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模式

合集下载

相控阵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

相控阵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

相控阵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摘要】在现代战争中,先进的战斗机对掌握制空权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对战斗机远程打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机载火控雷达作为战斗机的“千里眼”,其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人们将相控阵技术与机载火控雷达相结合,实现了战斗机探测距离的巨大飞跃。

本文在简要介绍相控阵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对其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相控阵技术;机载雷达;火控雷达;应用1.前言近些年来,随着各国航空力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战机被研发出来。

为了争夺制空权,人们对战斗机的作战性能,特别是远程探测和远程打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发现敌对目标时,为了实现战斗机攻击导弹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需要较大幅度的改善。

为此,人们将相控阵技术与机载火控雷达相结合,实现了对多目标进行远程捕获和攻击的能力。

由于相控阵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探测距离远、精度高及多目标跟踪能力好等诸多优势,因此将其与机载火控雷达结合,战机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本文在简要介绍相控阵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对其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相控阵技术简介相控阵技术出现的时间较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

但它的大规模发展应用还是在70年代以后。

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扫描阵列多功能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例如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探测距离远,同时能够快速跟踪远程多目标,可靠性高、战场生存能力强等。

所谓相控阵,就是将许多辐射单元按照一定的方式布列在面阵上,通过各辐射单元自发辐射电磁波,形成一个电磁波发生面。

其中,每个辐射单元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和相位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来进行改变。

因此,相控阵雷达可以实现相扫和频扫等不同的工作模式。

此外,根据发射/接收单元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将相控阵雷达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

无源相控阵雷达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每个辐射单元只负责发射电磁波而不参与反射电磁波的接收。

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模式

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模式

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模式-CAL-FENGHAL-(YICAI)-Company One 1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模式机载火控雷达的功能发展历程机载火控雷达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它是现代战斗机火控系统的关健设备之一。

2941年20月,美国辐射试验室开始着手世界上第一部机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工作,并于2944年将其装备在美索、测距和跟踪等机载火控雷达的最基本功能。

二战后,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载火控雷达的功能和性能不断得到提升,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早期的机载火控雷达在进行下视搜索时,会遇到很强的地而杂波而难以搜索到目标,作战效能受到严重制约。

对机载火控雷达下视功能的迫切需求催生了脉冲多普勒体制的机载火控雷达。

70年代初,第一部实用型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AWG-9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成功,并装备在美国海军的战机上。

随后,机载脉冲多普照勒火控雷达得到迅速发展,几乎成为先进战斗机火控雷达的惟一选择,是第三代战斗机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使现代先进战斗机真正具有了远程、全天候、全方位和全高度攻击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数字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对机载雷达多目标攻击、抗干扰以及一体化等功能和性能的更高要求使得相控阵技术开始应用丁 -机载火控雷达,又进一步促使了机载火控雷达更多功能的开发,现代机载火控雷达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相控阵时代。

现代机载火控雷达的多功能机载火控雷达功能从最初的只具有简单的空一空搜索、测距和跟踪等简单功能开始,发展到了现在的空一空、空一地、空一海、导航等四大类共几十种子功能(有些文献将空一地、空一海等功能统称为空一而功能),所制导的武器由原来的机炮发展到各种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使战斗机真正具有了远程、全天候、全方位和全高度的攻击一、空一空功能(A-A)空一空功能是机载火控雷达的基本功能,主要针对的是各类空中目标,典型的目标是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等以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

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

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01. 引言机载火控雷达是一种重要的军用装备,它在飞机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雷达系统需要管理不同功率的电能。

对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02. 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及功率管理机载火控雷达通常包括搜索模式、跟踪模式和导引模式等工作模式。

不同的工作模式需要不同功率的电能支持,而功率管理则是有效保障雷达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我们需要对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的功率管理建模展开研究。

03. 功率管理建模方法对于机载火控雷达的功率管理建模,可以采用传统的建模方法,如分析建模、仿真建模和数据建模等。

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需要分别建立功率管理模型,以实现对系统功率的有效管理。

04. 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实例以搜索模式为例,我们可以对雷达系统在该模式下的功率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搜索模式下,雷达系统需要快速扫描大范围的空域,因此需要大功率的电能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建模、仿真建模和数据建模等方法,建立搜索模式下的功率管理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05. 回顾与总结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对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进行了全面评估。

在探讨了功率管理建模方法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一主题。

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功率管理建模方法,实现对机载火控雷达系统功率的有效管理。

06.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率管理建模,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雷达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功率管理建模方法,以适应更复杂的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

