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文本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1-5课)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1-5课)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1-5课)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消息二则》溃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sài业已yèyǐ摧cuī枯拉朽锐ruì不可当dāng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颁bān发遗嘱yízhǔ建树仲裁zhòngcái巨额é《“飞天”凌空》凌líng空翘qiáo首酷似ùsì潇洒xiāosǎ轻盈yíng悄qiǎo然由衷zhōng新秀xiù屏bǐng息敛liǎn声眼花缭liáo乱如梦初醒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形容看见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

《一着惊海天》桅éi杆浩瀚hàn娴xián熟咆哮páoxiào紧绷bēng镌juān刻一丝不苟gǒu白手起家殚dān精竭虑lǜ舰艉ěi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

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藤野先生》挟xié樱yīng花绯fēi红宛ǎn如掌故落第畸jī形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呜呼凄qī然教诲huì油光可鉴jiàn杳yǎo无信息抑yì扬顿挫cuò正人君子深恶ù痛疾烂熳àn喝hè采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杳无信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新闻两则》课文原文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____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艾芙.居里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

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⑦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课文及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课文及教案范文

【导语】古代诗歌吟诵时,都有⼀定的节奏划分规律。

⼀般是两字⼀顿。

五⾔诗有两种节奏:⼆⼆⼀或⼆⼀⼆;七⾔诗也包含两种节奏划分:⼆⼆⼆⼀或⼆⼆⼀⼆。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归园⽥居(其三) 陶渊明 种⾖南⼭下,草盛⾖苗稀。

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道狭草⽊长,⼣露沾我⾐。

⾐沾不⾜惜,但使愿⽆违。

使⾄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随平野尽,江⼊⼤荒流。

⽉下飞天镜,云⽣结海楼。

仍怜故乡⽔,万⾥送⾏⾈。

游⼭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教案 【教学⽬标】 〖知识⽬标〗 1、了解四⾸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及语⾔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法。

4、背诵并默写四⾸诗。

〖能⼒⽬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成为⾃⼰的语⾔财富。

〖德育⽬标〗 这四⾸诗,描绘⾃然⼭⽔,歌咏⽥园风光,⽂笔优美,情真意醇。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化积累。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美。

2、背诵并默写四⾸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想像,再现诗歌画⾯,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法】 1、诵读教学法。

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

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到、⼼到,把⾃⼰融⼊诗歌中去,⽤⾃⼰的声⾳传达诗⼈的⼼声。

2、联想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篇目闯关表(含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篇目闯关表(含译文)

已背 已默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 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 上飘飘荡荡。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 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 生烦愁。
已背 已默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 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 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已背 已默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蓬莱三仙岛。
庭中有奇树
11
佚名 〔两汉〕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我 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 念的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 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 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使至塞上 王维 〔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第一部分:古诗词
完成 进度
签名 积分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 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 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 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 真想隐居在山冈!
已背 已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魏晋〕

2021年人教版《芦花荡》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2021年人教版《芦花荡》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2021年人教版《芦花荡》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芦花荡》课文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6-8课)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6-8课)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6-8课)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字词整理《回忆我的母亲》溺nì佃diàn农劳碌lù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仁慈连夜慰èi勉iǎn不辍chuò任劳任怨yuàn为富不仁妯娌zhóuli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列夫·托尔斯泰》颊jiá黝yǒu黑粗糙cāo崎岖qíqū平庸yōng滞zhì留愚钝yúdùn器宇蒙昧éngèi酒肆sì缰jiāng绳轩昂xuānáng胆怯qiè藏污纳垢gòu鹤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诚惶huáng诚恐入木三分髭zī髯rán绺liǔ鬈quán禁锢jìngù侏儒zhūrú锃zèng亮鞘qiào涟涟lián盎àng然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美丽的颜色》微妙燥zào热沥lì青骤zhòu雨窒zhì息吹嘘xū荧yíng光筋jīn疲力尽和颜悦色炽chì热猝cù然氯lǜ化镭léi钋pō踱duó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课文原文阅读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无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不会再返回。

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对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

我们都非常可怜!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奇特,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微贱,那样怯懦,每一个凉爽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凉爽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

它是一个不懂疲顿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填塞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喜悦和威势。

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适意。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摘自《北京晚报》)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课文•老王
杨绛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

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也许你会有不少感触。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①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②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①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②。

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③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④,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①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①。

--------------------------------------------------------------------------------
①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①[塌败]塌陷破败。

②[默存]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的字。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①[干校]这里指“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

②[凑合]将就。

③[伛]弯(腰)曲(背)。

④[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①[滞笨]呆滞笨拙。

①[愧怍]惭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