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流行文化1
欧洲文化史12(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化)

弗里德里希· 威尔海姆· 尼采(1844—— 1900)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他认为,贪得无厌的权力意志是万物的本 原。它不仅是有意识活动的人本质,也是一切自 然事物和过程和内容。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权 力,扩张自我。尼采提出了超人哲学。他说, “超人”就是人类中的“精英”、“天才”。尼采认为超 人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代都有过。他把人类历史 描绘成强者和弱者,以及这两者之间的永恒斗 争。尼采鼓吹战争,宣扬雅利安人种是欧洲的新 种族,赞扬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尼采的权利意志 论和超人哲学是反科学的、反民主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它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后来又成为法西 斯专政的理论根据。
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 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创立了自由联想法。就是心理(精神)患者把所有 涌上心头的东西都如实汇报出来。心理分析者把这些报告 加以分析解释,直到分析家和患者都认为已找到病根为 止。弗洛伊德还提出无意识理论。他认为决定人的行为的 不是人的意识和理性,而是人的情欲。他提出了“心理三部 结构”说,认为人的心理(或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 我” 和“超我”三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 平衡状 态,就会实现道德的正常发展。否则就会导致神经症,成 为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时,便 转向其他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的性欲正是一切人类文明 的来源。它把需要、行动、道德的研究提到首位,开创了 动力心理学、道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他提出 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造了一套治疗神经质的方法和理 论。弗洛伊德思想是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产物。他以性欲 为核心的人的非理性的心理本能冲动,成为人的一切思想 和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
2.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
20世纪西方文化

第八章20世纪西方文化一战的结果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到33个国家,15亿人口,造成了10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经济损失2700亿美元,而且从深层次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战争的结果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一些新的国家,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推翻四个帝国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终结。
1922年苏丹默罕默德六世被废黜,奥斯曼王朝的统治终结。
一战后诞生的国家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被瓜分123年后重建)、伊拉克等。
杜波伊斯“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二战的反思汉娜•阿伦特(1906—1975),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黑暗时代的人们》《论革命》《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等。
弗罗姆的《逃避自由》,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弗里德利克和布热津斯基的《极权主义独裁和独裁》极权主义宣传之所以需要在大众中反复不断地进行,是因为它的意识形态内容原本便是虚构的,非事实、非经验的;但是某些观念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产生长期不变性,也可称为“彻底性”。
群众由于缺乏自由交流的空间,已然丧失由常识所提供的现实感,极权主义宣传正好利用逻辑演绎的强制性,以恐怖的力量,为他们提供现实感的另一种代用品——“科学”的谎言。
如果说在极权主义国家里,宣传需要和恐怖相互为用的话,那么,在极权主义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地方,宣传便为灌输所代替了。
20世纪艺术流派

立体派
立体派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 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派。 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 布 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 活 塞列斯在《吉尔· 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 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 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 将是P· 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的油画《弹 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认为是包含了 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抽象派
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 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 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 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 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 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 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 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20世纪现代艺术流派
波普艺术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代表作:玛丽莲.梦露,寻找失 落的鞋 欧普艺术代表人物:瓦萨雷里、凯利、雷黎、斯特拉等。 偶发艺术代表:戴恩、尔登伯格、劳森伯格、利希滕斯坦、R.奥 格鲁姆斯、惠特曼、乔治 行为艺术代表:科拉因、约瑟夫.波伊尔 观念艺术代表:杜尚、罗伯特.劳申伯格 大地艺术代表:克里斯托、沃尔特.德.玛利亚,米歇尔.海泽、 丹尼斯.奥本海姆、罗伯特.史密逊和理查德.朗 超级写实艺术代表:莱斯利、克洛斯(绘画)、安德烈、汉森(雕塑)
波普艺术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 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 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 (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 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 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 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 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时尚流行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理工大学

20世纪时尚流行文化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项不属于工业革命对服装产业的影响?()参考答案:年轻人对服装的审美产生影响2.废除使用了接近200年的紧身胸衣,参照东方和古典欧洲风格的服装设计出新的女装,并且定期推出自己的时装系列,而成为世界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时装设计家,这位设计师是()。
参考答案:保罗·布瓦列特(Paul Poiret)3.主宰了20世纪50年代时尚形象的“新面貌” (New Look),诞生于()参考答案:1947年4.1960年代,时尚之都巴黎的高雅时装品味,受到以下哪个国家时尚潮流的冲击最大?( )参考答案:英国5.以下哪位设计师不属于1980年代“日本新浪潮”设计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藤原浩第二章测试1.第一位把自己名字作为品牌的设计师是()。
设计师品牌的概念就由此溯源,他是第一位给自己作品署名的服装设计师。
参考答案:查尔斯·沃斯2.保罗·波列革命性的创举使得女装体现了()的曲线。
参考答案:修长而优美3.玛利亚诺·佛图尼设计的迪佛斯晚装,采用真丝压褶技术,能形成很多细密的褶皱,使得真丝面料具有一定的(),不用太多复杂的结构就能够使真丝长裙在身上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包裹,可以勾勒出身体的曲线,同时又非常舒适。
参考答案:弹性4.1900-1909这个时间段的日装所穿着的色系:()参考答案:暗色的系列;年轻一点的粉色系列;比较柔和的暗色系5.1900年()展出了法国的高级定制业,这个展览其实对整个法国时装业起到非常大的一个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巴黎世界博览会6.对于西方女装来说,1910-1919年是一个身体逐渐走向解放,观念也越来越开放的时代。
这个时期()成为世界艺术、设计和时尚的中心。
参考答案:巴黎7.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服装行业产生的影响有()。
参考答案:妇女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冲击了传统的服装样式;服装的面料加工及生产方式全面的被现代化工业生产所取代;上流社会的没落导致高级定制业以及奢侈风格的萎靡8.俄罗斯芭蕾舞团对巴黎产生的影响有()。
