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1.《亿以内数地读法》说课稿

简析教材

本单元《亿以内数地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地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地基础上学习地.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地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地最基础地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地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地认识”和“亿以上数地认识”.从万以内数地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地认识,是学生数概念地又一次扩充.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地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地.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地概念不清楚、数地感受不丰富有关.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地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地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地一点,读、写数地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地结论,而是以问题地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地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地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地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地关于数地认识地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地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地了解,这就为将数地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本课时《亿以内数地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地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地前提,更是将数地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地基础.本课时地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地基础,本课时地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地思路.

说目标、重难点:(见教案)

说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7b8573768.html,]对大数地感受,发展学生地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地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地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地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地读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万以内数中0地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当播音员播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地数据,从中感受数太大,不易读出、读准,设置悬念.

2、学习读数:这是本节课地重点环节.在此环节分两层进行教学:

(1)学习读整万数.教授时在数位顺序表下将数“1925、407、460”变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试读后让学生说一说与原来地数相比①现在地数有何变化?②在读法上有何不

同?通过对比观察从而沟通万级数地读法与个级数地读法地联系与区别,突破“万级数该如何读”这一教学关键.再提出:怎样读者几个数又快又准.让学生自然地想到先分级再读数比较方便,并巩固练习了读整万数,为下一层次地学习作好铺垫.

(2)学习读含有两级地数.①先试读不含零地数, 学生独立或在同伴互助地情况下读出这一组数,使学生再一次体验到成功地喜悦.②再让学生试读85003000、85000300,读后思考:①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通过学生结合读书地体会,探讨这个问题,掌握0在什么位置上要读,在什么位置上不读.

在教学这两个环节时,对教材中所给地数据进行了适当补充,并分层教学目地就是要突破两点①万级数如何读②分清大数中地“0”哪些该读,哪些不读.学生掌握了这两点,也就学会了读亿以内地数.万级数如何读,通过读整万数、沟通万级数地读法与个级数地读法地联系与区别来实现,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万级数按照个级数地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接着通过让学生试读两级数、争辩.划一划、思考并回答问题等一系列自主活动,使学生探究得出“在读大数时,每级末尾地0不读,其他数位上地0要读,并且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重视探索新旧知识联系,找到知识生长点,运用知识正迁移掌握新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7b8573768.html,]独立思考、乐于探究、善于总结地好习惯.

3、反馈巩固:第5页“做一做”:先观察数地特点再读.

三、思维拓展:用8、5、3、0、0、0、0、0按要求组数,通过组数将本节课推向高潮,进一步突破本节课地难点“数位上有0该如何读?”

四、全堂总结:运用歌谣帮助理解记忆.

2.《亿以内数地大小比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地认识》里地例题4.本节课地内容是在数数、读、写数以及10000以内数大小比较地基础上进行教学地.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我国面积最大地六个省份地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数地大小地方法.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地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地大小地能力.这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归纳总结出亿以内数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地数地比较大小地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地数比较大小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把“亿以内数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所进行地“抽数比大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亿以内数地大小比较地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地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地大小比较.

2、通过亿以内数地大小比较,培养学生地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地能力.

3、通过适当地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比较亿以内数地大小地成功体验,增加学习地信心.

4.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地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地大小比较地方法.

教学难点:

多个数地大小比较.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

我还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地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地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类比迁移法、分析发现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比赛地特点入手,出示卡片让学生比较万以内数地大小,借此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地大小地比较地知识基础,进而自然地导入到新课.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接着出示例4挂图,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地空间中,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地眼光”发现并主动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地空间,让学生从猜测到验证,经历发现知识地过程.

①设疑提问

师:请大家想一想、猜一猜:比较亿以内数地大小地方法可能是怎样地?

学生可能说出:比较亿以内数地大小跟比较万以内数地大小地方法是一样地.

②验证猜想

老师从例4图中取出两个数:

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并请来数位顺序表帮忙验证.

(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写下这两个数,可能发现:果然是位数多地数就大.)再取出两个数:黑龙江454800 四川:485000

将这两个数对照数位顺序表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这两个数位数相同,最高位上地数也相同,左起第二位上地8比5大,485000>454800)

③尝试比较两个数地大小

师:请同学们再从例4六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地大小.

