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师基础理论知识

灯光师基础理论知识
灯光师基础理论知识

2、被照物体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3、光色与物色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4、什么是三基色,为什么?

5、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

6、什么是三基色原理,有何意义?

7、什么是加色法,什么是减色法?

8、什么是色感,什么是色温,如何实现色温平衡?

9、什么是彩色三要素,各由哪些因素决定?

10、在白光照射下的黄色物体,如果分别在红、绿、蓝、青、紫等色光的照射之下,将会各自呈现什么彩色,为什么?

答:光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作用人眼产生的主观感觉。色是在光波频率范围内,光谱分布特性,对人眼的主观感觉。

解释:首先看看下面的这张图片。电磁波从低到高分别包括了广播频段、电视频段、微波频段、在高就是红外线。红外线的上面,人眼就能看得见了,我们就称之为光。光波再高就是紫外线、x射线等等。光波它包括的是一个频率范围,在这个频率范围之内,从低到高又分别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颜色,如果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人眼看到的就是白色。光和色是密不可分的,光是色的基础,没有光就没有色,色是光谱的具体特性的表现。所以色就是特色,这个与声音的音色有点相似,我们说音色也是声音的频率特性的特色。

第二个需要说明的就是光和色都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理量,是电磁波,同时它又是一种主观感觉。所以我们了解光和色就应当从两个方面去了解他,既要去了解他的客观特性,光强度、光通量、光照度和颜色的色调,饱和度等等,同时也要去研究他的主观特性,也就是人眼对光的感觉。人们研究人眼的视觉惰性,发明了电影;研究人眼的分解力,发明了电视;研究人眼的三基色特性,发明了彩色电视。

第三个就是做为一个灯光师,尤其要了解光与色的双重属性。要知道,当我们在通过设备(调光台或电脑灯等等)来调光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去控制它的客观特性,光的强度、照度、色度等等。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去满足广大观众的主观感觉,也就是去满足人们的视觉特性,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而且调光技术那是我们的手段。尤其是要重视广大观众的眼睛,要懂得如何去保护人们的眼睛,做眼睛的保护神,不要做眼睛的杀手。要去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自然优美的享受,而不是一种刺激和伤害。

2、被照物体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一、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

二、与照明光源的方位有关。

三、与视角有关(或与摄像机、照相机的机位有关)。

解释:第一,我们说物体的形状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也就是说一个圆的东西,你不可能看成是方的,一个方的东西也不可能看成是圆的。在演出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的设置布景,对演员化妆,都是在对物体本身进行美化和装饰。第二,与光源照射的方向和位置有关,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去照射他,他的形态是会改变的。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的时候,他从不同的表面反射光入到人眼的结果。如果光距离远了,这个景物亮度就变暗了,光方向变了,物体的形状也会受很大的影响,这就是说光的方位非常重要。第三,就是视角。如果是电视播出,那就是摄像机的机位,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那他的物体形状也会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电视演播的时候,要设置好多摄像机,有在前方的,有在后方、有在左方、有在右方等等。摄到的图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有导演来切换不同的画面来满足广大的电视观众,这就说和视角或者是摄像机的机位有关系。我们做一个灯光师,目的就是向广大观众提供一个非常美好的画面,一种艺术的欣赏,我们必须知道怎么来布景,来布光,来满足广大观众要求及美感。

3、光色与物色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光色就是发光体(光源)的颜色,它是由发光体的光谱分布来决定的。物色是被照物体的颜色,它是由两个因素来决定的,一是照明条件,即照射光源的光谱特性,二是该物体的光反射与吸收特性。有人把物色归于物体本身特性,这是不对的。如:在日光下的黄色物

体(反射红光与绿光,而吸收蓝光)他在红光照射下就会变为红色,在绿光下又会变为绿色......。

解释:光色与物色的区别,光色是自发光体,物色则是本身不发光,只有在光源照射下才显示颜色,例如:太阳与月亮、太阳是自发光体(光色)月亮本身是不发光体(物色)。我们作为一个灯光师,不仅仅要考虑光色,即布光,也需要考虑物色,即布景,不能盲目的打光,需要考虑到物色本身的反射与吸收特性,也要考虑到照射光源的光谱特性。

4、什么是三基色,为什么?

