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叙事的精神隐喻——孙方友“笔记小说”的文化解读
传统的魅力——谈孙方友小说中的传统叙事精神

中 图分 类号 : I 2 0 6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9 4 7 6 ( 2 0 1 4 ) 0 1 —0 0 3 5— 0 4
中 国现代 白话 小说 主要 是从 西方 现代 小说 横 向 的地域 文 化色 彩 。陈州 , 即今 天 的河南 淮 阳 , 可谓 是
移 植 而来 , 所 以, 无 论 从 叙 事 艺 术 还 是 从 小 说 精 神 风景 、 人文 并存 的一 块 神 奇 地方 。这 个地 方 和 中 国 上, 学 习西 方 的 多 , 继 承传 统 的少 。这 一 点 , 从 中国 人文 文化 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 关 于此 地最 早 的传说 , 是 现代 白话 文学 大师 鲁迅 、 茅盾、 巴金 等人 的写作 中可 人祖伏 羲 的长 眠之 地 , 至今 当地还 有伏 羲太 吴 陵 , 以 以看得 出来 。现代 白话 文 学具有 的这种 西化 特质 也 及相 传伏 羲演 八 卦 的 画 卦 台等 景 点 存 在 。另 外 , 相 影 响 了大 多数 的 中 国作 家 , 虽 然 很 多 作 家 也 都 在 强 传 当年孔 子周 游列 国 , 被 困 于陈 地 , 也是在淮阳 , 至 调 对传 统 资源 的 学 习 和继 承 , 可是 , 总 的说 来 , 西方 今 淮 阳境 内还有 弦 歌 台存 在 , 相 传 即 当年 孔 子 被 困 小 说 的影 响还 是更 大 。当然 , 近 年来 , 形势 发 生 了某 处 。此 外 , 像 三 国时曹植 被贬 陈州 、 北 宋包公 陈 州放 种 变化 , 在 当下 全球 化 的背 景 中 , 已经有越 来越 多 的 粮等故 事 , 也是 发 生 在 今 天 淮 阳境 内 。在 地 理 风 景 中 国作 家 开 始 强 调 小 说 写 作 地 域 性 、 传 统 性 的 重 方面 , 淮 阳也颇 为 神 奇 , 虽 然 地处 北 方 , 但是环淮 阳 要_ 】 ] , 也 有很 多作 家 开 始重 新 面 向 中国古 典 进 行 学 县城却 有 一万 亩龙 湖 , 风 景 秀美 , 颇有 江 南 之 象 , 且 习 。不 过 , 对 于孙 方友来 说 , 延续 传 统并 不是 近来要 当地 多特 产 , 如蒲根 、 陈州藕 、 泥 泥狗等 , 皆有 当地特 色 。这些 陈州 特色 , 在孙 方 友 小 说 中都 得 到 了神 奇 的表 现 , 至于 太昊 陵 , 更 是多 次在 其作 品 中出现 。孙 方友 的这 种对 当地 文 化 景 物 的 强 调 , 具 有鲜 明 的地 民族文 化 特色 , 从 小 说 内容角 度讲是 对 民族 孙 方 友小说 对 传统 的继 承 和坚守 主要 表 现在小 域文 化 、 说 内容 和小 说精 神上 。孙 方 友小 说 主要 分 为 “ 陈 州 文化 的弘 扬 。
传承·拓展--孙方友“新笔记小说”谈片

传承拓展--孙方友“新笔记小说”谈片顾建新【期刊名称】《中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61-63)【作者】顾建新【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人文系,银川 7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笔记小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文体。
解放后,汪曾祺与孙犁都写过这种小说,也留下了一些名篇。
但是,在数量上,与河南作家孙方友都无法相比。
同时,他们也是属于一种“客串”——即偶尔为之,孙方友则是作为一种终生的追求,一种执着不懈的探索。
从1985开始,孙方友历时30年,洋洋洒洒写下了756篇小说,形成了《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
他用心血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笔记小说的王国,一个蔚然的文学大观。
从这个角度讲,孙方友称得上是中国当代笔记小说第一人。
