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之干燥技术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与制作流程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与制作流程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是中药制剂制备的重要环节,它能改善中药材的保存性能和质量特征。
中药材的干燥方法有多种,包括自然晾晒、通风晾晒、遮阳干燥、热风干燥等。
下面将介绍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和制作流程。
一、自然晾晒法自然晾晒法是将中药材摊晒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低、较大的中药材。
晾晒时要注意防止日晒雨淋、露水湿染以及虫害等问题。
二、通风晾晒法通风晾晒法是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利用自然风力将中药材大面积散堆堆放在竹、藤、木条等架子上,保持中药材通风良好,达到干燥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应于中药材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适宜于中药材的大面积干燥,如木香等中药材。
三、遮阳干燥法遮阳干燥法是在阳光直射的高温季节使用遮阳网覆盖的方式,将中药材晒至相对湿度适宜、质量稳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水量高的中药材,如大黄等。
四、热风干燥法热风干燥法是利用机械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将中药材进行干燥。
热风干燥法可快速干燥中药材,且干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从而保持中药材的理化特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分含量高、大批量加工的中药材。
中药材的干燥制作流程如下:1.预处理:对中药材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如除去杂质、碎块、不合格部分等,确保中药材的质量。
2.晾晒: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干燥方法的选择,将中药材进行晾晒。
晾晒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雨淋、阳光暴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3.包装:将干燥好的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进行包装。
包装材料要求具备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湿性,以保持中药材的质量。
4.贮存:将包装好的中药材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阳光直射等不利因素对中药材的影响。
5.出售:根据需要将中药材进行销售或制成中药制剂。
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和制作流程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保存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干燥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与制作流程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与制作流程中药材干燥加工是将鲜活的中药材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处理,使其完全失去水分,达到干燥保存的目的。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主要有自然晾晒、热风烘干、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以常用的热风烘干法为例,介绍中药材干燥加工的制作流程。
一、热风烘干法的原理与特点热风烘干法是通过热风将中药材表面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的目的。
其特点是加热快速、温度可控、质量稳定。
二、热风烘干法的设备和材料准备1.烘干设备:烤箱、烘干机等;2.中药材:根据需要选择干燥的中药材,如生地、黄芪、枸杞等;3.材料处理工具:剪刀、清洁布等。
三、热风烘干法的制作流程1.材料准备:按照需要选择中药材,并进行杂质清理和破碎处理,确保材料的干净整齐。
2.材料分装:根据需要将材料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便于后续加工处理。
3.热风烘干:将分装好的中药材放入烘干设备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处理。
在烘干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烘干导致质量的下降。
4.冷却包装:将烘干后的中药材取出,放置在通风处进行自然冷却。
待材料完全冷却后,进行包装储存。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温度控制:在烘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可以通过定时检测和调节温度控制器来实现。
2.烘干时间:烘干时间的长短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
过长的烘干时间会使材料的有效成分损失过多,过短的烘干时间会导致水分未完全蒸发。
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设备情况,合理控制烘干时间。
3.包装储存:烘干后的中药材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空气的侵入,以防止霉变和有效成分的损失。
4.杂质清理:在材料准备过程中要对中药材进行杂质清理,确保材料的质量。
杂质清理时要注意避免对中药材本身产生损伤。
综上所述,中药材干燥加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艺,它在中药材的保存和应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工艺对中药材进行干燥加工,可以延长中药材的保存期限,保持中药材的药效,提高中药材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确保中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中药材常见的干燥方法

中药材常见的干燥方法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干燥是收集、储存和加工中药材的常见方法之一。
干燥能够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防止霉菌滋生和药材变质,从而保持药材的药效和品质。
以下是中药材常见的干燥方法:
1. 自然晾晒:这是最常见的中药材干燥方法。
将采摘的中药材均匀地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侵湿。
利用自然风力将药材逐渐晾干,直至水分蒸发完全。
