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峰:《葬经翼》望气篇原文及白话

合集下载

陈益峰:《葬书》杂篇

陈益峰:《葬书》杂篇

陈益峰:《葬书》杂篇整编/陈益峰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言阔远,形言浅近。

然有大山大势,大寺大形,则当大作规模,高抬望眼,而后可以求之也。

势有隐显,或去山势,从东趋形,从西结势,由左来穴,自右出势。

又有佯诈穴,亦有花假,此所以为最难也。

其次莫如形。

有一二里为一形,此形之大者;也有只就局内结为蜂喋蛙蛤之类,此形之小者也。

鹅凤相肖,狮虎相类,形若不真,穴仍由似?故形亦为难也。

又其次莫如方。

方者方位之说,谓某山来合坐作某方向之类是也。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此下言宾龙降势大略,可总括天下山成之行度,若欲逐一分类,则反包括不尽矣。

其葬王者,言其贵也,不得拘之。

势如巨浪花,重岭叠障,千乘之葬。

峰峦层踏,如洪波巨浪,奔涌而来,当出千乘之贵。

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

星岚撑汉,踏衔而下,如龙之降也。

及至歇处,山如云拥,水似带播,乌得不贵!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

真龙隆势,层层踏踏,如人家之重屋叠架,所以为贵也。

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亡家国。

横窜直播,行度畏缩而不条畅,死硬不委蛇,故葬者家亡国来灭。

势如矛戈,兵死形因。

尖利如矛叶,直硬如枪杆,故子孙多死于凶横非命。

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顺泻直流,会无禁止之情,此游温之龙也,葬之者主少亡客死。