答:三基色就是红色、绿色、蓝色。

因为这三种光色是各自独立的,也就是说,利用这三种光色可

以混合产生几乎自然界的各种颜色(彩色电视屏、LED灯等就是利用三基色),但是这三种光色不可能由其他光色混合而产生。

利用三基色混色的例子,如下:

红色光+绿色光=黄色光;红色光+蓝色光=紫色光;绿色光+蓝色光=青色光;

红色+绿色+蓝色又等于白色光。

这就是说红、绿、蓝这三种基色,不但能够混合成自然界的几乎所有的彩色,而且还能够混色成白色。

解释:我们从客观上来看,也就是从光谱的客观结构上来看,这三种颜色的位置,处在三个关键的位置,红色在低端、蓝色在高端、绿色在中间,所以这三个基色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光谱。利用它来合成各种彩色最有利。从主观上来看,我们人眼在看物体的时候,人眼感光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亮度感光细胞,另一类是色度感光细胞。如果一个人只有亮度感光细胞,没有色度感光细胞,那就是色盲。人的色度感光细胞又分为,红、绿、蓝三种。所以人类本身感觉灯光彩色也是利用感觉三基色来形成或者合成各种彩色印象的。

5、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

答:三原色是,青色、紫色(品红)、黄色。

因为这三种物体的颜色代表了物体反射颜色最多的三种彩色。青色说明他反射了绿和蓝,紫色反射红和蓝,黄色反射红和绿。所以用这三种颜料混合(减色法)就能获得最多的其他彩色。

最后牢记:三基色;红、绿、蓝

三原色;青、紫、黄

人眼可识别的彩色约120余种,但关键记住这六种。另外三基色和三原色是对应互补色。即红与青互补、绿与紫互补、蓝与黄互补。互补的意思是这两种色光相加即可得到白色(请看上图加色法),如红光与青光相加就是白色,其余也相同。

我们已经学习5个题目了,现在我们通过下面两个讨论题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第一个讨论题; 我手里拿的是一张红色的纸(或红色布),请你回答以下8个问题。

1、它为什么是红色?

2、他是基色还是原色?

3、用绿光照射时它是什么颜色?

4、用蓝光照射时他是什么颜色?

5、用黄光照射时他会是什么颜色?

6、用紫光照射时他会是什么颜色?

7、用青光照射时.他会是什么颜色?

8、他能不能改变颜色?

第一个讨论题,答案

(1)答:因为它具有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他的色光的特性。所以在白光的照射下,或者其他含有红光的色光照射下它显示出红色。

(2)答:是基色

(3)答:用绿光照射时会显示黑色

(4)答:用蓝光照射时会显示黑色

(5)答:用黄光照射时会显示红色

(6)答:用紫光照射时会显示红色

(7)答:用青光照射时会显示黑色

(8)答:它不能变色,因为他只反射红色而吸收其他的所有颜色。

第二个讨论题。我手里拿的是一张青色的纸(或布皮)。请你回答以下8个问题。

1、为什么他是青色?

2、他是基色还是原色?

3、用红色光照射它是什么颜色?

4、用绿色光照射它是什么颜色?

5、用蓝色光照射它是什么颜色?

6、用黄色光照射.它是什么颜色?

7、用紫色光照射它是什么颜色?

8、他能不能改变颜色?为什么?

第二个讨论题。答案

(1)答: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反射绿光和蓝光,所以人们感觉到在白光的照射下就是青色。

(2)答:是原色

(3)答:用红光照射时它显示黑色

(4)答:用绿光照射时它显示绿色

(5)答:用蓝光照射时它显示蓝色

(6)答:用黄光照射时它显示绿色

(7)答:用紫光照射时它显示蓝色

(8)答:能够改变颜色。因为它属于原色,说明他能够反射两种颜色(绿和蓝)。所以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能改变它的颜色。

6、什么是三基色原理,有何意义?

