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体俱备的唐代山水画

合集下载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11. 《游春图》/展子虔《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12.《历代帝王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

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

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此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13.《步辇图》(局部)/阎立本《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步辇图》所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十二幅中国传世名画,你认识几个?

十二幅中国传世名画,你认识几个?

十二幅中国传世名画,你认识几个?中国画,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务员的常识考试当中也没有忽视对中国画的考查。

今天,就让小粉笔带着大家一起按时间顺序来欣赏中国的传世名画,领略千百年前古代中国的风采!一、洛神赋图【画家】东晋顾恺之【简介】《洛神赋图》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作,全卷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局部图)二、步辇图【画家】唐朝阎立本【简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画家】唐朝张萱【简介】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漠清新。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 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四、五牛图【画家】唐朝韩滉【简介】黄麻纸本设色画,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荆棵蹭痒L翘首前仰缓步前行,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 一络首而立。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五、韩熙载夜宴图【画家】五代十国顾阂中【简介】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中国历代传统山水名画220幅技法解目录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中国山水画的鉴赏二、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代王维《长江积雪图》五代荆浩《匡庐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五代卫贤《高士图》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图》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北宋巨然《雪图》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晴岚萧寺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北宋屈鼎《夏山图》北宋许道宁《关山密雪图》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松湖钓影图》南宋刘松年《松窗读书图》南宋刘松年《西湖四景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南宋马远《举杯玩月图》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南宋夏圭《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南宋佚名《青山白云图》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金代佚名《洞天山堂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丹崖云树图》元代吴镇《渔人图》元代吴镇《双松平远图》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元代王蒙《夏山高隐图》元代王蒙《秋山草堂图》元代王蒙《溪山风雨图册》元代曹知白《松亭图》元代盛懋《溪山清夏图》元代唐棣《霜浦归渔图》元代佚名《山居图》明代沈周《庐山高图》明代沈周《两江名胜图》明代周臣《春山游骑图》明代周臣《山斋客至图》明代周臣《雪村访友图》明代唐寅《杏花茅屋图》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明代唐寅《高山奇树图》明代唐寅《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茅屋风清图》明代唐寅《清溪松荫图》明代唐寅《山路松声图》明代文徵明《积雨连村图》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图》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明代戴进《踏雪寻梅图》明代戴进《雪景山水图》明代戴进《溪堂思诗图》明代王谔《雪岭风高图》明代王谔《月下吹箫图》明代王谔《江阁远眺图》明代蓝瑛《白云红树图》明代吴伟《渔乐图》明代张璐《溪山放艇图》明代陈裸《王维诗意图》明代刘珏《夏山欲雨图》明代朱端《仿郭熙山水》清代王时敏《仙山楼阁图》清代王时敏《丛林曲涧图》清代王鉴《仿三赵山水画》清代王鉴《仿大痴山水图》清代王鉴《梦境图》清代王翚《万壑千崖图》清代王翚《秋树昏鸦图》清代王翚《虞山枫林图》清代王翚《仿黄鹤山人山水图》清代王翚《水阁幽人图》清代王翚《夏五咏梅图》清代王翚《仙山浮岚图》清代王翚《仿王蒙秋山图》清代王原祁《《仿王蒙松溪山馆图》清代王原祁《山中早春图》清代石涛《设色云山图》清代石涛《四边水色图》清代髡残《苍翠凌天图》清代髡残《山水图》清代弘仁《黄海松石图》清代弘仁《林泉图》清代弘仁《西岩松雪图》清代朱耷《山水斗方图》清代吴历《夕阳秋影图》清代高岑《青绿山水图》清代高岑《松窗飞瀑图》清代谢荪《青绿山水图》清代龚贤《溪烟树图》清代张雨森《秋林曳杖图》清代吴历《江城秋访图》清代吴宏《柘溪草堂图》清代沈宗骞《竹林听泉图》清代唐岱《晴峦春霭图》清代黄鼎《山水图》清代任预《前程期远图》清代赵之谦《积书岭图》清代樊圻《江干风雨图》清代樊圻《秋山听瀑图》清代刘泳之《松风山馆图》清代袁江《观潮图》清代袁耀《阿房宫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郎世宁嵩献英芝图》清代郎世宁《山水图》清代颜峰《秋林书啸图》清代陈漠《白云青嶂图》清代陈卓《云山青障图》清代陆远《仿古山水图》清代邹之麟《青绿山水图》近代黄宾虹《湖山晴霭图》近代金城《山水图》近代冯超然《夏山飞瀑》近代黃君壁《山水图》近代吴湖帆《潇湘雨过图》近代陶冷月《洞庭秋月图》近代溥心畲《白云满青山》近代刘海粟《黄山图》近代张大千《秋水清空图》近代傅抱石《待细把江水》近代李可染《江南春喜雨图》近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代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近代陆俨少《山水图》近代陈少梅《长夏山居图》近代陈少梅《河阳神韵》近代陈少梅《回归山居图》近代陈少梅《轻舟寻友图》近代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近代白雪石《桂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杨明义《水墨山水》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曾刚《彩墨山水》现代宋滌《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刘安祥《壮志凌云》现代刘安祥《天地有大美》现代刘安祥《林泉高致图》现代刘安祥《自有风韵颂千秋》现代刘安祥《峭崖列翠》现代刘安祥《剪取青山入画屏》现代刘安祥《望穿秋水》现代刘安祥《无限风光在险峰》现代刘安祥《山随平野尽》现代刘安祥《万山浮动兩初来》现代刘安祥《擎天一柱》现代刘安祥《晚山晴更好》现代刘安祥《湖山春曉图》现代刘安祥《三峡放歌》现代刘安祥《近山识鸟音》现代刘安祥《晴峦青障图》现代刘安祥《数峰无语立斜阳》现代刘安祥《江山览胜图》现代刘安祥《一帆风顺》现代刘安祥《仙境胜览图》现代刘安祥《晚山无语对斜阳》现代刘安祥《鸟鸣山更幽》现代刘安祥《碧水苍山》现代刘安祥《鸳鸯瀑》现代刘安祥《雪霁图》现代刘安祥《漓江晨曦》现代刘安祥《望断南飞雁》现代刘安祥《旭日照春山》现代刘安祥《云深不知处》现代刘安祥《云开雾散见山青》现代刘安祥《水色山光画图中》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萌于晋,成于唐,盛于宋元,自五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山水画都是笫一大科。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1.《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其画面宏伟壮阔,以秀美的江山为主题,充满了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2.《红岩》: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其以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描绘了岩石的质感和山水的壮美。

