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培训课件ppt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ppt)

•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 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 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 式;
•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病例后,均应认真 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健康教育
2 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
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比如咳嗽、
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等) 个别严重患儿可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
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3 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 水感染。
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 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 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车最高。
流行特点
1.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2.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3.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4.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 短信、宣传单等多形式宣教 2、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 卫生措施。 3、家长或监护人对3岁以下儿童进行健 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 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手足口病
目录
概念 病原学生存特点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防控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种儿童常见 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 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病例后,均应认真 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健康教育
2 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
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比如咳嗽、
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等) 个别严重患儿可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
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3 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 水感染。
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 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 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车最高。
流行特点
1.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2.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3.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4.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 短信、宣传单等多形式宣教 2、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 卫生措施。 3、家长或监护人对3岁以下儿童进行健 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 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手足口病
目录
概念 病原学生存特点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防控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种儿童常见 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 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课件

05
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和管理
疫情报告制度与程序
明确疫情报告的责任、方 式和时限,建立完善的报 告制度。
报告制度
报告程序
规范疫情报告的流程和步 骤,包括发现、核实、审 核和上报等环节。
疫情管理措施与监督
制定有效的疫情管理措施 ,包括隔离、观察、治疗 和康复等。
管理措施
监督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对疫情管 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和评估。
03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断流程和标准
初步诊断
根据发热、口腔溃疡和手 足疱疹等典型症状进行初 步诊断。
临床诊断
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结 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临床 诊断。
病原学诊断
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 离培养或核酸检测,以确 定病原。
治疗原则与方法
普通病例
采取居家隔离和对症治疗,如 口腔护理、降温、局部用药等
常规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 场所后,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等易感染的部位。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
健康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 强身体免疫力。
疫情监测与控制
疫情报告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报告疫情, 及时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手足口病基本概述 •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手足口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和管理 • 手足口病防控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01
手足口病基本概述
手足口病课件ppt

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检 查和病毒分离,以确定病原体 的具体类型。
需要与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2
手足口病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
对于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早 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干扰素等,可以抑制病毒复制,
减轻病情。
疗程和剂量
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通常为5-7天, 剂量需根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进行 调整。
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普 及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提高公 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医疗救治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护 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疫苗接种
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为易 感人群提供免疫保护,降低感
染和发病风险。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
01
病毒变异与传播途径
研究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的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和完善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
的职责和义务。
加强国际合作
02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全球手
足口病疫情挑战。
科研创新
03
加强手足口病防控科研创新,研究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手
段,提高防控效果和水平。
06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针对手足口病病毒的新药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病毒的新药研发正在进行中,包括病毒抑制剂、病毒中和 抗体等。这些新药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手足口病,减少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饮食调理
患儿饮食应以清淡、易消 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 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物。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04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挑战与机遇
挑战
手足口病病毒变异快,防控难度大;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不足,防控意识不强;基层医疗机构诊 疗水平参差不齐,影响防控效果。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足口病疫苗研发取得重要突破,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政府和社 会各界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现手、足、口、臀部皮疹(疱疹)或伴发 热到附近医院儿科或手足口专病诊疗区就诊 。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发现疑似病例, 及时电话通知家长带小孩就诊,并将患儿情 况及时报告教育部门。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 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 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
支持治疗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患者随访和健康教育
定期随访
对手足口病并发症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 理问题。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手足口病及其并 发症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的 认知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加强预 防宣传,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技术 • 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手足口病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 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 为主,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 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发病原因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 毒引起。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PPT课件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预防
PART 01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 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 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 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擦——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或用烘干机烘干。