答:三基色原理是指自然界几乎所有的彩色均可以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而且利用红、绿、蓝这三种基色又可以混合成自然界几乎所有的彩色。

三基色原理是实现彩色的分解与合成的基本理论依据,这也是实现彩色电视的理论基础,目前所有的彩色显示与合成设备,都是根据彩色三基色原理来实现的。

解释:三基色原理的混色举例。

红色光+绿色光=黄色光

红色光+蓝色光=紫色光

蓝色光+绿色光=青色光

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白色光

彩色电视实现的基本原理正是建立在三基色的基础上。我们知道人眼能够分辩的颜色将近一百二十种左右,如果我们如实地把每种颜色单独的作为信号从发射端传送到接收端,那就需要将近一百二十个通道,这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利用了三基色原理,在发射端不管是什么颜色都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然后再进行编码变成一个复合信号进行传送,到了接收端又根据三基色原理,把这个复合信号解码成红、绿、蓝三个信号,按照原来的比例混合成原來的颜色,这就是彩色电视实现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不但是建立在对光的客观研究的基础上,而且也是对人眼主观感觉研究的成果。

7、什么是加色法,什么是减色法?

答:一、加色法是指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三基色(红、绿、篮)的光源,按不同比例互相混合叠加来形成各种不同的彩色,办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叠加法。例如三基色小投影,利用红、绿、蓝三个电信号分別控制三个基色光束,在白色幕布上形成各种彩色。

第二种是时序法,就是用三种基色以不同比例快速的轮流作用人眼时候,由于人眼的视觉惰性,把他们混合在一起,过去的时序制彩色电视就用这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是空间混色法,现在的彩色电视机显示屏、电脑的液晶屏、室外大型显示屏都是利用空间混色法。因为它的像素非常多,像素小,距离近,人眼在一定的距离观看的时候就把他混合在一起了。

目前的三基色LED灯也是空间混色法。

二、减色法是在白光的照射下利用三原色(青、紫、黄)的染料混合來形成各种不同的彩色,绘画、印刷都是利用减色法。因为不同的染料在白光照射下由于吸收与反射特性不同而呈现不同彩色,当他们混合之后则吸收的彩色会更多而改变彩色,所以叫减色法。

例如:

青色的染料,在白光照射下显示青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反射绿色光和蓝色光,所以叠加在一起我们看到的是青色。而黄色染料为什么显黄色,是因为在白光的照射下,他吸收了蓝色光,而反射了红光和绿光,所以加在一起,我们感觉它显示出黄色。如果我们把青色的染料(吸收红色)与黄色的染料(吸收蓝色)混合在一起,因为红色光和蓝色光都被吸收了,因此混合以后的染料在白光的照射下,它就会显示为绿色,这就是减色法的基本原理。

三、在下面的图中,给出了用三基色的加色法与用三原色的减色法之图案。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

8、什么是色感,什么是色温,如何实现色温平衡?

答:一、关于色感

光的色感是人眼对光的一种主观上的感觉。例如,看到红色我们

会联想到太阳、炉火、喜庆、危险等。而看到绿色我们会联想到草原、环保、青春、安全等。看到蓝色我们又会联想到天空、冬天、神圣、海洋等。对于红色、橙色、黄色在光谱的低频段我们感觉到温暖親近,称为暖色调、而对于青色、蓝色和紫色在这光谱的高频段我们会感觉到寒冷,遥远,我们称为冷色调。我们在用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我们对喜庆的节目要用暖色调,而对悲伤的场景我们应用冷色调。二、关于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的频谱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单位,我们知道同一个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他是会不一样的。因此,为了显示同一个物体表面彩色的一致性,我们应该对各种光源的光谱特性.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通常使用一个黑色金属在加热的时候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光作为参考标准,这个黑色金属在0下273度(攝氏)时为无色,称为绝对0度(k),然后加热。当它的颜色与光源的颜色相等时我们就把这个黑色金属物体的温度叫做这个光源的色温,比如说白炽灯色温为2800度、日光灯是5600度等。

