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调查报告范文doc

合集下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提供参考。

二、人口总量与增长1. 人口总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1亿人,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亿人增加了7100多万人,增长率为5.38%。

其中,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

2. 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较上一个十年(2000-2010年)的0.57%有所下降。

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进入新常态。

三、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1)0-14岁人口:我国0-14岁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54%。

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2)15-59岁人口:我国15-59岁人口为8.96亿人,占总人口的63.35%。

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

(3)60岁及以上人口: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2. 性别结构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性别比为104.61。

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有所下降。

3. 城乡结构我国城镇人口为9.01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四、人口分布1. 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为4.44亿人,占总人口的31.82%。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

人口数据调查分析报告

人口数据调查分析报告

人口数据调查分析报告根据人口数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以下是对人口统计数据的详细分析:一、人口总体概况: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的人口总数为X人(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该数据较上次人口普查结果增加了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人口总体概况显示出了一定的增长趋势。

二、人口分布情况:1. 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农村人口占比为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该数据显示城市化进程在本地区持续推进。

2. 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分布如下:- 0-14岁: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5-59岁: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60岁及以上: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三、人口流动情况:1. 迁入迁出人口比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年度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迁出人口占比为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来自不同地区的迁入人口比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迁入人口中,来自不同地区的比例如下:- 省份A: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省份B: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省份C: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四、人口结构情况:1. 性别比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男性占总人口的比例为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女性占比为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各族裔比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各族裔人口的比例分布如下:- 汉族: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少数民族A: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少数民族B: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五、人口教育情况: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人口的教育程度分布如下:- 无学历: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小学及以下: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初中: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高中/中专: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本科及以上:X%(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综上所述,根据对人口数据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人口总体概况、人口分布、人口流动、人口结构和人口教育情况的结论。

人口调查报告(精选)(二)(2024)

人口调查报告(精选)(二)(2024)

引言概述:人口调查报告是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精选的人口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人口结构、人口流动、人口增长、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这五个大点,为读者提供详细且专业的人口调查报告。

正文内容:1.人口结构:a.人口总量:根据最新数据,当地的人口总量为xxx万人,与上一个调查相比增长了xx%。

b.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根据调查数据,城市人口比例占据了总人口的xx%。

这一现象主要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转移人口的增长有关。

2.人口流动:a.城市间人口流动: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市间人口流动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包括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吸引力。

b.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减少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人口增长:a.出生率和死亡率:调查表明,当地的出生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善和医疗条件的提升有关。

b.婚姻状况与人口增长: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婚姻制度的多样化,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这对人口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年龄结构:a.老龄化趋势:调查数据显示,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这对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b.年轻人口比例下降:近年来,年轻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

5.性别比例:a.性别比例失衡:调查数据表明,当地的性别比例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男性比例稍高。

这可能与传统的男性优先观念和少女流失现象有关。

b.性别比例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性别比例失衡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促进性别均衡发展。

总结:。

人口调查报告范例(范本)

人口调查报告范例(范本)

人口调查报告范‎例人口调查报‎告范例一‎很多外地人员选‎择来北京发展‎外来人口的数量‎增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施,‎我们不难看到,‎近些年来,北京‎的人口在剧增。

‎据相关数据显示‎,1991年至‎201X年是外‎来人口大量增加‎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变动的主要‎特征是外来人口‎大量增加。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常住‎人口继续增长,‎到201X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49 ‎7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40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3%。

‎ 1.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量的外地人员‎选择了来北京谋‎生和发展,而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她们在来‎京之前的户口所‎在地也都是以经‎营店铺谋生的,‎在有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后,‎她们选择来北京‎,以同样的职业‎,选择一个好的‎地理位置来经营‎店铺。

而至于他‎们为什么当初选‎择来北京谋生,‎有些人表示亲戚‎或朋友介绍,有‎些人认为北京是‎首都,挣钱多,‎有些人则表示不‎知道为什么。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流动方面‎我做了一些查询‎,数据表示,1‎978-198‎7年间,人口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0%‎,而对中部地区‎的贡献仅为‎ 7%,同时‎,在这一时期,‎人口流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达到‎ 5.6%,‎这说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是‎改革开放之初十‎年间人口流动的‎更大受益者。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一点,我个人认‎为可能一开始对‎于首都这个‎名词,对于一些‎外地人员来说,‎吸引力比较大,‎认为首都是最繁‎华的,在北京发‎展就成了每个人‎的理想选择。

可‎是不能盲目的随‎大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方‎式。

因为现在北‎京的居住人口已‎经太多了,日常‎的堵车,房价的‎上涨都反映了一‎定的问题,今后‎应该实施一些措‎施来控制一些北‎京的人口。

量变‎引起质变,凡事‎都应该有个度,‎不能让改革开放‎这件好事到最后‎演变成对北京这‎个首都的负担。

人口普查报告范文

人口普查报告范文

人口普查报告范文一、引言人口普查是一项统计国家人口基本情况、居住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的重要工作,对于了解国家人口结构、制定人口政策以及规划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并探讨相关的人口问题。

