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节选)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英雄世界6红高粱节选巩固提升案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

6 红高粱(节选)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炮.制刨.地疱.疹孢.子植物B.点缀.辍.学拾掇.心伤啜.泣C.儒.雅妇孺.蠕.动耳濡.目染D.帷幕.暮.霭募.捐蓦.然回首解析:选C。
A项,páo/páo/pào/bāo; B项,zhuì/chuò/duo/chuò;C项,全都读rú;D 项,mù/mù/mù/m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屠戮吊味口趔趔趄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白鳝打牙祭买椟还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C.洇出度假村亲子签定静如处子,动若脱兔D.斥资杀手锏责无旁贷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解析:选B。
A项,味-胃;C项,签-鉴;D项,粹-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解析:选A。
投降: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
投诚:(敌人、叛军等)归附。
“分别”与“分头”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
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深负众望:很辜负大家的期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滞美不归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治郅能否顺利入选新一期的国家男篮集训队,篮协内部人士对此讳莫如深....。
B.从小性格孤僻的戴琳在被学校开除后开始变得异常偏激,并最终因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C.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活动需要长期深入的开展,不能够期望一蹴而就....。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6红高粱(节选)

“我奶奶”做好了饭菜,在黄昏的时候挑着担子去犒劳“我 爷爷”他们。路上,她被日本人的机枪打死了。愤怒的“我爷 爷”和众伙计像疯了一样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经过 一番激烈的战斗,敌人的一辆军车被炸飞,可其他伙计们也死 了。
我爹豆官找到了“我爷爷”,看见他痴痴地站在“我奶奶” 的尸体旁。夕阳如血,高粱如血,我爹唱起了古老的童谣:“娘! 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殿……”
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 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 师是 “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 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 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 《新华字典》。18 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1976 年 8 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 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见了单家儿子,“奶奶”的厌恶感更为加深,而单家儿子 也是个窝窝囊囊的家伙,“我奶奶”手拿剪刀守了两夜,他硬 是没敢近身。第 3 天,按规矩“我奶奶”应该回门子了,曾外 祖父牵着毛驴来接她,可他们行至青杀口,一只有力的胳膊把 “我奶奶”抱下毛驴,向高粱深处走去。稀里糊涂的曾外祖父 竟没有发觉。进了高粱地,那人把“我奶奶”放在地上,撕下 了蒙面黑布,“我奶奶”发现这人竟是余占鳌,两人相对,激 情迸发。从此,他就成了我爷爷。
1981 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 年秋 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 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 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 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1986 年发 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 1986 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 放军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1989 年秋入鲁
语文鲁人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6红高粱(节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几天后“我奶奶”回家,发现单家父子死了。从此,“我 奶奶”撑起了这个烧酒作坊。
不久,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忠实的家人罗汉大 爷和伙计们东拼西凑了 3 000 块大洋,将“我奶奶”赎回来。 “我爷爷”跑到秃三炮的狗肉铺,把菜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秃 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饶了他一命。 “我爷爷”在刚酿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竟酿成了 喷香的好酒,“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后来“我爷爷” 和“我奶奶”终于结为了夫妻,生下了我爹豆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 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 师是 “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 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 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 《新华字典》。18 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1976 年 8 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 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见了单家儿子,“奶奶”的厌恶感更为加深,而单家儿子 也是个窝窝囊囊的家伙,“我奶奶”手拿剪刀守了两夜,他硬 是没敢近身。第 3 天,按规矩“我奶奶”应该回门子了,曾外 祖父牵着毛驴来接她,可他们行至青杀口,一只有力的胳膊把 “我奶奶”抱下毛驴,向高粱深处走去。稀里糊涂的曾外祖父 竟没有发觉。进了高粱地,那人把“我奶奶”放在地上,撕下 了蒙面黑布,“我奶奶”发现这人竟是余占鳌,两人相对,激 情迸发。从此,他就成了我爷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解释词语 ①神秘莫测:_使__人__摸__不__透__,__难__以__猜__测__。____ ②馥郁:_形__容__香__气__浓__厚__。________________ ③奇谲瑰丽:奇__特__而__异__常__美__丽__。___________ ④硕大无朋:_形__容__无__比__的__大__。____________ ⑤ :_象__声__词__,__行__动__时__衣__服__摩__擦__的__声__音__。___ ⑥芸芸众生:_佛__教__指__一__切__有__生__命__的__东__西__。__一__般__也__用__来__指__众__ _多__的__平__常__人__。____ ⑦寥寥:__非__常__少__。_________________ ⑧颓丧:_情__绪__低__落__,__精__神__萎__靡__。______
文学类文本阅读:莫言《红高粱(节选)》