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

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

文章标题: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功率管理建模研究1. 概述机载火控雷达作为现代战斗机上的重要装备之一,其性能和功耗管理对飞机的飞行性能和作战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的功率管理建模研究,以期为未来火控雷达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常见的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机载火控雷达通常具有搜索、跟踪、攻击等多种工作模式。

在搜索模式下,雷达需要扫描大范围的空域来搜索目标;而在跟踪模式下,雷达需要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追踪;在攻击模式下,则需要进行目标锁定和武器发射等操作。

这些不同的工作模式对雷达的功率管理提出了挑战。

3. 机载火控雷达功率管理建模在进行机载火控雷达功率管理建模时,需要考虑雷达天线的辐射功率、接收信号处理的功耗、以及雷达系统的整体功耗等因素。

通过建立功率管理模型,可以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优化雷达系统提供依据。

4. 典型工作模式下的功率管理建模研究对于不同的工作模式,需要分别建立相应的功率管理模型。

以搜索模式为例,其功耗主要集中在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接收信号的处理上。

而在跟踪和攻击模式下,则需要考虑雷达信号处理和武器系统的功率消耗等因素。

通过建立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率管理模型,可以对雷达功率消耗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进行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的功率管理建模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雷达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研究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率管理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雷达系统的功耗特点,为未来雷达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我认为在建立功率管理模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雷达系统的工作特点和实验数据,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的功率管理建模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功率管理模型,提高雷达系统的功率利用效率,从而为战斗机的性能和作战效果提供更好的支持。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关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关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越强,表示雷达接收机灵敏度越高, 雷达的作用距离就越远;群目标分辨能力及目标跟踪精 度都和相控阵雷达形成的波束的宽度和指向精度密切 相关。因此,在雷达完成设计后,需要对雷达 PG 值、灵 敏度、指向精度和波束宽度进行定量测试,以便验证其 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随着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体制 的大量应用,原来依靠人工手动测试方法不再满足测试 要求,因此需要采取新的测试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精确 测试,以判断是否满足设计、适用要求、质量要求[2-4]。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utomatic control and testing technology,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efficient and accurate testing methods.
点雷达的发射功率口径积。
根据雷达距离方程,远场喇叭接收功率 Pr 远可以 写作:
Pr 远 =
Pt Gt 姿2 4仔R2
Gr
(1)
通过雷达距离方程反推雷达 PG 公式如下:
Pt
Gt
=
(4仔R)2
Pr 2

L
(2)
Gr 姿
其中:Pt 为有源相控阵雷达辐射功率;
Gt 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增益;
Gr 远为雷达辐射远场标准增益喇叭增益;
目标及微弱信号的能力、雷达跟踪精度的重要指标。在雷达交付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自动、高效、准确测
试,确保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高效、准确的测试方法都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有源相控阵;PG 值;灵敏度;指向精度和波束宽度
中图分类号:TN9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07(2019)12-0022-05

雷达的工作模式——“火控雷达锁定”工作原理详解

雷达的工作模式——“火控雷达锁定”工作原理详解

雷达的工作模式——“火控雷达锁定”工作原理详解昨天给大家说了有关各种对空导弹的制导方式,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火控雷达的相关知识,大家平时应该都听说过“xx战机/军舰遭到敌方火控的锁定”这样的说法,那么问题就来了,经常能听到的“火控雷达锁定”是什么意思呢?被敌方的火控雷达锁定后又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下面就来给大家来详细地介绍一下。

机载火控雷达首先,火控雷达(FCR:Fire-control radar)是一种可以提供目标详细信息,如距离、仰角、方位角、速度变化率等目标状态数据的雷达系统,可以直接引导武器对目标进行打击。

而现代火控雷达又通常都是与搜索雷达配合使用的,即整个火控雷达系统里面包括了扫描搜索系统和火力控制系统这两部分,为什么?因为当典型的火控雷达处于工作状态时,为了保证能够准确地追踪目标并且尽可能减小失去目标信息的几率,它们发出的是一种急促且强烈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信号特征非常明显,很容易被对方察觉,从而暴露自己的位置信息,所以并不适合在初期对目标的搜索阶段使用,而是需要与搜索雷达配合。

水面搜索雷达显示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整个火控雷达系统的工作模式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初期的搜索模式(Search)和后期的追踪模式(Track),而我们平时听到的“火控雷达锁定”其实就是已经进入了雷达对目标的追踪模式了。

