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学习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学习解读

第一部分 《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背景和过程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 简称《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 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 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 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 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 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 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 资源支撑。
第三部分《职业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2.职业教育体系——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 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 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十四条)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 业学校教育由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 通高等学校实施。(第十五条)
国家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提 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 伟大的时代风尚。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第十、十 二条)
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引进境外优质资 源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支持开展 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认。(第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学习解读

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马爱民;井大军;范功利
【期刊名称】《辽宁高职学报》
【年(卷),期】2016(18)7
【摘要】在深入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剖析了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在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现代化职业院校治理体系的有效实现手段;构建实现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部和外部策略.这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总页数】3页(P95-96,102)
【作者】马爱民;井大军;范功利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略 [J], 雷世平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未来研究方向:精准契入社会关切——基于相关研究图谱的分析 [J], 黄建伟;张兆亮
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J], 戴联华
4.高校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
届公共管理论坛论文集》 [J], 徐莹
5.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J], 董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双高”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双高”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双高”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费云生吴昊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22年第02期[摘要]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障内部治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为办学规范、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等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助力“双高”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双高”建设[作者简介]费云生(1966- ),男,江苏金坛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吴昊(1986- ),男,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江苏常州213164)[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GD10)、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0GZYB09 )和2020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研究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CITSG20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3-0042-06大学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治理上是落实外部制度安排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结合。

“在大学外部的制度供给和资源投入得到较大改善后,如何改善大学内部治理确实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①,特别是对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尤为凸显。

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与行动框架

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与行动框架

一、引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为新兴事物的大数据已不再是简单的“大的数据”或“数据很大”,而是演变为集技术、工具、能力、系统、理念、方法、资源等多种属性于一体的新科技复合体。

大数据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和积极的治理资源,已经在政治、经济、社会、交通、科技、医疗、文化、教育、生态、民生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各界都意识到大数据对社会变革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为抢占数据“话语权”和信息化高地而积极行动,纷纷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同构的教育类型,在办学过程中涉及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中介以及其他组织等多元主体,不仅利益诉求差异性巨大,网络关系和信息流也异常复杂,从而决定了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形态各异、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价值不一、密度不均的“大数据”。

当然,正是这种职业教育多元化大数据的存在,以及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愈发成熟,使得大数据技术在“创新职业教育决策方式、治理模式等方面具有无限的潜能”①。

这成为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治理问题并实现善治的价值源泉,自然也提供了全面提升[摘要]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治理必然向数据治理模式转变。

为有效实现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变革,就要在技术逻辑、功能逻辑、价值逻辑、规则逻辑等方面深刻把握并遵循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行动理念、行动工具、行动场域、行动方式、行动支撑等要素搭建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行动框架,树立“循数而行”的治理理念,采取“依数而动”的治理模式,拓展“因数而联”的治理网络,设计“凭数而决”的治理机制,构建“联数而安”的治理保障,从而勾画出合理可行的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践路线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基本逻辑行动框架[作者简介]南旭光(1978-),男,江苏徐州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授,博士;张培(1986-),女,重庆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关键路径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关键路径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关键路径摘要: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健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对加快深化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等具有重要意义。

要建立健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应包含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要素,覆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整体过程,囊括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主体;关键路径是健全制度支持体系、组织运行体系、条件资源体系、质量生成体系、标准认证体系、评价诊改体系、督导监管体系和平台监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引言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专业技术人才现实需求而制定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不仅对高职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同时也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机制、理念和思维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来讲,在传统思维体系下,更多倾向于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管理、教学进程的把控、教学人员的组织等方面,来体现教育管理的价值和效能。

而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背景下,这种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必须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思维、管理模式、管理途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和探索,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现实需求,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教育教学革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内涵分析所谓产教融合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将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就业时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给予灌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提升自身的能力以能够满足企业招聘的条件,符合社会的需要。

产教融合能够使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化,减少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升了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也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以及合作企业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的意愿,进行多方因素的分析,以谋求最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难点简析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难点简析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难点简析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的建设得到不断完善,但是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体系混乱、忽视学生的参与、管理结构有待完善等等,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推动高职院校的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简述(一)含义治理体系是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些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而治理能力则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校内各利益主体平衡的能力。

二者都是为了高职院校的更高发展而存在,高职院校内的各个运行机制依靠二者平稳运行。

(二)关系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在高职院校内相辅相成、互为存在的前提。

一方面,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以治理体系为治理依据,逐步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不断地提升反过来也能促进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对治理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少学生参与管理。

学生不仅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的被管理者,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也是管理者。

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管理主体意识不强,再加上学生在学校长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学校也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当中,导致高职院校内的管理方面缺少学生的参与。

