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中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防治儿童弱视效果观察论文

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防治儿童弱视效果观察论文

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防治儿童弱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防治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372例患儿70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374眼,对照组182例332眼。

治疗组给予综合方法加健康教育治疗,对照组仅给综合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5.9%;对照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同弱视程度的疗效比较(见表2)显示:治疗组轻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为90.4%,对照组为73.0%;治疗组中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为66.4%,而对照组为52.3%;治疗组重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为50%,而对照组为43.6%;最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9%,而对照组为8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弱视治疗的综合方法包括:电脑曾视仪红光刺激,后像治疗、点阵穴位刺激 [3]、遮盖眼疗法、穿针描图训练、佩戴矫正眼镜等。

依据对儿童验光情况戴镜矫正,可使外界物体的图像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促进对空间频率敏感视觉细胞的兴奋,减少持续通道功能的抑制,促进眼球发育,完成视觉发育屈光正常化过程。

遮盖治疗是目前仍是治疗弱视的有效方法[4]。

可清除由刺激注视眼而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

红光刺激的治疗机理为黄斑中心凹仅含视锥细胞,由中心向周边移行,视锥细胞急剧减少,视杆细胞逐渐增多,且对红色光谱不敏感。

而视锥细胞对波长620-700μm的红光非常敏感,从而提高中心视力,或由偏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

后像治疗是通过强光炫耀旁中心弱视的周边部网膜,包括旁中心注视区,使之产生抑制。

同时用黑色的圆盘遮挡保护黄斑区,再训练提高黄斑功能。

电针穴位刺激是疏通经络,调节眼部经气,改善眼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

我们认为弱视最佳的治疗时期是3-7岁,穿针描图精细训练可协调健眼及同步提高弱视眼的视觉功能,从而不断提高视力。

弱视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

护理干预对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纳入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弱视患儿86例(158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两组患儿均行弱视综合治疗。

对观察组患儿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弱视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弱视患儿实施全孕程、科学护理干预,可显著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和弱视综合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儿弱视;护理干预;依从性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通过科学的治疗及护理可以好转。

2015年我国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带来新一轮生育潮及人口增长。

按照弱视的11.8%的发病率估计,全国约有5000万弱视患儿。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2011年在国内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儿童视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参考国外同期的研究成果和小儿眼科学专著,经多年实践和充分讨论,达成了“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1]其中对弱视的定义为: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同时应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发育性疾病。

另外,弱视的诊断标准随年龄不同而有所区别: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2]小儿弱视多见于12 岁前患儿,其治疗及护理的最佳年龄在3 岁~6 岁,12岁前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我院多年来针对小儿弱视患者采用综合弱视训练方法+护理干预,治疗好转率以及依从性较前提高。

本研究纳入近两年来门诊诊断弱视的患儿8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6例(158只患眼),诊断标准为:排除器质性病变,患儿矫正远视力低于0.8,轻度为矫正视力在0.8~0.6,中度为矫正视力在0.5~0.2,重度为矫正视力小于0.1。

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作者:王一青来源:《中外医疗》2020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探究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弱视儿童54例(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27例(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

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后,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96.2%)显著优于对照组(77.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43[关键词] 弱视;儿童;治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效果[中图分类号] R473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7(b)-0131-03[Abstract] Objective Convenient select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blyopia children receiving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treatment.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 was 54 cases of amblyopic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27 cases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a study group of 27 cases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giving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study group (96.2%)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7.8%), and 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χ2=4.103,P=0.043[Key words] Amblyopia; Children; Treatment;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Effect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也出现了很多改变,各类电子产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加之学习压力、用眼过度等原因,使得小儿弱视的总发病率逐年提高[1]。

弱视治疗中患儿依从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弱视治疗中患儿依从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弱视治疗中患儿依从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漆争艳;杨俊芳;郭燕;沈平【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年(卷),期】2010(000)009【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9例患儿在年龄、屈光性质与依从性的关系以及依从性与弱视治疗效果的关系,探讨依从性对弱视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眼科门诊治疗的弱视患儿49例(85眼),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治疗依从性、不同屈光度儿童的治疗依从性、不同依从性儿童的治疗效果.结果 3~6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好的占81.25%,其次是7~9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好的占46.66%,10~12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好的患儿弱视治愈率为85.29%,依从性一般的患儿弱视治愈率为50%,依从性差的患儿弱视治疗无效,依从性好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一组,经统计学分析依从性不同的各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总页数】3页(P85-87)【作者】漆争艳;杨俊芳;郭燕;沈平【作者单位】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相关文献】1.对接受治疗的弱视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韩爱敏2.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J], 冯素萍;姜睿斌;崔艳红3.探讨护理干预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张欣;刘艳梅;康素芬4.家庭干预对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影响 [J], 区美仪; 谭结梅; 林秀琴; 张志辉; 周志华; 熊义斌5.分析护理干预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弱视治疗依从性 [J], 孙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理干预在小儿弱视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小儿弱视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小儿弱视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弱视患者在实施疾病综合治疗过程中,分析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弱视患儿106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弱视患儿凭借抽签分组;对照组:综合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在弱视疗效评价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弱视患儿非常明显(P<0.05)。