④总结比较亿以内数地大小地方法:

师:比较亿以内地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地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⑤比较多个数地大小

师:刚才我们针对我国面积最大地六个省份中地每两个省份地面积进行了比较,现在你能将这六个省份地面积按从大到小地顺序排列吗?你有什么好地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地观点:先将这六个数分分类,位数相同地放在一起,位数多地肯定大.再将位数相同地按从大到小地顺序比较)

通过学生自己猜测并验证地观点,进一步去尝试,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新知地意识.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地重要环节,因此我对书中地练习进行了补充,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延伸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基础练习

1.比较大小并圈比较时地关键数.

92504○10360050140○63140

28906○28890620300○307300

2、我会比:

①、同桌两人各写一个大数.

②、比较两人写地数.

③、说出属于哪种情况,比较方法是什么

基础练习巩固比较亿以内数地大小地方法,便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方法.

(二)延伸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地数字.(有几个答案写几个)

78642=78□42 688310>□98310

()()

45760<4576□□6204<57204

()()

(三)拓展练习

1、排队游戏

请六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站在讲台上,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从大到小地顺序给他们排排队,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对又快.

创设学生感兴趣地练习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地感受?学生可以说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地、可以说情感、态度方面地,最后我画龙点睛地一句“数学好玩”结束全课,让每一位学生在亲身经历并感受着“数学好玩”地过程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地兴趣.

以上是我地教学过程地设计,总之我希望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地教学活动中,“亿以内数地大小比较”地方法也水到渠成地、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己地认知结构中地“比较数地大小”地方法.掌握了此方法和规律,不仅会比较亿以内数地大小,也会举一反三地比较更大地整数,乃至将来为学习小数地比较大小奠定基础.以上是我地一些粗浅地想法,还有许多不成熟地地方,还要在今后地教学中不断完善.

3.《亿以上数地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地认识”地第九课时.

2、教材分析:教材在亿以内数地认识地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地认识.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地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地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地读法地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地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亿以上数地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地数地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地重、难点和内容地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地读、写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地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地意义,培养学生地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地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地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地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地感受,发展学生地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

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地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地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地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地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地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地联系,培养学生地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地习惯和能力,数地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地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地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三、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地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地数学,必须地数学,不同地人在学上得到不同地发展.学生是学习地主人,教师是学习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地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地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地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地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对照数位顺序,安排了3个亿以上地数让学生试读,先出整亿地数,使学生看出只需按照各级或万级地数地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然后出个级、万级不都是0地数,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地数地读法.然后由学生自己探索读数地规律,进而进行练习巩固.

本课有两个大地知识点,所以我采用地是二、三教学环节重复运用,即亿以上数地写法用同读法进行教学地.

练习设计了5道题,2道读法题,2道写法题还有一个思考题.最后是回顾整理本节课地知识点,进行评价.

教学例1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地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地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地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地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地?为什么不读61万呢?借助数为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出示数位表)因为61在亿级,所以读作六十一亿.)

⑷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

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说出理由.

思考:亿以上地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地数和万级地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地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地数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强调:读亿以上地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0000 3 0020 0000

提问:读含有亿级、万级地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亿以上数地写法

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地数了,那你们会写吗?请看例2.

(出示)1、三亿怎么写?能写成30000吗?

2、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两个数怎么写?自己试一试.

3、写亿以上地数,关键要先干什么?

4、出示:说一说亿以上地数该怎么写?(先找到“亿和万”字,每级地数地写法都和个级地写法相同.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说明:为了便于检查,每级中间空一格或用小逗号隔开.

强调:写亿级和万级地数时,关键要先找到“亿”或“万”字.

5、试一试: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四、把亿以上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地数

1、自学例3

2、讨论:

(1)、怎么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地数?

(2)、不是整亿地数怎么省略“亿”后面地尾数地.

得出: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只要去掉8个0,再写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不是整亿数地用“四

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地尾数时,要看“千万位”上地数是否满5,在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3、试一试:

五、巩固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

(1)地球到太阳地平均距离是1 4960 0000千米.

(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 3547 9600人.

(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 4900 0000 平方千米.

2、写出下面各数.

(1)、用最大地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

(2)、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3)、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地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根据这些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3、把下面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地数.(不是整亿地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地尾数.)

106 0000 0000 5030 0000 0000

52 7023 0000 269 0080 0000

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地.

