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88 ・
称 之为科研 成果 的 ‘ 冲现 象” 川 ‘ 脉 。 经研究 , 种现 象 的出现 多数是 由于晋升 职称 所致 , 这 这部 分教 师进行 科研 活
动 的 目的仅仅 是为 了晋升 职称 , 没有 积极 的心 态 , 全被 动地 接受 以及 完成 科研 活动 , 完 这种 状态 下 的研 究 , 谈
[ 作者简介] 阚君 满( 9 3 )男, 17 一 , 吉林榆树人 , 吉林工商学院科研 处助理研 究员, 究方向: 研 科研 管理 。
随着 我 国高等教 育 的快速发 展 , 高等学 校肩 负的开 展科学 研究 、 务社 会这 一职 能的重要 意 义逐渐显 现 服 出来 。如 何有效 地激 发 和调动 高校科 研工作 者 的积极性 和 主动性 ,使 高 校科研 更加适 应社会 主 义市场经 济 的发展要 求 , 已经成 为科研 管理 者必须 认真 解决 的问题 , “ 动积极 性” 而 调 在管理 心理学 中就 是 ‘ 励 ” 因此 , 擞 。 在 高校科 研管 理活 动 中 ,激励” “ 已成 为科研 管理 工作者 提高 管理绩 效 的一个重 要手段 。
根据年 龄 、 职称 、 研 能力 等 因素 可 以将高 校教 师分 为不 同 的层 级 , 科 每一 层级 的科研 能力 不 同 , 如果 用相
不上研究的深度, 更谈不上研究的创新 。可见 , 晋升职称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起到了强烈 的激励作用 , 但是 这 只对有 晋升需 要 的教师 有效 , 当这 部分 教师 达 到 了 自己所 预期 的 目标 时 , 晋升 职称 对他们 就 完全丧 失 了激 励作 用 。
2“ 刀切 、 准相 同” .一 标
一
、
激励在高校科研管理 中的重要性
创新建设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

创新建设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界的认可。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而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之一。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激励机制的现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研经费紧缺:由于财政拨款的限制和自我融资能力的相对较弱,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总体上较为紧张。
2.人才培养任务繁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任务繁重,如果过多地将教师的精力集中于科研,易影响教学质量,这也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难以开展的一大原因。
3.科研氛围较弱:高职院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氛围较弱,与科研有关的其他企业、组织等机构较少,这也影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建设科研激励机制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需要建立创新的科研激励机制来解决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
科研机制的创新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政补贴和支持。
出台财政政策,对高职院校提供科研经费的支持和补贴,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2.打破学科界限。
除了各院系内部科研力量的整合利用外,还应该引导跨学科的交叉和协调,从而能更好地发掘高职院校的实践价值。
3.规范管理机制。
设立国家级科研管理部门,统一规范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并规定相关的科研管理办法和标准,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
4.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发表论文、取得业绩等方面的高校工作者给予奖励,在激励创新驱动下,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
三、探讨创新建设科研激励机制的途径1.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在限制支出的情况下,要对高职教育发展稳步上涨的支出投入,增加高校的科研经费和设备经费,以保证科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改善教学工作环境。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改善科研工作环境,增强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科研意愿,使他们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争取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方面都有好的表现。
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激励办法

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激励办法引言:教育科研对提升教师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为了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并产生优秀成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激励机制、研究项目支持、培训与交流、奖励措施等方面,探讨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激励的办法。
一、激励机制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激励是推动其投入科研的动力之一。
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包括正式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晋升等,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科研经费,用于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实际支持。
二、研究项目支持学校应设立科研项目申请制度,为教师提供开展科研项目的机会。
科研项目应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既满足教师的科研需求,又能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
此外,学校还可以成立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参与团队研究,促进合作与交流。