第八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PPT学习交流
3
第二节 流线型风格
PPT学习交流
4
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 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 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 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和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 。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 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 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 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 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第八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PPT学习交流
1
第一节 艺术装饰风格
艺术装饰风格是20世纪 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 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 的豪华与奢侈。
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 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 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 是两次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 潮流的总称, 包括了装饰艺术 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 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 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
PPT学习交流
8
PPT学习交流
2
第二节 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 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 、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 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 动时的风阻。
在工业设计中,它成 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 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影 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 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 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 行的产品风格。
PPT学习交流
5
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PH灯具的重要特征是:
⑴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 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 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 避免清晰的激眼睛;
20世纪艺术流派

未来派
未来派(Futurism),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 波· 托马索· 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 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 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 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 的诞生。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又名结 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 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 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 (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 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 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 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 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 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抽象派
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 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 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 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 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 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 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 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宗旨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 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 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 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 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 的表达 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 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 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 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 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 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 空虚的精神状态。 达达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在某些情 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 创造。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高宣扬,p80)我们所探讨的流行文化是指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即在资本主义文化产生和澎勃发展之后,才具有现代基本含意的那种文化。
现代流行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流行文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它的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高宣扬,p86)*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以消费文化的生产为主的新时代。
在这时代中流行文化具有的特点1.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2. 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3. 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4. 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5. 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是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6.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7. 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当代流行文化的五大特征流行文化正在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汹涌的潮流。
对于这种潮流人们可能已经作出了各种反应,包括对于它的一些评价。
但是,对于一个对象的认识应该是在对其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种认识人们大多并不是根据一种理论分析的方式,而是根据过去的成见或者直觉作出的,因此,对于当代流行文化的特征的论析就有其必要性。
20世纪的文化—摇滚乐

Industrial Metal(工业金属)
工业金属不仅带着纯正工业的电子舞曲暗示,而且工业金属还使电吉他 扭曲的噪音成为了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金属的歌词反映了 黑暗和标准重金属的侵略性,无论它的愤怒是转向人性内还是表露于社 会,工业金属永远表达一种阴冷和受折磨的焦虑的感情,通过它的重击 墙壁般的噪音来抒发来自世界边缘的接近绝望的疏远。
废墟之上 的摇滚乐
摇滚乐的产生
简单的来说,摇滚乐是西方20世纪产生 的一种通俗音乐,他起源于美国,是黑人 音乐的节奏与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 乐的有机融合. 但摇滚乐的产生自然有它自身特殊的 社会背景.