三、关于色温平衡

当我们用多个光源照到同一个物体上时候,因为光源的色温不同,所以物体的表面的颜色显示不同的变化,因此觉得不自然。为了能够保证物体颜色的一致性,所以需要调整不同光源色温來实现色温平衡。色温平衡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滤色镜来改变色温,通过蓝色的滤色镜可以提高色温,通过一个黄色或红色的滤色镜可以降低色温。

9、什么是彩色三要素,各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彩色三要素是亮度、色调、色饱和度

1、亮度,即彩色的明亮程度,是由光源的光通量或光強来决定的,同时也与色調及人眼的视觉特性有关。

2、色调,即彩色的种类,他是由光源的光谱特性来决定,同时也与人眼的视觉特性有关。

3、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饱和程度,即纯正程度,他是由彩色中掺入白光的程度来决定。当一个彩色光源掺入了白光之后.它的饱和度就会下降。

解释:

一、关于彩色的亮度

彩色的亮度与光源强度有关、与光谱分布有关、也与人眼视見度特性曲线有关。在相同的白光(如阳光)照射之下,不同彩色的亮度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证明,在三基色(红、绿、篮)中,绿色最亮,占百分之五十九,即,红色次之,占百分之三十,即,篮色最暗,占百分之十一,即。这样得到亮度方程式为,

Y(亮度)=(绿)+(红)+(篮)。

按亮度方程式分別可以计算出三基色(红、绿、篮)与三原色(黄、青、紫)的亮度分別如下

白色=红+绿+篮=++=1

黄色=红+绿=+=

青色=篮十绿=+=

绿色=

紫色=红十篮=+=

红色=

篮色=

黑色=0+0+0=0

按以上结果,彩色按亮度顺序排列是

白黄青绿紫红篮黑

这就是我们看电视上的彩条信号,他是实现彩色与黑白电视兼容的理论依据。应注意,我们平时看到的彩虹是紅、橙、黄、绿、青、篮、紫,这是按光谱分布排列的,是分光鏡分出的彩色顺序。

二、关于色调的表示方法

彩色三要素代表了一个彩色光的三个主要特征,其中色调、饱和度代表了颜色的基本特征。一个颜色的色調表示方法很多。

第一种方法叫做色名表示法。如通常我们说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等等。这种方法非常简单而方便且直观,所以我们平时也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颜色。但是这种表示方法不够精确,也不够具体。如同样一个红色,有深红、浅红、品红、桃红等等,故不能准确地进行量化和计算。

第二种表示方法就是色温表示法,他是根据绝对黑体加热时候显示出的不同的光谱特性来表示这种色光的具体光谱特性。这种方法比较具体且可以测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光源的光谱特性。

第三种表示方法是使用色度图表示法。他把一个具体的光源之光谱表示在一个色度图上或彩色三角形的一个具体位置上,如下图所示。这个方法更加直观的利用一个彩色三角形来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红、绿、蓝三个基色,三个边沿中点对应的就是青、紫、黄三原色,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看的非常明显。三个顶点及它的周边都代表色饱和度为百分之百,离开了周边向中间,它的饱和度就降低,在正中间部分表示饱和度为零,属于白色部分。

三、关于色差的概念

从彩色三角形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基色红、绿、篮如果他们的能量相等,

当合成色处在中间的位置时,即是白或灰或黑,即是没有颜色,如果紅、绿、兰这三个基色不相等,则离开中心位置而显示出彩色,这表示彩色源于三基色的差,沒有差就沒有色,这就是色差的概念。基色的差越大,则色饱和度就越高,如果三基色中有一个基色为零,则彩色就处在彩色三角形的边沿上,它的饱和度就是百分之百。

四、关于色饱和度的概念

饱和度'就是指这个颜色的纯正程度或掺白的程度。在彩色三角形中越靠近中间饱和度越低,靠近边沿'饱和度越高。在彩色三角形的边沿上和三个顶点,饱和度为百分之百,而在三角形的中心,也就是三基色相等的情况下饱和度为零,即为无色。但是一般的情况之下它的颜色饱和度都不是百分之百,或者说这三种基色没有一个为零,所以它不是很纯正。例如,晚上看电视彩色很纯正,但白天特別是在室外电视画面彩色变淺了,这就是有白光掺入使饱和度下降而造成的。同样,如在用红色染料时,若加入白色,则变成粉红了,这也是饱和度降低了。

10、在白光照射下的黄色物体,如果分别在红、绿、蓝、青、紫等色光的照射之下,将会各自呈现什么彩色,为什么?

