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合集下载

计算机总线的分类

计算机总线的分类

计算机总线的分类计算机总线,是指连接计算机各个组件的线路,是计算机内部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

总线的分类主要是按功能和结构进行的。

按照功能分类1. 数据总线(Data Bus)数据总线用于在各个组件之间传输数据。

它可以传输二进制数据流,也可以传输控制信号和状态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通常是以字节为单位衡量的,如8-bit、16-bit、32-bit等。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一次读写的数据量,这也是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地址总线(Address Bus)地址总线用于指示内存或IO设备的位置。

它是用于传输内存地址或IO端口地址的方式,因此它所包含的线数取决于计算机可以寻址的内存范围。

例如,如果一个计算机可以寻址4GB的内存,那么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位。

3. 控制总线(Control Bus)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状态信息。

它提供了CPU和外部设备之间的同步和控制功能。

例如,控制总线可以传输时钟信号、读写控制信号和复位信号等。

控制总线的宽度通常比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小很多。

按照结构分类1. 单总线结构(Single Bus)单总线结构是将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都传输在同一根总线上。

虽然这种结构简单易用,但由于所有数据都共享同一个总线,因此在多个设备同时访问时会出现争用情况,影响计算机的效率。

2. 双总线结构(Dual Bus)双总线结构引入了两个总线,一个用于数据传输,一个用于地址传输和控制信号传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争用问题。

双总线结构通常用于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等场合。

3. 多总线结构(Multiple Bus)多总线结构将计算机内部的总线按照不同的功能和访问速度进行分类。

它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也更好地支持了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多任务和多处理。

多总线结构通常用于大型计算机和工作站。

总的来说,计算机总线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分类方法,总线的作用都是控制着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流动。

理解总线分类的相关知识,对于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第1讲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第1讲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1.3.1 基金会现场总线
前身为以Fisher-Rousemount公司为首,联合 Foxboro、横河、ABB、西门子等公司的ISP协议, 以及以Honeywell为首的P协议,合并后 成立现场总线基金会; 以ISO/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为基础,取其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并增加用户层; 分低速H1(31.25Kbps,距离1900m)和高速 H2(1Mbps,750m和2.5Mbps,500m)两种通信速率; 介质支持双绞线、光缆和无线发射,传输信号采用 曼彻斯特编码
现场总线有两种编码方式:Manchester和NRZ, 前者同步性好,但频带利用率低,后者刚好相反。 前者采用基带传输,后者采用频带传输。传输介 质主要有:有线电缆、光纤和无线介质。
10
现场总线概述
1.1.8 现场总线网络的实现 数据链路层
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MAC对传输介质传送的信号进行发送和接收控制;LLC对数据链进 行控制,保证数据传送到指定的设备上。现场总线上的设备可以是 主站,也可以是从站。 MAC层的三种协议:集中式轮询协议、令牌总线协议和总线仲裁协 议。
介质、拓扑结构、节点数等
网络性能
传输速率、时间同步准确度、访问控制方式等
测控系统应用考虑 市场及其他因素
21
现场总线概述
1.3 现场总线简介 1.3.1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1.3.2 PROFIBUS 1.3.3 LonWorks 1.3.4 CAN
1.3.5 HART
22
现场总线概述
FCS: 一对多:一对传输线接多台仪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
DCS: 一对一:一对传输线接一台仪表,单向传输一个信号

简述对计算机系统总线的理解

简述对计算机系统总线的理解

计算机系统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公共通道,也称为系统总线或主板总线。

它负责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之一。

计算机系统总线通常包含三种类型的线路: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其中,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地址和I/O设备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例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等。

计算机系统总线的速度和带宽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升级和更新,计算机系统总线的速度和带宽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计算机系统总线的标准包括PCI、AGP、USB、SATA、Ethernet等,它们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接口和设备。

除了速度和带宽之外,计算机系统总线还需要具备可靠性、兼容性和扩展性等特点。

因此,计算机系统总线的设计和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chap7_系统组建实现-1

chap7_系统组建实现-1

1
4. 多路D/A输出时的实现方式
图7-2 模拟量输出通道的两种实现结构图
11
1314 7.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输入通道
20 22
图7-12 电流信号传输的典型电路
32 33图7-17 RS-422发送驱动器
1e 2e 3
e e t
软件的分类
图7-19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成
图7-21 数模混合系统计算延时的引入
图7-22 三种控制算法的输出时刻
47
编排实现)进行并联而得。