① 在与患者接触后 ② 触摸眼、口、鼻前 ③ 打喷嚏或咳嗽后 ④ 入厕后 ⑤ 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⑥ 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电梯按钮后
多吃新鲜蔬菜,保证食物彻底加热后 再吃,多吃水果、多喝水,饮食要 清淡。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部位,只有手心、 脚心或口腔中的疱疹才属于手足口病范畴;
二看是否发烧,如果有发烧就要高度警惕; 三看孩子年龄,5岁以下幼儿是高危人群。
多喝热水,排除体内毒素
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环境 的卫生情况。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 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 接种程序
感谢观看
PART 02
01 不接触手足口病人和被污染的用物。
02 讲究卫生 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注重个人卫生。 15字方针: 勤洗手、吃熟食、晒衣被 。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 正确的洗手法包括五个步骤:即 “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
PART 01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 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 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 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擦——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或用烘干机烘干。
① 在与患者接触后 ② 触摸眼、口、鼻前 ③ 打喷嚏或咳嗽后 ④ 入厕后 ⑤ 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⑥ 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电梯按钮后
多吃新鲜蔬菜,保证食物彻底加热后 再吃,多吃水果、多喝水,饮食要 清淡。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部位,只有手心、 脚心或口腔中的疱疹才属于手足口病范畴;
二看是否发烧,如果有发烧就要高度警惕; 三看孩子年龄,5岁以下幼儿是高危人群。
多喝热水,排除体内毒素
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环境 的卫生情况。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 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 接种程序
感谢观看
PART 02
01 不接触手足口病人和被污染的用物。
02 讲究卫生 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注重个人卫生。 15字方针: 勤洗手、吃熟食、晒衣被 。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 正确的洗手法包括五个步骤:即 “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
手足口病ppt课件

04
手足口病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等,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出现意识障碍、抽 搐等症状。
循环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可能导 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危及 生命。
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肺炎、肺水肿等,影响呼吸 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100%
皮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出现在手、 足、口、臀等部位,表现为红色 丘疹、疱疹,部分可破溃形成溃 疡。
80%
口腔症状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可出现疼痛、 流口水、拒食等症状,检查可见 口腔黏膜充血、散在疱疹或溃疡 。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
从患者疱疹液、咽拭子或粪便 中分离出肠道病毒,是确诊手 足口病的金标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预后评估和改善方法
预后评估
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及康复情 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改善方法
针对预后不良的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 ,如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同时, 加强患儿的营养和运动,提高免疫力 ,预防再次感染。
05
儿童手足口病特点护理要点
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原因
01
02
03
04
发病季节
春夏季节高发,主要通过飞沫 、接触传播。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肠道病毒 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手足口 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患者样本 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具有灵敏 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鉴别诊断与误诊原因
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需根据皮疹特点、伴随症状及实验 室检查进行鉴别。
《手足口病的预防》课件

并发症的治疗
手足口病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采 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心脏疾病治疗等。
并发症的护理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需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各种症状 。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 控制策略
饮食卫生预防
喝开水
饮用开水,不喝生水。
洗净果蔬
在食用之前,应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避免生食
尽量少吃生食或半生食,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集体预防措施
健康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 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
鼓励易感人群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提高免疫力。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 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
轻度病例通常采用口服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阿昔 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 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轻度病例的护理
家长应保持患儿的口腔和皮肤清 洁,避免继发感染。同时,注意 患儿的饮食和休息,提供充足的 营养和休息环境。
重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 等。
呼吸道传播
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 打喷嚏等。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物、水等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
皮疹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 出现疱疹或溃疡,并伴有疼痛 和不适感。
手足口病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采 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心脏疾病治疗等。
并发症的护理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需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各种症状 。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 控制策略
饮食卫生预防
喝开水
饮用开水,不喝生水。
洗净果蔬
在食用之前,应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避免生食
尽量少吃生食或半生食,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集体预防措施
健康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 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
鼓励易感人群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提高免疫力。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 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
轻度病例通常采用口服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阿昔 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 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轻度病例的护理
家长应保持患儿的口腔和皮肤清 洁,避免继发感染。同时,注意 患儿的饮食和休息,提供充足的 营养和休息环境。
重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 等。
呼吸道传播
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 打喷嚏等。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物、水等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
皮疹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 出现疱疹或溃疡,并伴有疼痛 和不适感。
《手足口病》课件

01 注意饮食
给孩子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02 避免传染
避免孩子与其他患病儿童过度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03 定期监测
定期测量孩子的体温和观察症状变化
总结与展望
疫情监测
加强手足口病疫情 监测和信息报告
有效干预
提高对手足口病的 干预措施和防控措
施
科学研究
加大对手足口病的 科学研究力度
早期诊断
手足口病特点对比
典型症状
发热 口腔疱疹 手脚皮疹
患病年龄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成人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预防为主 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主要流行在春夏季,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 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
● 03
第三章 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诊断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结合实验室检 查结果,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手 足口病。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和隔离十分重要。
● 06
第6章 经验分享和总结
家长经验分享
一些经验丰富的家长分享了他们在孩子患手足口病时的护理经验, 包括如何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清洁卫生、饮食调理等。这些经 验对其他家长来说是宝贵的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病 的孩子。
家长经验分享
及时就诊
在孩子出现症状时 要及时就医,不要
拖延
多喝水
保持孩子充足的水 分摄入
手足口病与其他传染病的区别
手足口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 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为主要症 状 易在幼儿园、学校等群体机构 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鉴别诊断
• 脊髓灰质炎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 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 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 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 达顶点,无皮疹。
35
鉴别诊断
• 肺炎 –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 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 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 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 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 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5