形如负峙,有城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

几结穴之处,负阴抱阳,前亲后倚,此总相立穴之大情也。

负峙形如御屏,壁立崎急,不可扦穴,法当于平地,须龙贵朝真,而后可不谓负峙,便能如是之贵也。

形如燕察,法葬其曲,胙土分茅。

燕窠多于山腰,龙虎包裹,自成形局,入穴不见孤露,所以为贵。

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

穴形偃诈,如垒之侧,玄武来上,前朝后应,委曲周回,法当就垒口扦之,主三公九卿之贵。

形如覆釜,其岭可富。

覆釜如五星中所谓釜金也,唯挨金下水空。

今言形如覆金,则合葬麓,阴龙而阳穴也。

若葬于巅,乃是以阴挨阴,不几于独阴不成之义乎!近来世俗正坐此病,无不葬垅于巅也,固有照天蜡烛及贯顶法多葬山岭,亦须有天然成穴方可下。

葬书全文——精选推荐

葬书全文——精选推荐

葬书全⽂《葬书》晋·郭璞著⼀、⽣⽓篇葬者,藏也,乘⽣⽓也。

夫阴阳之⽓,噫⽽为风,升⽽为云,降⽽为⾬,⾏乎地中,谓之⽣⽓。

⼆、⽓感篇⽣⽓⾏乎地中,发⽽⽣乎万物。

⼈受体于⽗母,本骸得⽓,遗体受阴。

盖⽣者⽓之聚,凝结者成⾻,死⽽独留。

故葬者,反⽓纲⾻,以阴所⽣之道也。

经⽈:⽓感⽽应,⿁福及⼈。

三、风⽔篇是以铜⼭西崩,灵钟东应。

⽊华于春,粟芽于室,⽓⾏乎地中。

其⾏也,因地之势。

其聚也,因势之⽌。

古⼈聚之使不散,⾏之使有⽌,故谓之风⽔。

四、⽅法篇风⽔之法,得⽔为上,藏风次之。

⽓之盛⽽流⾏,⽽其馀者犹有⽌。

虽零散⽽其深者犹有聚。

经⽈:外⽓横⾏,内⽓⽌⽣,盖⾔此也。

经⽈:浅深得乘,风⽔⾃成。

五、⽣物篇⼟者,⽓之母,有⼟斯有⽓。

⽓者,⽔之母,有⽓斯有⽔。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

故于坦夷者,宜浅。

经⽈:⼟⾏⽓⾏,物因以⽣。

地势以原脉,⼭势以原⾻。

委蛇东西或为南北。

宛委⾃复,回环重复。

若踞⽽候也。

若揽⽽有也。

欲进⽽却,欲⽌⽽深来。

积⽌聚冲,阳和阴⼯,⼟厚⽔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

经⽈:形⽌⽓蓄,化⽣万物。

六、乘⽓篇为⼟地也,地贵平夷,⼟贵有⽀。

⽀之所起,⽓随⽽始,⽀之所终,⽓随⽽终。

观⽀之法,隐隐隆隆,微妙⽞通,吉在其中。

经⽈:地有吉⽓,⼟随⽽起,⽀有⽌⽓,⽔随⽽⽐。

势顺形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凶。

七、垅⽀篇夫重冈叠⾩,群垅众⽀,当择其特。

⼤则特⼩,⼩则特⼤。

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夫垅欲峙于地上,⽀欲伏于地中,⽀垅之⽌,平夷如掌。

故经⽈:⽀葬其巅,垅葬其麓,⼘⽀如⾸,⼘垅如脚。

形势不经,⽓脱如逐。

夫⼈之葬也,盖亦难矣,⽀垅之辨,眩⽬惑⼼,祸福之差,候处有间。

⼋、造化篇⼭者,势险⽽有也,法葬其所会。

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

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

乘⾦相⽔,⽳⼟印⽊,外藏⼋风,内秘五⾏,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四备。

是以君⼦夺神功改天命,⽬⼒之功,⼯⼒之具,趋全避缺,增⾼益下,微妙在智,触类⽽长,⽞通阴阳,功夺造化。

《葬经翼》穴病篇原文及白话

《葬经翼》穴病篇原文及白话

《《葬经翼》穴病篇原文及白话.doc》缪希雍,明代著名风水师,中医家,所著的《葬经翼》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翼有翅膀之意...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郭璞《葬书》原文及译文

郭璞《葬书》原文及译文

郭璞《葬书》原文及译文一、生气篇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译文:下葬就是掩藏,这是一种驾驭生气的方法。

世间存在着一种阴阳之气,它们相互吞吐就会成为风,这种风上升就会成为云,下降就会成为雨,并且穿行在大地之中,这样的风就叫做生气。

生气穿行在大地之中,繁育并滋生天地万物。

二、气感篇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

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译文:人的形体来自于父母,本体形骸继承了父母的生气,父母馈赠的身体就会得到父母生气的荫庇。

所以说世间生存着的人或物就是各种生气的聚集,凝结的生气就会成为骨骸,万物死后血肉化去,但骨骸会被单独保留下来。

所以说下葬就是回返死者的生气并汇聚到死者的骨骸之中,然后让这种生气荫庇子孙后代。

经书上说:死者与生者的生气相互感应就会让生者的命理发生改变,死者鬼魂的福运就会惠及到活着的人。

三、风水篇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乎地中。

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译文:所以说铜山在西边崩溃,灵钟就会在东边响应(物理学上的共振现象)。

树木在春天开始繁华,米粟在温室中就会发芽,这就证明生气穿行在大地之中。

在大地中穿行的生气,会受到地脉的影响而形成气势,这就是生气的聚集。

处于聚集状态中的生气,又会受到其它处于聚集状态中的生气的影响并发生停止。

古人就用这条原理聚集死者的生气并让它不至于飘散,然后运行死者的生气并让它在合适的情况下达到稳定,这就是所说的风水。

四、方法篇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气之盛而流行,而其馀者犹有止。

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晋郭璞《葬书》白话注解

晋郭璞《葬书》白话注解

晋郭璞《葬书》白话注解晋郭璞《葬书》白话注解-01一、生气篇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注解:埋葬,就是收藏起来的意思,收纳生气,也就是阴阳之气。

噫,本来指噫[ài],饱食或积食后,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

噫,即吐气的意思。

噫、升、降、行,都指气的变化形势。

风、云、雨则指气存在的不同形态。

风、云、雨泛指外气。

行乎地中,则指内气。

二、气感篇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阴。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

故葬者,反气纲骨,以阴所生之道也。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注解:生气在大地中行走,发出来就会长生万物。

人由父母所生,与父母骨脉相连,二者气体相同。

葬得生气,则先人骨骸得气,遗体受荫。

人体的生命,是生气聚集,凝结结于骨。

人死后,血肉很快腐烂,而骨独留。

葬是使父母先人之骨,纳生气。

而先人得安,则反来荫护其所生的后人。

所以《狐首经》说: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三、风水篇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乎地中。

其行也,因地之势。

其聚也,因势之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注解:西面的铜山崩裂,东面未央宫的铜钟突然自鸣。

春天一到,木感其气,自然枝繁叶茂。

粟虽藏于室内,但季节一到,自然发芽。

以铜钟、植物得气则相感而应,来说明葬乘生气,则子孙得福之理。

西汉时期,皇宫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天三夜不停止。

汉武帝问东方朔,东方朔说铜是山的儿子,山是铜之母,钟响就是山崩的感应。

三天后,南郡(荆州)太守上书说山崩了二十多里。

生气在地中行走,人们难以直观地看到,但可以通过龙脉的形势来判断其行止。

龙脉自祖宗山发脉,一路跌宕起伏,如万马之奔腾,则知其气之行。

龙停止不走,则得水之界,水聚则势止,则生气开始聚集。

龙穴之气,要其聚。

散荡无收,则必不结穴。

龙之行,气未止,亦不结穴。

古人寻找生气聚集不飘散,龙脉停止结穴的地方,所以这门学问也叫为风水。

《葬经》原文及译文(三)杂篇

《葬经》原文及译文(三)杂篇

《葬经》原文及译文(三)杂篇《葬经》原文及译文(三)杂篇《葬经》,又称作《葬书》,是东晋时期一个名为郭璞的学者所着,葬经书中对风水知识及其重要性作了详细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中华术数其中的一部风水经典。