结论:对于弱视患儿的基本表现加以了解,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展开综合治疗,在此过程中积极配合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最终可以将患儿的视力显著改善,凸显系统化护理方法在弱视综合治疗过程中的开展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弱视;综合治疗;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93-02对于弱视患儿,临床主要选择综合方法展开疾病治疗,但是诸多患儿于临床并未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1]。

为了研究有效方法提高小儿弱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作为主要对象,临床展开常规护理同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弱视患儿106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弱视患儿凭借抽签分组;对照组(53例):男43例,女10例;患儿的年龄分布范围为5岁~7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35±0.32)岁;表现出单眼弱视的患儿11例,表现出双眼弱视的患儿42例;观察组(53例):男45例,女8例;患儿的年龄分布范围为6岁~9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8.32±0.35)岁;表现出单眼弱视的患儿10例,表现出双眼弱视的患儿43例;观察两组弱视患儿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对于所有弱视患儿,临床均选择综合的方法展开疾病治疗。

对所有患儿的远视力以及近视力进行认真检查,将表现出生理性病变以及表现出器质性病变的患儿加以排除[2]。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效果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效果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弱视儿童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依据弱视固定的特点,应用临床路径模式,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对50位弱视儿童家长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治愈率。

【关键词】护理路径弱视健康教育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088-02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觉功能的疾病,我国患病率高达3%,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疾病[1]。

弱视发病年龄小、治疗时间长,其治疗效果与患儿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50例弱视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010年1月至20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100例弱视初诊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7,女23),对照组50例(男21,女29),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

两组家长年龄、文化程度、患儿性别、年龄、弱视程度均衡,差异无显著意义(P值均大于0.05)。

1.2 方法1.2.1设计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的制订和执行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循环过程。

根据患儿及家长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拟定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路径(见表)。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家长和医生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保证了健康教育路径的计划性、预见性、可视性、针对性,指导弱视患儿及家长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

1.2.2 护理路径内容具体包括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和护理措施3部分组成。

根椐患者所处的不同时间阶段,按照健康教育路径上的内容,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根椐患儿及家长需求进行评估、教育、评价。

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目的:分析探讨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2例弱视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采用同样的治疗方式和干预,根据患儿治疗过程中对于医嘱的完成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良好和依从性差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治疗情况,探讨依从性对于弱势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结果: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为6~30个月,两组患儿中依从性良好的48例治愈率为62.50%,34例依从性差的患儿治愈率为32.35%,依从性良好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弱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期间应重视依从性的影响,通过各种干预手段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提高弱视的治疗成效。

标签:治疗依从性;弱视患儿;治愈率弱视指的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值的发育性眼部疾病,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凡是眼部未发生器质性病变,由于功能性因素造成远视力低于0.8且不能够矫正的人群均定义为弱视,发生率在2.86%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弱视需要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疗,且见效慢,通常需要数月、数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不愿意按照医嘱进行综合治疗,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本文对82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弱视患儿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依从性良好与否对于治疗结果产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2例弱视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在初诊期间应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治理检查,并通过裂隙灯等辅助设备排除患儿的眼部器质性病变,均满足中华眼科学会中儿童弱视与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2],其中男46例(53眼),女36例(44眼);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7岁,平均(4.34±0.78)岁。

规范化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导向教学对提高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的作用研究

规范化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导向教学对提高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的作用研究

规范化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导向教学对提高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的作用研究赵雅丽;钟秀卿;邓冬梅【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23【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导向教学对提高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6月眼科门诊符合弱视诊断标准的患儿102例,采用隔日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沿用常规门诊护理法,研究组51例采用规范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导向教育,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所有患儿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弱视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儿科学用眼、戴镜、遮盖、各种训练依从率分别为76.47%、96.08%、88.24%、98.04%,对照组患儿分别为41.18%、86.27%、50.98%、6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基本痊愈22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P<0.05)。

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导向护理可提高弱视患儿的认知,对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疗效具有显著的作用。