图7-28 某控制器接口图
图7-29 控制算法编排结构图
图7-35 量化误差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q

T
图7-34 两种量化特性及量化误差
3. 溢出特性
7.5.2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量化
图7-36 二进制数码及其溢出特性
溢出保护措施后的数据范围
7-37 修改后的溢出特性
性干扰

7-39 乘法量化误差的线性处理
所示的非线性特性。

图7-40 量化误差
1

1/(1)
az−
(t c
)(t u
选择采样频率的经验规则
对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如果被控过程的主导极
,那么采样周期应取
采用差分放大器做信号前置放大
7-48 差分输入级示意图图7-45 串模干扰示意图
图7-46 二阶阻容滤波器网络。

单片机总线的概念及分类

单片机总线的概念及分类

单片机总线的概念及分类单片机总线是指用于连接单片机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以及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总线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两类。

内部总线是指单片机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它通过总线添加各个模块之间数据传输的能力,实现了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协调工作。

内部总线主要分为三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是一条双向的传输线路,用于传输数据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带宽,一般来说,数据总线越宽,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常见的数据总线宽度有8位、16位、32位等。

单片机内部的各个模块可以通过数据总线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地址总线是单向传输线路,用于传递存储器或者外设的地址信息。

通过地址总线,单片机可以对外部存储器或外设进行寻址和访问。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单片机能够寻址的范围,地址总线越宽,单片机的寻址范围越大。

控制总线主要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各个模块的动作和工作状态。

控制总线包括时钟信号、读写控制信号、中断信号等。

时钟信号用于统一各模块的工作节奏,读写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中断信号用于通知单片机有外部事件需要处理。

外部总线是指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外部总线可以连接外部存储器、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口等外部设备。

外部总线一般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外部总线的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地址总线用于传递存储器或外设的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外部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单片机可以连接的外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

一般来说,外部总线越宽,单片机可以连接的外部设备越多。

总线结构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两类。

串行总线是一种通过单根传输线逐位传输数据的总线结构。

串行总线的传输速度比较慢,但传输线的数量少,电路简单,适合连接远距离的外部设备。

串行总线有常见的I2C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总线(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和RS-232总线(Recommended Standard 232)等。

复习1

复习1

9.ISA总线的数据宽度为( )位。 A.64 B.32 C.16 D.8 10.总线的宽度用数据总线的条数表示,其单位是 ( )。 A.位 B.字节 C.字 D.双字 11.总线的宽度用( )总线的条数表示。 A.地址 B.数据 C.控制 D.以上都对 12.总线的标准传输率是总线上( ) A.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量 B.每秒传输的最大位数 C.每秒传输的最大信息量 D.每秒传输的数据量
1. 接口的基本功能是:( )和( ) 2. 数据输入/输出的四种方式是:( )、 ( )、( )、( ) 3. 在查询输入/输出方式下,外设必须至少有两个 端口,一个是( ),另一个是( ) 4. DMA方式的中文意义是( ),它适用于 ( )数据传送。 5. 在译码过程中,如果有一根地址线没有用到, 会有( )重叠地址。 6. 总线按传送信息的类别可以分为( ) 三类。
1.8086CPU的I/O 地址空间为( )字节。 A.64KB B.1MB C.256B D.1024B 2.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 )寄存 器的内容接送到地址总线上。 A.AL B.DX C.AX D.DL 3.数据的输入输出指的是( )进行数据交换。 A.CPU与存储器 B.CPU与外设 C.存储器与外设 D.内存与外存 4.8086在执行IN AL,DX指令时,DX寄存器的 内容送到( )上。 A.地址总线 B.数据总线 C.存储器 D.寄存器
16.总线上数据传输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 特点? • 分单周期方式和突发方式两种。在单周期 方式中,每个总线周期只传送一个数据。 在突发方式下,占用一次总线要进行多个 数据的传输,源模块发出首地址去访问目 的模块的数据1,以后的数据是在首地址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去寻址目地模块。
17.总线的指标有哪几项,它工作时一般由哪

第1-3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3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即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如主机、外设等。

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由人们事先编制成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组成,用来充分发挥硬件功能,提高机器工作效率,便于人们使用机器,指挥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工作的程序、资料、数据集合。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1.2 如何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解:(1)第一级:实际机器M1 (机器语言机器),机器语言程序直接在M1上执行;(2)第二级:虚拟机器M2(汇编语言机器),将汇编语言程序先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再在M1-上执行;(3)第三级:虚拟机器M3(高级语言机器),将高级语言程序先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再在M2、M1(或直接到M1)上执行;(4)第零级:微程序机器M0(微指令系统),由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