二、人口普查的背景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XX年进行的,这次普查的背景是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经济社会发展。

三、人口总量和结构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3亿人,较上一次普查增长了10%。

与上一次普查相比,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农村人口减少了一部分。

同时,老龄人口比例提高,青年人口比例下降,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四、城市与农村人口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城市化的优势体现在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和社会服务上,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社会矛盾与不平等等。

农村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五、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问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相关政策和社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老年人口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以及社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福利构成了挑战。

六、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人口流动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户籍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等。

同时,流动人口在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七、人口政策与发展规划针对以上的人口问题,我国需要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和发展规划。

首先,应加大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资源的投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

其次,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

人口调查报告(一)2024

人口调查报告(一)2024

人口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本人口调查报告旨在探讨当前人口情况,分析人口结构和变化趋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人口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人口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人口调查结果。

一、人口规模1. 人口总量: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我国人口总量为X亿人。

2. 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X%,农村人口占X%。

城市化进程对人口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人口结构1. 性别比例:男性占人口总数的X%,女性占X%。

2. 年龄结构:分析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趋势,揭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3. 教育水平: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X%,中等教育比例为X%。

4. 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X%,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5. 婚姻状况:已婚人口占总人口的X%,未婚人口占X%。

三、人口变动趋势1.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为X‰,死亡率为X‰。

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和原因。

2. 迁徙情况:城乡迁徙、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的分析,评估迁徙对人口结构和社会变化的影响。

3.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趋势及其对社会养老体系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四、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1. 政策因素: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及其对人口变动的作用。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 环境因素:环境质量对人口分布和流动的影响。

4. 社会文化因素:人口结构和变动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趋势。

5.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提高对人口结构和生育率的影响。

五、问题讨论和建议1.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体系的影响和挑战,提出相应对策。

2. 怎样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人口均衡发展。

3. 评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能的优化方向。

4. 如何提高教育水平,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

5. 探讨人口迁徙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提出相应管理建议。

总结:通过本次人口调查报告,我们了解到人口规模、结构和变动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和问题存在的挑战。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人口调查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主要对所在地区的人口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人口结构、人口变动情况以及人口发展趋势,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人口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人口的基本信息、居住状况、职业分布等方面,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各项指标。

三、人口数据概况1.人口总数根据本次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本地区总人口为XX万人,与上一次人口调查相比增加了X%。

2.人口结构本地区人口结构相对平衡,男性人口占比约为50%,女性人口占比约为50%。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划分,0-14岁的人口占比约为XX%,15-64岁的人口占比约为XX%,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约为XX%。

3.人口变动情况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中,本地区的出生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下降X%。

而死亡率相对稳定,平均每年增长X%。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X%。

四、人口发展趋势1.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本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逐年增加,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亟待解决。

2.人口流动加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本地区的人口流动加剧。

外来人口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增加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压力。

3.教育人口需求稳步增长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本地区教育人口需求稳步增长。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服务的提升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五、建议与对策1.加强老龄人口服务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院、养老服务中心等老年人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品质,满足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

2.优化人口管理政策地方政府应完善人口管理政策,鼓励人口流动和人才引进,同时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努力实现人口流动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4篇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4篇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4篇一、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30年来,我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低生育水平面临差较大的反弹压力。

同时,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接近更替水平,下降的空间非常小。

而人口基数比较大,即使是在严格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十几年全国人口每年仍将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

伴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到来,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新的人口问题,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离岗职工日薄西山日趋复杂,未婚青年怀孕甚至非法生育时有发生,老龄人口日渐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等,为此,必须建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的新机制。

(二)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九九二年,党的xx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这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势头影响到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当然也会影响人口再生产的整个过程。

随着社会、政治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管理机制,对短期内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效果突出,但对长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还需要探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得心应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则不很适应。

因此,必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中,对现行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实施综合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人口综合素质调查报告人口综合素质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大连市甘井子区人口调查时间:XX年3月调查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参考资料调查人:导语: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不是很高。

因此,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仍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的必要因素。

就专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仅低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还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朝鲜、菲律宾等不发达国家,针对这一问题,我要就我居住的社区展开专业调查,研究出中国人素质低下的具体表现。

一、关于人口素质的界定人口综合素质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及身体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包括通过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法纪观、社会公德、个人私德、思想品行、修养操守等几个方面。

例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尊老爱幼这些可比的指标,以及青少年犯罪率和刑事犯罪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人口群体的思想素质水平。

还有中国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都能体现出思想道德建设。

(二)、文化科学素质包括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了解、对世事的关注以及各自提高文化素质方式,还有从培训中学到的文化科技知识等几个方面。