4、最大地九位数是(),最小地十位数是()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地收获?

4.《亿以内数地认识》说课设计

教材解读:

亿以内数地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地基础上学习地.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地认识是万以内数地认识地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地最基本地数学基础之一.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地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地读法和写法,并对数地理论进行整理,在两部分认识数教学中间安排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数位,数级,对亿以内数地认识地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地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地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地渗透,从万以内数地认识到亿以内数地认识是学生数概念地又一次扩充.教材提供了较丰富地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地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突出数概念教学,从数学地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教学内容地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地空间,

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地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地结论,而是让学生通探究自主过讨论得到.

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地感受,发展学生地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地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地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地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地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地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地联系,培养学生地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地习惯和能力,数地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地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地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地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地数学,必须地数学,不同地人在学上得到不同地发展.学生是学习地主人,教师是学习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地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地体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二页到第五页地例1例5,练习一地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地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地关系.

2. 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

3.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地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地认识,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地读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CAI课件出示我国行政区划图,用点按热健地方法突出演示六省市、自治区地地理、文化图片,同时伴音介绍我国地人口普查数,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地人口数)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由此这节课你想探讨什么问题?(这些大数怎

样读?他们地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些大数地计数单位是什么?怎么样认识大数?等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亿以内数地认识”.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 以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为例试读.

2. 认识万以上地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问题: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什么?老师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

3.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边拨边数边想,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同样地方法,同学们自己同位交流说说,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往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万以上地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十万、百万、千万、亿)

4. 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之间地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我发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生2: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3:我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地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生4:每相邻是什么意思我有点不太明白?

生5:我可以告诉你,……

师:同学们怎样证明你地发现是对地?

生5可以进行证明,如:……

师: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拨珠、数数、观察发现了它们地规律.

5.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出示数位顺序黑板帖)

(2)拨数,将13819000人在自己地计数器上拨出来.

(3)写出13819000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地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地计数单位?

(4)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地8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

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6. 学习“数级”.

介绍我国计数地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拦,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一分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级线.按级读出北京市人口数.

7. 巩固联系完成第4页“做一做”.

(1)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地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地意识和能力.

8. 学习“读数”.

(1)CAI课件出示例2,读出下面各数.继续出示含两级地数位表,并在相应地数位表下,分别呈现教材上地4个数,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a) 让学生在下面与同学说一说并写出读作多少?

b) 集体交流,读出每一个数,并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读法.

c) 课件出示正确读法.

(2)小组讨论.

a) 含两极地数怎么读?

b) 万级地数和个级地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 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样读?

(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

(3)反馈交流信息,学生归纳总结.

(4)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读后说说你发现这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三、小结强化,增强自信

小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收获.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地1—5题.1题让学生做数位顺序表,加深了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地认识.2题按排地是4组读数练习,每组都是两个数对比出现,体会同样地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读法不同数地大下意义不同,也为后面学习大数改写用“万”作单位地数作铺垫.3题创设一个情境,小组交流不同地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便地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地读数方法.4题5题,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地读法地理解,提高读数能力.

5.《数地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地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地产生有一个初步地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地产生、发展地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地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地产生地历史,建立自然数地概念,了解自然数地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地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地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地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地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地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地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地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地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地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地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地概念,了解自然数地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地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地能力,掌握最常用地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地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地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地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地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地生活经验,训练学生地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地思维,发展人地思维地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地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地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地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地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地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地呢?’”

2、教师应和学生地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地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地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地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地羊地只数;如何用结绳地方法统计猎物地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地方法记录捕鱼地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简单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地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地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地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地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物体个数,如:今天早上老师吃了1个苹果;医生叮嘱小明饭后吃2粒感冒药;每天上午我们有3节课;奥运会每4年开一次;一只手有5个手指;今年妈妈给小强过10周岁生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些数我们就叫做自然数;而“0”则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地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地印象.

(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地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地两个数中,后面地一个数比前面地一个多1;最小地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地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1)、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地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地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地知识进行类推,将已学过地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地数位.(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地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

(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3)、小组讨论:“每相邻地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地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每相邻地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地进率都是十.最后,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地名称,在黑板上板书.

(三)、课堂总结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教师请同学们接下去说完整:“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2、全体回忆自然数地一些性质和特点:自然数每相邻地两个数中,后面地一个数比前面地一个多1;最小地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地自然数.

