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探究十一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PPT

答案 (1)B 右端到 D 的距离 L2 (2)mALt11=mBLt22 (3)Ep=12mALt112+mBLt222
热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
【典例2】 如图8,用“碰撞实验器源自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8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 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 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8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 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 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 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 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图6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 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 量为205 g;试着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图3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 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 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ΔΔxt 算出速度.
热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
【典例2】 如图8,用“碰撞实验器源自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8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 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 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8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 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 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 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 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图6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 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 量为205 g;试着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图3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 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 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ΔΔxt 算出速度.
1.3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6张PPT)课件 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答案 (1)0.480 0.475 (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车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A
C
保持水平
>
=
(4)在本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式子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A.ma·OC=ma·OA+mb·OBB.ma·OB=ma·OA+mb·OCC.ma·OA=ma·OB+mb·OC
B
4.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在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平衡好摩擦力。小车P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着纸带。接通电源,轻推小车P使之运动,小车P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Q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1.实验目的:(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设计思想。
2.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半径相等的钢球和玻璃球、白纸、复写纸、小铅锤、天平、毫米刻度尺、圆规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 p = mA+ mB2 及碰撞后的动量 p′ = mAA′ + mBB′ 。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ADE
m1·=m1·+m2·
m1·=m1·+m2·
(1)两车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测得小车P的质量mP=0.60 kg,小车Q的质量mQ=0.40 kg,由以上数据求得碰前系统总动量为 kg·m/s,碰后系统总动量为 kg·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实验结论: 。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A
C
保持水平
>
=
(4)在本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式子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A.ma·OC=ma·OA+mb·OBB.ma·OB=ma·OA+mb·OCC.ma·OA=ma·OB+mb·OC
B
4.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在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平衡好摩擦力。小车P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着纸带。接通电源,轻推小车P使之运动,小车P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Q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1.实验目的:(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设计思想。
2.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半径相等的钢球和玻璃球、白纸、复写纸、小铅锤、天平、毫米刻度尺、圆规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 p = mA+ mB2 及碰撞后的动量 p′ = mAA′ + mBB′ 。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ADE
m1·=m1·+m2·
m1·=m1·+m2·
(1)两车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测得小车P的质量mP=0.60 kg,小车Q的质量mQ=0.40 kg,由以上数据求得碰前系统总动量为 kg·m/s,碰后系统总动量为 kg·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实验结论: 。
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8张ppt)

1.4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参考案例1 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L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
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情景设置
情景1. 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
弹性碰撞架(图1),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
情景2. 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图2),碰撞时
(2)mA =mA +mB
。
【例2】 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通过大小相同的A、B两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PQ是斜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
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
端,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
t1
t2
参考案例 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物理量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两小球的质量mA 、
mB。
(2)速度的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
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
注意:mA > mB,以免碰撞后小球反弹。
实验步骤
(1)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m1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落点P及水平
d,实验过程如下:①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②轻推滑块A,测得A通过光电门G1的遮光时间为t1;
③A与B相碰后,B和A先后经过光电门G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2和t3。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择mA大于mB的目的是
。
(2)利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式子为
参考案例1 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L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
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情景设置
情景1. 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
弹性碰撞架(图1),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
情景2. 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图2),碰撞时
(2)mA =mA +mB
。
【例2】 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通过大小相同的A、B两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PQ是斜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
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
端,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
t1
t2
参考案例 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物理量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两小球的质量mA 、
mB。
(2)速度的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
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
注意:mA > mB,以免碰撞后小球反弹。
实验步骤
(1)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m1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落点P及水平
d,实验过程如下:①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②轻推滑块A,测得A通过光电门G1的遮光时间为t1;
③A与B相碰后,B和A先后经过光电门G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2和t3。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择mA大于mB的目的是
。
(2)利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式子为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AF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入射球每次滚下都应 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这是为了使( B)
A.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 B.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槽口 C.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 D.小球每次都能对心碰撞
【小结】
需验证:
?
m1OP m1OM m2 ON
游标卡尺
需验证: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4.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5.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每次做实验时 不是统一标准。
【数据处理】
需验证:
?
m1OP m1OM m2 ON
游标卡尺
需验证:
? m1OP m1OM m2ON
而 ON ON 2r
【巩固训练】 1.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CD ) A.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入射球m1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滚下 D.入射球m1和被碰球m2的球心在碰撞瞬间必须在同一高度
m1 m2
O
M
P
N
碰撞后的轨迹示意图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 水平 。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 同一高度由静止 释放。 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 释放小球。
3.入射小球的质量应 大于 被碰球的质量。
第一章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ppt

kg·m/s =1.03 kg·m/s。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A、B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答案 (1)BC DE
(2)1.035 1.03 (3)守恒
当堂检测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斜槽末端的重垂
线在白纸上所指的位置记为O点。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
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OP,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分别在空中飞出的水
平距离OM和ON,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OP=m1OM+m2ON,就验证了小
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2.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斜槽、铅垂线、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刻度尺、
圆规、三角板、天平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
平射程替代速度。
答案 ×
(5)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时,入射小球的质量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
)
解析 为保证入射小球碰后不反弹,其质量不能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答案 ×
(6)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时,两小球碰后的速度大小可以用它们做平抛运
动的水平距离替代。(
答案 √
)
课堂篇 探究学习
问题一
实验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考查
t1'、t2。
【数据处理】
比较项
碰撞前
m1
质量
速度
v1
m2
碰撞后
m1
m2
v2
v1'
v2'
总动量
结论: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两滑块的动量之和。
【注意事项】(1)气垫导轨是一种精度较高的现代化仪器,切忌振动、重压,
1.3.1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13张PPT