3.《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由于其画面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画的代表之一。

4.《富春山居图》:这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其画面通过对山水、人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山水人物画。

5.《春山图》:这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代表作,其画面以一片春天的山野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游春图》:这是清朝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春天的山水、花鸟等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7.《潇湘图》:这是明朝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潇湘江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水、山岳、人物等元素,呈现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图。

8.《山水十二屏》:这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所作,共分为十二幅画,每幅画呈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长卷。

9.《溪山行旅图》:这是唐朝画家王维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溪山
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和人物的互动,刻画出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

10.《断桥残雪图》:这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断桥和残雪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冷峻、凄美的山水美感。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1. 引言自然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而唐宋元明清五大家作为这一流派的代表,各自在不同的时代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唐宋元明清五大家的自然山水画进行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2. 唐代自然山水画2.1 背景介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艺术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开始形成其特定的风格。

2.2 唐代五大家及其风格特征•杜牧: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笔触柔化、精细;•黄巢:对写实主义有自己独特见解,强调线条勾勒;•刘唐:追求浩渺大气,注重构图和文字;•文同:兼具意境和写实,用色鲜艳、富于变化;•韩干:擅长表现岩石和泉石,笔法矫揉生动。

3. 宋代自然山水画3.1 背景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艺术创作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发展出了更为成熟的风格。