摇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旧的价值观已奄奄 一息,相对于成人世界没有生气的节奏,年轻人偏好黑人乐手的幽默玩 笑,欣赏他们的生气蓬勃。 二战过后的美国,就像当时盛行的公路文学中所勾勒的一样,空虚、保 守。井然有序的生活也将一些危险或不道德的行为如跳舞、骑摩托车兜 风等排除在外。白人的保守、自满的社会欣欣向荣,然而却对黑人始终 保持着不信任。 因文化环境的隔绝,黑人发明了自己的方言、音乐,并创立了独立的传 播系统:唱片商标、巡回音乐会、地方电台等。这些音乐的流传使年轻 白人发现,比起白人歌手的陈年老套,他带来更多的纾解宽慰,这种 “另类”音乐似乎更丰富。于是,一些敢于打破传统的年轻白人便开始 模仿黑人的音乐,把它们与白人的乡村、民谣融合了起来,在这片废墟中 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摇滚乐就这样诞生了。
摇滚乐迷也因为不同的原因喜欢上摇滚。有的人喜欢那种节奏,有的人喜 欢那种声音,有的人觉得摇滚乐让人听起来过瘾,也有的人认为摇滚是自 由或者是叛逆的象征。 应当说,以上的这些定义以及人们喜欢它的原因都是摇滚乐,因为多元就 是摇滚乐的特点。而如果从其中挑出一点,都是无法给摇滚乐一个准确的 定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代进入了默片的顶峰时期,许多优秀 影片被创作出来,一些大牌影星和导演也 由此诞生。葛丽泰· 嘉宝(Greta Garbo, 1905年9月18日-1990年4月15日),美 国20世纪著名电影女演员。生于瑞典斯德 哥尔摩,逝于美国纽约。她是电影史上最 著名的女明星之一,被誉为“默片女皇”。 曾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41年,嘉宝 宣布息影。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 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5名。
鸳梦重温
Random Harvest
手心里有另一个人的一颗心在跳动。 衣服口袋里有一间不记得地址的房子的大 门钥匙。 希望每一个人都好好保护自己脑袋里的美 好记忆。
1954年/美国 赫本扮演了一位访问罗马的公主。公主逃出 了驻罗马的本国大使馆,为了得到独家新闻 的美国记者(格利高利· 派克饰)与她渡过了浪 漫的一天…… 纤尘不染的豆蔻年华里,天使遇到了绅士, 在浪漫之都罗马的那个假日里,一段尘世间 最纯美的爱情悄然萌生。许多时候,一朵矜 持的花,总是注定无法开上一杆沉默的枝桠 。于是,一段故事在那个夏日戛然而止,再 也没有后来。 那是一段珍藏的记忆,尽管是 黑白的,却也是不可抹灭的。那样的假日, 那样的邂逅,那样的风景,那样的迷恋。
导演: 阿伦·雷乃 编剧: 阿兰·罗布-格里耶 主演: 德菲因·塞里格 / 吉奥吉欧· 艾伯塔基 / 莎查·皮托夫 /
Françoise Bertin / Luce GarciaVille / Héléna Kornel / Françoise Spira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61-06-25 片长: 94 分钟 又名: 去年在马伦巴 / 去年在马里 安巴 / 去年在马里昂巴 / Last Year at Marienbad
卓别林,20世纪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 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围 内享有盛誉。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 奖 、 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 、 AFI百 年最伟大的男演员第10名。 主要作品
《四骑士启示录》(1921年拍摄)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时代背景的大 型战争片,根据拉斯哥伊巴涅兹的 原作改编,描述欧洲一个家族成员 之间的的两派人马,在大战期间斗 个你死我活的传奇故事。
格里菲斯虽说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但是也许大家 不会太对那个年代感兴趣,稍稍提及一913到1927年有声电影《爵 士歌手》开始带领好莱坞进 入黄金时期,这10多年都是 查理· 卓别林默片的天下。 1914年他出演了银幕处女作 《谋生之路》(Making a Living),但真正令他的事 业发生完全改观的是第二部 影片《Kid Auto Races at Venice》,片中他首度以礼 帽、小胡子、窄衣阔裤和14 码超大鞋子的招牌式打扮亮 相,此后片约如潮水般涌来, 那一年他总共拍了35部片子。