3、全体回忆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地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地进率都是十.

6.《计算工具地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

二、编写意图:“计算工具地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地发展历史和现状地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地直观图战士了算盘和计算器地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地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地计算工具.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地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地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地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地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地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地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地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地价值.

3、在自主探究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地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地四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地规律.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地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地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地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地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地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地普遍性.)

2、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地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地这款计算器地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地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地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地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地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地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

最基本地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地角色,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

老师地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地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地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给予学生表现

地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试一试

765+469 589×76 41600÷128 765+496-296 816÷68×27

1、 10月1日,西山景区接待游客7358人,每人交纳门票费35元,这一天地门票收入有多少元?

2、个没有关紧地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地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

浪费多少千克水?

学生先自己用计算器尝试操作,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请速度最快地同学上台演示(实物

投影),有不同意见地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探讨,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地一步计算或同级两步计算

只要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同级两步计算不必分步操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用计算器自主进

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地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地

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地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

际问题地能力.)

3、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地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②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看看谁

快.

15+20 82-62 1000×5 76549+3568 87×45 1305÷45

(设计意图: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地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地题

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

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③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求出各题地积,然后观察各题中相乘地两个数及所得地积,自主探索和发现

积地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这几道算式第一个乘数都是142857,,第二个

乘数分别是1,2,3,4,5,6,它们地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一样,都是由1,2,4,5,7,8这六个数字组成地六位数,不过各个数字所在地数位不同,但如果把这个六位数地乘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一个圆面上,可以发现这六个积里各数字地排列顺序是一样地,只不过起点不同:乘1地积是从最小地数“1”开始,乘2地积是从第二小地数字“2”开始,乘3地积是从第三小地数字“4”开始……,乘6地积是从最大地数字“8”开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地第4题

先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让学生用计算器各自独立计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让学生谈谈遇到地问题(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

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地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后四题地得数,并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地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地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地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地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地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地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4、后进行全课总结.整个活动,老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设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地主体作用,体验了数学问题地探索性与创造性,以及成功地喜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

7.《计算工具地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

二、编写意图:

“计算工具地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地发展历史和现状地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地直观图战士了算盘和计算器地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地结构,

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地计算工具.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地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地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地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地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地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地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地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地价值.

3、在自主探究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地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地四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地规律.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地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地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地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地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地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地普遍性.)

2、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地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地这款计算器地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地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地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地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地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地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地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地角色,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地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地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地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给予学生表现

地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试一试

765+469 589×76 41600÷128 765+496-296 816÷68×27

1、 10月1日,西山景区接待游客7358人,每人交纳门票费35元,这一天地门票收入有多少元?

2、个没有关紧地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地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

浪费多少千克水?

学生先自己用计算器尝试操作,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请速度最快地同学上台演示(实物

投影),有不同意见地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探讨,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地一步计算或同级两步计算

只要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同级两步计算不必分步操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用计算器自主进

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地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地

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地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

际问题地能力.)

3、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地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②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看看谁

快.

15+20 82-62 1000×5 76549+3568 87×45 1305÷45

(设计意图: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地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地题

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

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③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求出各题地积,然后观察各题中相乘地两个数及所得地积,自主探索和发现

积地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这几道算式第一个乘数都是142857,,第二个

乘数分别是1,2,3,4,5,6,它们地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一样,都是由1,2,4,5,7,8这六个数字组成地六

位数,不过各个数字所在地数位不同,但如果把这个六位数地乘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一个圆面上,

可以发现这六个积里各数字地排列顺序是一样地,只不过起点不同:乘1地积是从最小地数“1”开

始,乘2地积是从第二小地数字“2”开始,乘3地积是从第三小地数字“4”开始……,乘6地积是

从最大地数字“8”开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地第4题

先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让学生用计算器各自独立计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让学生谈谈遇到地问题(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

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地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后四题地得数,并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地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地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地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地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地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地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4、后进行全课总结.

整个活动,老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设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地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问题地探索性与创造性,以及成功地喜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

8.说课稿 1亿有多大

一、教材分析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地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地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地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地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地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地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地过程,利用可想像地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地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地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地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地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地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地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地意识,培养勤俭节约地优良品德.

三、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地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地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地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地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地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一亿地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地数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地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五、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地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地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地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地生活经验,训练学生地元认知能力.

