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白虎汤临床应用概况-杜立遥

合集下载

白虎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功效作用

白虎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功效作用

白虎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功效作用【组成】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六合(9g)【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本证为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

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胃热津伤,乃见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

热盛津伤,不能苦寒直折。

唯以清热生津法最宜。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气分,善清阳明气分之热,透热达表。

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用为臣药。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

【白虎汤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用方要点2.临床加减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大叶性肺炎伴高热者加黄芩、栀子、连翘、银花清热解毒;伴咳嗽胸痛加贝母、杏仁、郁金、橘络以行气宽胸;痰中带血加白茅根、竹茹凉血止血;伴便秘者加大黄通腑泻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息风;伴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泻热。

糖尿病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生地、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流行性出血热可加板蓝根、大青叶、白茅根、丹参、紫草以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

3.典型医案张某,男,11岁,2013年5月16日初诊。

3天前发热,咽痛,第二日,热势更高,感头痛,并于右耳下感肿痛,咀嚼困难,经用“克林霉素”“炎琥宁”等药治疗未缓解而到我院就诊。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046、白虎汤【组成用法】生石膏30~10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15g。

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1.胸中烦热,面红而垢,气粗身重,口鼻气热,尿短赤,不恶寒但恶热,病重时鼻鼾,语言难出,神志昏沉,或项强搐搦、或谵语遗尿等。

2.舌质红,舌面干,苔少或黄燥,或白糙,或干黑有芒刺,脉洪大滑数有力。

【理代应用】1.以机体新陈代谢极度亢进为特征的疾病,如流感、猩红热,肠伤寒、乙脑、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种外感热病的极期。

甲亢病人基础代谢率增高时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2.以发热,肿胀、充血或出血为病理表现的皮肤黏膜疾病,如麻疹,夏季皮炎、顽固性过敏性皮炎、外障眼病、鼻衄,急性口腔炎、牙周炎等也有使用的机会。

3.其他如中暑,糖尿病、胃炎、精神病、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肿瘤发热等,烧伤后剖面灼热而渗出不止,类似于“大热”、“大汗”的表现,可使用本方。

【经验参考】顽固性高热性疾病—直是本方的首击目标,其特征是大汗出而热不退。

如刘渡舟先生以本方治疗两例高热病人,一例是3岁女孩,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一身,随拭随出。

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

辨为阳明气分热盛亢斥内外,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痉厥之变。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6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

服1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而愈。

另一例是48岁男子,初秋患外感,发烧不止,体温高达39.8℃到本村医务室注射“氨基比林”等退烧剂,旋退旋升。

四五日后,发热增至40°C,大渴引饮,时有汗出,而手足却反厥冷,舌绛苔黄,脉滑而大。

此乃阳明热盛于内,格阴于外,阴阳不相顺接的“热厥”之证。

治当辛寒清热,生津止渴,以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而不发生格拒。

急疏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

服2剂,即热退厥回而病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5)。

有意思的是本方不仅治疗人类的热病有效,对于动物热病其疗效也令人满意。

白虎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白虎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白虎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向雪莲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5(0)S2
【摘要】白虎汤在临床上的运用衡阳市结核病院(421001)向雪莲主题词白虎汤/治疗应用,白虎汤/历史,哮喘/中医药疗法,肺炎/中医药疗法白虎汤系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方,后世医家对之多有论述,近年更加扩大了使用范围,笔者将其应用治疗多种内科杂病,效果满意。

兹浅...
【总页数】2页(P23-24)
【关键词】白虎汤/治疗应用;白虎汤/历史;哮喘/中医药疗法;肺炎/中医药疗法【作者】向雪莲
【作者单位】衡阳市结核病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白虎汤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J], 黄启相
2.加味白虎汤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J], 王岐山;袁生强;葛守宏;赵清莲;
3.陈天然老师运用银芩白虎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的体会 [J], 杨贵生;
4.叶天士运用白虎汤类方规律探讨 [J], 李黎;马晓晓;张晗;刘馨雁
5.白虎汤在兽医临床上的新用 [J], 刘新华;周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虎汤在临床高热病症中的应用