他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到目前而言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他的小说何以被称为“新笔记小说”?一方面,它属于“笔记小说”的文体,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笔法,从历代的小说中汲取了精华,丰富、滋润着自己(这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我们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了他无比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他又通过自己天才的创造,开创出一片有个性化特色的艺术新天地。
他的创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向写作成功的道路,就是传承、拓展。
这是一个辨证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具体地说,就是不断地学习、吸收,又不墨守成规,大胆突破与敢于创新。
孙方友的“新笔记小说”有什么特色呢?第一,是他用如椽的大笔,抒写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的心灵与大众血脉相通。
古代的笔记小说,多为帝王将相树碑立传,或多反映名人的生活与轶事。
而孙方友的小说,无论是写古代还是写当代,诸多的篇目,都写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看看他小说的场景:金店、鞋店、粮店,浴池、码头、庙宇、菜馆、街头……小说中的人物:捉鳖人、教师、邮差、泥人王、富孀、医生、水妓、保镖、撑船人、挑夫、卖变蛋的、乞婆、土匪、打工女、小偷……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思考:其一,我们的文学创作,应该关注什么。
浅谈高校笔记小说文化

籍 贯 河南 的 作 家 孙 方 友 就 利 用 其 独 具 特
色 的 艺 术 方 式 以及 其 卓 越 的 艺 术 技 巧 创
此 文 比较 全 面 地 对 孙 作 品 所 具 备 的 特 点
进 行 了分 析 ,同 时 也 进 行 了客 观 中肯 的 评 价 与 总结 .被 看 做 研 究 孙 作 品 表 现 代 表 性 意 义 的 关键 篇 章 。 三、 对 孙 方 友 作 品 特 点 的评 价 和 那 些 传 统 的 期 刊 或 者 是 线 上 进 行 研究 的十分 冷清 的局面所 不 同的是 . 存
社 所 出版 。这里 面《 雅盗・ 神偷》 主要 是 写 的陈州的奇士 ; 《 仙乐 ・ 青灯》 主要是写 的 陈州的奇女 ; 《 鬼屁 ・ 穷相》 则 主要描述 了 陈州 市 人 ; 《 花杀 ・ 狩猎》 记 录 了 一 些 陈 州 名流的事迹 ; 《 刀笔 ・ 绝响》 描 绘了陈州 的 传 奇故事 ; 《 墨庄 ・ 花船》 则 主 要 是 写 的 陈
面已经被发表 的 3 2 0余 篇 新 笔记 体 裁 的
小说 。 于2 0 0 8年 1 月 份 被 河 南 文 艺 出版
以《 小 说评 论 》 、 《 文艺报 》 、 《 小小说研究 》
等一 些 期 刊作 为 阵 营 作 品 所 开 办 的 研 讨 会: 抑 或 是 把 孙 方 友 自身 所 在 的 单位 ( 即 为河 南 省 文学 院 ) 作 为 关 键 发 起 的 单位 研讨会 : 或 者 是 将 周 几市 文 联 、 文 学 评 论 会 所 组 织 开 办 的周 口籍 贯 的 作 家 作 品 研
越的艺术技巧被誉为“ 当代高校笔记体小说之中的泰斗 ” 以及“ 小小说之王 ” , 整个学术界除 了对其作品的文本形式特点进
重新发现孙方友--读他的《陈州笔记》

重新发现孙方友--读他的《陈州笔记》王晓峰【期刊名称】《中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63-66)【作者】王晓峰【作者单位】大连市文联,辽宁大连 1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几年前在郑州的一次小小说会议上,我曾向孙方友先生承诺,有机会一定深入研究他的作品。
现在是2015年春寒料峭的时候,在细细品读四大卷本《陈州笔记》的过程中,我时时沉浸在孙先生所设定的特有的陈州氛围之中,为其中的人物、故事及情调所打动。
孙方友先生《陈州笔记》里的756篇小说,据说历经三十多年的创作时间,其实也是他磨砺探求文学的三十多年,因此这些小说成为孙先生文学创作上的重要标志和集大成者。
在思考孙先生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时,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一个迟到而迟钝的阅读者。