3.2 宋代五大家及其风格特征•赵佶:主张写意,倡导诗情画意,注重构图和笔墨协调;•李唐:追求写实主义,注重典型性和示意性;•黄庭坚:笔墨洒脱且灵动,以点带面、以墨论气;•叶云楼:擅长刻画松树、岩石等细节,注重形体结构;•杨万里:作品雅致简约、含蓄隐逸,用色淡雅。

4. 元明清三代自然山水画4.1 背景介绍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社会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的风格也有所变化。

4.2 元明清三大家及其风格特征元代:•黄公望:笔墨精细,色彩明快,注重意境表现;•尼汝思:以山水为题材,画法独特奇巧,注重情感的表达;•王蒙:笔触洗炼简练,注重物象和意象的融合。

明代:•文徵明:以情感写实为主导,笔法激烈、奔放;•沈周:追求雅致的情趣性,画面富有韵味和魅力;•徐渭:擅长描绘山水、花鸟等细节,以写实主义为基调。

清代:•宋桂一:笔触单纯纯美,追求质朴自然;•傅抱石:构图新奇别致,擅长用墨表现形态;•张大千:技法丰富多样,风格灵活变化。

5. 总结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五代南唐北宋时期画家巨然十一幅山水绘画作品赏析

五代南唐北宋时期画家巨然十一幅山水绘画作品赏析

五代南唐北宋时期画家巨然十一幅山水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五代南唐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五代十国时,虽然国家四分五裂战乱连年,南唐都城所在地却相对平稳,于是有了书画艺术的一个发展高峰期。

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些画家在唐代以青绿或水墨青绿在屏障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林木的基础上,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五代时中国水墨山水画趋于成熟,以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家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家创立了真实生动地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世称“荆、关、董、巨”。

五代时,人物画的题材内容日渐宽泛,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描绘的主题。

画家多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照的能力的能力又有提高。

山水画在此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

五代的花鸟画也出现了以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二是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家野逸”,这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这里介绍五代著名画家巨然绘画作品。

巨然,生卒年不详,江宁(江苏南京)人。

五代画家,僧人。

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到汴京(河南开封),居于开宝寺。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

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巨然善画江南野逸之景,笔墨秀润,较董源山水更具田园风致和诗意。

《山水画》PPT课件

《山水画》PPT课件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疑飞 似流 银直 河下 落三 九千 天尺 。,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时月 鸣出 春惊 涧山 中鸟 。,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画家 笔下的山水是画家内心对于自然山水的感悟,是画家人 生态度的表达,更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画中有诗
中国山水画
《山径春行》南宋 马远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山 行 旅
、、
图 》
墨思
五 代
关 仝
中国山水画
《 匡 庐 图 》 五 代 荆 浩
中国山水画 《茂林远岫图》 北宋 李成
中国山水画
《 晴 峦 萧 寺 图 》 北 宋 李 成
中国山水画
《 早 春 图 》 北 宋 范 宽
中国山水画
《 溪 山 行 旅 图 》 北 宋 范 宽
中国山水画 《云山墨戏图》 南宋 米友仁
中国山水画 -.
中国山水画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 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
《早春图》 隋 展子虔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马
中国山水画
《 江 帆 楼 阁 图 》 唐 李 思 训
中国山水画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景气
、、
《 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体俱备的唐代山水画
摘要:唐代是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繁荣局面。

但总体说来唐代的山水画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李思训和李昭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煌的风格。

另一派是唐代兴起的山水画—水墨山水,代表人物有王维、张璪、王墨,这一流派被后世称作“南宗山水”画。

关键词:唐代山水画青绿山水水墨山水
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和昌盛。

而且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赋予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

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不同的风格也相继出现。

一、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
李思训(651—716),唐代画家,字建,唐朝宗室。

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

武则天时弃官潜匿,到中宗时出任宗正卿,以后任益州长史,玄宗开元初年,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他一家五人,均善丹青,而以李思训父子成就最大,父子二个人都画得一笔绝妙的山水画。

所以人称他们为“大、小李将军”。

李思训善画山水树石,受展子虔影响很深,画法笔格遒劲、工细巧整、其取材有一些魏晋以来山水画中求仙访道的道家思想。

唐玄宗还表扬他“所画掩障,夜闻水声”,可见他的画在表现上是极富真实感的。

李思训画山石多用“小斧劈皴”《绘事发微》上记载说:“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皴。

