;而在高速盘上,能够收集和记录装置在运行时收到的各种故障信息;主板负责存储故障数据,负责协调和管理设备内部的硬件,并在故障记录中加入时间标记。

(二)通信网络在实际使用时,要求地铁接触网故障定位设备必须具有标准的以太网接口,并配备有网络通讯协议,能够支持公共电话网、专线、电力数据网等多种通讯方式,而且在实际使用时,其具体的通讯模式取决于其所面对的实际情况等。

(三)行波后台综合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小波分析软件、故障分析软件等功能,可以通过对设备两端的故障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故障点的自动判定和定位。

通过与测距终端的通讯,将测距结果和历史故障等信息传输到终端,实现实时统计、实时查询等功能,并具有打印功能。

(四)远程维护系统它是由 PC主机构成,它能够在设备内的系统工作期间,与其它设备进行网络通讯,获得当前设备运行时发生的瞬时起动报告,同时它本身的应用还可以实现远程配置、故障诊断等功能。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故障点测距方法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故障点测距方法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故障点测距方法摘要: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直流短路试验原理是,在牵引网可靠接地的前提下,通过直流开关柜给牵引网供电。

根据短路试验前保护设置的值,相应的馈线开关应保护动作。

必须检查牵引供电直流断路器的齿轮保护的可靠性、准确性、选择性和灵敏度。

通过实验,主要验证了牵引供电系统短路电流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承受能力,牵引供电保护的可靠性、选择性、灵敏度,并验证了对牵引供电系统等设备的影响。

本文对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故障点测距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直流牵引系统;故障点测距;接触网;双边供电引言馈送线路作为地铁供给系统中输送功能的线路。

当直流供电系统出现问题时,地铁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使地铁无法保持稳定的顺序。

据此,地铁车辆的车辆特点应与系统的运行秩序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供能方案,更好地利用多种供能技术,保证供电安全,并在地铁地区长期增长。

1概述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较高的钢轨对地过渡电阻只在轨-地绝缘良好且轨道环境干燥的情况下存在。

实际上,由于钢轨对地过渡电阻有限,总会有部分钢轨回流泄漏至大地,这部分电流称为杂散电流。

杂散电流可引起金属结构腐蚀,也能造成变电器主变压器直流偏磁等。

杂散电流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缩短变电所距离、增大钢轨对地过渡电阻、减小回流系统单位长度电阻和增加均流线等。

提出了一种计及城市轨道逆变回馈装置的交直流统一供电计算方法,其仿真结果指出,可通过逆变回馈装置调节系统功率分配,改善钢轨电位,进而减小杂散电流。

提出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改进传统的牵引供电系统,从源头上解决杂散电流与钢轨电位问题。

国内的地铁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在无砟道床中应当设置排流网,作为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的重要部分。

推导了考虑排流网情况下的杂散电流计算公式,并指出安装排流网后,钢轨泄漏的杂散电流总量虽然不会减小,但是流入结构钢筋的杂散电流会明显减小。

通过CDEGS软件仿真分析杂散电流分布规律,得出了排流网距钢轨越近其收集效果越好、排流网与钢轨之间电气连接会加速钢轨与排流网的腐蚀等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0 n 1
Q Qk ( xk 1 xk ) Qk 1 Qk L Di xn
i 0 n 1
举例:图中短路点的计算
Q Qn 0.6 0.5 ( xn1 xn ) D0 xn ( xn1 xn ) Qn1 Qn 0.7 0.5
Xn
X3 X2
X1 0 l1 l2 l3 ln L
接线示意图
短路电抗和短路距离示意图
计算公式:
X n X n1 l ln1 ( X X n1 ) ln ln1
注意:供电臂上区间和站场的的单位阻抗不同,需分段线性整定, 站场的单位电抗一般按区间电抗的1/3整定。
13
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
上面讲述的AT吸上电流比、上下行电流比、横联线电流比、电抗距 离法等故障测距原理适用于不同的供电方式,测距原理也各有优缺。 根据现在客运专线供电方式,我们新开发的故障测距系统具有如下 优点: • 自动判断故障前时刻故障区间的供电方式,根据不同的供电方式 采用相应的故障测距原理进行测距。 • 提供详细的故障测距报告,更方便用户查找故障。在故障报告中, 不仅有故障距离,还有故障类型(T、F、TF)和故障方向(上 行、下行)。 • 支持多达7个AT分段测距
分区所
0.90 Qn+1=0.70 Q=0.60 Qn=0.50
0.10 xn x xn+1 D0 D1 L
由于故障时,吸 上电流比 会受到 站场、大地泄漏、 AT漏抗等因素的 影响,所以在程 序设计中,不采 用整个AT段的直 线测距公式,而 是采用分段线性 法,
分段线性测距法
L Di xk