答:在白光照射下的黄色物体,说明他吸收蓝色光,而反射红色光与绿色光,所以在白光(含有红、绿、兰三基色)照射下看到它反射的红色与绿色之合成色,即黄色。

1,如果在红光的照射下他会显示出红色。因为光源中只有红光,没绿色成分,只会反射出红色。

2,如果在绿光的照射下它会显示出绿色。因为光源中只有绿光,沒有红色成分,它只会反射出绿色。

3,如果在蓝色光源照射下他会显示黑色。因为它吸收蓝色,反射

红色和绿色,但光源中没有红色和绿色,所以他显示为黑色。

4,在青色光的照射下它会显示绿色。因为它能反射绿光和红光,而在青光里包含有绿光成分,所以他能显示出绿色。

5,再紫光的照射下他会显示出红色。因为它能反射红光和绿光,而在紫色光里面有红光成分,所以他能够显示出红色。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公安学基础理论复习题及答案(填空)

公安学基础理论复习题及答案(填空) 1、警察的发展阶段分为()时期、()时期、()时期。 1、警察的发展阶段分为()时期、()时期、()时期。 2、()年,由英国人()建立的首都伦敦警察系统,标志着近代警察行政的建立。 3、中国近代警察行政始建于清朝末年,最早的全国性统一的中央警察机关是()年在 北京建立的()。 4、公安学的理论基础中,()学说和()理论,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指导思想。 5、公安学是关于()的知识体系,是公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6、公安现象是()与()互相作用的社会现象。 7、公安主体是()的实施者,是依据公安法规系统地进行()的社会力量。 8、公安主体广义上包含从事公安控制的()及()其指导下的()。 9、公安客体是我国()中公安行为的()。 10、公安客体分为()和()。 11、公安第一客体是公安主体的()和()的对象。 12、公安第二客体是公安主体的()和()的对象。 13、公安客体实质上是公安第一客体与公安第二客体的()关系。 14、公安第一客体与公安第二客体是()与()的关系。 15、公安主体的工作围绕()的关系开展,是调整()的工作。

16、公安第一客体的构成要件是()、()、()。 17、公安第一客体的基本类别是()、()、()、()。13、治安危害 从造成危害动机区分为()和()。 18、公安第二客体从外在形式上可区分为()、()、()。 19、公安第二客体从内在实质上可归纳为()。 20、1927年12月,党在()建立的第一个保卫机关是()。 21、公安机关的宗旨是()。 22、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性质的治安行政和()的执法机 关。 23、1938年,陕甘宁边区首府建立的(),成为最早的、较正规的、着装的人民警察 队伍。 24、()年,党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中建立()。 25、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公安部部长,()为副部长。 26、公安机关基本职能是:对敌人()的职能和对人民()的职能。 27、公安机关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专政职能是实现民主职能的 (),民主职能是发挥专政的职能()。 28、民主职能的内容是:依靠人民,保护人民,(),(),为民服务。 29、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同时成立了人民革命政权的第一个公安 机关,这就是()。 30、公安机关专政职能的手段依据法律和政策对专政对象实行镇压、制裁、