”李还善于用大青绿着色,在用苦绿、螺青皴染。

树叶则用双勾,填色用石青、石绿。

有时也用金粉勾线或涂染,使画面上出现一种金碧辉煌的气派。

李思训的画体现了盛唐艺术的辉煌气象,形成金碧辉映的艺术特色。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

现存李思训的作品有《江帆楼阁图》和《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画史亦称小李将军,在画法上他继承了父亲的青绿山水,并在用笔和设色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他首创海景山水。

后人曾有“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之评,亦有人以为其“笔力不及思训”。

存世《春山行旅图》,相传为其作品。

图为绢本,青绿设色。

是一件很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虽经过这么久远的时间,仍然清晰可见。

这幅画描写的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放弃首都长安,迁至四川避难,这是一幅有人物情节的山水画,画中峰峦叠嶂,奇峭挺拔,细笔勾勒,青绿皴染。

同时这幅画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把历史事实转化成为图像,让我们在画中更能生动的看到历史的过去,并给我们后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李思训和李昭道的山水画,在笔法和设色上都继承了前人的画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二李”的这种富丽非凡的勾金染碧的装饰性绘画,后来被当作一种固定格
式,不断为后人所仿效。

这也是“唐代山水之变”的重大成就。

二、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画法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今山西祁县)人,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19岁取进士,奉使出塞,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自幼聪颖,不到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兼画家,他崇尚佛学,并喜好山水,晚年在蓝田辋川定居,过着谈禅说法,吟诗作画的隐逸生活。

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的重要诗人。

作为画家他以山水画驰名千古,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变成笔下可视的形象,给人以声情并茂的直观感受。

所以宋代苏轼评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的概括了王维诗画的特点。

故《宣和画谱》说他的一些诗句是“皆所画也”。

王维把诗和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绘画达到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风,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故明代的董其昌说他是南宗的始祖。

并有“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的论法。

《辋山图》是王维的代表作品《唐朝名画录》说它“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

通过记载可知它是一幅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的作品。

但由于时间久远,又不好保存,所以这幅画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现传为他的作品《雪溪图》及《江山雪霁图》都非真迹。

但从中也可以看出王维绘画的技法和意境,。

王维对于水墨山水画的贡献是将诗意融入画中,体现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的情怀,并开创了与前
人山水画不同的“破墨”一体,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张璪,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盛唐末至中唐初。

张璪精通于文学,擅长画山水松石。

传说他能双手分别执笔于绢上同时画出生枝和枯枝,在同一画幅里显现荣枯不同的形象,因而引起人们的惊异。

《历代名画录》记载张璪画“石头欲落,泉喷如吼”,说明了他的画有造景奇特的特点。

另外,张璪的水墨山水画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被称作“破墨法”。

唐代诗人符载非常生动的记录了他的作画过程,文章说张璪作画凝神构思,旁若无人。

等到他想法成熟,便流电激空,毫飞墨喷。

迷离恍惚间“孤姿绝状,触笔而生”。

苍老的松树,高耸的岩石,荡漾的流水、飘渺的行云,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符载认为张璪的画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作画不是用笔,而是灵感的宣泄,这也说明了张璪的创作虽然来源于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但却不是机器的照搬,而是融入主观感受。

他对绘画创作中主客观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概括,对以后的绘画及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墨,又名洽,一作默,约生活在公元734年至805年之间。

他是后世泼墨画的创始人。

至于这种表现方法的效果,“或挥或扫,或浓或淡,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倐突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成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

可见泼墨法在绘画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王墨早年拜师郑虔,后来又和项容学习,潜心研究水墨山水画的技法。

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开拓有创造。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迥异的绘画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邹跃进.《中国历史名派家山水画技法》[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2]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梅墨生.《现代书画家批评》[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4] 江苏美术组.《历代山水画》[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孙晓光(1976.9.22-),男,通化人,硕士,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