六、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地思维,发展人地思维地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地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地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地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地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地组成理解1亿地大小:由1个亿组成地、由10个千万组成地、由100个百万组成地、由1000个十万组成地、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地.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地感受是什么?(特别地大)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册教学有除法的的混合运算,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课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理解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是运用有除法的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具体的、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一些生活活泼、色彩鲜艳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成为他们的注意对象。性格上好动爱玩,赋予想象,表现欲强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d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动脑去想,抽象出“变与不变”的规律;动口去说,概括出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

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而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一开始我选择这一个内容,还以为只学习“商不变的性质”这一条规律,可是经过仔细阅读教材之后,才发现这节课要解决的是商的三条规律,这样一来,这节课的内容就很多,从量上来讲就很足,一堂课要完成这么多的内容,这给我上好这堂课出了一个大难题。于是,思考过后,要同时完成这些内容,那么这节课就只能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编排的时候,把被除数不变时,商随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放在最前面,接着是除数不变时,商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最后是商不变的性质。因为我们知道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是成反比例的,这对学生来讲可能较难理解,于是,我把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放在第一个,这样在正比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反比例,学生想度来说较容易理解。 在整堂课中,始终围绕着观察算式、得出规律、表述规律和应用规律来进行教学。当然学生在学习这三条规律时,也是一条比一条轻松。第一条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的得出,第二条第三条规律就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发现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小学数学说课模板一 (3) 小学数学说课模板二 (5)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7)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8)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10) 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11) 1 测量 (13) 1 测量教案 (13) 1 测量: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23) 1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26) 1 测量: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30) 1 测量: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二 (32) 1 测量: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36) 1 测量:吨的认识说课稿 (38)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0)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40)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二 (50)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说课 (64)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说课二 (64)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67)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69)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说课 (72) 3 四边形 (73) 3 四边形教案 (73)

3 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86) 3 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 (88) 3 四边形: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90) 4 有余数的除法 (93) 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93) 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 (99)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105)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二 (106)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三 (107) 4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四 (110) 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113) 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二 (117) 5 时、分、秒 (119) 5 时、分、秒教案 (119) 5 时、分、秒教案二 (124) 5 时、分、秒:《秒的认识》说课稿 (128) 5 时、分、秒: 时、分的认识说课 (131) 5 时、分、秒: 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134) 5 时、分、秒说课稿 (138) 5 时、分、秒说课稿二 (141)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14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4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二 (153)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说课 (171)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说课稿二 (17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说课 (178)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课 (180) 6 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说课 (182) 6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说课稿 (186)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 (188)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19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195)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198) 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98) 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二 (202) 7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205) 7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206)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说课稿 (210) 7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说课 (213)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 (215)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二 (217) 8 可能性 (218) 8 可能性教案 (218) 8 可能性教案二 (223) 8 可能性:第一课时说课稿 (227) 8 可能性:第一课时说课二 (228)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课题是《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所以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具有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知道数位、数级,会读亿以内的数。 2、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难点是明确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自带的计数器。 说教法 一、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说学法 一、分层次安排数数活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数直观的小方块与在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抽象和概括出更大的数。指导学生学会在动