计算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总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总汇 1、计算机按照数据处理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 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等 2、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 电源等硬件组成。 3、计算机主机是(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的总称,主要包括(CPU)(内 存)(主板)等部件。 4、控制器和运算器集成在一起,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5、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 6、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主机)和(外部设备) 7、外部设备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U盘) 8、1971年,每个Intel成功的把(算术运算器)和(逻辑运算器)集成在一起,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 9、计算机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10、运算器是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 (逻辑)运算。 11、运算器除了能进行各种加、减、乘、除运算外,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12、运算器主要由(算术运算单元)(寄存器)(累加器)等组成 13、控制器主要由(指令译码器)(指令寄存器)(控制逻辑部件)等组成 14、(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就是通常所讲的CPU 15、(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一起被称为主机 16、存储器是计算机汇总记忆设备,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17、CPU内部(缓存)的大小以及(速度)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 18、存储器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 19、一般把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称为(外部设备) 20、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所编制的各 种程序的总和。 21、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一般(应用软件) 22、一般把计算机数据总线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 23、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取决于指 令的(执行时间) 24、CPU的总线包括(数据)(地址)和(控制) 25、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 26、衡量CPU性能的技术指标有(主频)(外频)(倍频系数)(Cache容量) (生产工艺技术)(封装类型)(CPU附加指令) 27、主频=(外频)*(倍数系数) 28、附加指令可以提高CPU处理(多媒体)(3D图形)等数据的能力 29、主板一般包括(CPU插槽)(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 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等元件。 30、主板按照接口可分为(AT结构)和(ATX结构)的主板 31、主板可以按三种方法进行分类,即按(主板上使用的CPU)(主板结构) 或(主板采用的芯片组)来分类。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 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

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公安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 掌握警察的含义、警察的本质、警察的基本职能、警察产生的条件、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公安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与剥削阶级国家警察机关的区别;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公安机关的宗旨。 二、需要理解的知识来源: 弄清公安机关专政职能与民主职能的关系;理解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必然要求,公安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需要了解的知识 了解警察的起源、古代警察的特点、近代警察的建立、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建国后人民公安机关的成就。 第二章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 掌握公安机关任务的含义及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掌握公安机关职责的含义和特点、公安机关的9个警种的概念及其职责范围;掌握公安机关权力的含义、特点和内容;掌握治安行政处置权、治安行政处罚权、治安监督检查权、劳动教育审批权、治安行政强制权、刑事立法权、刑事侦查权、刑事强制权、刑罚执行权、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紧急排险权、管制权、戒严执行权等概念及相关的规定。 二、需要了解的知识来源: 了解公安机关职责的内容;了解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履行职责的要求;了解警戒、武器使用权及相关规定。 第三章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 掌握公安工作、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的概念;掌握刑事执法工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保卫工作、警卫工作的含义;掌握公安工作整体上的主要特点和公安专业工作的特点。 二、需要了解的知识

了解公安领导工作、公安秘书工作、公安指挥工作、公安政治工作、公安法制工作、公安教育与科研工作和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等的含义与内容;了解刑事执法工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保卫工作的内容。 三、需要理解的知识 理解公安工作的以下特点:隐蔽性与公开性相结合、打击与保护相结合、强制性与教育性相结合、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复杂性、艰苦性、危险性和易受腐蚀性。 第四章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来源: 掌握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的含义;掌握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的必要性、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的途径;掌握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的原则;掌握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的含义、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贯彻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途径;掌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含义、基本内容和任务。 二、需要理解的知识 深刻理解“公安机关服从党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全面的和直接的”这句话;理解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这个命题。 三、需要了解的知识 了解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委实际的、直接的领导之下的意义;了解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的新经验;了解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第五章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来源: 掌握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掌握政策、公安政策的概念和公安政策的作用;掌握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含义与总精神;掌握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精神;掌握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政策的含义和必要性;掌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政策的含义。 二、需要理解的知识 深刻理解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理解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是不枉不纵。 三、需要了解的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必备简答)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必备简答)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扣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膏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養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1)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2)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3)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日内方育。 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8.简述学校教育在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恃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入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2.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基础理论考研大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基础理论考研大纲 一、警察与公安 (一)警察概述1、警察警察学 (二)公安概述 1.公安 2.公安学 (三)警察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1.警察的起源 2.警察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3.警察与国家 (四)警察与公安的关系 1.警察与公安概念辨析 2.公安学与警察学 二、我国公安机关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公安机关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 2.抗日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 3.解放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公安机关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安机关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公安机关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公安机关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安机关 1.公安机关的拨乱反正工作 2.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3.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 三、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 (一)公安机关的性质 1.公安机关的性质 2.公安机关性质辨析(二)公安机关的宗旨 1.公安机关宗旨的含义 2. 公安机关坚持宗旨的要求