这些小说,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出特别的中国艺术的表达方式,这在当代文学里是较为罕见的,是比较独特的。
于是我想,过去,至少是我,面对着孙先生这样深邃而独特的文字,面对着孙先生鲜有的文学情思,竟有些熟视无睹,有些怠慢。
现在我认识到,我们在孙先生这些洋洋大观的文学里,发现了中国文学的正源,发现了中国文学正源的当代化,发现了我们几千年来就孜孜以求的文学形式、文学精神正在当代化。
几千年来我们熟悉的文学,曾在某个时期,遭遇了重创,而没有很好地继续、发展下去,比如现代小说、诗歌……已经不是我们千百年前曾有过的为我们所熟悉的文学。
或者强调一下,孙方友先生的文学价值在于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在于他以我们自己的文学形式,来表现我们丰富的文学。
因此我愿意用“重新发现孙方友”来作为本文的开端。
先看孙先生的早先作品,也就是他的文学起步之作。
《剃头佬儿》是《陈州笔记》(卷一)的开卷之作。
说一个商人在兵荒马乱路断人稀之时携带一袋子银元荣归故里,途中遇到一个剃头匠,便要求剃头,匠人问:你有钱吗?商人被激怒了,打开那袋银元,暴露了自己携带的财富。
传承·拓展——孙方友“新笔记小说”谈片

作者简介 : 顾 建新( 1 9 4 6 一) , 男, 上 海人 , 中国矿业 大学银川 学院人 文 系主任 , 教授 ,中国微 型小说 学会理事。
・
61 ・
土匪、 打 工女 、 小偷 … …这 里有 三个 方 面 值 得 思 考 :
以为是个 重大的突破 。俗话 说“ 人贵直, 文贵 曲” 。
古 人反 对 “ 直布 1 : 3袋 ” 式 的写 文 方 式 , 提出段段转 、 处 处转 、 笔 笔转 的观 念 。老舍 先 生 很 早 就 提 出 写作 不能 “ 胡 同里赶 猪—— 直来 直 去 ” 。可 惜 , 我 们 一 些 小说 在雕 琢 上 下得 功 夫 不 够 。从 文 学 理 论 的 角 度
品 的“ 高 潮细 节 ” 与“ 启动细节” 建 立 了 因果 关 系 后 出现 了意外 结 局 : 天亮 后 受 蚊 刑 的贾 知 县 并 没有 被 蚊 子 咬死 。通 过贾 知 县 的 口解 开 了谜 底 : “ 蚊 子, 懒 虫也 , 吃饱 喝足 便是 睡 觉 。吾 一 夜未 眠 , 怕 的就 是 惊 动 它们 。这 样 一来 , 后 面 的蚊 子 过不来 , 趴 在身 上 的 已喝饱 , 是 它们 保全 了我 !说 出 道理来 怕 你们不 懂 , 这 就是 逆来 顺受 ! ” 揭 开谜 底— —贾 知 县受 蚊刑 未死 的原 因是 让 蚊 子 喝饱后 , 霸 占了位 置 , 不让其 他 蚊子 落脚 。这 个有 着“ 背 景 细节 +启 动 细节 +发 展 细节 +高潮 细 节 ”
展 。这是 一个 辨证 的 过 程 , 二 者 缺 一 不 可 !具 体 地 说, 就是不 断地 学 习 、 吸收 , 又 不 墨守成 规 , 大胆 突破
与敢 于创 新 。
《青花宝壶》孙方友

《青花宝壶》孙方友第一篇范文《青花宝壶》孙方友读完孙方友的《青花宝壶》,我深感其文字功底深厚,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民间风情画卷。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民间风情的丰富内涵,使人陷入深思。
书中以一只青花宝壶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家族传奇。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也透露出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正如原文中所说:“人生如梦,梦中的悲欢离合,犹如青花宝壶中的波涛汹涌。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也折射出人生的无常。
在书中,孙方友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民间信仰与人物命运相结合,使人不禁对我国古代的民间风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地描绘了许多民间传说和习俗,让人触类旁通,感受到了民间文化的魅力。
例如,原文中描述的“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场景,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者的文字犀利且富有张力,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在描绘人物心理时,他写道:“他内心的恐惧像一只被囚禁的野兽,挣扎着想要逃离。
