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糖尿病诊疗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城县中医院医院糖尿病科诊疗常规

糖尿病即中医的消渴病,其病因为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久服丹药,化燥伤津;长期饮酒,房劳过度。病机特点为病变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病程迁延,久病入络,气阴两伤,络脉瘀阻;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气血逆乱,脏腑衰败。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如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论述其并发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宣明论方〃消渴总论》说: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元〃张子和《儒门事亲〃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明确提出上、中,下之分类。《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沦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

为下消(经谓肾消)”。明清及其之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3.证治分类

3.1.津伤燥热

主症: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痩。

兼次症: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

舌象:舌质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

脉象:滑数或弦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生地花莲(连)姜乳汁”元〃朱丹溪《丹溪心法》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或牛乳)藕汁生地汁生姜汁蜂蜜)搅拌成膏,开水送服。)加减。本方清热降火,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肺热津伤之证。

常用药: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生津清热,养阴增液;黄连、黄芩、知母清热降火。

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可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玉泉丸(用参苓草、梅花葛麦生熟芪)中,以“人参、黄芪、茯苓益气,天花粉,葛根、麦冬、乌梅,甘草”清热生津止渴。二冬汤-沙芩知母花荷草(医学心悟-天冬、麦冬、沙参、天花粉、黄芩、知母、荷叶、甘草)中,沙参,天冬、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清热、黄芩、知母、荷叶、

甘草清热泻火。二方同中有异,前者益气作用较强,而后者清热作用较强,可根据临床需要选用。玉液(汤)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滋膵饮茱芪药地)

3.2.阴精亏虚

主症: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

兼次症: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痠软,乏力,遗精失眠盗汗,皮肤干燥,瘙痒。

舌象:舌红苔少,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

脉象: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加减。本方滋养肾阴,适用于消渴肾阴亏虚之证: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怀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泄火热。

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等益肾缩尿;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益气。若烦渴,头痛,唇红舌干,呼吸深快,阴伤阳浮者,用生脉散加天门冬,鳖甲、龟板等育阴潜阳;如见神昏、肢厥、脉微细等阴竭阳亡危象者,可合参附龙牡汤益气敛阴,回阳救逆。

3.3.气阴两虚

主症:口渴引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

兼次症:面色不华,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头昏多梦,手足心热,或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腰膝痠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盗汗。

舌象:舌质红或淡红,苔白。

脉象:沉细。

证机概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生脉散益气生津止渴;六味地黄丸益肾精以固真阴。

常用药:西洋参、麦冬、生地、熟地、山萸肉等。神疲、纳差、便溏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朮扁豆陈,莲草药砂枣苡梗)或补中益气汤(参芪术草, 当升陈柴)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益气健脾;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生津(七味白术散,参苓术草藿木葛)天冬,麦冬养阴生津。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黄芩清肺;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养阴生津;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敛气生津;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助运。内伤升阳益胃汤,六君白芍连泽泻,羌独黄芪柴和防。

3.4.阴阳两虚

主症:多饮多尿,尿液混浊如脂膏,甚至饮一溲一,畏寒肢冷,面容憔悴,耳轮干枯。

兼次症:乏力自汗,或五更泄泻,或水肿尿少,或阳痿早泄。

舌脉:舌质淡,苔白而千,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冶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方中以六味地黄九滋阴补肾,并用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主治阴阳两虚,尿频量多,腰酸腿软,形寒,面色黧黑等症。《医贯〃消渴论》对本方在消渴病中的应用作了较好的阐述:“盖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熏蒸上润乎肺,如釜底无薪,锅盖干燥,故燥。至于肺亦无所禀,不能四布水津,并行五经,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人膀胱,正谓饮一升溲一升,饮一斗溲一斗,试尝其味,甘而不咸可知矣。故用附子、肉桂之辛热,壮其少火,灶底加薪,枯笼蒸溽,槁禾得雨,生意维新。”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怀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茯苓健脾渗湿;附子、肉桂温肾助阳。

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等益肾收摄;身体困倦,气短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阳痿加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阳虚畏寒者,可酌加鹿茸粉0.5克冲服,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生化。

3.5.瘀血阻滞

主症:口干尿多,形体消瘦,面色晦暗。

兼次症:肢体麻木或刺痛,入夜尤甚,或肌肤甲错,唇紫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