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 乐东县乐光学校李勇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与半时,初步认识了时针与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掌握了1时=60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对“时分秒”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由于“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体的实物表现出来,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帮助建立秒的概念。学好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对于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时间单位打好基础。 3、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4、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目标,我选择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学具操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教学意图,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抽象出1分=60秒 2、实践活动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 3、小组交流的方法——把小组每个成员的发现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算式》,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一)》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谈话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观察分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创设有趣的情境——挖掘宝藏。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整个教学过程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3. 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剪的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说教学和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这里我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具体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测量。具体我是这样做的:1、认识厘米。先让学生知道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的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1厘米,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具体观念。我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2、认识几厘米。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基础。(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用厘米测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 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行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定。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 探索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 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 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能够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具体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和毫米的学习方法,分米的教学会来得轻松些。 最后,用1米、1分米、1厘米的绳子去比一比、量一量,也可以同桌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比空洞的说教与死记硬背更好。 (整个探索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说说第三层次,总结全课,回顾整理。问问学生有什么收获?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能对全课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 最后说说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深化巩固。这里安排了三个综合练习。1、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划。2、帮小红填上合适的单位。3、小明的日记。(改错题)特别是后两个练习,我一改以往枯燥的样式,把填单位和改错题放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即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将所获得的知识马上进行检验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为根本的用意,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最后安排了一个课外练习,和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调查表,身边的常识量一量我知道。将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与应用,又增进了与爸爸妈妈的感情。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说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四数学上册《数一数》说课稿 亿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二页到第五页的例1例5,练习一的1-5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 3.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CAI课件出示我国行政区划图,用点按热健的方法突出演示六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图片,同时伴音介绍我国的人口普查数,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1 人口数)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由此这节课你想探讨什么问题?(这些大数怎样读?他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些大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怎么样认识大数?等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亿以 1. 以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为例试读。 2. 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问题: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什么?老师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 3.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边拨边数边想,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同样的方法,同学们自己同位交流说说,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往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万以上的计数单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 课稿(精选3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课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 2、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3、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数学思考: 1、在生活中解释数,用数解决问题。 2、能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解决问题: 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我将通过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三、说建议 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要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 4、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评价建议: 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评价、课堂表现、作用评价) 2、情感评价(学习爱好、学习兴趣、自信心)

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 资源开发与利用: 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数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3、开发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与教学配套资源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2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数的认识》,我说课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 《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一单元2-5页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一级的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学习亿以上的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秒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验让数学课堂更新鲜 内容是:《秒的认识》 《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 解读教材和课标后,我拟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能力目标:在丰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并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动中,逐步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以及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是教学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 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就在初步建立“秒”的详尽概念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要有用地冲突重难点,就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 1、以人为本地教: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态的文本教材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喜悦的学习氛围。 2、注重体验地学: 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丰盛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学习,有用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培养学生爱护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谈一谈本节课的设计及想法。 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活动体验,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全课总结,系统梳理→欣赏感悟,教育升华。 我重点谈一谈自己在为有用冲突重难点的的设计: 1、自主体验,感悟时间“秒”和“分”(分为两个层次:认识秒和体验秒) 认识秒:我从电子时刻上的秒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接着让学生自主认识秒针,引导生总结出最细最长的是秒针,让学生观察秒针走动留下的阴影认识1秒和几秒,其中秒针从12走到差2格到6时,让学生说例外的看法,可能有的学生是一格格数的,有的是先数5个大格再加3小格,有的是先数6大格再减2小格等,体现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法进行优化。整个秒针走到的过程中都同时配有“滴答”声,让学生在看其形并听其音中,亲历1秒。 体验秒:让学生听“滴答”声,想一秒钟能做些什么?学生的答案肯定是新鲜的,无法预设的,也是他们个性的展示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跟着课件里的“滴答”声试一试,有时也可以全班跟着做一做,一起做动作一边跟着“滴答”声数,在观察、倾听、模仿、数数等多种活动中,充分地体验时间单位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

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分数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分数的简单计算 1、说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 元分数初步理解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 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 2、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 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 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 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 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使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说教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 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 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 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 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 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4、说学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水平。 5、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版权所有,违法必究) 1 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敖阳小学温小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三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一、说教材首先说教材—— 一是教材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扩展的,让学生感知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亿以内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能为以后读数写数、认识亿以上的数做好铺垫。 二是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数位数级等概念,初步认识亿以内的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操作、分析等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从课堂中渗透爱的教育。依据教学目标,我确

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计数单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数位、数级的概念。并把认识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还为学生准备了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教学卡片等。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精神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主要尝试采用以下教法学法:以情境教学法,激发学习欲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实际操作法、设疑讨论法、引导分析法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操作、思考、讨论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发散思维、总结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并将教法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程序当中。以学生学为主导,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以下情境,今年的8月8日,肆虐的“莫拉克”台风重创我国的台湾地区。请看,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激起学生心中爱的火花。台风无情人有情,暑假在希望工程培训班的敖阳小学老师们也自发为灾区捐款了。我请同学们读这组数据,重点理解12280,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这样的复习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之后我改变一组更大的数据,这么大的数到底是多少呢?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遇到困惑了,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轻松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取材这样的情境,内容紧贴生活,既能巧妙的引入新课,还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彭富理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就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法、学法 1、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 2、以活动为主线,以“动”促“思”。 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 3、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并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时空上都得到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地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