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精选)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
植物种群特征
多度 密度 盖度 频度 高度 重要值
种群的增长类型
单种群落的个体数量变化--3/2自疏法则
自疏现象(self-thinning):同一种植物因密度引起 的死亡。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
植物群落基本上是两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一是植 物区系中各个分类单位的生态幅度,即对环境的不同耐力;其 二是环境的异质性。
植物群落形成的5个因素如下: ①某一地区的植物群系 ②某个种进入特定生境的能力 ③种本身的特点 ④生境 ⑤时间
1.4 植物群落的识别
①均匀一致的种类组成 ②一致的外貌和结构 ③一致的地形部位和一致的生境条件 ④一定的面积 ⑤时间
(reservoir)
CCononsusummeresrs
Producers
Wastes, SoilDbeaacdtebroiadi&es detritus feeders
Reservoirs
Processes/ Locations
Trophic Levels/ Organisms
氮循环
NNNiittrrrooogggeeennniininn AAAtmtmmooosspphhheeerrreee
草地学重点——精选推荐

第一章胚位于颖果基部向外稃的一面,呈圆形或卵形凹陷。
紧包着颖果的苞片叫做稃片,与颖果紧贴的一片为内稃,对着的一片为外稃。
外稃顶端或背面可具一芒,系中脉延伸而成。
芒通常直或弯曲,有些种芒膝曲,形成芒柱和芒针两部分。
芒柱常螺旋状扭转,有的作两次膝曲,芒柱或芒针上有时被羽状毛,如针茅属(Stipa)的草种。
二、豆科草种的形态特征豆科草种属双子叶植物。
豆科草种有明显的种脐、种孔、种脊和种瘤。
三、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生育期长短由遗传特性和各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决定。
根据各牧草或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及发育特征,将整个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化的几个时期。
根据株丛形状和植株高度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半上繁草和莲座状丛草。
三、分蘖特性和繁殖方式:根据分蘖特性和营养繁殖方式分为根茎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型、鳞茎型、根颈型、莲座型等。
四、根茎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②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③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④直枝条长出地面后形成绿色的茎和叶。
根茎状草类每年从老的根茎上生长出新的根茎,而新的根茎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这样就形成具有大量枝条的根茎网。
有些植物的根茎每年只延长几厘米,有的则每年能延长1~1.5米。
疏丛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疏丛状草类茎的基部有短的茎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
②枝条从分蘖节上以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
③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所以草皮不结实,易破碎,放牧过重时,丛间下凹形成很多小丘。
④疏丛状草类新枝条形成是从株丛边缘开始,所以年代较长的株丛中央部分积累了大量的植株残余物,影响了草丛生长,降低了牧草产量。
所以管理上常以耙耙去中央的残余物,同时施以有机肥料。
根颈型草类(轴根型):有垂直于地面的粗壮的主根,由主根上生长出许多粗细不一致的侧根,根入土由十几厘米到2~3米或更深。
根颈上生有更新芽,由芽可生长出分枝条,枝条上也有芽也可以生长枝条。
第四章植物群落 ppt课件