白虎汤在临床高热病症中的应用

白虎汤在临床高热病症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1-12T16:26:37.6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作者:刘煜[导读]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消防医院暑性炎热,易耗气伤津,小儿感受暑气,蕴于肺胃,津亏而内热炽盛,故见发热。

刘煜江苏省南京市公安消防医院 210008摘要: 白虎汤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被后世称为清热祖方。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证,或温病气分热盛证。

症见高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现代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种急性热病,如外感高热、烧烫伤高热、夏季热、中暑等。

笔者常以此方为治疗高热病症的首选经方。

关键词:白虎汤;外感高热;烧伤;夏季热;中暑;1外感高热张某,男,19岁,学生。

受凉后出现高热,体温波动在38.8℃~40.2℃,伴有头痛、身痛、汗出、口渴欲饮。

自服日夜百服宁、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诸症不解,夜间体温39.5℃来急诊求治。

血常规示:11.0*10^9/L。

查体:神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脑膜刺激征阴性。

患者体温39.5℃,头痛连及颈项,汗出,口渴欲饮,舌质红,苔白,脉洪大有力。

脉症合参,辨属阳明气分热盛证,方用白虎汤加味:生石膏60g,知母15g,生甘草9g,防风10g,芍药10g,粳米9g。

煎后代茶频服,服药后2h,体温降至38.7℃,大便1次,4h后体温渐降至37.5℃,6h后恢复至正常体温,无反复,自觉口渴减轻,汗出减少,无头痛、身痛。

按:本例高热,汗出,口渴欲饮,脉象洪大,是典型的阳明气分热盛之证。

伤寒化热传阳明之经,寒邪内传,里热正盛,故见壮热不恶寒;热灼津伤,可见烦渴喜冷饮;热蒸外越,故热汗自出。

脉洪大,为热盛于经所致。

本方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使其热清烦除,津生渴止,诸症皆除。

2烧烫伤高热王某,男,45岁,工人。

因工作时掉入热水池中烫伤3小时入院,总面积85%(浅二度20%,深二度45% ,三度20%)。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上一篇/ 下一篇 2008-09-18 15:47:26 / 个人分类:师承教育《伤寒论》中的白虎汤,药味简练,组方严密,是临床常用方剂。

凡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当其出现阳明气分热盛之症,皆可酌情运用。

现就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一、方义分析本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组成。

方中石膏清热除烦,知母清热润燥,甘草与粳米和胃协调诸药,共奏清气泄热、生津养阴之功。

张锡纯说:“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之性,质重气轻,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用知母者,取其凉润滋阴之性,既可佐石膏以退热,更可防阳明热久者之耗真阴也。

用甘草者,取其甘缓之性,能逗留石膏之寒凉不至下趋也。

用粳米者,取其汁浆浓郁能调和石膏金石之药使之与胃相宜也,药只四味,而若此相助为理,俾猛悍之剂归于和平......真无尚之良方也”。

郭可明以花粉易知母,因为知母甘寒性降,与石膏并用影响辛凉透邪。

花粉能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味甘而不伤胃。

以山药易粳米,粳米固中气、护脾胃,防止石膏性沉下降,作用不及淮山药,山药性平味甘,白色入肺,味甘归脾,汁液稠黏补肾填精,滋润血脉,为健补脾、肺、肾三经之要药,滋阴养液之品。

郭可明认为,外感热病初期恶寒发热,表热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数,可酌加薄荷、蝉蜕、连翘、银花、牛蒡子等药;咽痛红肿加牛蒡子、玄参;头痛剧烈加菊花、桑叶、丹皮,且须重用石膏;舌质深红,舌苔白黄微干,有入营之势,可加生地、玄参、丹皮;热势甚高,渐欲神昏者,可加黄连、犀角、石菖蒲、郁金;暑热内陷,热极生风,发现抽搐,可加入羚羊角、犀角、钩藤、蜈蚣、全蝎、石决明等以镇肝熄风;热人心包,昏蒙谵语,可加入莲子心、鲜生地、黄连、犀角、石菖蒲、郁金等,并选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心开窍;痰盛者,加天竺黄、竹沥汁、胆南星等。

