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强化重点学科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重点学科建设诠释科研兴校理念

商庆新邓华亮孙巍巍

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关键词:中医药学;重点学科建设;强化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9203 (2006) 0520021203 中医药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是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

经过“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持续不断的学科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有一批学科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梯队建设、科研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些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基本办学方略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实现重点建设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两个学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建设A 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005 年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重点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列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表明山东省中医药高校科技实力又迈出了一大步。

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的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7 个省级重点学科、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建设已成为开放性教学和科研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地。2004 、2005 年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两个学科分别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

点学科中期检查专家组的检查评估,在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及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1.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制度建设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2004年底,山东中医药大学隆重召开的第三次科技工作大会从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全方位描绘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大计的美好蓝图,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基础上修订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确立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并就重点学科设置、申请与评定、建设与管理、学科带头人职责、学科经费管理及学科检查与评估等方面从制度上进行了规范,确保重点学科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促进学科的协调发展。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合理构建学科科研团队

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的科技队伍对学校科技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战略性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领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已基本建立了中医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学科的专业研究团队,为未来取得更大科研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中医学多学科专业融合的特点和学术渊源,合理构建中医学科体系,合理构建科研团队的智力结构是中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高等中医教育的客观需要,而跨学科的协作,也是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我们积极倡导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将高等数学、信息构建、非线性动力学等技术引入学科建设,并在科研立项方面得到了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

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从

中青年学术骨干设置到校级课题立项及研究生导师专项科研基金,我们从有利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倾斜与扶持,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为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2004 年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两个学科获得首次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并有两位教授于2005 年度被聘为泰山学者;中医基础学科有1 人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有1 人进入山东省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培养工程(1020 工程) ;1 人被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通过“精心规划,合理结构,开放有序,内外结合,规范操作”的管理模式, 培养了一批学术造诣较深,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保证了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以重点建设为纽带,加强学科群建设

突出特色学科,提升和改造传统学科,扩大交融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我们将学科发展规划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与方向,在建设过程中体现现实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相统一,在保持现有优势和特色,普遍提高学科建设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外科学等优势学科带动下,全面促进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2005 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两个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计划;本年度9 月份,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诊断学、眼科学、儿科学、药剂学、方剂学、妇产科学7 个学科经专家评审,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在“规模发展”、“质量提高”、“重点突破”的原则指导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4.加强科技创新,确保科研立项上档次

在学科建设中,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科研兴校”办学方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在科研设备、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注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科研设施管理、使用最大化与最优化,确保科研立项上档次。

大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在科研立项方面,我们倡导大科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优化、调整学科布局,鼓励学科克服散兵游勇的作战方式,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实行集团作战。在学校及科技处的统一协调下,坚持“人才、项目、学科”三位一体,集中优势科研力量,争取大的横向项目和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强调在基础研究方面,要强化创新意识,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重视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学科交叉,争创一流科研成果;在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要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与工程问题或选择地区和企业需要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十五”以来,在实现学校跨世纪发展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在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 计划、863 计划、山东省重大专项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的立项工作中,取得一系列成绩。

5.严谨论证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发展共建

学科发展规划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科“十五”建设中,我们邀请国内相关学科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对发展规划进行了严谨论证,确保学科发展目标群集中反映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学科建设与学校的协调发展、学科建设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并及时、正确地抓住机遇,适时调整发展目标,力争使学科的发展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

学科的协作共建,有利于发挥群体效应,加强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既增强学科攻关能力,也促进同类学科的发展。我们于2002 年4 月主持召开了国家中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