28
▪ 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PIE)
l
(ni )(Nni) N N1
Δl——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从N个体随机选2个体为
不同种的概率)
ni——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
N——群落总个体数
物种1 物种2 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不同种概率)
群落A 100 0 D=[(1.0(0/99)+0(100/99)]=0
(1)物种亲代的散布习性;
(2)物种对环境的选择适应(包括土壤、温度、光照、湿度、水分等 环境要素);
(3)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等复杂的 种间关系决定了物种空间分布距离的近疏。
a
a 随机分布
b
b 成群分布
c
c 规则均匀分布
d
d 簇生
群落内一个种群个体水平分布形式
23
水平格局的镶嵌性(mosaic)
镶嵌性是群落在二维空间中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 (patch)相间的特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24
(三)层片
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
的空间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或者相当于层,或者相当于层的一部分。 是群落中具有一定生活型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的特殊小环境。 层与层片一致——落叶松纯林既是针叶乔木层片,又是乔木层 层片是层的进一步划分——亚层、生活期层片、林间植物层片等
马尾松林 红树林
红树林群落 (亚热带河口)
8
河沼群落——若尔盖高原
芦苇沼泽
碱蓬盐沼——松嫩平原
9
水杉林——武昌东湖
长白落叶松—油桦—泥炭藓群落
10
水松林——广东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一、树木群落的构成1. 树木种类树木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境条件下,树木群落的构成会有所不同。
树木种类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乔木是树木群落的主要构成部分,常见的包括桦木、松树、柏树、柳树等。
2. 群落结构树木群落的结构包括植被层次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植被层次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层次的植被对光照和水分的利用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空间结构。
不同树木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群落的结构。
3. 功能组成树木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包括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等。
不同种类的树木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功能组成。
二、树木群落的生态功能1. 气候调节树木群落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了气候调节的作用。
树木的树冠和树干能够对阳光进行反射和吸收,降低了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形成了微气候,有利于保持地区气候的稳定性。
2. 水土保持树木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生态景观树木群落对于地形地貌的塑造和自然景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树木在不同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姿态,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树木群落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通过维持树木群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护和保护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树木群落的动态过程树木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树木种类和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开始时,树种的数量较少,树木群落的生态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群落的植被结构逐渐变得复杂,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2. 竞争与协同树木群落中的不同树木种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它们通过对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竞争与协同,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过程。
第八章 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概念、基本特征、
组成、种间关联等)
生物多样性(概念、多样性测度、梯度、与群 落稳定性的关系); 植物群落结构(结构要素、垂直结构、水平结 构、外貌与季相、边缘效应、岛屿效应)
第一节 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一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 1 概念— 一定时间内,生活在同一空间的各种植物种群 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叫植物群落。
1 2 3 4
遗传多样性的功能等级 形态学水平的变异 染色体水平的变异 等位酶水平的变异 DNA水平的变异
Meta种群的概念
随着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和大量濒危物种的出 现,人类挽救珍稀濒危物种显得越来越紧迫和繁 重。在此形势下,生态学家提出了联种群 (metapopulation)的概念,并对联种群进行了深 入研究。 这一概念和理论对于了解生物种群从兴旺走向 濒危,特别是从濒危走向灭绝的过程,极为重要。
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 的百分比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
盖度(cover degree,或coverage):
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 百分比。
基盖度(真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草原群落 常以离地面1英寸高度的断面计算;森林群落则以树木 胸高(1.3m处)断面积计算。乔木的基盖度特称为显著度.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即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盖度占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的 百分比 ,称为盖度比(cover ratio)。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多度(abundance)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
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的七级制多 度:
植物群落结构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 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也可以这样理解: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 传变异和它们生存环境所组成的总称.它在广义上包括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 样性四个层次.狭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时间因素 进化时间等级: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生境也较为 稳定,群落的多样性较高。 生态时间因素考虑更短的时间尺度,认为物种分布区的扩大也需 要一定时间。 2。空间异质性因素 空间异质程度越高,动植物群落复杂性也越高,物种多样性也越 大。 3。气候稳定因素 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物种就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上唯有热带的气候是最稳定的。 4。竞争因素 在物理环境严酷的地区,自然选择主要受物理因素控制,但在气 候温和而稳定的热带地区,生物之间的竞争则成为进化和生态位分化。 5。捕食 捕食者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6。生产力因素 群落的生产力越高,生产的事物越多,通过事物网的能量越大, 物种多样性就高。
• 三.种间关联
• 在同一群落中生存的物种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有些是正关 联,而另一些是负关联. • 正关联:两个种一块出现的次数比期望的更频繁.这可能是一个 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或两者受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影 响而生长在一起. • 负关联:两个种共同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是由于空间排挤,竞 争,化感作用以及不同的环境要求造成.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
苍耳:果实的刺顶端带有倒钩,牢牢钩住不易脱落.
凤仙花:果实成熟时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
三.生长型结构(生活型结构):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谱。
种类组成是一个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群落内个体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按照植物生活形态的差异,可以将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划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几种类型。
乔木是指高大木本植物,具有木质茎干。
乔木在森林和林地中比较常见,它们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遮蔽面积,形成生态系统的“骨架”。
森林中的乔木种类很多,如松树、柏树、橡树、枫树等。
灌木是指较低矮的木本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乔木下层或草本植物的间隙中。
灌木可以起到保护土壤、抵抗风蚀等作用。
在草原、灌丛和亚热带地区,灌木种类比较丰富,如藤本植物、梅花草、桂花等。
草本是指较为矮小的植物,一般没有明显的木质茎干。
草本广泛分布在各种生境中,如草原、湿地、耕地等。
草本植物多样性很高,不同生境下的草本植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如苦草、米草、芦苇等。
苔藓是指比较原始的植物类群,与其他植物区别较大。
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河岸、石灰岩地区等。
苔藓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少,如长喙藓、铺地藓、玉米苔等。
除了以上几类植物外,植物群落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植物类群,如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它们根据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群落的特点,选择在特定的生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生长,可以提供氧气、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等作用。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不同植物类群的相互作用和资源利用,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的稳定。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不仅在形成和维持生态系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因此,对于植物群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园林生态学(第十章-植物群落与园林绿化)2012

言,建群种通常是乔木层的优势种。
如:白桦林的白桦即是乔木层的优势种也是群落的建群种。
群落的优势种
群落中的各物种对决定群落的性质有同等重要的作 用,但群落中的优势种决定群落的性质。 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优势种。
三、群落的性质
机体论观点: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 机体与种群那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孤立的)
个体论观点: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 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连继的)
群落存在依赖于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 者相互密切关联的,环境变化引起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因此, 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实体,而是连续的系列。
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 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关键种(key species):在一个群落中与其他种相互影响、并决定其 他许多种生存的物种,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Margalef指数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单位面积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