四、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一)公安机关组织机构 1. 公安机关组织机构的设置 2. 公安机关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二)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1.世界各国警察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 2.我国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概述 五、公安机关的职能和任务 (一)公安机关的职能 1.警察职能的概念 2.公安机关职能的概念3.公安机关职能与基本职能的内容 4.公安机关民主职能与专政职能的关系 (二)公安机关的任务 1.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 2.公安机关的任务与维护社会稳定 3. 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 六、公安机关的职责与权力 (一)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义务 1.公安机关职责的概念 2.公安机关职责内容和特点 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义务 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正确履行职责问题的辨析 (二)公安机关的权力 1.公安机关的权力概念 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 3.公安机关权力的构成 4.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的基本要求 七、公安工作 (一)公安工作概述 1.公安工作的概念 2.公安工作的内容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 (一)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页脚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中国 页脚

航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一、航空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 1)航空模型空气动力学原理 1、力的平衡 飞行中的飞机要求手里平衡,才能平稳的飞行。如果手里不平衡,依牛顿第二定律就会产生加速度轴力不平衡则会在合力的方向产生加速度。飞行中的飞机受的力可分为升力、重力、阻力、推力﹝如图1-1﹞。升力由机翼提供,推力由引擎提供,重力由地心引力产生,阻力由空气产生,我们可以把力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称x及y方向﹝当然还有一个z方向,但对飞机不是很重要,除非是在转弯中﹞,飞机等速直线飞行时x方向阻力与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x方向合力为零,飞机速度不变,y方向升力与重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y方向合力亦为零,飞机不升降,所以会保持等速直线飞行。 图1-1 飞机会偏航、Z 图 2 在这里当然是指空气,设法使机翼上部空气流速较快,静压 1-3﹞,于是机翼就被往上 一个流经机翼的上缘,另一个流经机翼的下缘,两个质点应在机翼的后端相会合﹝如图1-4﹞,经过仔细的计算后发觉如依上述理论,上缘的流速不够大,机翼应该无法产生那么大的升力,现在经风洞实验已证实,两个相邻空气的质点流经机翼上缘的质点会比流经机翼的下缘质点先到达后缘﹝如图1-5﹞。? 图1-3 图1-4 图1-5 3、翼型的种类

1全对称翼:上下弧线均凸且对称。 2半对称翼:上下弧线均凸但不对称。 3克拉克Y翼:下弧线为一直线,其实应叫平凸翼,有很多其它平凸翼型,只是克拉克Y翼最有名,故把这类翼型都叫克拉克Y翼,但要注意克拉克Y翼也有好几种。 4S型翼:中弧线是一个平躺的S型,这类翼型因攻角改变时,压力中心较不变动,常用于无尾翼机。 5内凹翼:下弧线在翼弦在线,升力系数大,常见于早期飞机及牵引滑翔机,所有的鸟类除蜂鸟外都是这种翼型。 基本航模的翼型选测规律: 2厚的翼型阻力大,但不易失速。 6 4、飞行中的阻力 一架飞行中飞机阻力可分成四大类: 1磨擦阻力:空气分子与飞机磨擦产生的阻力,这是最容易理解的阻力但不很重要,只占总阻力的一小部分,当然为减少磨擦阻力还是尽量把飞机磨光。 2形状阻力:物体前后压力差引起的阻力,平常汽车广告所说的风阻系数就是指形状阻力系数﹝如图3-3﹞,飞机做得越流线形,形状阻力就越小,尖锥状的物体形状阻力不见得最小,反而是有一点钝头的物体阻力小,读者如果有机会看到油轮船头水底下那部分,你会看到一个大