2( D0 D1 )
10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二)上下行电流比原理 1、基本原理
如下图所示,当牵引网方式为上下行并联运行方式时,均可采用上下行电 流比测距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L
I ,I 式中,
1 2
I2 2( D0 D1 ) I1 I 2
故障及非故障方向供电臂电流; D , D 变电所距AT所距离、AT所距分区所距离。
(一)主接线图 AT所主接线图
5
一、 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
(二)供电方式
电力系统 A B
ZB1
T F
AT1
AT2
DL1
DL2
T1 R1 F1 T2 R2 F2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一)AT吸上电流比原理
1、AT 供电牵引网短路阻抗和短路距离的关系图
7 6 5 4 3 2 1 0 0
牵引网短路阻抗Z(ohm)
上面式中 I 称为吸上电流比,简称Q值。 at ( k ) I at ( k 1) 说明:由于各厂家在用吸上电流比计算时,Q值的倍率选取和计算公式的不同。从Q值的计算公式可以 看出Q<1,但为了传输和计算的方便,可能会将Q值放大100倍。
I at ( k 1)
8
变电所 0 Q 1
AT所 1
0 1

变电所 I1
AT所
分区所
I2
D0
D1
11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三)横联线电流比原理 横联线电流比原理和AT吸上电流比原理类似,要获取3个处所的横连线 电流,找到最大的两个,确认故障的AT段,按下面公式计算:
L Di
i 0

n 1
I HL ( n1) I HLn I HL ( n1)
• 装置可靠性低
当专用通道、AT处安装的数据采集与发送装置有任意一处故障则无法测距
(二)上下行电流比原理
如下图所示,当AT所上下行不并联,分区所并联,无论是T、F、TF故障, 均可采用上下行电流比测距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L
min(| I TF 1 |, | I TF 2 |) | I TF 1 | | I TF 2 |
14
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
(一)所需基本参数 1、电量
变电所 T N F It1 U1 If1 F1 It1 AT U1 Iat U2 It2 U2 If2 F2 It2 If2 It2 If1 AT It1 U1 Iat U2 If2 T2 If1 AT所 分区所 T1
Dn
其中,I HLn | I TF 1 | 为各处所的横联线电流模值 只适用于全并联供电方式下,单线方式无法获取横联线电流。 (四)电抗法原理 1、适用范围 • 单线直接供电方式 • BT供电方式 • 全并联AT供电方式接触网发生永久性故障后解列方式
12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四)电抗法原理 2、基本原理 牵引网短路时存在一定的过渡电阻,所以利用电抗和距离关系进行 故障定位。 X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一)AT吸上电流比原理
3、 AT吸上电流比缺陷 • 装置一次投资高 为了保证故障点两侧AT中性点吸上电流的同步采集,必须敷设专用的传输 数据和控制信号通道;必须在每个AT处都设置一套数据采集与发送装置 • 原理适用性较差 发生T-F故障时,AT被旁路,无法采集AT吸上电流;AT供电方式解列,AT退 出运行,无法抽取AT中性点吸上电流。
接触网线故障测距系统
1
目录
一、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 四、故障测距工程实施注意事项
2
一、 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
(一)主接线图 AT牵引变电所
3
一、 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
(一)主接线图 AT牵引变电所馈线接线图
4
一、 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
T-R短路阻抗理论计算曲线 T-F短路阻抗理论计算曲线 5 10 15 20 短路点到牵引变电所的距离 L(km) 25 30
7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一)AT吸上电流比原理
2、 基本原理 AT吸上电流比原理是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提出的,其基本原理如下: 假设AT为理想变压器、钢轨对地全绝缘,且沿线路阻抗参数均匀分布,则当 故障发生在第k至第k+1个AT之间时,有:
l lk I at ( k 1) I at ( k ) I at ( k 1) D
l k ---第K个AT所距变电所的距离(km);; 式中, I at ( k ) , I at ( k 1) ---第k个和第k+1个AT中性点吸上电流(A); D---第k至k+1个AT间距(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