”这种形象的比喻,使人深感作者的文字功底之深厚。
此外,《青花宝壶》中的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让人难以预测下一步的发展。
这种叙事手法既体现了作者的才华,也使得小说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小说,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独特的叙事风格。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才华,还对我国民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相信它会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
第二篇范文《青花宝壶》孙方友从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视角审视孙方友的《青花宝壶》,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家族传奇,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与民间文化的坚守。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历史的沉淀,也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以及它们如何在人物的命运中交织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青花宝壶》以一件古董为线索,串联起几代人的命运,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家族的兴衰。
孙方友在叙述中不断穿插历史事件,使得小说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方友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孙方友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蚊刑孙方友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
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
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
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呆下去。
洗澡要带火艾,一手举着在头上绕圈儿,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时,便黑压压落满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鲜血满掌。
晚间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裤脱裤,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
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肥”一圈儿。
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
据传当年包公下陈州就曾受过此苦。
好在人们不愿朝清官身上泼黑,于是未见诸文字,只是口传而已。
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
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
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
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
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
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
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
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
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
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
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
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
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
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
孙方友笔记体小小说的人物、情节与立意——兼论笔记体小小说创作原理

孙 方友 的 7 5 6篇笔 记体 小 小说 无论 是写 民国历
刮民脂 、 欺行霸市的贪官, 但他被抓受蚊刑时 , 却能 以他的聪慧机智地逃脱。《 泥兴荷 花壶》 写历史 上 屠杀群 众 、 制造“ 三 ・一八 ” 惨 案 的段 祺 瑞 时 , 孙 方
友 除 了写 活 了正 面主 角 人物 陈三 关 的高 超 手 艺外 ,
在一起 , 形成特色鲜明、 富有艺术生命力的“ 小小说
人物维” 。更 明确地 说 , 孙 方友 “ 笔 记体 小 小 说 人 物
维” 的写法 , 是 他 擅 长 于在 一 些 历 史 上 被 否 定 的人
“ 二重组合人物维” 。到了《 神偷》 , 一个有几十年偷
盗行 为 的神偷 , 因县委 书记 的一个 善 举 , 这 个 神偷竟
立起来 了。《 女匪》 里的女匪首虽然干的是绑票 、 勒
索 的恶 事 , 但 孙 方友 突 出 的却 是 女 匪 首 语 言 的文 采
和女性 的母爱 , 这 又 是 一种 恶行 本 质 与 爱 心行 为 的
维” 。孙方友 常常抓住小小说人物 的性格侧面 , 将
这 性 格侧 面里 的一 对矛 盾着 的性 格元 素 有机 地组 合
作品还用了较多 的篇幅突出了段祺瑞爱泥兴荷花壶 的雅趣 和 痴情 。历 史 上 的 负 面人 物 因有 这 些雅 趣 、
痴 情 的描写 , 其 真实 的 、 有 血有 肉的艺术形 象 也就站
摒弃了小小说人物的脸谱化、 概念化、 类型化等简单
写法 。 罗伯 特 ・ 麦 基在 《 故 事》 里讲 过 “ 写 好 人 物
史上赫赫有名 的大人物 , 还是写陈州 乡野里那些三
教九 流 的小人 物 , 都 栩栩 如生 , 活灵 活 现 。每个 人物 几乎 都 有 自己 的传奇 故事 , 都 有独 特鲜 明 、 过 目难忘 的个 性 , 都蕴 藏着 人 性 光 辉 的哲 理 。把 这 些 汇 总 起 来看 , 孙 方友 笔记 体小 小说 人 物生 动成 活 的因 由 ,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动声色的描绘里 , 却涌动着饱含他是非憎恶的情 感判断。我们在他的系列笔记小说里 , 看到 了他坚 守的写作立场——不因为猎奇求怪就一 味地妖妖 道道 , 而是遵循了人情事理的逻辑本真 , 用一颗柔 软的心灵去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写真与传奇 融为一体 ,所 以他笔下 的人物就可信可爱可感可 叹, 故事就有 了民间的烟火气与世情色 , 我们读者 在满足于故事的传奇艺术性的同时, 更为人世间的 美丑善恶仁义廉耻的思想 内涵所折服 。 作家 以软心 肠为笔下的人物掬一捧同情的热泪, 同时又 以不容 质疑与妥协的批判精神让读者穿过迷离传奇 的雾 幛看透世间的本色。 尤其是那些不入史家之眼的小 人物 , 作家在为他们施与特写镜头的时候 , 没有忘 记从他们的故事里透射人性的光辉 , 比如《 玩猴》 里 的智者表 白:猴非人 , “ 人非猴 , 猴也人也 , 人也猴 也! 你把猴儿 当人 , 又把人当猴 , 其妙无穷也。 又如 ” 《 鳖厨》 里的姚二嫂 , 被钱老板所诱做了富太太而背 弃姚二之后 , 忽一 日 在漯河见到姚二带着两个孩子 沿街乞讨 ,她只觉双 目 “ 发热 ,急忙掩饰地遮了脸 , 副嫌脏 的样子 ,细声对 丫环说 :多给他们些银 ‘ 钱, 打发他们到别处讨要吧 ! ’ ”这就是人性 的复杂 , 当被迫害者摇身变为富者时, 心态 的微妙变化纤毫 毕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家孙方友的笔记小说 都是咫尺之 幅, 却并不嫌单薄 , 篇篇几乎都腾挪跌 宕, 摇曳生姿 , 意境深远 , 旨耐人寻味。作家 以对 主 人世悲欢离合彻悟通透的博大胸怀 , 把对生命 的尊 重, 对人性善恶的鞭挞与宽宥等复杂的情愫都糅合 在那细密真诚古朴 老道的文字里 了。