(5)实际上,实际机器M1和虚拟机器M2之间还有一级虚拟机,它是由操作系统软件构成,该级虚拟机用机器语言解释操作系统。

(6)虚拟机器M3还可以向上延伸,构成应用语言虚拟系统。

1.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联系。

解:机器语言由0、1代码组成,是机器能识别的一种语言。

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时要求程序员对他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及其指令系统十分熟悉,编写程序难度很大,操作过程也极易出错。

汇编语言是符号式的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它由一些特殊的符号表示指令。

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汇编语言程序必须先被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被机器接受并自动运行。

汇编语言的每一条语句都与机器语言的某一条语句(0、1代码)一一对应。

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语言,与具体的计算机指令系统无关、对问题的描述更接近于人们习惯,且易于掌握和书写。

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程序员完全不必了解、掌握实际机器M1的机型、内部的具体组成及其指令系统,只要掌握这类高级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便可直接用这种高级语言来编程,给程序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Wire软件资源指南和驱动程序说明

1-Wire软件资源指南和驱动程序说明

Java OWAPI OWAPI OWAPI OWAPI OWAPI
图 2. API 功能集
会话
分时使用 1-Wire 总线。这对于操作系统或几个进程或线程尝试同时使用同一总线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 的。当多项操作在同一器件上运行而又不能被打断的时候,需要独占总线的使用权。
链路
基本的 1-Wire 总线通信功能。 所有的 1-Wire 总线通信功能可以归结为:复位所有的器件和读写位。这 也包括设置总线电特性的功能,如提供专用的 EPROM 编程脉冲或进行供电。
是 执行其它 操作吗?
否 会话 释放 1-Wire 的独占式使用权
其它 处理申请表中的其它任务
AN155
iButton通信实质上是通过与其触头相接触来实现的。这意味着与器件的联系有时是不可靠的。iButton也可 能被安装到阅读器里,在阅读的时候弹出,从而必须有一个相容的纠错方法紧跟其后。当检测到虚假错误 时必须重发数据并在数据通信中进行CRC校验。API中的文件输入输出功能所利用的标准文件结构在 应用 笔记 114 (English only) 1-Wire File Structure中进行了详细说明。这种结构在每页数据上都使用CRC16, 以快速地校验所读数据的正确性。大多数 1-Wire API功能很少或者不能自动重发。重发受应用软件控制。 应用笔记 159 (English only)绝对可靠的 1-Wire通信 讲述了纠错方法和 1-Wire通信的风险评估。
图 3 概括了使用这些功能的典型顺序。‘会话’功能围绕着调用器件进行通信,具有代表性的是先使用一 个‘网络’功能,然后运行存储器或‘器件’的特定操作。
3
10/11/05
图 3. API 用法流程
会话 获取 1-Wire 的独占式使用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1.1定义
总线,英文叫作“BUS”,即我们中文的“公共车”,这是非常形象的比如,公共车走的路线是一定的,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坐公共车去该条公共车路线的任意一个站点。

如果把我们人比作是电子信号,这就是为什么英文叫它为“BUS”而不是“CAR”的真正用意。

当然,从专业上来说,总线是一种描述电子信号传输线路的结构形式,是一类信号线的集合,是子系统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1]。

通过总线能使整个系统内各部件之间的信息进行传输、交换、共享和逻辑控制等功能。

如在计算机系统中,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主机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于总线相连接。

1.2分类
总线分类的方式有很多,如被分为外部和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非系统总线等等,下面是几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2]。

1.2.1按功能分
最常见的是从功能上来对数据总线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地址总线(address bus)、数据总线(data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

在有的系统中,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可以在地址锁存器控制下被共享,也即复用。

地址总线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

在设计过程中,见得最多的应该是从CPU地址总线来选用外部存储器的存储地址。

地址总线的位数往往决定了存储器存储空间的大小,比如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存储空间为216(64KB)。

数据总线是用于传送数据信息,它又有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数据总线之分,双向传输数据总线通常采用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

数据总线的位数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

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

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数据。

控制总线是用于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如有时微处理器对外部存储器进行操作时要先通过控制总线发出读/写信号、片选信号和读入中断响应信号等。

控制总线一般是双向的,其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其位数也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要而定。

1.2.2按传输方式分
按照数据传输的方式划分,总线可以被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