文学类文本(20分)红高粱(节选)莫言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立住吧。
”奶奶就立住了。
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
”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
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
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
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
2019年第3单元 6 红高粱节选语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háo 嚎 叫
háo
壕 沟
kuí 魁 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文脉·梳理] 第八章:奶奶伤重魂归 ① 第九章:爷爷浴血伏击 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高粱地 ②青杀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九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试读文中“冷队长的队伍姗姗来迟”这一细节描写,体会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冷队长的队伍姗姗来迟,贻误了战机,反而“得了便宜又卖乖”, 抢占胜利果实。一方面彰显了抗战的一些负面因素,另一方面衬托出了“爷爷” 的勇猛和无畏。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翕.开( xī ) 漶.灭( huàn ) 吐噜.( lū )
洇.出( yīn ) 奇谲.( jué ) 褴褛.( lǚ )
馥.郁( fù ) 幡.动( fān ) 冰霰.( xiàn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鲁人版】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6课《红高粱(节选)》ppt导学课件

2.虔诚· 虔敬 “虔诚”指的是心中诚心诚意。 “虔敬”指态度的恭敬。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中国,回家对每个人的吸引力都是那么强,像是一次 虔诚 (虔诚/虔敬) 的朝圣。 ②这个看似细节化、市井化的“过年”过程,隐藏着对生活本身的 虔敬 (虔诚 /虔敬)和专注。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那些树,密密匝匝 ,浓荫蔽日,青翠的绿仿佛要滴落到地上。( √ ) .... 请说明理由:
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癞皮烂肉的魔鬼,使这个美丽 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 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 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 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 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凝视· 注视 “凝视”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聚精会神地看,目光集中于一点; 对象常是人或具体而静止的东西。 “注视”指注意力集中地看。对象可以是人和具体的事物。 注视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东西,时间可长可短。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这位老外不时地深情 注视 所倾倒。 ②世界的模样,取决你 凝视 (凝视/注视)它的目光。 (凝视/注视)着蒋雯丽,似乎被她的婉约风采
【点评】
在弥留阶段的奶奶,怀着巨大的爱乞问老天,表达了生之留恋,
表达了自己对丈夫、对孩子的不舍,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果敢让人陡生对她的敬重。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 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 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 300 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 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 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 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 3 000 多万元善 款,让 1.8 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 2015 年 3 月 9 日突发 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 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红高粱(节选)—莫言

poem
— 6—
红高粱(节选)
poem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 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 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 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 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 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 并不是一个人。”
红高粱(节选)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 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 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 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 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 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 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摘自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析 poem
《红高粱》虽然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但却给人 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抗战题材的小说给人的感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塑造 的是几乎完美的正义的爱国英雄。而《红高粱》中塑造的一些抗日的英雄却是正义与 邪恶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
从表面上看,《红高粱》所写的是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叙述的是一个宏大的主 题,实质上,由于穿插了“我爷爷”和“我奶奶”惊世骇俗的爱情传奇,使得小说更 像是一种非官方的“野史杂说”。莫言更多的是“用民间化的历史场景、‘野史化’ 的家族叙事,实现了对现代中国历史的原有的权威叙事规则的一个‘颠覆’”。
莫言《红高粱(节选)》阅读理解

