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禅宗简介_9230 共50页PPT资料

禅宗,又称“佛心宗”,是完全革新的中国佛教 。传说中 国禅宗创始人是印度来华僧侣菩提达摩。经由慧可、僧璨、 道信、弘忍不断发展。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 分歧,到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能一 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一枝独秀之势。
一、禅宗法系
禅宗把法系推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 一日在灵鹫山会上,拈金波罗花示众,尽莫 能解,唯弟子大迦叶(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佛陀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 迦叶。(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
二、禅宗的思想来源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中,禅籍是最早传入中土 的经典的一部分,习禅在中国有长久广泛的 弘传(鸠摩罗什、慧远、竺道生、智顗)。
大乘中期如来藏思想的传译,为禅宗作了理 论准备。
《楞伽经》专讲禅法,其教理依据是如来 藏思想,即一切众生心藏有本来清净的如来 法身,即众生皆具佛性。
马鸣菩萨(十二祖)所著《大乘起信论》, 肯定内心本具的清净佛性是成佛的原因。
3.山海经·海内经卷十八: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
4.列子·仲尼: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丘疑其为 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典大量传译和中国僧俗 研习、体会的深入,佛教思想得到了普及和 发展,佛教信仰也在民众中扎下了根。
迦叶遂为西天初祖。经二十七传到菩提达摩(?536)。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即东土初祖。
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
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到弘忍,禅宗教义才真正明确起来
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分歧,到 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 能一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 一枝独秀。
一、禅宗法系
禅宗把法系推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 一日在灵鹫山会上,拈金波罗花示众,尽莫 能解,唯弟子大迦叶(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佛陀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 迦叶。(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
二、禅宗的思想来源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中,禅籍是最早传入中土 的经典的一部分,习禅在中国有长久广泛的 弘传(鸠摩罗什、慧远、竺道生、智顗)。
大乘中期如来藏思想的传译,为禅宗作了理 论准备。
《楞伽经》专讲禅法,其教理依据是如来 藏思想,即一切众生心藏有本来清净的如来 法身,即众生皆具佛性。
马鸣菩萨(十二祖)所著《大乘起信论》, 肯定内心本具的清净佛性是成佛的原因。
3.山海经·海内经卷十八: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
4.列子·仲尼: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丘疑其为 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典大量传译和中国僧俗 研习、体会的深入,佛教思想得到了普及和 发展,佛教信仰也在民众中扎下了根。
迦叶遂为西天初祖。经二十七传到菩提达摩(?536)。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即东土初祖。
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
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到弘忍,禅宗教义才真正明确起来
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分歧,到 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 能一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 一枝独秀。
禅宗简介9230共50页PPT课件

三道信:愿和尚慈悲, 祖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僧璨:谁
僧缚 道汝 信? :无人缚。
璨(三祖)僧璨:何 更求解脱乎? 信于言下大悟。
第二阶段:以道信、弘忍及其弟子神秀为代表
▪ 弘忍(601-674)俗姓周,从道信出家,永徽三 年(652),道信付法传衣,在黄梅双峰山东冯 茂山另立东山寺,称“东山法门”。
▪ 这一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禅的特点:对平常心的肯定。
▪ 慧能与神会讲自性清净心,把佛心归结到凡 人的心,但却仍有“悟”与“未悟”之别。
▪ 道一、希迁及其弟子,则直指平常心就是清 净心。
▪ “平常心是道”:行住坐卧,应机接物,穿
衣吃饭,莫非佛道。
▪ 因此道不用修,背离经教,呵佛骂祖。
▪ 南泉普愿:“还我本来面目” ▪ 百丈怀海:求佛人是“骑牛觅牛” ▪ 兴善惟宽:“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 ▪ 丹霞天然:“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
▪ 这种宗风标新立异,代表了佛教中的一大变 革。