三、培训与交流教师需要继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提升科研水平。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教育专家或知名学者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学术指导和思路启发。
四、奖励措施为鼓励教师进行优秀科研工作,学校可以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其中,包括科研成果奖、科研项目启动经费、科研团队奖等,旨在激励教师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论文发表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五、数据分享与开放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应该得到充分的价值尊重和广泛的传播。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分享给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和借鉴。
此外,学校还可以支持教师将科研成果开放,并以数据开放方式共享,从而推动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六、学术期刊的留存学术期刊是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设立学术期刊留存制度,确保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长期保存和传承。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经费用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保证期刊质量和推广。
七、调研派遣与交流合作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学校可以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国内外调研派遣,以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并促进交流与合作。
科研工作中的激励机制

价值工程0引言激励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各高校根据校情分别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在高校管理中初步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但是,由于高校管理者对激励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科研激励机制的设计和运用还不太成熟,在诸多激励措施中还存在的很多问题,限制了激励机制对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1-3]。
目前,国内高校科研管理常见的激励方式主要为:晋升职称、科研奖励和科研津贴[4]。
虽然这几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地从事科研活动,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当前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1.1激励方式存在阶段性和失效性晋升职称对高校教师而言是很重要的,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认可和肯定,同时,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学术地位等许多切身利益都与职称挂钩。
科研业绩是每位教师晋升职称时考核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晋升职称就成为激励许多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其阶段性明显,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的“脉冲现象”。
科研成果的“脉冲现象”是指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爆发性”增长,尔后快速回落,数年后再次重复出现,犹如“脉冲”一样。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排除有“厚积薄发”、“十年一剑”的情况。
但是,多半是由于晋升职称的需要所导致的,显然,这部分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
当这些教师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或是获得了最高职称后,就没有晋升职称的动力了。
晋升职称对他们而言,就完全丧失了激励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该激励方式是无效的。
1.2激励方式单一,忽视精神激励作用许多高校科研管理者就国内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调研,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从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办法、奖励办法以及科研工作激励机制来看,已经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但是从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激励理论角度出发,多数激励机制的出发点是在物质激励层面上。
高校科研管理者忽略了科研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性别、学科性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性,简单地认为教师的需要相同,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如加大科研奖励或津贴的力度、拉大岗位津贴的差距等。
论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

目前多数高 校在激 励手段 上 ,主要采 用奖 金 方式 ,重
物 质而轻精 神 ,激励手 段较 为单一 。知识 分子 虽然需 要物
能进一步激发 他们 积极 、主动 、 造性地从 事科 学研 究工 创
作的热情 ,不 断追求 新 的 ,更大 的社会 承认 ,从 而形 成一 种有利于科研 工作 不断 深入的 良性循环 。因此 ,科研 管理 部门就必须要采 取多 种激励措 施激 发他们 的科研愿 望 ,使 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来 不断地实现社会承认的 目标。
12 建立激励机 制 ,培齐人才 、优化资源 .
科研津贴 与 从事 科研 活动付 出的艰 辛 相 比微 不足道 .仍有
一
部分人 员选择 了前 者 ,约束 条款实 际 上并不 具备应 有的
约束力 。
2 2 激励 手段 单 一 .
公平 、合理 的竞 争机制 可以创造 出一个 良性竞 争 的局 面 ,具有较强科研 能力 、富有敬业 精神 的科 研人 员必 然能 够获得较多激 励 ,脱 颖而 出,不 断地提高 自己的素质 和才 干 ,成 长成为科 研骨 干。而一些在 能力稍 有 欠缺的科 研人