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但其成本上会有所增加。

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公路,而串行传输则是只允许一辆汽车通过单线公路。

目前常见的串行总线有SPI、I2C、USB、IEEE1394、RS232、CAN等;而并行总线相对来说种类要少,常见的如IEEE1284、ISA、PCI等。

1.2.3按时钟信号方式分
按照时钟信号是否独立,可以分为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

同步总线的时钟信号独立于数据,也就是说要用一根单独的线来作为时钟信号线;而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通常利用数据信号的边沿来作为时钟同步信号。

2总线传输基本原理
依据前面对总线的定义可知总线的基本作用就是用来传输信号,为了各子系统的信息能有效及时的被传送,为了不至于彼此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和避免物理空间上过于拥挤,其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多路复用技术[3],也就是说总线传输的基本原理就是多路复用技术。

所谓多路复用就是指多个用户共享公用信道的一种机制,目前最常见的主要有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等。

2.1时分多路复用(TDMA)
时分复用是将信道按时间加以分割成多个时间段,不同来源的信号会要求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得到响应,彼此信号的传输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是不会重叠。

2.2频分多路复用(FDMA)
频分复用就是把信道的可用频带划分成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经过频率调制后的频谱占用其中的一个频段,以此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的信号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而当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将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和频率解调器等来恢复原来的信号。

2.3码分多路复用(CDMA)
码分多路复用是所被传输的信号都会有各自特定的标识码或地址码,接收端将会根据不同的标识码或地址码来区分公共信道上的传输信息,只有标识码或地址码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传输信息才会被接收。

3总线的通信协议
对于总线的学习,了解其通讯协议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所有介绍总线技术的资料都会花很大的篇幅来描述其协议,特别是ISO/OSI的那七层定义。

其实要了解一种总线的协议,最主要的就是去了解总线的帧数据每一位所代表的特性和意义,总线各节点间有效数据的收发都是通过各节点对帧数据位或段的判断和确信来得以实现。

如图1所示是常见的I2C总线上传输的一字节数据的数据帧,其总线形式是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双线制串行总线,并接在总线上的电路模块即可作为发送器(主机)又可作为接收器(从机)。

帧数据中除了控制码(包括从机标识码和访问地址码)与数据码外还包括起始信号、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4]。

起始信号:SCL为高电平时,SDA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开始传送数据。

控制码:用来选泽操作目标与对象,即接通需要控制的电路,确定控制的种类对象。

在读期间,也即SCL时钟线处于时钟脉冲高电平时,SDA上的数据位不会跳变。

数据码:是主机向从机发送的具体的有用的数据(如对比度、亮度等)和信息。

在读期间,SDA上的数据位不会跳变。

应答信号:接收方收到8bit数据后,向发送方发出特定的低电平。

读/写的方向与其它数据位正好相反,也即是由从机写出该低电平,主机来读取该低电平。

结束信号:SCL为高电平时,SDA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表示数据帧传输结束。

当然不同的总线其数据位或段的定义肯定不同,但依据同样的原理可以更快的去了解它的协议的特性和特点。

虽然其信息帧的大小不一,但具体的某一数据位或数据段都类似于本文所提及的I2C总线,会依据它的协议的要求来定义它所达标的意义和功能。

4主要技术指标
评价总线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总线的带宽(即传输速率)、数据位的宽度(位宽)、工作频率和传输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等。

4.1带宽(传输速率)、位宽和工作频率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钞传送MB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
32位、64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数据传输速率越大,总线的带宽就越宽。

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它与传输的介质、信号的幅度大小和传输距离有关。

在同样硬件条件下,我们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时的频率常常会比单边信号高得多,这是因为差分信号的的幅度只有单边信号的一半而已。

4.2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评定总线最关键的参数,没有可靠性,传输的数据都是错误的信息,便就失去了总线的实际意义。

为了提高总线的可靠性,通常采用的措施有:
采用数据帧发送前发送器对总线进行侦听,只有侦听到总线处于空闲状态下时才可向总线传送数据帧,这样避免了不同节点的数据冲突。

采用双绞线差分信号来传送数据,以降低单线的电压升降幅度,减小信号的边沿产生的高次谐波。

适当的让数据的边沿具有一定的斜坡。

增加匹配电阻和电容等来减少总线上信号的发射和平衡总线上的分布电容等。

采用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屏蔽技术等来减少受其他信号的干扰。

还有就是在软件上通过数字滤波、数据校验纠错等措施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转载袁越阳幸叶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