▪ 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实际上仍然离不开教理上的依据。相传达 摩以四卷《楞伽经》付嘱慧可;慧能以后更重视 《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大乘起信论》思 想对此宗形式亦有很大关系。
▪ 但此宗在表现上却是对六朝以来繁琐的宗教义学与 信仰实践的反动,企图摆脱一切经教束缚,用最为 简洁清通的方法,依靠主观的证悟来实现宗教理想。
第四个阶段,以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为代表
▪ 道一(709-788), 俗姓马,受法于南岳怀 让,先后在建阳佛迹岭、 南康龚公山、钟陵开元 寺等地说法,被尊为 “马祖”;弟子知名者有 百余人,称“洪州宗”。
▪ 希迁(700-790), 俗姓陈,端州高要人。 曾受法于慧能及其弟 子行思,后往南岳衡 山南寺,称“石头和 尚”。他与道一一主 湖南,一主江西,称 并世二大士。
佛教禅宗ppt模板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添 加 段 落 标 题
处 添 加 此 处 。 说 明 文 字 在 此 明 文 字 , 具 体 加 简 短 问 题 说 文 字 阐 述 , 添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处 添 加 此 处 。
说 明 文 字 在 此
明 文 字 , 具 体
加 简 短 问 题 说
文 字 阐 述 , 添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阐述,添加简短问题说明文
字,具体说明文字在此处添加此处。
添加标题
字 在 此 处 添 加 此 处 。 明 述 单 文 , 击 字 添 此 , 加 处 具 简 添 体 短 加 说 问 文 明 题 字 文 说 阐
添加标题
字 在 此 处 添 加 此 处 。 明述 单 文 , 击 字 添 此 , 加 处 具 简 添 体 短 加 说 问 文 明 题 字 文 说 阐
在 此 处 添 加 此 处 。
字 阐 述 , 添 加 简 短 问 题 说 明 文 字 , 具 体 说 明 文 字
具 体 说 明 文 字 在 此 处 添 加 此 处 。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文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文 字 阐 述 , 添 加 简 短 问 题 说 明 文 字 ,
添 加 段 落 标 题
标题概述文字
3
添加段落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阐述,添加简短问题说明文 字,具体说明文字在此处添加此处。
添加段落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阐述,添加简短问题说明文 字,具体说明文字在此处添加此处。
文字
文字
1 2 3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阐述,添加简短问题说明文 字,具体说明文字在此处添加此处。
文字
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阐述,添加简短问题说明文 字,具体说明文字在此处添加此处。
禅宗PPT课件

15
• 第一要,根境俱忘絕朕兆。山崩海竭灑飄塵,蕩盡寒灰 始得妙。 (“第一要”,根境俱忘,將主觀和客觀掃蕩無餘。 )
• 第二要,鉤錐察辨呈巧妙。縱去奪來掣電機,透匣七星光 晃耀。 (“第二要”,指師家在使用各種粉碎學人疑情妄念的 “鉤錐”之時,要詳加察辨,隨機應變,能殺能活,不著 言句,對機才愈加巧妙。 )
• 正法眼藏:佛的心眼徹見正法,名“正法眼”,深廣而萬德含藏, 叫做“藏”。
3
以心傳心、心印、印可、心 心相印
• 以心傳心:離言說文字而以心傳於心。達摩《血脈論》 曰:“三界興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 立文字。”《六祖壇經》曰:“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 悟自解。”
• 印可:“印”的意思是決定無疑。“印可”即認可、許 可的意思, 證明弟子之所得,而稱美許可之也。
•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任性合
道,逍遙絕惱。”
9
四祖道信
• 道信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奠定了禪宗的思 想理論基礎。
•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 以般若無相之實相改造楞伽心性說,強調眾 生與佛不二,使真常之心更多接近于自然的 現實人心。為慧能禪法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 “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念佛即是 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禅
1
• 禪宗 • 又名:佛心宗、達磨宗、無門宗。 • 楞伽經雲: “一切諸度門,佛心為第一。”
又雲:“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 無門:佛心之異名。 • 傳佛心印 佛心宗 • 釋迎牟尼 ,摩訶迦葉
2
•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 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五灯会元》
• 第一要,根境俱忘絕朕兆。山崩海竭灑飄塵,蕩盡寒灰 始得妙。 (“第一要”,根境俱忘,將主觀和客觀掃蕩無餘。 )
• 第二要,鉤錐察辨呈巧妙。縱去奪來掣電機,透匣七星光 晃耀。 (“第二要”,指師家在使用各種粉碎學人疑情妄念的 “鉤錐”之時,要詳加察辨,隨機應變,能殺能活,不著 言句,對機才愈加巧妙。 )
• 正法眼藏:佛的心眼徹見正法,名“正法眼”,深廣而萬德含藏, 叫做“藏”。
3
以心傳心、心印、印可、心 心相印
• 以心傳心:離言說文字而以心傳於心。達摩《血脈論》 曰:“三界興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 立文字。”《六祖壇經》曰:“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 悟自解。”
• 印可:“印”的意思是決定無疑。“印可”即認可、許 可的意思, 證明弟子之所得,而稱美許可之也。
•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任性合
道,逍遙絕惱。”
9
四祖道信