如热病后期津液耗伤,可加用鲜生地、鲜石斛、玄参、沙参、麦冬、玉竹等以滋阴养液。

【经方观止】白虎汤

【经方观止】白虎汤

【经方观止】白虎汤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前篇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汤主之。

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矣。

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

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

以此表里自差,明矣。

《千金翼》云:白通汤,非也。

注释:[1]里有寒:为里有热之误。

【功效配伍】白虎汤辛寒清热。

《黄帝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

”又曰:“热淫于内,苦以发之。

”本方重用生石膏,辛甘大寒清实热,知母苦甘寒质润清热养阴,二药合用,清阳明经邪热,且清热而不伤津,养阴而不恋邪;炙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和中养胃,并能防石膏、知母寒凉伤胃。

四药配伍,共奏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方名白虎汤者,明·吴崑《医方考》曰:“白虎,西方金神也。

五行之理,将来者进,功成者退,如秋金之令行,则夏火之炎息。

此方名曰白虎,所以行清肃之令而除热也。

”上四味药,水煮,待粳米熟透,药即煎成,去滓温服,一日服三次。

【方证论治辨析】白虎汤治阳明病,表里俱热证。

症见伤寒,脉浮滑,表里俱热。

伤寒,非太阳伤寒,乃指广义伤寒病,这里是指阳明病。

阳明病脉浮滑,为无形邪热弥漫表里,充斥内外。

脉浮为热盛于外,即所谓“表有热”,实际是里热蒸腾外达之象;脉滑为热炽于里,里热致气血沸涌之征。

如此表里俱热,当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舌干燥,渴喜冷饮等症。

治宜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方用白虎汤。

【原文】三阳合病[1],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2],面垢[3],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4]。

(伤寒论:219)注释:[1]三阳合病:即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2]口不仁:口中感觉木呆,食不知味。

[3]面垢:面部如蒙油垢状。

[4]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倒装句,应顺接在“谵语遗尿”句后。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的心得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的心得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的心得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贵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是以,白虎汤为治阳明经证,热厥,三阳经合病证以及阳明经胃热炽盛的主方,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以及中喝烦热而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贵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是以,白虎汤为治阳明经证,热厥,三阳经合病证以及阳明经胃热炽盛的主方,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以及中喝烦热而渴等症。

由汉至清代,千余年来,医家遵仲景之书为鼻祖,由於该方药筒效宏,治病广泛颇为后世医家所选用,目前有临中堪称之为广大普清热剂。

《方剂学》以之为清气分热的首方,并誉为清热剂的三大基础方之一。

一、配伍严紧,药简效宏:自虎汤是由:生石膏一两、知母五钱、生甘草三钱、白粳米六合,(9g) 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药(辛甘苦)三味组成。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气轻,入肺胃二经,善清阳明里热而透邪外达,且能上透清窍而止头痛,以除阳明气分之热为主。

故为君药。

知母味苦性寒、质润,性寒以清其热,质润以滋其燥,功善清热养阴生津以助石膏清热除烦,又能使壮热灼伤之胃阴得以滋养,是为臣药。

二药相辅相成新如姊妹,相须为用既能大清阳明内蕴之热,又能养阴除烦止渴。

炙甘草、粳米养胃生津,使大寒之剂无殒脾胃之弊。

诸药合用共奏清气泄热,生津益阴之功效,药雕四味配伍严紧,可谓药筒效宏之良剂。

二、宜合病机,毋拘“四大”:后世医家把《伤寒论》中自虎汤所治之证扼要归纳为“四大“证。

经方白虎汤临床新用

经方白虎汤临床新用

经方白虎汤临床新用
靳瑞英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7(022)007
【摘要】白虎汤是治疗伤寒阳明经证。

