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
幼儿园常见常见传染病防控

幼儿园常见常见传染病防控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也是各种传染病容易传播的地方。
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掌握防控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等。
这些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症状明显等特点,对幼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起病急,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
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呼吸道分泌物、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变成水疱,部分患儿伴有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
潜伏期12-72小时,一般12-48小时,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部分伴有发热、头痛等。
儿童呕吐为主、成人腹泻为主。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经呕吐时产生带病毒的气溶胶而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幼儿园传染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防病意识。
2. 做好幼儿的日常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3. 定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教室、卫生间、玩具等易污染的地方。
4. 加强幼儿园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避免传染病的外部输入。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一、前言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
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活动的场所,孩子们的交往频繁,加之幼儿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手足口病的爆发。
因此,为了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幼儿园应该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教育。
二、预防措施1. 教育家长和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睛、不用口水舔手指等。
同时,在幼儿园中要求孩子们多洗手,并配备免洗洗手液。
2. 定期消毒卫生环境幼儿园应该定期对门把手、桌椅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同时,在晨检时发现有感冒、发烧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单独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回家治疗。
3.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幼儿园的饮食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同时,要保证孩子们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做好人员管理幼儿园要求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定期做体检,并注意个人卫生。
对于有感冒、发烧等情况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休息并就医治疗。
5. 做好宣传教育幼儿园应该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三、实施方案1. 制定手足口病预防管理制度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手足口病预防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制度执行。
2. 加强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建立健康档案,并在档案中记录学生身体情况,包括晨检、发热、感冒等情况。
同时要求家长及时通知幼儿园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记录。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要求每日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定期组织清洁卫生。
同时,要求教师和保育员在工作中注意个人卫生,并定期做体检。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幼儿园饮食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同时,要加强孩子们营养知识教育,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5. 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并鼓励家长参与。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了解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对父母和老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上出现红点或水泡。
预防措施包括:-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之前和之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体液,如唾液、分泌物等。
2.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群体的人。
- 覆盖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等。
3.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和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法。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病变部位,以免传播病毒。
- 经常洗手,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如果有病例出现,应尽快把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避免与患病儿童长时间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 维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感染。
总之,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和清洁环境的维护。
加强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PPT课件

水痘
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症状
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等, 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
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接触水痘患者,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
腮腺炎
01
病原体
腮腺炎病毒。
02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
03
04
症状
腮腺肿痛、发热、头痛、乏力 等症状。
预防
接种腮腺炎疫苗,保持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去人群密
学前儿童易感因素
03
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
学前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原 体的抵抗力较弱。
不良卫生习惯
部分学前儿童存在吃手、不洗手等不良卫 生习惯,易导致病原体传播。
密集接触环境
幼儿园等学前儿童聚集场所,儿童之间接 触密切,易于病原体传播。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降低发病率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学 前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
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加强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 所。
手足口病
病原体
肠道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 和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 途径传播。
症状
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 小溃疡,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 等症状。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家庭 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呼吸道卫生
鼓励儿童在咳嗽或打喷嚏 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 直接用手。
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如毛巾、牙刷、餐具等, 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环境卫生整治与消毒
室内通风换气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

(2)症状。 ①单纯性肥胖的患儿身体脂肪大多积聚在乳部、腹部、臀部、 肩部、四肢,上臂和臀部尤其明显。 ②食欲极佳。 ③肥胖易导致扁平足、高血脂等疾病,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 成长。
(3)预防与护理。 ①有规律的生活,注意饮食、睡眠、运动等。 ②饮食调整。饮食应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多食水果、 蔬菜等。 ③加强锻炼并持之以恒。如跑步、散步、踢球、做操等。 ④减少遗传的影响。 ⑤因精神因素、心理异常所导致的肥胖应积极进行心 理治疗。 ⑥因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肥胖,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活动一 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营 销基础
• 三、 信贷产品的营销步骤
• ( 一) 寻找客户
• 在营销过程中, 第一步就是为产品寻找合 格的目标客户。 一旦发现了目标客户, 在
接触 他们之前, 信贷员需要尽可能多地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活动一 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营 销基础
• (1) 确定销售方法, 制订好销售拜访计划。 • (2) 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最适合这个
二、学前儿童的常见病
1.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 病,尤其体弱儿常反复发生。
(1)病因。 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一般病毒型多见。
(2)症状。 轻症:低热、流涕、鼻塞、轻咳、打喷嚏、腹泻或轻度呕 吐等,精神状态良好,自然病程在3~7 天。 重症:精神较弱、头痛、阵咳、咽痛、呕吐、乏力、畏寒、 食欲下降等,且有明显的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体温高, 常在39℃以上。
6.观察幼儿是否发烧
幼儿正常的腋下温度为36~37.4℃。发烧程度见下表。
7.观察幼儿是否腹痛
(1)消化不良。出现阵发性、腹肌不紧张、舌苔不暴饮暴食。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本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本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在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中流行。
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制定以下预防控制方案:1.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引导公众正确预防和处理手足口病。
2.提高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加强人员卫生教育,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患者,减少传播风险。
3.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病例,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
4.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干预和治疗病例,降低疾病严重率和病死率。
5.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和技术经验,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的挑战。
6.健全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制定健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医疗救治体系和药品物资储备体系,保障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7.开展疫苗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手足口病疫苗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疫苗技术研究和生产,通过广泛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来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8.继续开展科研攻关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提高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完善疫情防控策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9.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强化政府对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10.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动员广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范、共同战胜手足口病的良好局面。
以上是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的具体内容,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PPT课件