2. 阳光曝晒:适用于一些耐晒的中药材,可将其摊放在阳光下烘晒。
注意避免长时间的暴晒,以免药材失去活性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将水分蒸发,缩短干燥时间。
3. 空气干燥机:利用空气干燥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中药材的水分排除。
将中药材放入空气干燥机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让机器吹出干燥的热风,吸走药材中的水分。
4. 烘箱干燥:对于一些较大块的中药材,可以使用烘箱进行干燥。
将中药材均匀摆放在烘箱网架上,设定适量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烤,让药材逐渐失去水分。
需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5. 火炉干燥:特别适用于一些较大块、根茎类的中药材。
将中药材放入火炉中进行炭化,燃烧过程中除去水分。
但需要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避免过度烧制导致药材破损或失去药效。
干燥是中药材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药材适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在干燥过程中,需注意环境的卫生和通风,保持药材的原始色泽和形态。
只有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才能保证中药材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药效和安全性。
部分中药材烘干介绍(33种)

部分中药材烘干介绍(33种)一、甜叶烘干(ZMA)➢甜叶的烘干工艺①变黄阶段第一步:干球温度34-38℃,湿球温度34-36℃,升温速度0.5-1℃/小时,此阶段维持50—56小时;第二步:干球温度40-42℃,湿球温度36-38℃,升温速度0.5℃/小时,此阶段维持25—30小时。
②定色阶段第三步:干球温度46-48℃,湿球温度36-38℃,升温速度0.3-0.5℃/小时;第四步:干球温度52-54℃,湿球温度38-40℃,升温速度0.5-0.8℃/小时。
③干筋阶段第五步:干球温度60℃,湿球温度41℃,升温速度1℃/小时,此阶段维持12—14小时;第六步:干球温度68℃,湿球温度42℃,升温速度1℃/小时,此阶段维持20—24小时。
二、五味子烘干五味子烘干时温度控制在50-55度之间,排湿量不要太大。
风量的配置也比较严格。
这样烘干出来的五味子表面带有油亮,品相比较好。
烘干时间应该控制在12小时左右。
山茱萸采摘回来后,先去叶、去杂质并清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捞出后放入凉水中冷却。
去核、晾干,表面水分晾干后方可拿到烘房里进行干燥。
干燥温度宜设在50℃,先在35℃的热风下烘2小时,然后升温到50℃烘12小时,直至水分达到13%左右即可。
四、天麻烘干烘干前期温度设定50℃-60℃并维持4-5小时,然后每小时提高2℃,逐步提高至65℃。
烘干初期若温度过高,天麻容易出现糠心,温度过低时天麻容易变质。
烘干至七八成干后将天麻取出,将麻体尽量理直,然后用木板用力压扁,使外形更加美观。
若麻体表面有气泡,可用竹签将其刺破,然后继续烘干。
天麻经过整形后,再次放入天麻烘干机内,保持温度在50℃-55℃将天麻彻底烘干。
注:天麻即将干燥时,若温度过高,容易将天麻炕焦。
五、灵芝烘干经前处理的灵芝在烘干机设定75℃-80℃的温度下脱水干燥1—2小时,然后在60℃-70℃温度下脱水干燥8—12小时。
当灵芝的含水量下降至13%左右时,即可完成脱水干燥。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1.初加工:
(1)干燥:将新鲜中药材晾晒、晒干或蒸熟后晾晒,去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太阳晒干、阴干、空气流通干燥、烘箱干燥
和蒸风干燥等。
(2)炮制:对于一些具有毒性、刺激性或辛热性的中药材,需要进
行炮制处理,以去除或减少其不良性状。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清洗、炒炙、
炒灰、制炭、蒸熟、腌渍等。
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
2.深加工:
(1)研粉:将干燥后的中药材用研钵或研磨机研磨成粉末状。
研粉
有利于药材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方便制剂的配制和服用。
(2)提取:采用水、醇、醚、油等溶剂,对中药材进行浸泡、煮沸、研磨等方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
提取可以增加药效、提高药物利
用率,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提、挥发油提等。
(3)炒制:将中药材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变化,改善性质或增强疗效。
常见的炒制方法有炒制、焙制、炒煮炒炙等。
(4)制剂加工:将药材加工成片剂、丸剂、散剂、糖浆、注射剂、
软膏等各种中药制剂,以便于服用和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有效成分: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和破坏。
2.防止污染:加工过程中要保证材料卫生,避免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3.控制加工温度和时间:加工过程中应控制好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避免药性的丧失或改变。
4.加工工艺不同: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根据植物性状和药理特性进行加工。
5.预防虫害:干燥后的药材容易受到虫害,应采取防虫措施。
制药工业中的干燥技术

制药工业中的干燥技术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异变。
如北方在气温30℃时,把红枣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党参11%~16%、苦杏仁6%~8%、北沙参12%~15%、黄芪11%~14%等时,在储存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质量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中药材“安全水分”,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异变的临界含水量。
因此,秋季采收加工后的中药材,必须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目前,中药材的常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一、日硒法这是大多数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
晾晒时,应选择晴朗、有风的天气,将药材薄薄地摊在苇席上或水泥地上,利用日光照明,同时要注意及时翻动,保证日光照射均匀。
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要注意将药材收起盖好,以防返潮。
二、摊晾法该法也叫阴干法,即将药材放置于室内或大棚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吹去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枣仁、柏子仁、知母、苦杏仁、党参、天冬、火麻仁等。