• 道信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奠定了禪宗的思 想理論基礎。
•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 以般若無相之實相改造楞伽心性說,強調眾 生與佛不二,使真常之心更多接近于自然的 現實人心。為慧能禪法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 “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念佛即是 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禅
1
• 禪宗 • 又名:佛心宗、達磨宗、無門宗。 • 楞伽經雲: “一切諸度門,佛心為第一。”
又雲:“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 無門:佛心之異名。 • 傳佛心印 佛心宗 • 釋迎牟尼 ,摩訶迦葉
2
•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 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五灯会元》
《禅宗六祖慧能》课件

他强调了无我(无自性)的观念,认为个 体自我只是一个幻象。
直指心性
他强调通过直接体验心性来寻找觉悟,而 非依赖外在的教导。
慧能的禅修方法
• 即刻参悟:通过直接感知和体验来获得智慧和觉悟。 • 静坐冥想:通过冥想和专注来提升个人的觉知和内在平静。 • 观照看透:通过观察思维和感受的真实本质,超越表面现象。
《禅宗六祖慧能》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禅宗、慧能和他的 经典著作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一宝贵的智慧传统。
禅宗概述
• 禅宗,又称为禅门或者禅,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 • 它强调通过专注和冥想来直接体验真实。 • 禅宗强调即刻的觉悟和直接的体验,超越文字和概念。
慧能禅宗对后世影响
1 禅修传统扩展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修传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和指导。
2 文化艺术上的影响
慧能禅宗对中国文化、绘画和诗歌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禅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慧能禅宗的思想和实践通过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和学者而传播,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 人们的生活。
结语
感谢大家参与这次关于《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增 加对禅宗智慧的了解,并激发对内心觉知的思考和实践。
3
六祖慧能的出现
慧能作为禅宗传承的最后一位祖师,出现在这个时期。
4
禅宗传统的确立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宗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了后来的禅宗发展。
《禅宗六祖慧能》主要教义
本来面目
慧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原始的智慧和觉 悟,只需要找回本来的面目。
顿悟
慧能教导学生通过顿悟来直接体验真实, 而非缓慢积累。
无我境界
直指心性
他强调通过直接体验心性来寻找觉悟,而 非依赖外在的教导。
慧能的禅修方法
• 即刻参悟:通过直接感知和体验来获得智慧和觉悟。 • 静坐冥想:通过冥想和专注来提升个人的觉知和内在平静。 • 观照看透:通过观察思维和感受的真实本质,超越表面现象。
《禅宗六祖慧能》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禅宗、慧能和他的 经典著作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一宝贵的智慧传统。
禅宗概述
• 禅宗,又称为禅门或者禅,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 • 它强调通过专注和冥想来直接体验真实。 • 禅宗强调即刻的觉悟和直接的体验,超越文字和概念。
慧能禅宗对后世影响
1 禅修传统扩展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修传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和指导。
2 文化艺术上的影响
慧能禅宗对中国文化、绘画和诗歌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禅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慧能禅宗的思想和实践通过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和学者而传播,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 人们的生活。
结语
感谢大家参与这次关于《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增 加对禅宗智慧的了解,并激发对内心觉知的思考和实践。
3
六祖慧能的出现
慧能作为禅宗传承的最后一位祖师,出现在这个时期。
4
禅宗传统的确立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宗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了后来的禅宗发展。
《禅宗六祖慧能》主要教义
本来面目
慧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原始的智慧和觉 悟,只需要找回本来的面目。
顿悟
慧能教导学生通过顿悟来直接体验真实, 而非缓慢积累。
无我境界
中国禅宗ppt课件

15
三、公案
• 《倚天屠龙记》
• 渡厄喝道:“咄!空固是空,圆亦是空, 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谢逊一怔,登即领悟,甚么师父弟子、辈
份法名,于佛家尽属虚幻,便说偈道:
“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 无功!”