在作家的笔 下,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都是历史记忆的符号 , 都 是文学叙事的元素。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瑕、 把人性 缕析得清水 明镜恰恰是对人物真实的遮蔽与对人 性的人为简化。 作家的软心肠源于对生活真实的充 分尊重 , 源于对人性复杂的充分理解与谅解 , 理解 了这一点 ,我们也就基本把握 了孙方友 的写作立 场, 也就更加惊叹作家尺幅短小却思接千载的博大 情怀 。 总之 , 孙方友对“ 陈州” 小镇 ” 和“ 的坚守 , 就是 对 民间记忆 的捍卫 ,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 , 这种 民间记忆 更加难 能 可贵 。
,
2 1
现 当代文学研究
语文知识
2 1 年第 3期 01
生活碎片进行的艺术拼接。 也许作家的使命就在这 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历史也是残缺不全 的, 历史 那硕大 的网眼已经漏掉了不知多少鲜为人知的细 节。历史是记忆与遗忘的复合体 , 作家的使命就是 对遗忘的打捞 。文学不仅具有审美层面的意义 , 更 具有历史层面的意义 , 比如杜甫的《 兵车行》 里记录 的到边关服役“ 牵衣顿足拦道哭” 的真实场 面, 白居 易记录 的那 位“ 两鬓苍苍 十指黑” “ 的 卖炭 翁” 形 象, 在所谓 的“ 正史” 里能看到吗?艺术对完美 的追 求其实也就是对历史细节的填充 。 在阅读孙方友的 “ 陈州笔记 ” 小镇人物” 我们会更加深入 了解 或“ 时, 历史所忽略的那些世风 民情 的真实细节 , 我们会在 历史 的斑驳色彩里 突然看到孙方友为我们描摹的 那色彩斑斓的历史 “ 插页”这些文学插页使我们触 , 摸到了被历史遗忘 的那最隐秘最柔软的部位。 孙方 友把这些碎片拼接成囫囵的故事 , 使残缺的历史少 些不必要 的遗憾。 孙方友 固守陈州颍河这一邮票大 小 的地域 , 通过他显微镜式 的透视 , 使陈州碎片化 的历史显现出那不为我们重视的筋脉细纹 , 让我们 依稀看到那完整的历史 图像。 比如抗 日 斗争这样宏 大的画面 , 在陈州 的历史上就浓缩为《 肉盾》 这样一 个人物 的“ 上 。 点” 作家刻画了呆五这样一个靠为汉 奸做事来谋生 的农民形象 , 除奸的过程 中, 在 他趴 在主子身上 , 表面上他誓死保卫汉奸主子 , 主子 但 “ 后心上有一把 匕 的细节让我们 的心头一颤 , 首” 这 就是人物呆五“ 两全其美” 的生命抉择 , 这也是历史 在行进 中的一个微不足道 的细小插 曲, 宏大的历史 画卷里一个小小的注释 , 甚至是历史打盹儿 的时候 的一个 细微 的梦 呓。比如《 官威 》 里官员学走 “ 鹅 步”后来却 阴差阳错走成了“ , 鹭鸶步”那忍俊不禁 , 的滑稽 , 也更让我们看出了生命的荒诞是怎样对严 肃的历史进行 了有效 的解构 。有 了这些小小的佐 料, 历史的鸡汤才能够熬制得更加醇厚绵长 。没有 “ 文化乡愁的心 , 注定是一 口枯井” “ ,文化乡愁” 就是 “ 历史乡愁” 作家孙方友为历史作注 , 。 就是对“ 文化 乡愁” 的追寻 , 对千疮百孔历史的修补 , 就是对历史 遮蔽 、 肢解人性 的矫正 , 是对完整人性解读 的不懈 追求 。如果说历史叙事是写意 , 那么文学叙事就是 工笔的描画 , 作家的写作其实也就是对历史的修修 补补 。
收稿 日期 :0 1 4 9 2 1- —
= 、 片与 完整 碎
我们 生活 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残缺不全 的碎片 , 就如人性的复杂破碎 , 孙方友 的陈州笔记 小说就是对那些残缺不全 、 有头无尾 、 支离破碎 的
作者简 介 : 王庆杰(92 ) , 17一 , 河南封丘人 , 男 河南经贸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 , 文学硕士 主要从事文化批评 、 中西文化 比较研究 。
一
参考文献 :
[ 田中禾 . 1 】 颍河的精灵 .、 , 镇人物【】 J c. 郑州 : 河南 文艺 出版 社 ,0 8 20.
( 责任编辑 : 刘宏志 )
作家按心肠分可分为硬心肠 ( 极少参人个人情 感的客观描述 ) 与软心肠 ( 多带有个人情怀的主观 渗透)这完全是由作家的气质禀性所致 , , 不存在优 劣高低之分。孙方友显然属于软心肠一类 , 在冷静