而在初期的搜索阶段,扫描系统就会周期性地发出雷达波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反复的搜索扫描,当这个雷达波每一次扫过目标时,就会在雷达的显示屏上出现一个闪烁的光点,比如下图所示,就是传统的旋转天线雷达在处于搜索模式的示意图:传统旋转天线雷达而像上图中的这种在整个立体空间内进行全方位扫描的通常都是舰载或者地面火控雷达系统,如果是战斗机上面的记载火控雷达系统的话,那么它的工作范围其实只是机头正前方的一个锥形立体空间,比如下图所示,就是F-22战斗机上面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AESA)的工作空间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它的工作空间就是机头正前方的锥形空间:机载火控雷达而当火控雷达系统处于搜索模式的时候,雷达波的扫描周期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后,雷达波才会扫过目标一次,每次的扫描都有着较大的时间差,所以反馈回来的目标状态信息就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从而不能连续、准确地掌握目标的速度、位置等实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能引导武器对目标进行打击。

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中图分类号:TN9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30(2011)01-0014-03收稿日期:2010-07-30;修回日期:2010-10-12作者简介:贾朝文,男,硕士研究生;周水楼,男,高级工程师。

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贾朝文1,周水楼2(1.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6;2.海军装备研究院系统所,北京100073)摘要:实现雷达工作模式识别对机载电子对抗的控制管理及对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各型雷达尤其是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多种工作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机理,提出了识别方法。

关键词: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Work Mode Identification of Airborne RadarJIA Chao -wen 1,ZHOU Shu-i lou 2(1.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ntrol Laboratory,Chen gdu 610036,China;2.System Divi sion of Naval Equip ment Insti tue,Beijing 100073,Chi na)Abstract:Work mode identification of radar is very important for airborne EC M s control managementand resource allocation.As to radar,especially airborne radar s multiple work modes,identification principle is analyzed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irborne radar.Key words:airborne radar;work mode;identification1 引言载机必须在最危急时刻正确进行控制管理(如攻击或防御)以提高作战能力和生存力。

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刘俊江
【期刊名称】《电子测量技术》
【年(卷),期】2016(0)2
【摘要】机载火控雷达是战斗机主要的火力引导单元,因此在机载电子战领域中,机载火控雷达就是最主要的对抗对象。

其中识别机载火控雷达的工作模式则是电子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本文分析了机载火控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波形特性,通过对机载火控雷达各种工作状态的数据分析,从工程意义上提出了基于机载火控雷达的工作模式识别和编队飞机识别的包络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暗室辐射实验验证,正确识别出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扫描、跟踪、SAM状态。