温病气分实热的基础方。

由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

由生石膏、知母、甘草、梗米组成。

临床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习称“四大”症为本方辨证要点。

由于人的体质、感受邪热轻重不同,其四大症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伤寒论》中,白虎汤证仅为汗出或自汗出,从临床观察其四症程度也各有不同。

如热厥证就不一定汗出。

寒冷地带,人体腠理致密,既便是气分实热症,也不一定汗出。

【总页数】1页(P37)
【作者】靳瑞英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经方实验录》白虎汤证医案辨析 [J], 胡向阳;张荣华
2.白虎汤的现代临床新用 [J], 文小平;毛平
3.解热经方白虎汤 [J], 潘振安
4.白虎汤临床新用解析 [J], 《中国社区医师》本刊编辑部
5.傅青主调经方临床新用举隅 [J], 李聚梅;刘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第19卷 第11期 2017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9 No. 11 Nov .,2017白虎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组成,原书中共有五处涉及此方,分别出自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厥阴病篇及发汗吐下后病篇[1]。

至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2]中将白虎汤证的主症归纳为“四大症”,即身大热、汗大出、大渴、脉洪大,并提出了白虎汤“四禁”:即脉浮弦而细、脉沉、不渴、汗不出这四种情况,但后世医家在临床应用过程发现并不尽然,认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当疾病发展至阳明气分证阶段,即表邪入里化热或里有郁热,不一定阳明热证各症状俱在,都可使用白虎汤加味治疗而不必拘泥于白虎四禁[3]。

具体的方剂配伍及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白虎汤方剂配伍特点白虎汤中石膏为君药,辛甘寒凉,入肺、胃二经,清热解肌,达热出表,可出气分之高热;知母味苦性寒、质润,为臣药,亦入肺、胃二经,既助石膏清热,又兼有滋阴增液之功,两药相须为用,更增清热生津之效;炙甘草泻火解毒;配粳米可以保养胃气兼以和中,扶正达邪;配石膏则又甘寒生津。

白虎汤煎法“煮米熟汤成”,利用粳米作增稠剂,增加药汁的黏度,提高石膏在药汁中的含量,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白虎汤的临床疗效[4]。

全方共奏清热生津之功,主治外感热病,包括各种温病气分热盛之证。

2白虎汤的临床应用白虎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除烦、止渴生津,古法中常用于治疗夏季暑热、高热、发斑、过敏性紫癜等[5],现代研究表明其在解热、抑菌、抗炎、镇痛、增强免疫、抗痛风、降血糖及降脂作用方面均有作用[6]。

白虎汤临床应用广泛,在内、外、妇、儿各科,包括传染性疾病都有应用。

2.1 内科疾病通过张友堂等[7]收集的白虎汤214例验案统计,在内科疾病中,白虎汤所治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比47.7%;另外在风湿结缔组织病、理化因素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亦有应用。

通过频数方法计算得出频数较高的前5种疾病为:流感高热、肺感染、风湿热、中暑、流行性乙型脑炎。

2.1.1 治疗发热 白虎汤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临床多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辨证属气分热盛者,效果显著。

治疗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以风热犯卫较多见,较容易治愈,但若病邪深入,热入气分,可高热持经方白虎汤临床应用概况杜立遥1,闫雪生2,涂晓龙2,于蓓蓓2,孙丹丹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对近年来白虎汤的临床应用及适应症进行概述。

白虎汤为《伤寒论》经方,其清热生津,主治外感热病,包括各种温病气分热盛之证。

现代研究发现白虎汤及其加减制剂对于抗炎、镇痛、增强免疫、降脂降糖及治疗痛风具有很好的疗效,常用于急性传染病等的治疗。

随着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白虎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者应明确原方的主导地位,根据患者病证适当加减药物,更好的发挥其医疗价值。

关键词:白虎汤;经方;临床应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7) 11- 0111- 03收稿日期:2017-04-19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关键技术)项目(2016ZDJS07A23)作者简介:杜立遥(1994-),女,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经方物质基础。

通讯作者:闫雪生(1964-),男,山东菏泽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经方物质基础与中药新制剂。

