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实施方案

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实施方案
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实施方案

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实施方案

近年来,学生视力不良率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防近”工作,切实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有效控制学生近视患病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青发〔2009〕2号文件精神,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青岛市中小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做好我校学校卫生和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积极开展“三个一”等一系列防近计划,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二、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三、工作目标

以有效降低我校学生近视眼检出率为目标,逐步建立以学校主导、班主任协作配合、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防治近视眼的工作机制,采取加强学校宣传教育、学生减负等措施,学生近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使我校学生近视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近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读写姿势、用眼卫生正确率达到95%,视力不良率第一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三年下降5个百分点。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章立制,强化保健

学校制订“防近”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防近”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1.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在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墙报、网站、校园科技节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积极争取和动员家长及社会的参与,扩大宣传效果,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并参与“防近”工作的良好局面。

2.加强指导,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体育教师与卫生保健教师)要懂得防治近视眼的知识,充分利用两会课时间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读写时保持正确体位和姿势,做到三个“一”(眼书距离一尺,胸与桌后缘一拳远,手距笔尖一寸),坚持“二要,二不要”。“二要”是:(1)读写姿势要端正,眼书距离一方尺;(2)连续读书1小时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二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边吃饭边看书;(2)不要在走路、躺卧和晃动的车上看书。此外,看电视要有节制。

3.建立学生用眼卫生的管理制度,强化对学生眼保健操的检查。建立健全班级、学校“防近”检查制度,每天眼保健操检查结果纳入班级一日常规考核之中。合理安排好课程与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上午与下午的第二节课任课教师必须负责督促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在专用教室上课的必须在上课地点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

4.建立定期视力监测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对学生的视力进行四次监测,并统计分析,评估中小学学生近视防治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把每学期视力检测结果通知家长,督促家长一起教育与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形成良好习惯。

5、落实学生减负行动,防止学生用眼过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务处协调各学科教师的家庭作业量,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接受家长对家庭作业量的监督,争取家长的配合,严格控制学生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任课教师

上完课后,要及时提醒学生向远处眺望,使学生视近与视远交替,消除眼疲劳。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

6、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

⑴睡眠要充足,保证大脑和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初中学生9小时。

⑵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

⑶按比例吃蔬菜瓜果,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

⑷加强学生室外锻炼。严格按照国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的要求,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大力开展“三球”运动,认真做好“三操”,当天没有体育可的班级按照学校课程安排上好活动课,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周3课时体育课不随意占用。

7、建立学生用眼卫生和防近常规工作检查制度。各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座位进行调整,各教室第一排课桌前缘距黑板不少于2米,行间距不少于0.5米,根据学生身高调整课桌椅的情况。将学生防近常规工作纳入学校、班级一日常规检查中,确保防近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优化环境

学校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关于用眼卫生对环境的要求,对新校的教学环境全面规划,使新校教室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置、黑板等教学条件全面达标。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提供符合标准的教室采光要求以及照明设备,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教室黑板做到无眩光,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提出整改方案,尽快落实整改。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加大对中小学学生的宣传:各学校要加大"防近"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定期开设防近知识专题讲座,并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用眼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和掌握预防近视眼的基本知识。

2.强化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各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保护青少年视力中的作用,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和邀请家长参加防近知识专题培训班等多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正确的家庭用眼模式,近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因素等,并及时反馈学生视力状况,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监督意识。

3.做好“节日”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六.六爱眼日”,大力开展和宣传视力保护的科普知识,通过国旗下讲话,利用“阳光亮眼”启动仪式,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4.加强宣传,正确引导。配合新闻部门加大对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防近氛围,提高学校和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及时宣传报道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阳光亮眼”计划顺利开展。

(四)落实职责,专项考核

各学校“防近”领导小组要依据《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防近”措施。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班主任、体育教师、任课教师等都要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各自职责,纳入各自岗位考核目标之中。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关心学生视力的良好局面。学校每学期在防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现场检测等工作,了解学生防近知识的掌握情况、行为改善情况、近视眼检出率、新发近视率,评估学生近视防治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五、工作步骤

根据我校学校卫生工作实际,我校中小学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

第一启动阶段:制定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层层进行动员和部署。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计划,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实施阶段:各班按照“阳光亮眼”工作目标和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健全领导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实施“阳光亮眼”工程。

第三督查和总结阶段:总结推广“防近”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我校"防近"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第四深入开展阶段:在全校再次掀起“阳光亮眼”计划高潮,力争利用1-3年的时间使全市中小学学生近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并下降5个百分点。

六、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校“阳光亮眼”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组织领导:

组长:王吉飞

副组长:赵满绩、孙吉山

组员:各级部主任、班主任、校医

(二)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卫生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学生9小时。

(三)落实措施,常抓不懈。各班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阳光亮眼”各项活动,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要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对相关负责人和班主任的考核,要结合不同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把“防近“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工作重点内容:

1、知识普及率:以老师、学生培训为重点,以家长培训为辅。

2、读写姿势达标情况:让95%以上学生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

3、学生视光档案的建立:以各学校学生建档率和新生入学建档率以及规范情况为重点点。

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2年9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