实验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总页数】4页(P131-133)
【关键词】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作者】刘俊江
【作者单位】中国电科集团公司第29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71.3
【相关文献】
1.机载火控雷达典型空-空工作模式浅析 [J], 唐玉文;何明浩;韩俊;张小涵
2.浅谈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J], 李银
3.基于ELINT的机载火控雷达空空工作状态识别 [J], 马珂;毕大平;胡立群;吴嘉祺
4.利用幅度重排的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方法 [J], 杨秋;顾杰;魏平
5.机载火控雷达空空工作状态识别研究 [J], 马珂;毕大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得到的目标引导信息相对准确,就可以自动设置较小的角 度搜索范围以利于尽早发现特定距离、特定高度和方位上的 目标。
(2)边搜索边跟踪模式(TWS)
TWS模式是机载火控雷达空-空功能的另一主要工作
方式,它的基本工作原理与RWS相同,但是扫描模式的选 择往往相对固定,飞行员可干预的选项相对较少。另外,当 搜索过程中发现目标后, 它还会自动建立起对数个目标(具体
(2)双目标跟踪模式(DTT)
DTT模式的出现为飞行员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提供了可
能,在这种模式下, 雷达能保持对两个空中目标的同时跟踪,
般情况下天线的运动模式为“点到点” 。实际上DTT可以 看成两个STT目标对雷达资源的时分复用(不同时段传输不
同信号)。
(3)多目标跟踪模式(MTT)
由于现代雷达的技术水平日益增长,特别是高速处理技
F-14战机上。随后,机载脉冲多普照勒火控雷达得到迅速发 展,几乎成为先进战斗机火控雷达的惟一选择,是第三代战 斗机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使现代先进战斗机真正具有了远 程、全天候、全方位和全高度攻击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数字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推动
,对机载雷达多目标攻击、抗干扰以及一体化等功能和性 能的更高要求使得相控阵技术开始应用于机载火控雷达,又 进一步促使了机载火控雷达更多功能的开发,现代机载火控 雷达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相控际上RWS往 往还提供目标的粗略方位角、 俯仰角(高度)以及速度等信息。
在RWS方式下飞行员可以干预控制的方位范围、俯仰范围
(高度范围)以及距离量程。
当搜索的目标高度高于本机时,习惯上称上视搜索,反
之称下视搜索;当重点搜索的是迎头目标时,又称前半球搜 索,反之称后半球搜索。RWS模式往往还引伸出子模式的划 分,即所谓正常搜索和增程搜索,增程搜索主要用于飞机上 有较为完善的自动引导系统(如数据链)的情况,此时由于雷
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模式
机载火控雷达的功能发展历程
机载火控雷达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已经走过
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它是现代战斗机火控系统的关健设备之
1941年10月,美国辐射试验室开始着手世界上第一部
机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工作,并于1944年将其装备在美国海 军战斗机F-6F、F-7F上, 这部雷达具有空-空上视搜索、 距和跟踪等机载火控雷达的最基本功能。
(3) 速度搜索模式(VS)
其中HPRF由于存在一段杂波清晰区,非常利于高速迎头目 标的检测,于是现代雷达大都设计了利用HPRF波形专门检
测高速迎头目标的模式,但是此种模式与RWS不同,它不 能提供目标的距离信息,故称速度搜索模式。
VS模式由于不具备测距能力,因此使用上有诸多限制,
般主要用于远距离高速目标的前期检测,起“警示”的作 用,它必须与其它工作模式配合才能最后完成武器攻击的制
二战后,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载火控雷达
的功能和性能不断得到提升,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 早期的机载火控雷达在进行下视搜索时,会遇到很强的地面 杂波而难以搜索到目标,作战效能受到严重制约。对机载火 控雷达下视功能的迫切需求催生了脉冲多普勒体制的机载 火控雷达。70年代初, 第一部实用型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 达AWG-9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成功,并装备在美国海军的
现代机载火控雷达的多功能
机载火控雷达功能从最初的只具有简单的空-空搜索、
测距和跟踪等简单功能开始,发展到了现在的空-空、空- 地、空-海、 导航等四大类共几十种子功能(有些文献将空-
地、空-海等功能统称为空-面功能),所制导的武器由原来
的机炮发展到各种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使战斗机真正具有 了远程、全天候、全方位和全高度的攻击能力。
术和相控阵技术的引入,使得火控雷达的设计人员已不再满 足于同时对两个目标的跟踪,开始研制具有MTT功能的雷 达,为飞行员同时攻击两个以上的目标提供了可能,至少有 利于飞行员掌握空中态势并随时切换攻击对象。
导任务,随着相控阵雷达的出现,此种模式有可能最终会变 为雷达的一个处理过程,而不是一个可供飞行员使用的模 式。
(4)空战格斗模式(ACM)
顾名思义,ACM主要用于近距离空战格斗,此时作战
双方距离很近并且伴随较大的机动动作,谁掌握先机,谁就
于RWS和TWS模式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是虚警率要
二是要求对一定距离上的目标自动截获,且截获速度要快; 三是扫描图形甚至扫描速度有严格限制;四是在近距离格斗 时,载机和目标机的相对机动大幅度提高,要求雷达在保证
从空-空功能的作战过程来看,一个完整的空-空任务
至少包含搜索、截获和跟踪三种子功能,虽然有些雷达将截 获功能也列为一种专门方式,但是它本质上是个过渡过程, 雷达工作的主功能就是搜索和跟踪,而这些功能又对应了不 同的功能子模式。
搜索功能
(1)边搜索边测距模式(RWS)
RWS功能主要用于对感兴趣的空域范围进行扫描搜索,
定数据精度的要求下仍然保持稳定跟踪。
跟踪功能 跟踪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雷达在搜索阶段发现目标,
并成功进行目标截获,跟踪功能的子模式划分一般与雷达能 同时跟踪目标的个数有关。
(1)单目标跟踪模式(STT)
STT是机载火控雷达空-空方式的一种常用工作状态,
在此状态下,雷达自动控制天线保持对空中目标的持续或基 本持续的定点照射,同时向武器系统提供精确的目标参数, 这些数据较为精确地反映作战目标在空中的相对或绝对坐 标,以及目标相对于本机的有关运动趋势信息。
、空-空功能(A-A)
空-空功能是机载火控雷达的基本功能,主要针对的是
各类空中目标,典型的目标是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无 人机等以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推进的飞机。随着现代战争形 式的不演化,先进的空-空功能已开始将悬翼直升机、巡航 导弹、气球或飞艇等威胁已方平台或设施安全的新旧威胁都 列入了搜索目标。
数量由指标规定)的跟踪,并将其中最危险的两个目标标志为
高优先级目标和次优先级目标,对危险目标自动调整雷达天 线扫描范围,予以尽可能覆盖,这时往往天线的扫描中心不 能完全由飞行员控制,但是危险目标的排序选择可以由人工 干预改变。
需要指出的是,TWS模式下的 “跟踪” 主要是指航迹连
续更新,角度范围内自动覆盖危险目标,但是这种“跟踪” 所提供的目标数据一般情况下精度偏低,往往构不成武器发 射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