E-mail:tcmyxs@。

Summary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Baihu Decoction DU Liyao 1,YAN Xuesheng 2,TU Xiaolong 2,YU Beibei 2,SUN Dandan 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2.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Abstract:To 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of recent year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icationsof Baihu Decoction. Classical prescription Baihu Decoction was from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 . Baihu Decoction could clear heat and promote fluid production and it was mainly used for treating heat disease,including various excessive heat of Qi aspect syndrome of warm disease. Modern studies showed that Baihu Decoction was effective in anti-inflammatory,analgesia,enhancing immunity,lipid and blood glucose-lowering,and gout. It was usually used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of disease types,Baihu Decoction will be applied more and more extensively. The leading role of original formula should be ensured,and the formula should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disease and syndromes of patients,in order to play a better role in medical care.Keywords:Baihu Decoction ;classical prescription;clinical application;review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7.11.032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9卷续数天不退,常用的抗病毒药疗效不佳。

李勇[8]对43例病毒性感冒高热患者给予白虎汤加减治疗,治愈率100%。

方文献[9]以白虎汤治疗20例病毒性感冒高热患者,治愈率90%。

治疗肾病发热:白虎汤对肾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所致感染高热有良好的疗效。

孔令海等通过对30例患有狼疮肾炎、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进行治疗[10],痊愈28例,有效2例,发现白虎汤加减治疗肾病发热,疗效确切,尤其是对激素治疗无效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及合并性中枢性高热:脑出血影响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可加重对脑实质的损伤,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患者表现与白虎汤证相符。

何红玲[11]采用白虎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及合并性中枢性高热患者36例,总有效率88.89%。

高于该症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治疗方法。

2.1.2 治疗关节炎 苏利生等[12]采用白虎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美洛昔康对照组相比,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对疼痛的缓解度,白虎汤加减缓解疼痛时间较短,有效率91.7%,明显高于美洛昔康(有效率72.9%),而不良反应发生率6.2%,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1%,凸显出中医治疗关节病的优势。

2.1.3 治疗肺炎 白虎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重症肺炎伴高热,有效率92.11%,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组相比,有效率升高25%,且两组在缩短发热消失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征和临床客观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恢复肺功能[13]。

2.1.4 治疗脑梗死 通过对60例火热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影响及疗效观察发现[14],用白虎汤治疗后,其炎症反应减轻,减少神经细胞损伤,白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2.1.5 治疗糖尿病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以养阴增液、清热燥为治则。

白虎汤中石膏、知母清热滋阴、降低血糖,甘草、粳米生津护胃,同时可以防止大寒伤中之偏。

在盐酸二甲双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白虎汤,有效率提高60%,血糖、血脂下降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15]。

与单纯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联合白虎汤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高血糖,空腹血糖以及与糖尿病相关的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性降低[16]。

而动物实验表明人参白虎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17],临床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2.1.6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凃晋文等[18]观察白虎汤加减对乙脑轻型患者的治疗作用,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

西医组主要给予对症、支持、综合治疗。

通过治疗发现中医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看,中医组优于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由此可见白虎汤加减治疗乙脑轻型疗效肯定。

2.1.7 治疗尿崩症 临床上通过白虎汤加味与耳针联合治疗尿崩症[19],效果良好。

白虎汤加味煎煮,配合耳针选取内分泌、胰胆、三焦、肾等穴位,针刺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而白虎汤加味,是为了调节内分泌系统,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

2.1.8 治疗周围神经性痛 通过对30例患者不同部位的神经痛运用白虎汤加味进行治疗,其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表明中医经方白虎汤治疗周围神经性疼痛具有确切疗效,可以修复脑出血后周围神经损伤[20]。

2.1.9 治疗手足发绀 手足发绀证属中医的痹证、厥证范畴,多从寒痹、湿痹,张积友等[21]临床接诊热厥1例,通过3次诊断,用白虎汤加味治疗而愈。

2.2儿科疾病2.2.1 治疗小儿发热 刘丽娟[22]将200例小儿发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治疗组用白虎汤治疗后,其有效率为96%,大于对照组有效率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