民间叙事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命题 , 我们可 以抽 离 出不同的文化解读的线条 , “ 从 国风” 以降到杜甫 等现实主义式的描摹 , 一直是“ 准民间” 实录式 的历 史叙事 ;另一条是纯 民间的具 有文化学意义的叙 事 , 志怪 、 从 志人 到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直至系列 笔记小说 、金瓶梅》 《 等市井小说 , 它们是源于底层 的另外一种文化叙事。 前者是历史缝 隙里修剪 的景 观林 ,而后者却是 民间沃土上恣意疯长的奇葩 , 这 两种叙事花开两朵 ,丰富了民间叙事的文化内涵 。 可是长期以来 , 文化学意义上的民间叙事却一直没 有得到真正意义的认知 , 一直被认为是正统文学的 边角废料 , 这种偏见影响了我们对笔记小说 的文化 解读 ,这也是我们今天在 “ 私人化写作 ”“ 、底层写 作” 风靡 当代 中国文坛 的文化背景下 , 重新解读一 直固守笔记小说写作的作家孙方友 “ 陈州笔记” 系 列作品的一个重要诱 因。 孙方友 的“ 陈州笔 记” 当今 中国文坛 的“ 是 异 类”他似乎游离于现实之外 , , 没有关注底层弱势群 体的所谓的幸福生活, 也没有揭示 “ 蜗居 ” 式的现实 生活的隐痛与无奈 , 而是一头扎进古 陈州历史的深 层记忆中 , 去打捞那些尘封 已久的传奇故事 , 我们 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作家笔下七百多个鲜活 生动的 故事本身 , 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作家对陈州这块故土 那持久不衰解读背后的精神驱动力是什么? 作家通 过这 些陈州人物记忆究竟要给我们传达 出怎样 的 写作精神信息。
的坎 儿。
生活无故事。 我们每天置身的生活只是一个个 事件 , 是作家把这些事件进行加工成为故事。对现 实 民间 的关 注 既可 以是 紧跟 式 的贴 着 写 , 可 以是 也 拉开距离 比附式的审视 , 后者因为距离 的拉开更加 冷静客观。生活与写作是两种逆 向而动 的过程 , 生 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祛魅的过程 , 写作是复魅的
民间叙 事的精 神隐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间叙事 的精神隐喻
— —
孙方友 “ 记小说 ” 笔 的文化解读
王庆杰
( 南经 贸职业 学院, 河 河南 郑州 4 0 5 ) 50 3
摘 要: 孙方友的民间叙事立场是对历 史记 忆的复活 , 是对破碎历史的拼接与复原 , 也是对庸 常生活 的抗拒 , 作家以平民的视角为苍生立传 , 为生命 留存精神演变的轨迹。 关键词 : 孙方友 ; 笔记小说 ; 民间叙事
一
、
祛 魅与 复魅
过程 , 孙方友通过对历史记忆的文学呈现来表达他 对现实生活客观冷静的解读 , 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复 魅 。陈州笔记小说是对陈州记忆的唤醒 , 是对陈州 历史 的复原 、 补充和完善 , 是对枯燥历史叙事的滋 润, 是对风干生活的滴灌 。文学记忆的复活是对生 命可爱的复魅。西方哲学家莱布尼兹提 出过“ 可能 的世界” 的概念 , 他说一个世界如果与逻辑规律不 相矛盾就叫“ 可能的世界” “ ,可能的世界 ” 有无数多 个, 神从 中挑选一个最好 的予 以实现 , 这就是我们 所属 的这个 真实的世界 , 这里面就存 在着复魅( 可 能 的世界 ) 与祛魅( 真实 的世界 ) 的过程 。孙方友就 是为这个“ 可能的世界” 进行复魅 , 揭示平淡无奇的 生活下面那些生命挣扎沉沦 的心灵轨迹 , 描绘 出平 静如水下面那涌动的人性湍流。 孙方友的创作是对 历史叙事的一种 “ 建设与丰富” “ ,当我们主流文坛 浮漾着泡沫和垃圾 , 以强势力量带动着势利 的潮流 呼啸而过的时候 , 孙方友守持着沉静 的心态 , 坚持 着 民间立场 , 沉醉在家乡的人物和故事里。他讲述 的是个体生命对历史 的关照 , 乡土文化对人性的诠 释。 若干年后 , 那些轰动一时的宏大叙述湮灭之后 , 《 陈州笔记》 将因它的民间性 、 因它的野史的价值而 显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的精灵 。【; ”l、 tj j 方友民间 立场的写作叙事就是 为干瘪 的历史招魂 , 那些 “ 吕 家染坊” “ 、雷家炮铺 ” “ 氏修 车铺” “ 氏面条 、张 、黄 铺” “ 氏番菜馆 ”“ 匠铺 ”“ 、罗 、竹 、 张家酒馆” “ 、张记 布店 ” 发生的一桩桩故事都是对生活 的复魅 , 是它 们在丰富着历史文化的内涵。我们解读陈州文化 , 孙方友 的“ 陈州笔记” 小镇人物 ” 与“ 是一个绕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