2.管理效率低。

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直线式的管理方式,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管理。

最近这几年,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院校内的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开始加重。

由于这种直线式的管理模式,上层管理者很难做到对每一层的管理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各管理部门之间沟通进程慢,教育管理效率低下。

3.交流平台单一。

虽然部分的院校都设置了一些以供师生交流的邮箱或者信箱,但是这些交流平台的数量明显匮乏,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交流平台的匮乏,导致学生的心声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反馈,学生的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堆积在内心,从而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治理工具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治理工具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职业教育治理工具,是指治理主体为了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困境所采取的方式、手 段和行为模式(机制)。按照莱斯特·M.萨拉蒙的观点,职业教育治理工具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财政 投入、补贴、奖励、贷款、基金、税收、保险、合同、购买服务等。从关键性维度体系来看,上述职业教育治 理工具中,有些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有些具有直接性的特点,还有些具有自动性或可见性的特点;从治理工 具的属性层面来看,不同的职业教育治理工具在有效性、高效性、公平性、易管理性、合法性与政治可行性 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效能大小不同。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治理工具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和内容多样化的复杂体 系,不是纯粹的技术操作,涉及职业教育政治、法律、政策、利益分配、权力分配、力量博弈、偏好表达、价 值诉求等,涉及职业教育治理工具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特征、运用对象、运用环境、政策目标等。
EDITORIAL


治理工具: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平和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对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出全面部署。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有了根本遵循。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在有一整套 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职业教育制度及较强的制度执行能力。在职业教育治理进程中,职业教育制度的有 效落实,治理主体的执行能力很关键,而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治理工具则更为关键。因为在更加强调以公 共行动工具为特征的新的治理理论背景下,提升职业教育治理的效率和效能主要取决于选择了什么样的技 术,即治理工具。如何选择好、组合好、配置好、运用好治理工具,是职业教育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应当深 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从多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制 度和标准,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政策和制度的具体落实中, 在选择和运用职业教育治理工具时,职业教育治理主体对治理工具的基本特征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对治理 工具的影响因素和制度环境研究得不够透彻,组合使用多种治理工具的意识不强,往往选择高强制性、中 直接性、低自动性、低可见性的治理工具,职业教育制度落实不彻底。因此,在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关于治理工具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治理主体着重提升三种能力:一是提升职业教 育治理工具的选择能力,即根据职业教育治理目标和治理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职业教育治理工具,提 高职业教育治理工具选择的精准性和匹配度;二是提升职业教育治理工具的运用能力,即提高赋权技能, 在让渡权力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自由裁量权,及时根据职业教育各方利益协调的需要调整优化职业教育治理 工具,确保职业教育治理效能最大程度实现;三是提升职业教育治理工具的创造能力,即面对职业教育治 理中的瓶颈性问题,敢于创新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治理工具体系,不断丰富职业教育治理工具箱,确保 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治理体系与时代特征

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治理体系与时代特征

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治理体系与时代特征金盛【摘要】Since the "five balances" was propos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overal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New normal perio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Summarize and reflect on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g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height of academic ration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path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inding fulcrum in multiple theories, the lessons of history and reality, from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look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uild multiple mechanisms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自"五个统筹"提出以来,职业教育统筹的研究与实践已经10年有余.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依然是国家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并反思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治理体系与时代特征,从学术理性的高度,探索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研究路径:在多重理论中寻找支点、从历史与现实中总结经验、从逻辑起点寻找发展战略、构建多重机制与技术平台,立体化推进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年(卷),期】2015(036)007【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治理框架;时代特征【作者】金盛【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永川, 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01职业教育肩负着技术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培训的使命,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整个国家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完善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也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然而,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的基本模式。

因此,如何从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走向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建立保障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框架,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从治理理论的视野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指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更进一步说,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

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谁来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社会的研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
建立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政府机构怎样共同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协调发展及职业教育机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设立了哪些国家交流、合作与协调机构,如权威机构、委员会、相关协会等;是否形成了对整个国家职业教育总体供给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

而从国际社会的相关实践来看,以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社会多个主体协同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治理体系。

职业教育高效治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是,在政府层面形成明确的法律规定,对职业教育决策或咨询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给予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教育机构间及其与工作组织、行业企业等社会合作伙伴的交流对话,形成关于未来技能需求的有效、透明、灵活、开放的传递机制。

基于治理体系的理论视野以及国际社会的实践,我国可以从治理体制、治理政策法规、治理制度和标准、治理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治理体制用来解决“谁来治理”的问题,治理政策法规及制度标准主要解决“如何治理”的问题,治理监控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治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