文章编号 :10 7 9 (0 6 2— 22—0 0 0— 65 20 )0 0 3 3
论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
毛维静 LF J —H
( 西安 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 ,陕西西安 706 ) 10 1
摘要 :要提 高高校科研 水平与质量 ,建立一种有效的科研管理体制是十分 关键的 ,作为 高校科研管理 当中 的重要 环节 ,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科研 工作者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科研工作 中进发 出意 想
简析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

将 受 到 影 响 。 别 对 于 一些 暗 箱 操 作 和 主 特 观 作 用 的 问 题 , 如 评 奖 、 目评 审 等 , 比 项 科 研 人 员是 非 常 敏 感 , 样 的问 题 不 解 决 , 这 势 必 破 坏 激 励 机 制 的 协 调 性 , 励 成 效 的水 激
平 必 然 降 低 。 此 必 须 加 强 激 励 机 制 的 透 因 明度 , 学 准 确 的 评 价 科 研 劳 动 的 投 入 与 科 产 出 , 劳 分 配 , 开 信 息 , 些 都 有 利 于 按 公 这 加 强 激 励 效 果 , 利 于 激 励 机 制 目标 的最 有
地 方 高 校 的 科研 管 理 工 作 在 多 年 来 的 而 不 注 重 “ ”, 至 投 机 取 巧 。 如 , 质 甚 比 我校 因利 益所 趋 , 就 探索 中 , 本 形 成 了一 定的 模 式 与 规 范 。 基 在 对 三大 检 索 论 文 实 行 重 奖 , 再 这 个 系 统 工 程 中 , 学 有 效 的科 研 激 励 机 发生 过 抄 袭 事 件 , 加 上 现 今 社 会 上 非 法 科 制的 建 设 与 形成 , 调 动 科 研 人 员 积 极性 , 刊 物 增 多 , 致 伪 科研 的 泛 滥 , 术垃 圾 被 是 导 学 推进 高 校 科 研 工 作 大 力 开 展 的 重 要 手 段 。 大 量 生 产 , 重 的 威 害 了 高 校 的 科研 风 气 。 严 ( ) 励 机 制 缺 乏 时效 性 。 校 建 立 科 3激 高 目前 , 方高 校 相 对 于 部 属 高校 、 家重 点 地 国
统 观 念 为指 导 , 调 学 校 各 部 门 , 分 了 解 为 , 发 教 师对 科 学 研 究 的 热 情 。 协 充 激 科 研 人 员 的期 望 值 、 目标 值 、 要 值 , 好 需 做 总 之 , 方 高 校 科 研 管 理 要 激 发 广 大 地 激 励 的 整 体 规 划 。 据 学 科 发 展 特 点 的 不 教 师 的 科 研 积 极 性 , 要 从 全 方 面 综 合 考 根 就 同, 对各 领 域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 立 科 学 的 评 虑 各 种 因 素 , 定 一 套 科 学 合 理 的 科 研 激 建 制 励 机 制 , 内 充 分 挖 掘 本 校 教 师 的 科 研 潜 对 力 , 外 努 力 创 造 出 好 的 科 研 环 境 吸 引高 对
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引言激励机制,也可以说是激励制度,广义的说法是相关单位管理者或负责人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部门工作价值取向和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的理性化管理制度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或工作表现给予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激发和鼓励被管理者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其作用正在日益被人们重视。
但是在使用这一激励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高校当前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为完善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思路。
1当前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部分高校开始关注科研奖励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特殊的激励作用,更有力度的激励使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也有———————————————————————作者简介:赵磊(1981-),男,山东莘县人,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roblems of Incentives in 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赵磊ZHAO Lei ;宋婷婷SONG Ting-ting(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处,杨凌712100)(Northwest A&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Department ,Yangling 712100,China )摘要:在高校科研管理中,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Abstract:I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fair incentiv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centiv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and proposes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and recommendations.关键词: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造性Key words:research manage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creativity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186-02相应的决策调整,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具有一定的财务预测意识,通过一定的会计信息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以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

一
、
构 建 高校科 研 团 队管理 激励机 制 的
极性 。
原 则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体 系以及它 们所发挥的作用来实现的, 激励方式主要包括 : 物质 激励 、 目标激励 、 信任激励 、 情感激励 、 行为激励 、 奖 罚激励 、 竞争激励 、 危机激励等。 在高校的科研团队 管理 中引入 激 励 机制 , 利 于调 动科 研 人员 的积 极 有