国内流行情况
• 2000 年 5-8 月烟台招远市立医院报告 1698 例,6月15-7月15发病高峰,3例死亡。 • 2000 年秋季新加坡的疫情波及到苏州市,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某幼儿园也因新加坡 生病儿童返回苏州引起爆发疫情 • 2001 年 4 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手足口 病爆发,患病率达6.65%。
6
国内流行情况
•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 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例, 其中22例死亡. • 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都 有报告
7
病原学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 病毒属,包括COX-A组的2、4、5、7、9、
10、16,B组的1、2、3、4、5型等,肠道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多数患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
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
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3
流行概况
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 流行的报道: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 –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 –1958 年加拿大R obinson 从患者粪便和咽拭 中分离出柯萨奇 A组 16 型(CoxA16), 同时患 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 , 初步查明C oxA16 为 本病病原
29
诊断
• 临床诊断 -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 幼儿多见。
-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 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
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进行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30
诊断
确定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列之 一者即 可诊断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 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病毒。 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 血清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4倍以上增 高。
40
治疗(普通病例)
• 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 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 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 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 •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 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等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 做好患儿家长告知工作。
– – – – –
25
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肺水肿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NPE ):在无心、 肺、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于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水肿。
26
临床表现
EV71 口腔疱 疹皮疹 发热 精神差 嗜睡 易惊 肺出血 血性泡痰 病毒血症 神经源性肺水肿 呼吸浅促、 呼吸困难
24
临床表现
重症病例(神经源性肺水肿) •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 – – –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呼吸困难、发绀。 皮肤苍白、湿冷。 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低氧血症。 胸部X 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
•
晚期表现(可诊断)
• • • • • • • 生命指征 瞳孔、浅反射 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 白细胞计数 快速血糖/血气+电解质 胸片/磁共振 有条件CVP、ABP监测
44
治 疗(重型)
• 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 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必 要时加用速尿。 •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 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 (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 1~2次。 • 酌情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 天给予。 • 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 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
31
• • • •
诊断标准(临床分型)
•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 热。 • 重症病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 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 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 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 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重症病例(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41
重症病例诊治的关键点
• 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
– 认真的观察病情变化极为重要。
• 高水平的救治手段
42
重症病例治疗原则
• 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 对症处理
– 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 降低颅内压。 – 呼吸支持。 – 循环支持。
• 酌情应用激素 • 酌情应用丙球
43
重症病例(严密监测)
36
鉴别诊断
• 爆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只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 病例需与爆发性心肌炎鉴别。爆发性心肌 炎无皮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 升高;胸片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 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 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37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28
物理学检查
•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 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 侧大片阴影。 •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 出现棘(尖)慢波。 •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 缓,ST-T改变。
15
• • •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 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临床表现
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病程5天以内) •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 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 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 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 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 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 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 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4
国内流行情况
• 1981 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 数病例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 发流行, 5-10 月间发生了 7000 余病例,经 过两年散发流行, 1986 年又出现爆发。两 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 • 1999年5-9月,深圳南山区,59例(临床诊 断)、7例(PCR+)
32
鉴别诊断
•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 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 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 –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 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 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 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33
鉴别诊断
• 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 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 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表现相似,对皮 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 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 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做出诊断。
• 门诊交叉感染和医疗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医源性 传播。
12
易感人群
•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 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 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 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 4-9月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 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 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 持续高热不退。 •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 呼吸、心率增快。 •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 血压高或降低。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血糖高。
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措施
新厂卫生院 裴艳枝 2014.04.23
1
内容
• • • • • • • • •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 二、流行概况 三、病原学 四、流行特征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七、诊断 八、治疗 九、预防控制措施
2
手足口病的定义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
鉴别诊断
• 脊髓灰质炎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 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 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 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 达顶点,无皮疹。