小试牛刀
2.(多选)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的是 ( ACD )
小试牛刀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 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
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
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B )A.动量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物体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 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1)m1v1+m2v2=m1v1′+m2v2′ 或 p=p′
(系统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作用后的总动量).
(2)Δp1=-Δp2 或 m1Δv1=-m2Δv2
(系统内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与另一物体的动量变化等大反向)
核心素养
➢ 知道什么是内力、外力,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
的实验设计思想
温故知新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V0 F m
光滑
V1 F
t 表达式:F·t= mv1– mv0=Δp
由动量定理知,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其动量不发生改变
对于物体2,根据动量定理:F2t m2v2' m2v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1 F2
得到: m1v1' m2v2' m1v1 m2v2 0
整理得:m1v1' m2v2' m1v1 m2v2
结论:物体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和为物v1体,v22的,质碰量撞分后别,为物m体1,1m和2物,体碰2撞的前速,度物分体别1为和物v1'体,v22' 的。速度分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2张PPT)

①把两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
卡销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入一轻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
压缩状态;
②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
时器,当A和B与固定挡板C和D碰撞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到达C的运
动时间t1及B到达D的运动时间t2; ③重复几次,取t1和t2的平均值.
[数据处理]
x
1.滑块速度的测量:v= t
,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
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例析.如图,在实验室用两端带有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
质量都是M的滑块A和B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 - 5
利用平抛运动验证动量守恒
天平、刻度尺、、碰撞实验器、复写 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 的小球.
mA mB
说明:
mA为入射小球, mB 为被碰小球。
且mA>mB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mBvB′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让入射小球从同一 位置静止滚下,使它们发生正碰,重复 10 次,同理求
出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N.
(7)用刻度尺测出线段 OM、OP、ON 的长度,把两小
球的质量和相应的水平位移数值代入
m1OP=m1OM+m2ON,看等式是否成立.
(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使气垫导轨水平
(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滑块A的左端到挡板C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许多 实际应用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运动,如台球等。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 张思卿, 李朝兴.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34(16): 6-8.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Nhomakorabea3
实验误差分析
通过误差分析,我们可以提高实验精度,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结论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结果
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并验证了这一原理的物理学意义。
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们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深刻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问 题解决中。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动量守恒定律,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这个物理学原理的 奥秘。您将了解动量是如何被定义和测量的,以及为什么动量守恒在许多实 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1 动量的定义
动量被定义为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它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 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实验流程
实验器材和材料
本实验需要使用轨道、光电计、小球等物品。
实验步骤和方法
测量系统初始动量和末状态下的动量,并进行精确 的比较。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我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系统初始状态下的动量和末状态下的动量,并进行精确 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9
方案三:小车速度的测量:v=
Δx Δt
,式中Δx是纸带上
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为小车经过
Δx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验证的表达式
m1v1+m2v2=m1v1′+m2v2′。
方案四:验证的表达式m1 OP =m1 OM +m2 ON
精选ppt
10
六、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
验得到较好的效果:
(1) 在 调 整 实 验 装 置 时 , 应 注 意 调 整 轨 道 末 端 ______ ____切__线__沿__水__平__方__向________;
这是为了_保__证__入_射__小__球_和__被__碰__小_球__在__碰_后.都能做平抛运动
(2)在做实验时,比较斜槽轨道上较低位置和较高位置,
(1)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 m1、m2。 (2)按图实-16-1 所示那样安装好实验装
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
点切线水平,调节实验装置使两球
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碰撞瞬间
图实-16-1
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以确保
正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
(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铺放复写纸。(4)在白纸上记下
精选ppt
4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大小相等的小球完成一维碰 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把两个大小相等的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 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 出碰撞
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 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它表示入射球 m1 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滚下,
重复 10 次,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
圆心就是入射小球发生碰撞前的落地点 P。
精选ppt
7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 滚下,使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N。 (7)过O和N在纸上作一直线。 (8)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把两小球的
精选ppt
1
一、实验目的 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二、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m1和m2及
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1、v2及v1′、v2′,找出碰撞前的 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 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精选ppt
2
三、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 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 皮泥。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 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 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案四: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重垂 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角 板。
精选ppt
3
四、实验步骤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 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量.②改 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应选择________较__高_位__置释放小球,
理由是: 因为入射球在碰撞前可获得较
大的速度,和被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间可以缩短,增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球所受的阻力可忽略不计
精选ppt
15
(3)如碰撞小球的半径为r1,质量为m2,实验记录下小 球的落点为M、P、N,如图所示,则本实验验证动量 守恒的根据是看__m__1O__M_+__m_2_O_N__是__否__与__m_1_O_P__相_.等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 A 运动,小车 B 静止,两车碰
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ΔΔxt 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精选ppt
6
方案四: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精选ppt
5
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 撞针和橡皮泥。
质量和相应的数值代入m1·OP=m1·OM+m2·ON,看是 否成立。
精选ppt
8
五、数据处理 1.速度的测量
方案一:滑块速度的测量:v=ΔΔxt ,式中Δx接为滑块挡 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Δt为 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方案二:摆球速度的测量:v= 2gh,式中h为小球释 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h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由 量角器和摆长计算出)。
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 仪确保导轨水平。 (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线上, 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 直面内。
精选ppt
11
(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 以平衡摩擦力。
(4)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 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 终保持不变。
精选ppt
12
3.探究结论 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
七、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
两摆球是否等大,长木板实验是否平衡掉摩擦力。 2.偶然误差
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基本实验过程
【例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