21年第 6 总第 10 01 期( 4 期)
成为新的激励 , 满意度低则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 科研 团队薪酬分配体系 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环境 、 工 作 目标 、 工作压力 、 社会 因素 、 心理因素等, 既要体现 竞争性 , 又要具有公平性。 在人才国际化的背景下 , 如何使高校科研 团队发挥出最大潜力 , 既具有竞争 力又具有公平性 , 合理拉开差距 的薪酬制度必不可 少 。 国心 理学 家 约翰 ・ 塔希 ・ 当斯 的公 平 理论 美 斯 亚 认为 :公平是薪酬制度有效发挥其激励作 用的基 “
研 团队薪酬分配制度 、 培训制度及 竞争制度 来构建 高校科研 团队管理激励机 制的体 系。
关
键
词: 科研 团队 ; 激励机 制 ; 原则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34 (0 10 — 0 10 10 — 5 4 2 1 )6 0 7 - 2
中图分类号 : 64 G 4
性 , 好地 促进 科研 团队建设 和科 技创 新 , 更 但必 须从
2物质激励 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 重视精神激励
原 则 。 国 心理 学 家 亚 伯 拉 罕 ・ 美 马斯 洛 于 14 年 在 93
《 人类激励理论 》 一文 中提出 了“ 基本需求层 次理 论 ”认 为 “ 的需 求 分成 生理 需求 、 , 人 安全需 求 、 交 社 需求 、 尊重需求和 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 依次 由较低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 要 发展 必 须走 “ 研 兴 校 、科 研 兴 教 、科 科 研兴师 ” 的道路 ,高校教 育与科研 联 系的最 为紧 密 , 两者相结合 是提 高 教 育质 量 、培 养 高素 质 人 才 的关
键 ,同时 也是高 校 实施 科 学 管 理 、提 高工 作 效率 的 有效 手段 。思 想 家罗 素 曾经 说 过 每 个大 学 教 师都 应 该从 事学术研 究 ,并 应该 有 足 够 的 余暇 和 精力 去 了 解各 国学者关 于 自己所 作 的 研 究。这 就 是 说教 师 要 想提高 教学水平 就必须 重视学 术研 究 ,向深 度探 索 。 科学 的管理会 出质量 。高 质 量 的教 育 科 研 离不 丌 科 学的管理 制度 ,要 加 强 教育 科 研 管理 ,促 进 教 育 科 研 健康发 展 。
摘 要 : 高校教 师从 事科 研 的 积极 性 是 高校 开展 科 研 活动 的 基 础 ,要 提 高 高 校 教 育科 研 的 水 平 与 质 量 。就 必 须 建 立合 理 有 效 的 激励 机 制 。主要 从 高校 教 育 科研 管理 中运 用 激 励 机 制 的 重 要 性 入 手 ,分 析 当前 高校 教 育 科 研 管理 中激 励机 制存 在 的 问题 ,并针 对 此 问题 ,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教 育科 研 管 理 ;激 励 机 制 ;重要 性 ; 中图 分类 号 :G 4 64 文献 标 识 码 :A
a d s in i c r s a c e e .ra o a l a d efc ie ic n ie me h n s s o l e e tb i e .F o h olg d c — n c e t e e r h lv 1 e s n b e n f t n e t c a im h ud b s l h d r m te c l e e u a i f e v v a s e t n a d s in i cr s a c n g ne t n e t e me h n s i n ce t e e r h ma a e in c n i c a im,t e p p r n lz st ei o tn e o e c re t olg d — o i f i v h a e ay e mp r c ft u r n l e e u a h a h c e c t n a d s in i cr s a c n g me t n e t e me h n s ai n ce t i e e r h ma a e n c n i c a im,t ep o lms n u sfr a d t ec re p n ig c u tr o f i v h rb e ,a d p t w r h o r s o d n o ne — o
21第 期 o年 2 l
s d。 。 I i。 0 7 9 (0 1 2— 12— 3 0 0— 6 5 2 1 】0 0 0 0
高 校 教 育科 研 管 理 中激 励 机 制研 究
周 奇
( 州大 学教 师教 育 学 院 ,浙 江温 州 35 0 ) 温 20 0
l 高校教 育科研 管理 运用激 励机 制的重要 性
高校教育 科研 是 高校 教 师对 教育 教 学 理论 与 实 践 的探 索 ,也 是 高校 管理 者 对 高 校科 学 管 理理 论 的 研究 。高校教 育科 研 水平 的高 低 关 系 到高 校 的教 学 质量 的优劣 ,要提 高 教育 科 研 水平 就 要 在 高校 教 育 科研管理 中运 用 激 励 机制 。 冈此 ,在 高 校教 育 科 研 管理 中运用激 励 机制 显 得 尤 为重 要 ,其 重要 性 主 要
m eas ur es.
Ke y wor s: e c t n s i n ii e e r h i n g u e ; i c n i e me h n s ; i d du a i c e tfc r s a c na a e l nt n e tv c a i m o mpo t n e ra c
O n Unie st uc to n M a g m e to i n i c I c n i e M e ha im v r iy Ed a i n i na e n fSce tf n e tv i c ns
Z U Q HO i ( e c e d ct nC l g ,We z o n es y T ah r E u ai ol e s o e nh uU i r t,We zo 2 0 0 hn ) v i n h u3 5 0 ,C ia
体现在 以下两个 方面 。
我实 现 、 自我 价值 ,同 时也 满 足 自我 需 要 。教 师从 事科研 的 目的能 不 能实 现 ,一 方 面来 源 于 教 师 自身 的因素 ,取 决 于教 师 的研 究 能力 以及 对 这项 研 究 是 否 努力 ,等 等 ;另 一 方 面 的 因素 来 源 于外 界 ,学 校 或 者社会对 其研 究 成 果 是 否接 受 。教 师从 事 科 研 工 作是 为 了提 高科 研 能 力 ,使 自己 的科 研水 平 提 升 到 定 高度 ,同时 也 是 想让 自己得 到社 会 的认 可 ,这 就形成 了教 师从 事科 研 工 作 的社 会 动 力 支持 ,促 使 教师不 断地 提 升 自己的 科研 能 力 ,进 行 创新 。学 校 和社会对 教师 科研 成 果 的认 可 ,使教 师 的 自我实 现 得 到满足 ,形 成精 神 上 的激 励 作 用 ,能 进 一 步激 发 教 师积极 主动 地从 事 教 育科 研 工 作 的热 情 ,追 求 更 广泛 的社 会认 同 ,社 会 的 认 同 又反 过来 激 励 教 师 以 更大 的热情 投入 到 教 育科 研 工 作 中,从 而形 成 教 育 科研 工作 的 良性循 环 。因此 ,高校 教 育科 研 管 理 部 门要 抓住教 师 的这 一 心 态 ,采用 多 种 可行 的激 励 机 制激发 教师 的科 研 积极 性 ,使 他 们 通 过科 研 实 现 自 身价值 ,得到社 会认 可 。教 师 的科 研 能力 得到 提升 , 教学 水 平 也 会 随 之 提 高 ,从 而 推 动 高 校 教 育 健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