莫言《红高粱(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高粱(节选)莫言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立住吧。
”奶奶就立住了。
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
”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
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
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
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红高粱》 作品介绍
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 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 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 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
出色的环境描写
首先,他善于运用暗喻,在无形中赋予 了静态的事物予生命力。“高粱的叶子在风 中滋滋乱叫” “风利飕有力,高粱前推后拥, 一波一波地动,路一侧的高粱把头伸到路当 中”,当中的“叫” “前推后拥” “伸” 这些看似随手拈来的字眼在人不知不觉中把 高粱人格化,形象地表现出风吹高粱地时的 景象。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成 为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相关作品 《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 -增补版》《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 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酒国》 《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 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 证》《锁孔里的房间》等。
出色的环境描写
除此之外,小说还有许多很典型的例 子,例如“雾被阳光纷纷打落在河水中”, 赋予了静态的雾以声音和可感性。
叙事视角
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 辈来写,就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前革命 历史故事中少有的任性与平易之感。建立在 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上, 作者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写“我爷 爷”和“我奶奶”的野地欢爱,以及其他人 物种种粗野不驯的个性与行为,才能那样自 然的创造出一种强劲与质朴的美。
小说《红高粱》 小说梗概
余占鳌在戴凤莲出嫁时做轿夫,一路上试 图与她调情,并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土匪, 随后他在戴凤莲回门时埋伏在路边,把她劫进 高粱地里野合,两个人由此开始了激情迷荡的 欢爱,接下来余占鳌杀死戴凤莲的麻疯病人丈 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地成为她的情人。 在红高粱地里,罗汉大爷被日军活活地凌割而 死。在余占鳌和戴凤莲的带领下,他们伏击了 日寇的汽车。戴凤莲在送饼的路上中弹身 亡。——痛痛快快地活,痛痛快快地死!
小说《红高粱》 作品介绍
《红高粱》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 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 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 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这部小说 的情节是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的:主 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 程;后者由余占鳌与戴凤莲在抗战前的爱 情故事串起。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都是作者的虚构,但作 者偏向文本的“事实”的。“县志”的陈述是对革 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 书似的“事实”。而作者却要颠覆这样的“事实”, 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 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 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这也是 对历史的一种思考吧。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 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 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 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 文坛注意。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 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 “我 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思考及探讨
3.罗汉大爷与电影中的罗汉形象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小说文本中的罗汉大爷有怎样的性 格特点?
作业
1.刘罗汉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在灾 难来临时的反映,表现了中国农民 怎样的群体性格。
2.体会小说的语言,重点研究小说 对色彩感觉的表现。(从文本中找 出)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 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 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 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 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 《新华字典》。
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 说奖,莫言的作品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 《红高粱家族》有英文、法文、德文、意大 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 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
2006年7月7日,日本福冈市政府宣布,把 “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授予中国作 家莫言。
出色的环境描写
在遣词用字方面,作者也很具独到之处, 他打破传统的固定搭配模式,根据语境灵活地 运用,达到了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例如小说中作者写道“奶奶鲜嫩茂盛,水 份充足”,作者以形容植物的词形容人的形态, 生动地表现出了奶奶当时的娇艳欲滴和青春貌 美,用这样陌生化的语言,给了读者一种出乎 意外的感受,其效果远远好于用“婷婷玉立” 这一类屡见不鲜的修饰语。
出色的环境描写
在奶奶中枪后,父亲的“身体弹到堤上”, 一个“弹”字,表现出父亲如拉满了弓的剪一 般直奔母亲而去,巧妙地突出了父亲的心急如 焚和惊恐的情感。
出色的环境描写
作者还善于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形象 地描摹事物,并给人感官上的刺激。
例如在写余占鳌在单家放火制造混乱并 准备杀人时,从西边那间房里传出一个“湿 漉漉的带着霉烂味儿的声音”,在此作者巧 妙地利用麻风病人身上的潮湿与溃烂物质, 把它融合到单扁廷的声音上,融汇了触觉、 嗅觉、和听觉为一体,表现出他身上的腐败 与溃烂气息。(色彩感觉)
故事情节介绍及评点
前一条抗日的故事线索,从戴凤莲家的长 工罗汉大爷被日本人命令残酷剥皮而死开始, 到余占鳌愤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 击日本汽车队,于是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 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
整个战斗过程体现出一种民间自发的为生 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 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将其还原 成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存斗争。
罗汉大爷
1.探讨小说人物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理解他 们身上表现出的生命意义。
2.通过比较小说的文本和“县志”(也是作 者虚构的),探讨哪个叙述是“事实”,研究 作者对“战争” “英雄”的认识?
3.罗汉大爷与电影中的罗汉形象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小说文本中的罗汉大爷有怎样的性 格特点?
思考及探讨
1.探讨小说人物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理解他 们身上表现出的生命意义。
出色的环境描写
其次,莫言的比喻可谓别具一格。“石 桥伏在水面上,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 “枪声沉沉,像夜中阴沉的狗叫” “过去的 一切,像一颗颗香气馥郁的果子,箭矢般坠落 在地”。作者打破常规,不以华丽的事物为参 照,而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和事物作 为喻体,虽然不及华丽的事物那般高雅和美好, 但却获得了一种丰富、形象可感的美,给读者 以新的体验和感官刺激。
红高梁(节选)
小说《红高粱》
作者 莫 言 成 就 1987年获第四届全国中 篇小说奖
莫言
原名管谟业,1956年3月 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 乡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在某 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 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 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 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 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 后来的小说创作。
相关评论
《红高粱》是一首关于行为和解放的诗篇, 一下子使我们的小说拥有了“自由感知”。在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中,它给出了一个下限: 小说到了这儿才能叫小说。小说必须是“人” 写的,前提是,你这个“人”必须是解放的, 起码,你的内心充满了解放的动机。
《红高粱》的天纵才情提供的幻想,具有 坚定的现实指向: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尊严, 我们的方法也许就在里头。
1990年第一届的“特别奖”(大奖)就授 予了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莫言是继巴金之后获 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作家。作为中国当代最重 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 誉。
小说《红高粱》 作品介绍
《红高粱》的作者离开了历史教科书的立场, 从民间生活方式的直接铺陈中重新构筑历史场景。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事为背景,突出 既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不是国民党领导的军 队,却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支土匪军队,演绎了以 土匪和酒家女子间的姻缘为核心的民间抗日故事。 这篇小说有开拓性的意义,为90年代以民间立场表 现现代民间史的“新历史小说”开先河想劫花轿的土匪, 随后他在戴凤莲回门时埋伏在路边,把她劫进 高粱地里野合,两个人由此开始了激情迷荡的 欢爱,接下来余占鳌杀死戴凤莲的麻疯病人丈 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地成为她的情人。
在后一条激情的故事线索中,始终被突现 出来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它包容了 对性爱与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 力为其根本。这是对民间世界和生命的讴歌。
奔放热烈、无拘无束的生存空间。在小说中 “我奶奶” “我爷爷”在生命的驱动下,去生 活、恋爱、繁殖、杀人、越货、抗日、牺牲。他 们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生命解放而死,无“是” 无“非”,敢作敢为,他们可以说是生命意识层 面上的“英雄”,体现出了对生命之力的崇敬、 赞美。
思考及探讨
2.通过比较小说的文本和“县志”(也是作 者虚构的),探讨哪个叙述是“事实”,研究 作者对“战争” “英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