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归我门 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
谢逊道:“弟子懂得。牛屎谢逊,皆是虚
中国禅宗
方书论 2011-4-25
1
大纲
• 1.禅宗——禅的发展 • 2.禅意——禅的本义 • 3.公案——禅的掌故 • 4.禅诗——禅的审美 • 5.禅悟——禅的启示
2
一、禅宗
• 1.禅宗派别 ——佛教从释迦摩尼死后就出现了
分歧 ——佛教到中国之后,分为六家七
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派 ——不是所有的禅寺都属于禅宗
19
四、禅诗
•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 ——慧开
20
四、禅诗
• 空门不肯出, • 投窗也大痴。 • 百年钻故纸, • 何日出头时? • ——神赞
•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21四、禅诗3一、禅宗2.禅宗传承
释
摩
菩
迦
诃
提
摩
迦
达
尼
叶
摩
不立文字
拈花一笑
西来初地 4
达摩西来
一苇渡江
面壁九年
只履西归
5
一花五叶
• 一祖达摩 • 二祖慧可 • 三祖僧璨 • 四祖道信 • 五祖弘忍 • 六祖惠能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三、公案
• 《倚天屠龙记》
• 渡厄喝道:“咄!空固是空,圆亦是空, 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谢逊一怔,登即领悟,甚么师父弟子、辈
份法名,于佛家尽属虚幻,便说偈道:
“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 无功!”
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归我门 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
谢逊道:“弟子懂得。牛屎谢逊,皆是虚
中国禅宗
方书论 2011-4-25
1
大纲
• 1.禅宗——禅的发展 • 2.禅意——禅的本义 • 3.公案——禅的掌故 • 4.禅诗——禅的审美 • 5.禅悟——禅的启示
2
一、禅宗
• 1.禅宗派别 ——佛教从释迦摩尼死后就出现了
分歧 ——佛教到中国之后,分为六家七
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派 ——不是所有的禅寺都属于禅宗
19
四、禅诗
•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 ——慧开
20
四、禅诗
• 空门不肯出, • 投窗也大痴。 • 百年钻故纸, • 何日出头时? • ——神赞
•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21四、禅诗3一、禅宗2.禅宗传承
释
摩
菩
迦
诃
提
摩
迦
达
尼
叶
摩
不立文字
拈花一笑
西来初地 4
达摩西来
一苇渡江
面壁九年
只履西归
5
一花五叶
• 一祖达摩 • 二祖慧可 • 三祖僧璨 • 四祖道信 • 五祖弘忍 • 六祖惠能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禅宗ppt

§神秀
惠能二人于北魏立北宗 惠能二人于北魏立北宗 渐门与南宗顿门. 渐门与南宗顿门
§南宗成为禅宗正统. 南宗成为禅宗正统
经典
<<楞伽经>> <<楞伽经>> <<金刚经>> <<金刚经>>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心性本净 佛性本有 见性成佛
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陆九渊.王守仁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谭嗣同.章太炎
�
禅宗
以普提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 以普提达摩为中国始祖 故又称达摩宗 故又称达摩宗 也因自称得佛心印,故又称为佛心宗. 故又称为佛心宗 也因自称得佛心印 故又称为佛心宗
史略
§达摩于北魏末年首先活动于洛阳,后来 达摩于北魏末年首先活动于洛阳 后来 到嵩山少林寺,以嵩山少林寺为禅宗祖庭 到嵩山少林寺 以嵩山少林寺为禅宗祖庭.