35
鉴别诊断
• 肺炎 –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 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 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 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 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 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5
国内流行情况
• 2000 年 5-8 月烟台招远市立医院报告 1698 例,6月15-7月15发病高峰,3例死亡。 • 2000 年秋季新加坡的疫情波及到苏州市,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某幼儿园也因新加坡 生病儿童返回苏州引起爆发疫情 • 2001 年 4 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手足口 病爆发,患病率达6.65%。
6
国内流行情况
•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 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例, 其中22例死亡. • 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都 有报告
7
病原学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 病毒属,包括COX-A组的2、4、5、7、9、
10、16,B组的1、2、3、4、5型等,肠道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多数患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
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
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3
流行概况
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 流行的报道: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 –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 –1958 年加拿大R obinson 从患者粪便和咽拭 中分离出柯萨奇 A组 16 型(CoxA16), 同时患 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 , 初步查明C oxA16 为 本病病原
29
诊断
• 临床诊断 -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 幼儿多见。
-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 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
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进行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30
诊断
确定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列之 一者即 可诊断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 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病毒。 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 血清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4倍以上增 高。
40
治疗(普通病例)
• 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 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 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 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 •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 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等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 做好患儿家长告知工作。
– – – – –
25
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肺水肿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NPE ):在无心、 肺、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于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水肿。
26
临床表现
EV71 口腔疱 疹皮疹 发热 精神差 嗜睡 易惊 肺出血 血性泡痰 病毒血症 神经源性肺水肿 呼吸浅促、 呼吸困难
24
临床表现
重症病例(神经源性肺水肿) •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 – – –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呼吸困难、发绀。 皮肤苍白、湿冷。 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低氧血症。 胸部X 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
•
晚期表现(可诊断)
• • • • • • • 生命指征 瞳孔、浅反射 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 白细胞计数 快速血糖/血气+电解质 胸片/磁共振 有条件CVP、ABP监测
44
治 疗(重型)
• 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 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必 要时加用速尿。 •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 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 (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 1~2次。 • 酌情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 天给予。 • 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 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
31
• • • •
诊断标准(临床分型)
•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 热。 • 重症病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 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 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 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 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重症病例(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41
重症病例诊治的关键点
• 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
– 认真的观察病情变化极为重要。
• 高水平的救治手段
42
重症病例治疗原则
• 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 对症处理
– 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 降低颅内压。 – 呼吸支持。 – 循环支持。
• 酌情应用激素 • 酌情应用丙球
43
重症病例(严密监测)
36
鉴别诊断
• 爆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只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 病例需与爆发性心肌炎鉴别。爆发性心肌 炎无皮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 升高;胸片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 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 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37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28
物理学检查
•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 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 侧大片阴影。 •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 出现棘(尖)慢波。 •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 缓,ST-T改变。
15
• • •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 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临床表现
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病程5天以内) •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 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 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 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 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 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 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 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4
国内流行情况
• 1981 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 数病例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 发流行, 5-10 月间发生了 7000 余病例,经 过两年散发流行, 1986 年又出现爆发。两 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 • 1999年5-9月,深圳南山区,59例(临床诊 断)、7例(PCR+)
32
鉴别诊断
•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 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 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 –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 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 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 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33
鉴别诊断
• 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 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 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表现相似,对皮 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 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 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做出诊断。
• 门诊交叉感染和医疗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医源性 传播。
12
易感人群
•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 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 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 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 4-9月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 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 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 持续高热不退。 •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 呼吸、心率增快。 •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 血压高或降低。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血糖高。
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措施
新厂卫生院 裴艳枝 2014.04.23
1
内容
• • • • • • • • •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 二、流行概况 三、病原学 四、流行特征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七、诊断 八、治疗 九、预防控制措施
2
手足口病的定义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