1942年/美国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后遗症而丧失记忆 的史密斯与照顾他的普拉结婚。可由于意外 事故,他恢复了原先的记忆。却忘记了现在 的生活。普拉对史密斯专一的爱情催人泪下 ,并且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不是因为战争,才有这样固执坚强的深情女 子。 不是因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才会坚持 。 不是每一个女子,都有她们两人的能耐, 等待如此长的日子。 时间,每一秒都是唯一 的,而她们两人,都甘愿用几千万秒唯一而 且一闪而过的时间,来等待自己的情人。两 段漫长的婚约,两段失忆的爱情。
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 玛琳· 黛德丽 · 奥斯卡奖-最佳导演 约瑟夫· 冯· 斯坦伯格 · 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Lee Garmes · 奥斯卡奖-最佳艺术指导
这部堪称经典的爱情片被演员 们演的生动,自然,加上剧情 的完美,让它获得8项奥斯卡大 奖和5项奥斯卡提名。
四十年代
-------破裂的爱情故事
80~90
外国经典爱情电影
30年代《天堂里的烦恼》,由恩 斯特· 刘别谦(Ernst Lubitsch)导演, 1932年10月在美国首先上映, 曾获得1932年度十部最佳美国影 片奖,排名第9。讲述的是绅士 大盗同女同伙合谋诈骗香水公司 老板富有女寡妇的故事。
礼帽
奥斯卡奖-最佳影片 · 奥斯卡奖-最佳艺术指导 · 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 艾文· 伯林 · 奥斯卡奖-最佳舞蹈指导
1895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
<<工厂的大门>>
美国电影事业的崛起
20世纪初期,是美国电影的一个开 端,如果真的要做这个时期的美国电 影的话,比较有代表性的也就是格里 菲斯的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电影有史以来,世上首部具 有真正意义的商业电影影片。
萨杜尔曾经说: “如果很好的回顾 一下历史,1915年 2月8日《一个国家 的诞生》首次在美 国上映的日子乃是 好莱坞统治世界的 开始,同时也是至 少在以后几年间好 莱坞艺术称霸世界 的开端。”
亚伦· 雷奈,又名:阿伦· 雷乃(法语:Alain Resnais,1922年6月3日-)是一位法国电 影导演,也是法国新浪潮左岸派导演的主要代表。他最广为人知的是早期以记忆与创 伤为题材的作品,代表作有《夜与雾》(1955年)、《广岛之恋》(1959年)和《去 年在马伦巴》(1961年)等。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L'année dernière à 1963年 Marienbad(1961)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20世纪流行文化
For 电影文化
20世纪爱情电影的发展史
褚爱 陈薇 陈孟洋 杨庆 杨威威
LOGO
2012334470001 2012328401062 2012328401087 2012328401088 2012328401089
电影的诞生
电影诞生于 1895年。也 就是说,20世 纪初,电影才 在法国刚刚开 始被人所接受。 至于好莱坞, 其实真正的兴 盛是从20世纪 30年代开始, 也就是美国经 济大萧条变相 的促进了美国 电影的繁盛。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Sa 龙 br 凤 in 配 a
1954/美国 戏里戏外都有故事 这一次,赫本饰演的不再是高贵的公 主,而是一位穷苦司机的女儿。影片讲述了她和一位富 翁的长子——一个不解风情只专注事业的男人经历种种 误会,最终堕入爱河,结为连理的故事。 Sabrina最美的那一瞬不是她身着纪凡希的长裙摇曳着走 向David ,而是她在巴黎的最后一夜,听着那首玫瑰人 生坐在灯下写着“I will never, never run away from my life ” 的身影。 世间的哪一个女子能逃过爱情的魔掌?爱上不该爱 的人,被自己不爱的人爱上....我们都是在爱情的泥沼中 跌打滚爬一路走来。纵然满身泥土却更深的了解了自己 ,也懂得了如何去爱。