Page
23
(四)、百日咳(多发于冬春季节,5岁以下常见) 1、病因: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 鸡咳、鸬鹚咳。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Page
24
2、症状: 潜伏期为1-2周,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 尤其夜间最为严重,逐渐转为痉咳期。 痉咳期咳嗽短促,连咳十多声以致数十声无吸气间歇, 脸憋得通红,鼻涕,眼泪流出,最后有一深长的吸气, 发出“鸡鸣”或“犬吠”声,常常将食物吐出。 2—6周后由痉咳期进入恢复期(2—3周)
Page 10
2.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 重要措施。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 机会感染健康人。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就是切 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 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人工自动 免疫:菌苗、疫苗、类毒素)
Page
3
2、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易感者体内, 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3、流行性 传染病会在人群中造成流行,使某种传染病的发生 率是往年的几倍或几十倍。 当病原体的传染力超过了人群的免疫力时,就会在 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引起流行。 流行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Page
25
3、预防: 1)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三浴”,提高抵抗 力 3)注意对空气、物品进行消毒,消除病原体
Page
26
4、护理: 1)对患儿进行隔离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3)及时对患儿的痰、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 4)提供有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水 5)家长对待患儿应耐心,减轻其心理负担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ppt课件

疱疹初为米粒大小红疹,很快红疹顶部形成小水疱
多2--4天后吸收。 病程1--2周,可自然痊愈。
Page
51
4. 护理
(1)多饮水、多休息、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2)进食应多给予凉稀饭、牛奶、豆花、蛋羹等流质或半流质。 (3)体温过高者可用少量退烧药。 (4)嘱患儿不可抓挠,以免使疱疹破溃。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讨论:各位幼儿教师们,你们认 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家 长们最关心的是哪方面?
文化 知识
特长 技能
身心 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Page 2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1、入园检查。幼儿入园前必须在指定的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 健康检查,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 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 对离园一个月以上幼儿,须重新体检方可回园。 2、定期体检。每半年为幼儿测身高、体重、视力一次,每年 为幼儿进行全面检查一次, 3、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认真做好: 一摸(有否发烧); 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 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Page 9
(四)治疗及预防
1、治疗原则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解热镇痛: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 去痛片、布洛芬等 病因治疗:抗菌、抗病毒药物(阿莫西林、头孢、 利巴韦林等) 2、预防原则 ——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 ⑴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⑵平时不要穿着过多、气温变化时应增减衣服 ⑶避免与患者接触,在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 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等中药预防 ⑷及时治疗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 、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饮食和水传播:病原体污染了 食物、水,再经口进入人体而 使其受到感染。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 接接触。狂犬病、破伤风等传 染病可以由传染源的分泌物直 接接触感染易感者;乙型肝炎、 沙眼等传染病可通过被病原体 污染了的衣物、手、用具、医 疗器械等间接接触传播。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个人卫生: 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饭前便后洗手;口杯、手帕等个人专 用;不吃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不喝生 水;不随地吐痰等。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环境卫生: 要保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蟑螂、 老鼠;室内通风换气要好;用紫外线、消 毒剂消毒用具、食具;保证饮水和食品清 洁卫生等。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传染病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引 起明显或不明显的病理反应,并能 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的病 原体 2、传染病的免疫性 3、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 地方性和季节性 4、病程发展有一定规律性 5、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保护易感者
(1)特异性预防 措施 (2)非特异性预 防措施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特异性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非特异性预防措施
【1】体育锻炼 【2】加强营养
谢谢大家!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病后病原 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前 者指的是病人患传染病后,症 状虽已消失,但仍能排出病原 体;后者指的是病原体虽已侵 入人体,但人体没有临床表现, 但能排出病原体。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受感染的动物:指感染了病原 体,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传染 给人的动物。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隔离患者 教室及时消毒 勤洗手 多喝水 锻炼身体 打疫苗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早发现
1、管理传染源
(2)早报告 (3)早隔离 (4)早诊断 早治疗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个人卫生
2、切断传播途径
(2)环境卫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虫媒传播:通过节肢动物叮咬 吸血或机械携带,病原体直接 或间接侵入易感者,使其受到 感染。
得天下才而教育之
血行传播:病原体通过输血, 注射等途径进入健康人体,引 起感染。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垂直传播:病原体由上代传给 下代,而引起感染。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土壤传播:病原体污染土壤, 通过人接触而感染。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 体外后经过一定的途径侵入他人体 内,所经过的途径为传播途径。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2)饮食和水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行传播 (6)垂直传播 (7)土壤传播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空气传播: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鼻咽部的病原体,可随打喷嚏、 咳嗽、唾液、飞沫、痰、呼吸 等方式排出体外而污染空气, 导致他人感染。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者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 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病人
传染源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病人:指感染了病原体,并有 一定临床表现的人。病人排出 病原体的整个时期叫传染期, 据此可决定对病人的隔离时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 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传染病预防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案例分析:
A与B是同桌,A得了感冒,B不幸 地被传染了。请回答: 1、A的感冒是如何传染给B的? 2、在这一过程中,传染源、传播 途径和易感者分别是什么?
A
空气
B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