这些药材不宜曝晒,可于日光不太强的场所或通风阴凉处摊晾,以免走油、变质。
三、烘炕法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
应用该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一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1.5m,长度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cm留一个能开关的小门以便添加燃料。
而后在其中放置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一块铁板,以防火苗上升,破坏药材,同时亦可分散热量。
炕垒到1.2~l.5m高时,每隔60cm横放一根直径3~4cm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从泥巴以上再把火炕加高60cm即可。
最后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置于炕槽内,但不要装的太满,以厚30~40cm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
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
中药制药干燥过程技术探究

中药制药干燥过程技术探究摘要:中药制药是一种传统药品制作方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药的制备过程中,干燥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能够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制药干燥过程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对中药制药干燥过程进行技术研究至关重要,需要相关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中药制药;干燥过程;技术中药是我国宝贵的传统草药资源,具有独特的医疗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中药的制备过程中,干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稳定性。
传统的中药干燥方法存在着干燥时间长、能源消耗大、易造成药材损失等问题,限制了中药制药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中药干燥过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1.干燥过程的基础性研究实验干燥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如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干燥介质选择等。
在干燥过程中,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可以保证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失,并控制其水分含量在适当范围内。
同时,选择合适的干燥介质可以有效的改善干燥效果。
为了深入探究干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基础性研究实验是不可或缺的。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干燥温度和时间的参数,并选择不同的干燥介质来进行对比试验,以评估其对中药制品质量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进行水分含量的测定、有效成分的分析以及药效评估等相关实验,从而全面了解干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通过基础性研究实验,可以获得有关干燥过程中不同参数对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规律。
这些数据和结果将为中药制药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最佳的干燥温度、时间和介质,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中药的有效成分,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以干燥过程的基础性研究实验为例,在实验中,选择一种中药制剂,分别设置不同的干燥温度,如50℃、60℃和70℃,并固定其他参数,比如干燥时间和干燥介质。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制剂的水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效特性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不同温度对中药制剂品质的影响。
中药材加工之干燥技术

contents
目录
• 中药材干燥技术概述 • 中药材干燥技术原理 • 中药材干燥技术应用 • 中药材干燥技术质量控制 • 中药材干燥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中药材干燥技术概述
干燥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干燥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 以达到防霉、防虫、防变色、防泛油等目的,保证中药材质 量与安全。
烟熏干燥
利用烟熏的方法去除中药材表面的水 分,常用于某些需要特殊处理的中药 材。
烘箱干燥
烘箱干燥
将中药材放入烘箱中,利用热空气循 环进行干燥。此法适用于大量药材的 快速干燥,但需注意温度和时间控制, 以防药材变质。
微波干燥
利用微波的能量使中药材中的水分迅 速蒸发,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此法 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但 成本较高。
重要性
中药材的干燥处理是中药材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 系到中药材的品质、药效和安全性。干燥处理可以有效防止 中药材发霉、生虫,保持中药材的色泽和气味,提高中药材 的贮存期和使用价值。
干燥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药材的干燥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晒干、阴干和烘干等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 探索新的干燥技术和设备,如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等,使得中药材的干燥处理更加高效、节能和环 保。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干燥设备被应用 于中药材加工过程中,能够实现快速、均匀的干燥, 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化控制