进入40年代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在全世界人们的心头.这种状况 ,电影界的反应很敏感。不用说陆续制作了很多战争影片,在爱情故事片 领域。也诞生了多部因战争而破裂的爱情剧。
五十年代
--------一见钟情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年/美国。 这部电影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泰勒,对战争时期的爱 情悲剧的回忆,并且以回忆形式创作的作品。 一些黑白胶片,泛黄了的荧幕,唯有一段段梦的记 忆,按于心底。 爱情片是黑白年华的主旋律。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 像是不断焚燃的麝香,周而复始地,包裹你,侵蚀你。纠 结、绞痛。在它们面前,你似乎只是漂浮于这个世界的一 粒浮尘,显得世俗可卑。只有那些如泣如诉如痴如梦的爱 情,让你仿佛洗尽铅华,沉沦不醉。 爱情故事里,那些悲喜交加的桥段,浪漫,穷尽奢华 。
[ Image information in product ] Title Image : www.multibits.co.kr - CD: People-school (ImageState)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德、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准则和社会规范等,没有跟上高速
发展的经济,它们与经济之间的距离在扩大。当飞速发展的经 济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刺激了人们的需求,膨胀了人们的欲望 的时候,旧的社会规范、旧的社会权威和官僚体制,旧的理性 主义还在束缚和禁锢着人们。人们一边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边感受着无所不在的压抑和束缚。在理性统治一切的情况下, 人性的另一面,人的感情、欲望和本能的冲动受到桎梏。
20年代的电影界,由于受到一战的影响, 电影多为战争片或揭露战争的惨烈,在 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爱情片更给 人一种温暖,人热情的感觉。
30年代的电影大跨步地走向有声电影,默片也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为了迎合观 年代 众的要求,电影公司也多拍有声电影,一些默片明星也纷纷转向有声电影,有些则败 下阵来。 这个年代的男明星有:詹姆斯· 卡格尼、盖博· 区赛等。女明星有:贝蒂· 戴维斯、 葛丽泰· 嘉宝、费雯· 丽,还有玛丽莲· 梦露也渐渐展露头角。 一些新的电影类型也萌发出来,如黑帮片,歌舞片等。 复苏的30年代,爱情片处于主流地位,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0年代的电影海报也更多地采用手绘的方式,电影与绘画艺术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 美国好莱坞从此开始崛起,一个强大的影视帝国在蓬勃发张。30年代是电影界一个重 要的历史时期。
20世纪60—70年代爱情电影
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正处于巨大的社会文化
思想变革当中。起于16世纪的欧洲工业化进程到了20世纪已经 穷途末路,在经历了二战的一片废墟之后,老式的欧洲工业文 明面临巨大挑战。但战后新兴的科技**却为它注入了新的生命 活力,资本主义工业不但起死回生,反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 期。从50年代中期起,欧洲各国经济飞速发展,在60年代迎来 了从工业社会向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另一方面, 伴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而生长、成型的资本主义精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