借字以写无限 借声以说念说 明,而是超出字声色之上
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 戏. 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 月照花影移. 风吹山林兮 月照花影移 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多情多悲戚. 红尘如梦聚又离 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 我与月相惜. 望一片幽冥兮 我与月相惜 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 难诉相思意. 抚一曲遥相寄 难诉相思意 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 当空舞长袖. 我心如烟云 当空舞长袖 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 魂梦常相依.红颜 人在千里 魂梦常相依 红颜 空自许. 空自许 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 空老山林. 南柯一梦难醒 空老山林 听那泉水叮咚叮咚似无意, 听那泉水叮咚叮咚似无意 映我长夜清寂. 映我长夜清寂
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ppt课件

10
慧能与《坛经》Ⅱ
《坛经》全书主要阐述心性论,着重宣扬性净 自悟的思想。 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 自悟体证 顿悟法门
中唐以来,“凡言禅皆本曹溪”。慧能《坛经》 在中国佛教史和禅宗史上的意义,是无论怎样 估计也不会过高。
11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 认定一切众生含具同一真性:“深信凡圣(此
16
李泽厚的评论
禅在作为宗教经验的同时,又仍然保持了一种 对生活、生命、生意总之感性世界的肯定兴趣, 这一点与庄子相同:即使“形如槁木,心如死 灰”,却又仍然具有生意,这恐怕就与其它宗 教包括佛教的其他教派在内并不完全一样。
17
李泽厚的评论
由于不在世俗感性之外、之上去追求超越,而 且不承认有这种超越,强调即在此感性之中, 或仅强调某种感性的净化,因之与好些宗教追 求完全舍弃感性以求精神净化便有所不同,如 前所述,它在客观上仍包含有对感性世界的肯 定和自然生命的欢欣,而这也正是审美感受不 同于宗教经验之所在。这是相当奇怪的:否定 生命厌弃世界的佛教最终变成了这种具有生意 的禅果……而这,不正是中国化吗?
4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真心本觉
“觉”指“心性不生不灭”的方面,
即人心本来状态。
本觉
始觉
阿赖耶识
“不觉”指“心生灭”方面。
5
道生的超前思想
一阐提人皆得成佛 :劣等根性之人,反对佛 教之人亦具佛性。
顿悟成佛:佛性不可分,只能见其全体,或是 毫无所见。所以见性成佛只可能是顿悟。
佛无净土:言到彼岸: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 生死,远更求之也。死在生死事中,即用其实 为悟矣。 涅磐生死不二,得性便是涅磐。
涅磐就是从烦恼、迷妄中脱却出来的内在自 由境界,也就是心性本净的状态。所以禅宗的 修行并不是要脱离世间,而是要求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体验佛教的真理,去追求对自身心 中对佛性的认识。
慧能与《坛经》Ⅱ
《坛经》全书主要阐述心性论,着重宣扬性净 自悟的思想。 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 自悟体证 顿悟法门
中唐以来,“凡言禅皆本曹溪”。慧能《坛经》 在中国佛教史和禅宗史上的意义,是无论怎样 估计也不会过高。
11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 认定一切众生含具同一真性:“深信凡圣(此
16
李泽厚的评论
禅在作为宗教经验的同时,又仍然保持了一种 对生活、生命、生意总之感性世界的肯定兴趣, 这一点与庄子相同:即使“形如槁木,心如死 灰”,却又仍然具有生意,这恐怕就与其它宗 教包括佛教的其他教派在内并不完全一样。
17
李泽厚的评论
由于不在世俗感性之外、之上去追求超越,而 且不承认有这种超越,强调即在此感性之中, 或仅强调某种感性的净化,因之与好些宗教追 求完全舍弃感性以求精神净化便有所不同,如 前所述,它在客观上仍包含有对感性世界的肯 定和自然生命的欢欣,而这也正是审美感受不 同于宗教经验之所在。这是相当奇怪的:否定 生命厌弃世界的佛教最终变成了这种具有生意 的禅果……而这,不正是中国化吗?
