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陈秀梅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陈秀梅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陈秀梅

发表时间:2018-11-23T11:40:02.26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作者:陈秀梅[导读] 从古至今,从文天祥、岳飞到谭嗣同、邓世昌等等,都体现出了个人德行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就要从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做起,以人们的最基本利益为出发点,实现人们的价值理念,才能促使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进行分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陈秀梅

摘要:从古至今,从文天祥、岳飞到谭嗣同、邓世昌等等,都体现出了个人德行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就要从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做起,以人们的最基本利益为出发点,实现人们的价值理念,才能促使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引言:家国情怀从古至今,一直都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也有积极地推进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指导方向。而在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思想观念,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而立德树人就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灵魂,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则是支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改革,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要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去思考、去讨论、去研究,这样才能够层层推进,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在实施教育功能上具有很大的价值,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有利于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高中生更好的了解历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方法

(一)课堂教学要深刻化

教学的实施是教学的主要过程,要做好教学实施最重要的就是要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促使教学内容深刻化,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学好历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内容,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得历史知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教授抗日战争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同时让学生去搜集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然后再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反思。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日本该不该侵略中国?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引起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二)课堂教学要多样化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将课堂学习主体归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历史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可以利用图像史料、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课堂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为讲述法。但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思路理清,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将历史事件生动灵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要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才是历史课堂的基本要求。如教师在讲解收复香港和澳门等知识内容时,就可以从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为切入点,将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以及七子之歌里面的内容讲解给学生。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时,怀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将衣服扔进了江中,急切地扑进了祖国的怀抱。然而西方列强横行霸道,祖国已经被列强占领了七块土地,诗人闻一多悲愤地写下了爱国诗篇《七子之歌》。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渲染课堂气氛,要将浓厚的感情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了解收复祖国疆土时国人的愉悦、自豪心情,进而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内容。

图像史料也是反映真实历史的有力证据,图片中的历史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课堂教学的突破点,在历史图片深化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我国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英勇的人物。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让更多的中国人民认识到鸦片的危害性,看清楚了英国人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指导思想,彻底推翻了清朝政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革命出发,针对中国具体国情和革命性质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走向真正的解放。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等因素,采用更多有效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带着家国情怀去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吕玉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8,(17):29-30.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921723.html,ki.issn1673-9132.2018.17.017.

[2]白玲玲.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J].速读(中旬),2018,(3):186.

[3]彭和平.简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7,(12):33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