【总页数】3页(P2965-2967)【作者】赵雅丽;钟秀卿;邓冬梅【作者单位】529100 广东,南方医科大学新会附属医院眼科;529100 广东,南方医科大学新会附属医院眼科;529100 广东,南方医科大学新会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干预护理对儿童弱视综合治疗依从性的意义研究 [J], 吴秀婷;李芬;方波;杨颖灵2.儿童弱视遮盖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耿扬;李新雨;朱雪梅;李妮娜;李良秀;李会仿;董倩;;;;;;;;;;;;;;3.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吴静芳; 沈宇; 葛倩筠; 蔡丽逢4.综合疗法联合AIT治疗依从性差儿童弱视研究 [J], 张敏芝;谭大鹏5.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分析 [J], 殷育茜;张静;薛东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中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弱视治疗总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前后视力水平和对比敏感度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家长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弱视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两组患儿视力水平和对比敏感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两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两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提高家长满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during treatment.Methods 84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ye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The compliance during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time of treatment,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effective rate,the levels of visual acuity and contrast sensitivity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compliance during treatment,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and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ime of treatment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efore nursing,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 the the levels of visual acuity and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two groups (P>0.05);after nursing,the levels in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tho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Standardized nursing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can improve children’s compliance,reduce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ir parents’ satisfaction.[Key words]Amblyopia;Children;Atandardized nursing;Health education;Compliance弱视属于儿童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眼部疾病,在儿童机体早期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会对儿童的视觉功能发育状态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视觉障碍的发生[1]。

弱视不仅仅会对患儿本身视觉造成影响,还会对学习、择业、心理等造成危害,弱视程度严重的患儿,生活质量会明显降低。

因此,对弱视疾病进行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使儿童的视力水平提高。

临床治疗弱视的方法相对较多,以眼屈光度调整、精细化操作等方式最为常见,长期配合性較为理想,治疗效果最佳[2-5]。

本文主要分析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4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对照组患儿年龄3~11岁,平均(5.9±1.4)岁;男24例,女18例;左眼弱视19例,右眼弱视16例,双眼弱视7例;弱视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5.1±1.6)个月;屈光不正15例,屈光参差性11例,斜视10例,形觉剥夺6例;轻度弱视20例,中度弱视13例,重度弱视8例。

观察组患儿年龄3~10岁,平均(5.3±1.8)岁;男26例,女16例;左眼弱视21例,右眼弱视15例,双眼弱视6例;弱视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5.3±1.1)个月;屈光不正17例,屈光参差性12例,斜视9例,形觉剥夺4例;轻度弱视19例,中度弱视15例,重度弱视7例。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统一被动咨询式健康教育和疑问解答;②统一模式心理干预;③单纯执行医嘱;④统一模式饮食方案配备。

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为:①组建健康教育小组,由1位主治医生与5名护理人员组成,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价并记录,每次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都应该进行真实详细的记录;②根据病情的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情绪焦虑者要进行重点干预,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途径,将弱视病理基础、造成的危害、治疗意义、治疗手段、所能达到效果、长期治疗必要性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介绍;③每月组织1次家长课堂,有计划地讲解相关知识,并解答家长疑问,鼓励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经验,为治疗项目的完成提供方便;③每次复诊的时候都应该观看与弱视疾病有关的视频,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使儿童对自身疾病和不良用眼习惯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解,使依从性提高,并以儿童化语言,讲解眼睛不好的危害,使治疗的主观积极性提高,可以适当的采用小奖品进行鼓舞;⑤强调按时复诊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对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掌握,方式不规范治疗;⑥进行膳食指导,尽可能多的进食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C 及钙含量较高的蔬果,督促患者多进行体育锻煉,加强营养吸收[6-9]。

1.3观察指标在治疗期间完全依从例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弱视治疗总时间、家长对眼科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视力水平和对比敏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弱视疾病治疗总有效率。

1.3.1满意度评价标准在弱视治疗结束后通过不记名打分方式了解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0.05);护理后两组患儿两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两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对弱视疾病儿童进行治疗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取得成效的过程,患儿需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间断地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视力水平进行有效的纠正[12]。

然而,由于弱视疾病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对治疗的配合程度通常情况下不是十分理想,大部分儿童在接受治疗期间不能够按照医生和护士的要求进行治疗,即使家人在治疗期间进行严格认真的督导,其治疗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有的时候患儿甚至还会出现反抗治疗的现象,这些行为均会对弱视疾病患者视觉功能的改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13]。

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眼科健康教育,由于不够全面和规范,对弱视疾病儿童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不是十分适合。

儿童弱视疾病的治疗与其家长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治疗效果与患儿家长的实际重视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儿童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状态都不够成熟,不能自觉、长期执行治疗期间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要求,需要依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患儿进行不断的督促和鼓励,才能按照要求完成治疗计划,使患儿对弱视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水平提高[14]。

对弱视患儿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家长与儿童都可以对疾病所产生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从健康教育中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无形当中就会使家长与儿童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与依从性得到改善,使家长对儿童弱视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提高,使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15]。

本次研究中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弱视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和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弱视疾病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弱视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