通过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干燥过程的实时监测 与控制,确保干燥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人为因 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新型干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真空冷冻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阴干法 也称摊晾法。是把药材置于室内 或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借空气的流 动使之干燥的方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 花类、叶类、全草类药材,或者日晒易变色 、变质的药材,如荆芥、薄荷、紫苏、玫瑰 花、红花、细辛等,又如枣仁、知母、柏子 仁、苦杏仁、火麻仁等若曝晒,则易走油。
精品课件
(4)山茱萸工厂化蒸汽干燥工艺研究
山茱萸工厂化加工工艺研究因素水平表
因
素
水平 烫煮时间 摊晾时间
干燥温度
(A) (B)
(C)
1 1min 2 2min 3 4min
0h 24h 72h
80℃(5h):5560℃
80℃(5h):6570℃
精品课件
三、举例
(一)山茱萸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鲜果---软化 ---去核---果肉干 燥
精品课件
1、评价指标
马钱苷的含量测定:HPLC法 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HPLC法 多糖的含量测定:硫酸-蒽酮分光光度法 鞣质的含量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中国药典(2005版)法 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中国药典(2005版)法 总有机酸含量测定:滴定法
精品课件
山茱萸加工工艺及技术的研究方案
软化工艺
去核工艺
干燥工艺
水
水
水
煮
蒸
烫
法
法
法
手
机
工
械
去
去
核
核
精品课件
自 烘红 微 然 箱外 波 晒 烘干 干 干 干燥 燥
对企业的烘箱蒸汽 干燥条件进行摸索
结果分析
加工后药材外观
评
价
方
药材的相对产率
法
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精品课件
(1)软化工艺的结果测定
精品课件
3.烘干法 烘干是利用人工加热使药材干燥 的方法。此法适合大多数药材的应用,具有 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限制的 优点,特别适用于阴湿多雨的季节。一般药 材温度控制在50℃~60℃;芳香性药材控制 在30℃~40℃;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类如 山楂、木瓜等可用70℃~90℃的温度迅速干 燥。
精品课件
(3)不同干燥方法的测定结果
干燥方法的比较
精品课件
不同干燥方法的结果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结果分析排序:
F加工方法=Z马钱苷*0.0623+Z熊果酸*0.248+ Z多糖*0.129+Z鞣质*0.375-Z水*0.063+ Z醇浸*0.404+Z总有机酸*0.374
综合得分排序
精品课件
不同干燥方法的结果分析
0.381635*Z鞣质+ 0.259757*Z多糖+ 0.342453*Z总有机酸 -0.08057*Z水浸+ 0.38684*Z醇浸 4、计算综合得分并排序
精品课件
综合排序得分
在山茱萸的软化方法中,比较了水煮法、
水蒸法、火烘法 。发现:水煮法>水蒸法>火烘法 。
最优的方法:称取一定量的山茱萸鲜果,在沸水中
全水分)之内。 中药的安全水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
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其他变异的临界 含水量。
具体药材的安全水分各有不同,一般地, 药材的安全水分为10%~15%。
精品课件
(2)通过干燥过程,使药材符合商品规格 。 例如: 调节温度(文火、武火)、“发汗” 、熏硫等。 通过干燥,药材内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 ,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等产生改变。
精品课件
干燥的原理
1、干燥是通过汽化蒸去药材中水分的过程 ,即将水分从药材内部借扩散作用达到药材 表面,并从表面受热而汽化蒸发除去。
精品课件
2、干燥过程中,受热能的作用,发生化学 成分的分解、聚合;原有的成分变化或消失 了,新的成分产生了,表现为药材的颜色、 质地、气味等的改变。 如:附子、玄参、怀山药
精品课件
二、常见的干燥方法与技术
(一)常见干燥方法 1.晒干法 又称日晒法。是利用太阳直接晒
干药材的方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既经济又简 便的干燥方法。多数药材可用此法干燥。选 择晴朗的天气,将药材摊开在席子上或干净 的水泥地上晒干即可,晒时应注意翻动,夜 间将药材收回盖好,以防雨、防露、防被风 吹走及返潮,直至晒干。
中药材加工之干燥技术
精品课件
提纲
一、加工的目的及原理 二、常见干燥技术 三、举例:山茱萸、地黄、山茱萸、连翘 四、建议与展望
精品课件
一、加工干燥的目的及原理
干燥的含义: 干燥 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热除去药材中
过多水分的加工方法。
精品课件
干燥的目的: (1)使药材中水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安
软化工艺的结果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
1、数据标准化:原始数据标准化即对同一变量减去均 值再除去标准差,进而来消除原始数据之间量纲不 同的影响,使标准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并遵循正态 分布规律。
2、确定主成分个数及相关系数 :计算相关系数的特征 值和方差贡献率, 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3、主成分的方程表达式: F软化方法=0.107028* Z熊果酸+ 0.368884* Z马钱苷+
煮沸5min,捞出,立即放入冷水中,捞出,沥水,
脱核。
精品课件
(2)脱核工艺的结果测定
精品课件
去核工艺的结果分析 综合评价,手工去核与机械去核加
工的药材均符合药典规定。手工去核的山茱 萸药材果肉多附于果皮内,行状较完整,淡 红色,表面平坦,质地柔软,手触粘手,可 闻到微微酸味; 机械去核后的药材大多数果 肉附于果皮内,少数果肉外露,大部分较完 整,少数破裂,淡红色,表面平坦或皱折, 质地柔软,手触粘手,可闻到微微酸味。
精品课件
(二)常见的干燥技术
目前常见的技术是将药材置于烘箱、烘房、 火炕等中(上)加热干燥。
热源有:木柴、煤炭、燃气、蒸汽、电、红 外线、微波、低温冷冻等。
精品课件
(三)存在的问题
1、药材品种繁多,一药一法; 2、农户手工作坊式加工为主; 3、药材质量评价指标不明确,为加工方法
研究带来困难。
由以上得分,可以看出干燥方法:微波干 燥>晒干干燥>烘干干燥>红外干燥;其中最好的 为微波干燥机中45℃时,干燥8分钟,手抓不粘 ,取出放冷。但在山茱萸的产地加工中,由于微 波干燥成本较高,加工能力难于满足生产需要等 原因,短期内难于推广。目前,各产区大多为烘 干干燥和晒干。烘干干燥工艺参数:于烘箱80℃ 放入,保持6小时,每隔1小时搅拌一次;6小时 后于60℃烘干,每隔2小时搅拌一次,直至手抓 不粘,用手翻动有沙沙精声品课件,取出,放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