4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真心本觉
“觉”指“心性不生不灭”的方面,
即人心本来状态。
本觉
始觉
阿赖耶识
“不觉”指“心生灭”方面。
5
道生的超前思想
一阐提人皆得成佛 :劣等根性之人,反对佛 教之人亦具佛性。
顿悟成佛:佛性不可分,只能见其全体,或是 毫无所见。所以见性成佛只可能是顿悟。
佛无净土:言到彼岸: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 生死,远更求之也。死在生死事中,即用其实 为悟矣。 涅磐生死不二,得性便是涅磐。
涅磐就是从烦恼、迷妄中脱却出来的内在自 由境界,也就是心性本净的状态。所以禅宗的 修行并不是要脱离世间,而是要求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体验佛教的真理,去追求对自身心 中对佛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9月28日
9
“印心”即“不立文字”、“教外
别传”
• 佛在这里拈了一下花,迦叶在那边笑了一笑而已。 此即“印心”:以心印心,以我的心,印你的心, 轻松自在,什么也没有,而无上妙法,就这样代 代传传到二十八代达摩。达摩看到中国有大乘气 象,于是乘船到中国建立禅宗。从达摩、二祖、 三祖、四祖、五祖,都是这样传的法,都没有用 语言文字来表达,非常微妙。如果用现在的分别 心,用判断、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试图 去测度、了解、把握,是绝对无益的,进不去的, 所以称为“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
2020年9月28日
2
三论宗
• 隋末唐初,吉藏开创三论宗。他师从释迦 言教,继承龙树——鸠摩罗什以来的中观 思想,提出“二藏三轮”的判教主张,认 为“真、俗二谛”概括了释迦言教的全体, 言教外别无所谓“二谛”的理境;更以 “八不中道”、“四重玄意”层剃空有, 无论立、破,均归于“无所得”;更提出 了“若于无所得,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 木并是佛性”的主张。
禅宗介绍
隋唐时期大乘佛教八大派: 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 禅宗、律宗、净土宗和禅宗。 其中,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的中国 文化气息浓厚。
2020年9月28日
1
天台宗
• 隋代智者大师开创。以“一念三千”说明 实相;以“空、假、中”、“三谛圆润” 来阐明止观。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中,最 早成一家之言。
2020年9月28日
3
唯识宗
• 唐玄奘大师共译经75部,1335卷, 以《瑜伽师地论》、《俱舍论》、《大般 若经》为中心,展现了印度佛教的全貌。 并对与这三部经有关的经论,都作了相应 的翻译和介绍,使人较为清楚地了解印度 佛教发展的脉络。玄奘对《成唯识论》的 编译,精深博大,成为历史上唯识学的唯 一代表作;因明方法的应用,为玄奘大师 的独创。唯识学的创立,为整个佛教理论 的圆满。
• 忏悔品第六 • 机缘品第七 • 顿渐品第八 • 护法品第九 • 付嘱品第十
2020年9月28日
16
《行由品》经文之一
•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 请 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 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 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 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2020年9月28日
12
《坛经》版本
• 1、法海本。由六祖大师宣讲,其弟子法海记录而 成。清末在敦煌发现的写本。