接下来且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葬经》的原文及译文(三)杂篇,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瞧瞧吧。

《藏经》原文及译文原文: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译文: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言阔远,形言浅近。

然有大山大势,大地大形,则当大作规模,高抬望眼,而后可以求之也。

势有隐显,或去山势,从东趋形,从西结势,由左来穴,自右出势。

又有佯诈穴,亦有花假,此所以为最难也。

其次莫如形。

有一二里为一形,此形之大者。

也有只就局内结为蜂蝶蛙蛤之类,此形之小者也。

鹅凤相肖,狮虎相类,形若不真,穴何由拟?故形亦为难也。

又其次莫如方,方者方位之说,谓某山来合坐,作某方向之类是也。

原文: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译文:此下言真龙降势大略,可总括天下山川之行度,若欲逐一分类,则反包括不尽矣。

其葬王者,言其贵也,不得拘之。

原文: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成之葬。

译文:峰峦层踏,如洪波巨浪,奔涌而来,当出千乘之贵。

原文: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

译文:星岚撑汉,踏衔而下,如龙之降也,及至歇处,山如云拥,水似带蟠,乌得不贵!原文: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

译文:真龙隆势,层层踏踏,如人家之重屋叠架,所以为贵也。

原文: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忘家国。

译文:横窜直播,行度畏缩而不条畅,死硬不委蛇,故葬者家亡国来灭。

译文:尖利如矛叶,直硬如枪杆,故子孙多死于凶横非命。

原文: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译文:顺泻直流,会无禁止之情,此游漫之龙也,葬之者主少亡客死。

原文:形如负扆,有垄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

译文:几结穴之处,负阴抱阳,前亲后倚,此总相立穴之大情也。

负扆形如御屏,壁立崎急,不可扦穴,法当于平地,须龙贵朝真,而后可不谓负峙,便能如是之贵也。

陈益峰:郭璞之《葬书》的白话注解(下)

陈益峰:郭璞之《葬书》的白话注解(下)

陈益峰:郭璞之《葬书》的白话注解(下)文/陈益峰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

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fǔ,同俯)。

注解:《狐首经》说:地有前后左右四势,生气从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汇聚,所以穴场周围的砂峰,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玄武之山应该低头俯伏,山势渐向穴场下垂,朝山应拜伏,端正秀丽,耸拨活动,如凤之翔舞。

龙虎须抱穴有情,不能反窜,高低相当,不能欺主。

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故虎蹲谓之衔(xián)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

注解:形势相反,走窜、尖射、欺主等,则应当家破人亡。

白虎方起高山,势蹲昂头视穴,如衔尸之状为凶。

青龙方高大雄踞,为嫉主亦凶。

衔指用嘴叼,踞、蹲一个意思,都指蹲坐,龙蹲虎踞,形容地势的险要。

这里指欺穴、无情。

青龙方起星峰,向穴有情,则为大吉。

而白虎则不宜起峰。

龙主男,虎主女。

凡龙穴,应龙稍高,虎稍低则吉,应龙抱虎,而不宜虎包龙。

主山高昂,山势不下垂,不肯受人之葬,为拒尸。

朝案反背无情,顺水而窜,倚斜不正,为腾去。

盖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

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

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藏也。

注解:因为生气吐出而外溢是扩散生气的,所以需要龙虎来保卫区穴。

来龙虽叠叠起伏,但是结穴之岗阜,左空右缺,前面空旷,后龙受风。

龙虎不护,界水不明,则生气被风所吹散,是为腾陋之穴。

《狐首经》说:腾漏之穴,是腐烂棺木的藏地。

土圭(gu)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

注解:用土圭测定其方位,用玉尺度量其远近。

土圭,先秦时期的计时、定方位的仪器,其原理是:直立的地上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以表为圆心画出一个圆圈,并将日出和日落时表影与四周相交的两点记录下来,便可以通过连接两点的直线得到正东西的方向;线的中点,作垂线,就是正南和正北。

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

《葬经》全文及翻译--风水师珍藏版!

《葬经》全文及翻译--风水师珍藏版!