全国自考公安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安学基础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1923 年,最早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警察机关“契卡”改名为() A .全俄肃反委员会 B .国家政治保卫局 C.国家巡警部 D .国家工农民警局 2.下列公安业务中,主要面对公安第二客体的是() A .看守工作 B .警卫工作 C.预审工作 D .侦查工作 3.公安机关接受报案、报警,属于() A .公安秘书行政工作 B .公安政治工作 C.公安专业工作 D .公安指挥工作 4.下列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权的是() A .命令 B .许可 C.取缔 D .罚款 5.在公安行为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公安组织要素 B .公安意识要素 C.公安实物要素 D .公安信息要素 6.我国公安机关的行政领导体制不能..实行() A .多重领导 B .集体领导 C.垂直领导 D .组织领导 7.群众治安积极性的激励方式有很多,其中居于首位的是() A .需要激励 B .义愤激励 C.义务激励 D .功利激励 8.死缓的政策体现了() A .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 B .给出路的政策 C.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D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9.公安法制的权威性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表现出来的() 1

A .强制效应 B .整体效应 C.规范效应 D .部门效应 10.某刑警队一年中,通过办案缴获赃款60 万元,缴获赃物折合人民币40 万元,追回经济损失100 万元,一年中全部经费支出为20 万元,则其治安成果与投入要素之比应为 ()A . 2 倍 B .3 倍 C. 5 倍 D .10 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警察的防护性实力主要用于() A .防范 B .保卫C.救护 D .秘密调查E.抢险救灾 12.公安机关在斗争方式上较之解放军更具有明显的() A .分散性 B .普遍性C.隐蔽性 D .机动性E.专门性 13.下列公安工作中,属于公安专业工作的有() A .刑事司法性质的工作 B .治安行政管理工作C.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与救助 D .公安法制宣传E.武装保卫与专门公安工作 14.公安权力的制约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A .群众制约 B .领导制约C.规范制约 D .司法制约E.监督 15.群众在治安方面的义务主要有() A .道德上的义务 B .行政上的义务C.法律上的义务 D .契约上的义务E.组织上的义务 16.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具体体现在() A.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B.稳、准、狠,准是关键 C.当严则严,当宽则宽 D.内紧外松 E.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17.对公安机关及其人员的监督,主要包括() A .党纪监督 B .法律监督C.工作监督 2

教育学理论基础

近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认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社会教育 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相结合 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化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教育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法国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与特殊照顾;其次是至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主教育。 4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具体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一个社会基于既有传统并全面变革旧有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既包括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以民主化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特别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是前提和核心。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教育设备教育制度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国家学校设立国际课程旨在培养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大显身手的人才。 7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广泛深入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基本特征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8教育具有科学性。现代教育注重科学指导,并由此使得科学研究受到重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公安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公安学概论》 教学大纲 大纲制订人:__ _ 大纲审定人:_____ _____ 20XX年 3 月1 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安学概论 英文名称:public security learn basic theory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公安学科各个专业 适用对象:公安学科各个专业 总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治安系公安基础教研室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或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法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社会心理学 并修课程:公安管理学、公安史、中外警察制度、警察心理学 后续课程:各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公安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明确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职责、权力、任务、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掌握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策略,公安法制,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森林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责、权力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够把握公安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工作对策的知识体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树立警察意识,法制意识,民本意识;提高运用公安学基本知识和观点分析复杂公安现象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习后续课程、提高警察岗位职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方法 第一部分公安学基础理论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公安学的概念及公安学基础理论的学科意义;掌握公安与警察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提问法、影视观摩 [本节的重点] 警察的本质 [本章的难点] 公安工作改革的趋势 第一节公安学基础理论概述 公安学概念、公安学基础理论的涵义、性质;公安学学科体系、公安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学习意义等。 第二节警察和警察制度的历史沿革 警察的两种起源观,警察制度的演变发展过程,警察的本质;国际警务合作的主要形式,警务合作的主要趋势;我国的警察学和公安学的异同。 第三节中国公安机关的创立和发展 公安机关的创立发展的几个阶段;公安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工作改革的趋势。 第二部分公安机关的性质与公安工作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公安机关的任务;掌握公安机关的性质;理解公安机关的宗旨。 [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案例法 [本章的重点] 公安机关的性质 [本章的难点] 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公安机关的性质与职能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的基本涵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安机关的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的关系。 第二节公安机关的任务与公安工作 公安机关的任务,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三大责任;公安工作基本涵义,动态警务工作系统,静态警务工作系统,公安专业工作内容;公安工作特点。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