• 2、惠昕本。唐代惠昕和尚传下来的,和法海本相 较,内容、字句、数量上就有了一些出入。
• 3、契嵩本。宋代杭州灵隐寺的名僧契嵩又传出一 个本子,的内容就更多一些,与法海本的出入也 更大一些;
2020年9月28日
7
“禅宗”的含义
• 禅是印度语,有净虑、思维修、定等多层 含义。中国佛教归纳为戒、定、慧三学。 戒是约束,定是收心,在此基础上引发智 慧。有了智慧,就可以断除无明、超越生 死而成佛。
• 宗者,万法归宗也。
2020年9月28日
8
“灵山拈花”
• “灵山拈花”的故事:释迦牟尼佛有次在灵山 会上,面对百万人天听众一言不发,只举起一 朵花来开示大家。“百万人天”全都莫名其妙, 唯有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佛便说:“吾有正法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 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拈花 一笑”即此。
2020年9月28日
5
禅宗
• 传说禅宗肇始于齐梁,由印度第28代祖师达摩 把释迦“拈花正宗”传入中国,但真正的开山 祖师应是六祖慧能。
• 禅宗从分析名相、辩驳教理的百家争鸣盛况中 站出来,独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大旗, 提倡“单传直指”,把佛教的“四出四入”全 都会归于心,摆脱了一切教条的笼罗,并与生 活打成一片,从生活中体验身心性命、人生宇 宙的真谛。
2020年9月28日
17
解释:
• 1、“善知识”是佛教的专用名词,指可以帮助我 们修行,建立正知正见,趋向涅槃,了生脱死的 老师。一般佛教徒出于自谦,常常称他人“善知 识”。
就是诸法之宝,我们
大师就是佛,他的言
依据《坛经》所说的
行可以作为人天的规
法来指导我们的思想、 范,故称大师。大师
行动、修行,就可以
又叫天人师,既是人
解脱烦恼,得到人生
间、又是天人的老师。
的自由,并彻底了脱
生死,所以叫“法
宝”。
2020年9月28日
15
《坛经》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 行由品第一 • 般若品第二 • 疑问品第三 • 定慧品第四 • 坐禅品第五
2020年9月28日
10
六祖慧能
• 六祖慧能大师是真正意义上禅宗的开山祖 师,是禅宗的源头。
2020年9月28日
11
《坛经》的得名
• 六祖慧能在广州光孝寺由该寺的方丈印宗 法师为其受戒。受戒之处有个戒坛,此戒 坛传说是南朝刘宋时期一个叫求那跋陀罗 三藏法师的印度高僧所建。这位印度高僧 对中国佛教贡献很大,翻译了许多佛经, 他说光孝寺地方很好,并立碑预言说后世 有肉身菩萨在此受戒。
2020年9月28日
4
华严宗
• 法藏大师创立华严宗,借鉴天台、三论及 玄奘的瑜伽学说,但其物标“别教一 乘”“法界缘起无尽”则殊胜无匹。他把 生死、涅槃、真俗、本末,因果等种种二 相分别,全都归入“法界缘起”,点出了 “因彻果海,果彻因缘”这一令人观止的 宏大精深的菩萨境界。从教理出发,依据 人们思想所能达到的理境,华严宗可以说 是登峰造极,无与伦比。
2020年9月28日
6
为何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 一、唐朝末年的唐武宗灭法。
• 二、印度佛教细腻的思辨方式不符合喜欢 简洁的中国人的口味。
• 三、禅宗宗旨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 指人心,见性成佛”,简捷可行,与儒道 思想方法不相矛盾,容易为士大夫们接受; 禅宗在当时没有寺院,唐武宗灭佛几乎毁 坏了全国的寺院和典章文献,但却没有毁 及禅宗。
• 4、宗宝本。元代广州光孝寺的宗宝和尚又传出一 个本子,内容最多,约2.4万字,比法海本多了 一倍。文字畅美,境界通达,比较流行。
2020年9月28日
13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0年9月28日
14
“法宝”与“大师”
• 《坛经》为什么说是 • 为什么称六祖为“大
“法宝”呢?《坛经》 师”呢?在佛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