《葬经》全文及翻译--风水师珍藏版!新用户:点击图片上【璞玄居士】一键关注《葬经》[晋]郭璞原著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阳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

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乎地中。

其行也,因地之势。

其聚也,因势之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

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行,盖言此也。

经云: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

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

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

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

势凶形吉,百福希一。

势吉形凶,祸不旋日。

千尺之势,宛委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

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

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

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斋。

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鸾,若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侯也,若揽而有也。

若进而却,若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工。

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

支之所起,气随而始。

支之所终,气随以钟。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元)通,吉在其中。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

支有止气,水随而比。

势顺形动,回复终始,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夫重冈叠阜,当择其特。

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

支垅之止,平夷如掌。

故经曰:支葬其巅,垅葬其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益峰:《葬经翼》望气篇原文及白话
文/陈益峰缪希雍,明代著名风水师,中医家,所著的《葬经翼》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翼有翅膀之意,同时又有辅佐、帮助的意思,即帮助学习理解《葬经》。

全书一共十二篇,本篇为《葬经翼》第十一篇——望气篇。

原文及其白话如下:山岗,体魄也,气色,神理也。

故知山川为两仪之巨迹,气质之根蒂,世界依之而建立,万物所出入者也。

白话注解:山冈,是体魄,气色,是神理。

因此可知,山川是天地阴阳的最大的形迹,是气质的根本所在,世界要依照于它而建立,它是万物生长和消亡的处所。

然则气,其形之本乎?知形势而不知神气,臂之贵人已死,不如贱生,壮夫病困,未若弱强。

白话注解:虽然如此,但气不正是形的根本吗?懂得山川形势,但不懂得神气,就像是:死去的贵人,还不如活着的贫贱百姓;强壮的大汉一旦隐于病困还比不上健康的弱小者。

凡山,形势崩伤,其气散绝,谓之死;形势虽具,生气未舒,谓之枯;死者不可以复生,枯则有时而润。

白话注解:凡是山的形势崩败伤损,它的气就散绝,叫做死;形势虽然具备,但生气不能舒通,叫做枯,死的不能够复生,枯萎的,则还有滋润的时候。

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新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条
之干也;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也者,北陇之尽,鸭绿界其后,黄河挽其前,朝迎万派,拥护重复,北方一大会也。

白话注解:关中,是天下的脊柱,中原的龙头;冀州是太行山的正脉,是中条干龙;洛阳,是天龙的正中,中原的精粹所在;燕都,是北陇的尽头,鸭绿江在它的最后边,黄河在前牵着它的头,朝向迎接千山万水,被拥护环抱,重叠往复,成为北方一大都会。

之数者自三代以来,靡不帝王之宅,然兴衰迭异者,以共气有去来之不齐也。

白话注解:上面这几个地方,自从商周三代以来,无不成为帝王之都,但是兴衰变迭各有不同,是因为气的来去不一样。

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

白话注解:凡是山,看到紫色的云气象车盖,苍烟有如漂浮在空中,美丽的云气,四季常在,山的表层没有崩陷损蚀,色泽光亮如油,草木繁茂,泉水清凉甘甜,泥土散发出香气而肥沃,石壁润滑而明亮,象这样的山,气才能集中凝聚而没有消散。

云气不腾,色泽黯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地方,有一于此,法不可葬,误葬卜之者立跻乎沦丧。

白话注解:如果是云气不升腾,色泽暗淡。

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泉水干涸,
象这样,山冈不是因为挖掘开凿而断绝,就是生气行走到别的地方去了,只要有一种这样的情况,按葬法是不能葬的。

错误地选到这样的穴地,马上就会导致跻身沦丧的境地。

此气机之变未始易窥,然而山川虽大,气则有微,盛衰虽微,来非无自,审择形势,参以鉴气辨色,微乎微乎,精义之至者乎脱不具,夫天纵之朗鉴,济之以神明,无累鲜克举此。

白话注解:气的内在变化是不容易观测得到的,但是山川虽大,气还是有表征,盛衰的原因虽然深微,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观察选择形势,再以鉴气辨色来参照,即命名十分深微的精义也是可以领悟到的。

不管是天赋你具有明镜一般分辨是非的心,还是明察秋毫般的智慧,却很少能不为此牵挂。

故知庸人睹而弗见,听而罔闻,几微旁烛,亦何自而臻耶?与时消息,以乘生气,此形势之要,占山之秘,故终之以望气焉。

白话注解:这些庸人们有眼睛而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到,怎么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呢?能够对细小的征兆得以明察,根据时令盛衰消长的规律而乘得生气,这是观察形势的关键,推断选择穴山的奥秘,所以最终还需要通过望气才能达到目的。

作者:陈益峰(风水五行学传人),丁酉(2017)年正月三十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