可以从个人文化水平,职业,以及各种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科技研究人员的比重,劳动者的文化构成,职工技术等级构成等来体现。

(三)、身体素质包括生病情况、锻炼情况以及身体状况。

衡量身体素质的标准有平均身高、体重、肥胖率、相对平均体力和耐力水平,此外还有残废低能人口比重、遗传病患者比重、传染病患者比重、婴儿死亡率、总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等。

二.人口素质调查问卷我从中抽取了一些社会公认的重点问题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准备发放50份,投放地点小区门口,发放方式为随机调查。

具体调查问卷如下:您好,本问卷主要针对人口素质展开调查,用于学术论文研究,不含商业用途,不留姓名。

为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了解民风民情,特针对双星家园小区开展抽样调查,望认真填写,谢谢您的配合。

1. 您的性别?A.男B.女 2. 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 B.初中 C.高中D.本科以上 3. 是否经常参加锻炼? A.是 B.否4.是否遵守交通规则?A.一直保持B.偶尔违反C.不遵守D.看心情 5.您怎么看待随地吐痰这一现象?A.很讨厌,我从不B.还能接受,我也偶尔会C.很正常呀,我经常这样 6.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满意?A.很满意B.感觉自己最近身体状况有所下降 C.自己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 7.您认为影响自己身体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不经常锻炼B.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C.医疗卫生条件差 D.自己重视程度不够 8.您对实事的关心程度有多高?A.一直关注B.偶尔关注C.不是很关注D.和我没有关系 9.您一般都关心实事哪方面?A.时事政治B.国家政策C.人口素质 D.国际形势 10.您对中国人口的素质怎么评价?A.处于世界前列B.低于发达国家C.处于中等水平D.最差三.调查问卷分析报告1.调查男女比例分别为46%、54%。

2.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36%,不锻炼的比例64%。

此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对体育锻炼不是很上心,估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过多的经历用于维持生计,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3.文化程度见图表分析:调查报告显示本小区人口文化程度基本上集中在初中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数量不足20%。

透过这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普及程度还差发达国家很大的距离。

4.交通规则遵守情况见下图:分析: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一直保持遵守交通规则的数量占30%左右,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占16%,大部分人还是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或者说是只有一小部分人遵守交通规则。

在交通规则这一方面我过人口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这也是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原因。

5.身体状况及影响因素图表如下:分析:这是居民身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合成表格,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居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大部分人的身体状况都是在下降的状态或者说是处于较差状态,其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不经常锻炼、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医疗卫生条件差、自己重视度不够这几方面的比例比较平均,所以想要在这方面得到本质的改善,不仅要求居民自己多重视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多锻炼,还要求政府加强医疗卫生条件,治理环境污染。

四.人口素质情况总结经过历时一个星期的调查及研究,我的分析结果和世界权威机构给出的各国人口素质排名相吻合,中国人口素质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想要使中国人口生活的更幸福一些的话,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其包含的方面也很多。

总之,想要解决此问题我们还要做很多努力,我们自身要努力,相关的部门要努力,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做出落实。

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人口的素质会像中国的GDP一样,冲向世界的前列。

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人口素质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要想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师和知识分子待遇,普及初等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

只有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才会跟着提升,这也是解决我国综合素质问题、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篇二:人口调查报告关键词:人口问题、老龄化、城镇化人口问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人口调查报告范文)会的稳定,环境的保护等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以来更是困扰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并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此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那么,这些措施到底对我国的人口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借此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束之际,我对国家公布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现在总结如下:一、人口普查结果特点第六次人口普结果:全国总人口为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人。

1、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以控制与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XX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2、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人,占50.32%。

从反映人口结构的数据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推进,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3、受教育程度增加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受教育情况注:表格中数据均为每十万人中所存在的人数从人口素质的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在提高。

这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的积极成效。

4、流动人口增加,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与XX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巨大是目前我国人口国情的一大特点。

这次普查同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长81.03%。

此外,根据地区人口分布的数据,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一次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内陆稍微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在下降。

这也就是说,更多的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从这次反映人口迁移的数据看,我国的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

这种趋势反映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

人口的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流动人口的增加,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占比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中国经济活力在增强,也促进了城乡更加均衡地发展,东西部更加均衡地发展。

这充分说明近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面临的问题1、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十年人口净增长为7390万人,与上一个十年的1.3亿相比,将近减少了一半,人口增长率是不是有点过低了呢?其次,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XX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在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我国已产生了所谓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即一个子辈、两个父辈、四个祖辈这样的倒金字塔结构。

“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为独生子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成长环境。

这种环境的本质特点是没有兄弟姐妹,缺少手足之情。

没有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游戏,儿童会缺少很多重要的心理体验,比如成就感、挫折感、信任感,而这些对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可或缺。

缺少手足之情的童年,幸福感会大打折扣。

而且由于子女过少,篇三:关于人口抽样调查报告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前言: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

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

调查标准时间为XX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

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